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的大火,各行各業都在大肆借勢,就連算命的都在掛靠。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微博等平臺,各種「AI算命」頁面應接不暇。嘗試體驗的玩家也不在少數,但是這種「科學算命」究竟是真是假?
在「AI算命」的玩法中,多數為識別二維碼,直接上傳一張自己的正面照片,所謂智能軟體在軟體識別解碼之後,便可以生成一份「面相分析報告」。針對於此,有的網友表示深信不疑,有的網友則表示有點不準確。正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的性格、素養如何,確實能影響面相,但是通過面相解讀一個人的運勢缺乏科學依據。
從事開發「AI算命」軟體,無非是利用了人臉識別技術,獲取面部特這,得出結論,但是這真的準確嗎?從事面部掃描開發的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翁冬冬介紹,面部掃描主要是通過讀取臉上的特徵點,用於身份識別,這是當前的主流方向。通過膚色和其他細部特徵輔助判斷疾病有一定可能,但用於看相併不具備科學依據,娛樂性質更多一點。
深入了解不難發現,人工智慧算命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娛樂項目,背後存在著利益鏈條。通過嘗試體驗得知,通過AI測試之後生成的報告並非完整,想要獲取完整的報告,多數有兩種路子。一個事需要額外費用,另外一個則是需要分享轉發。平臺通過隱藏,感情分析,事業分析等用戶關注的敏感話題進行引誘,從而進一步引導用戶付費或轉發。
一般來說,5元錢左右的解鎖,對於諸多好奇的用來說,並沒有什麼壓力, 一般會直接付費查看。而分享類型多數為「招募代理商」之類的信息,開發者可以在背後收取廣告費用。一切好玩都是基於盈利為目的,準確與否旨在攻入玩家心理,總會有人上當。此外,上傳照片和手掌對於玩家而言並不安全,特別是生物信息洩露之後恐怕有不必要麻煩。
不怕流氓會武術,就怕流氓有文化,這無疑是對AI算命開發者的一個總結。好奇心可以有,但是玩家要甄別其中真假,不要隨意相信這些所謂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