原標題:71歲李谷一今晚還陪我們度良宵
如果要找出一個符號代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恐怕非歌曲《難忘今宵》莫屬。每年春晚在《難忘今宵》中落幕,已經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而這首歌也牽出了一個人與春晚延續幾十年的緣分,她就是《難忘今宵》的原唱者、著名歌唱家李谷一。今晚,已經71歲的李谷一將再次登上春晚舞臺唱起《難忘今宵》,這首伴隨她30多年的歌曲不僅成就了李谷一歌唱事業的輝煌,也見證了她這麼多年的付出。
前天,猴年春晚進行了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彩排,記者撥通李谷一電話時她正要出家門趕赴彩排現場。當時是晚上八點多,距離春晚壓軸曲目《難忘今宵》的彩排還有近3個小時,對於非常熟悉這首歌曲,又有多年春晚舞臺經驗的李谷一,可以不必那麼早到場,但是李谷一不僅提前很長時間候場,而且6場彩排場場必到,並嚴格按照導演組的要求,每場彩排都像正式演出一樣化妝、穿演出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準備,李谷一認為這樣做很有必要,「我願意去走臺,因為每年的節目、合作的演員和場景都不一樣,多熟悉一下舞臺和演員是有好處的,而且唱歌時的感受在每一天每一年都是不一樣的,當我把情感融到歌曲裡,就覺得每次唱都是新鮮的。」
李谷一參加春晚這麼多年,每次彩排都是深夜11點多結束,正式演出那天更晚,到家裡都凌晨一點多了。「我已經70多歲了,參加過無數晚會了,但每次春晚召喚我都覺得特別榮幸,再說春晚這個平臺,很多演員想上都上不去,我能一次次走上春晚舞臺,辛苦點又算什麼呢?而且我只有一個節目,你看看那麼多舞蹈演員,臺下的編導組、燈光、舞美、道具工作人員,他們從頭盯到尾,默默奉獻,跟他們比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辛苦。」
作為演員,李谷一心裡非常清楚逢年過節給觀眾演出是這個職業的本分,再苦再累都正常,對於年節時不能團圓李谷一的家人也早已有心理準備,從來都無悔無怨地熱情支持她的事業,「除夕那天,家人都等我回來吃團圓飯。每次春晚到了零點之後《難忘今宵》唱完了,家人就知道我要回來了,就開始準備包餃子了,我一進門就能看到一大家子人在等我,吃完餃子才算過了這個年三十。」
有歌迷幫李谷一統計了一下,1983年春晚是李谷一演唱歌曲最多的一屆,7首獨唱兩首對唱一共9首歌,一直到今年李谷一在春晚舞臺上共演繹了29首歌曲,不管是參加的次數還是演唱歌曲數量都是春晚數一數二的。尤其是《難忘今宵》這首歌,33年春晚,《難忘今宵》唱了20年,伴隨一代代人的成長,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作為演唱者李谷一也認為這首歌具有特殊意義,「《難忘今宵》歌詞好、旋律好,再加上春晚平臺好,逐漸成為特定場合演唱的歌曲,也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這麼多年《難忘今宵》不只在春晚舞臺上演唱,李谷一參加各種晚會和演出唱得最多的也是這首歌,「有時候參加晚會別人專門點這首歌,不唱都不行,它已經成為一種符號和觀眾心目中的一種情結。」
從30多歲唱到70多歲,李谷一的聲音幾乎沒有變化,依然甜美清潤,除了天生嗓音條件好,後天的努力必不可少,「別人都認為功成名就了就不用再努力了,其實要想永遠保持聲音和過去差不多就不能夠停歇,唱到老就要學到老、練到老,永遠要挑戰自己。」李谷一說對於老藝術家,挑戰自己是最艱難的,「人總是會老的,會長皺紋,嗓子的機能也會退化,人老了下的功夫比年輕時還要加倍,經常要練唱,保持身體健康,不能感冒,呼吸器官不能總是發炎,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都好了才能保證聲音的青春狀態,才能唱出當年那些經典歌曲的韻味,不然會讓歌迷失望,自己也不好意思。」
即使到了這個年紀,李谷一依然閒不住,演出、出專輯、辦音樂會、教學、參加社會活動,時間安排得很充實,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整理出版專輯,「已經選了一兩年了,每一首都要聽,歌詞、詞曲作者要核對,還要確定是哪一年或者哪一臺晚會錄製的,因為很多資料都不全了,整理起來很難,我自己和歌迷都在找。」李谷一透露目前已經整理出幾百首歌了,原唱歌曲佔一大半,這些歌曲是她一輩子音樂生涯的總結,非常珍貴。
本報記者 羅穎 WJ132
《難忘今宵》創作過程
1984年春節晚會前,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總導演黃一鶴覺得缺少一首與整臺節目相配合的歌曲,於是黃一鶴找到了詞作家喬羽,希望他能為春晚結束時的一首歌寫一歌詞,內容要有家人團聚,祖國大團圓,親人間的骨肉之情和對未來的希望。1985年1月,歌詞完成後,黃一鶴找來了作曲家王酩。但沒想到就在王酩作完曲時,這首還沒徹底完成的歌曲就面臨了爭議,有的人不同意採用,認為像這樣一個全民性的大型晚會,應該使用一首激奮、向上的歌曲壓軸,以漲氣勢。總導演黃一鶴則認為這首歌的音律舒緩、悠揚,詞意親切、邃遠,易於貼近觀眾的心,易於上口傳唱,更具催動情感的張力和滲透力,既道出了盛筵將散,深情告別時的真摯祝福,又表達了對來年再相會的無限期盼和良好祝願,同時配上李谷一嘆聲輕柔的唱法,使得歌曲朗朗上口,回味無窮。1986年《難忘今宵》獲得中國音樂」晨鐘獎「,1998年重新編曲,編曲後更加優美與抒情。
WJ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