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編劇新紅樓:紅學家堅守原著劇本「被」補旁白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名著搬上螢屏背後,文學顧問、劇本組、文字統籌、導演多方博弈

  紅樓專家「盜夢」李少紅

  新版《紅樓夢》9月2日登陸北京、安徽等四家衛視和百度奇藝等多家主流視頻網站,與全國觀眾見面,由此引發觀眾質疑、網友惡搞、媒體批判。處於輿論中心的李少紅,除了與北京和安徽臺的幾檔欄目合作外,對其他媒體的採訪,一概未予接受。相較於李少紅的低調,學術界卻異常熱鬧。不管是哪幫何派,是否成「家」,總有人出來說話。當記者輾轉找到直接負責新版《紅樓夢》文本統籌的三位主流紅學家時,他們均表示不願就此做任何採訪,此時,沉默也是一種態度。「馮其庸、仲呈祥、鄧婕、阿城……」在這份長長的顧問委員名單中,記者找到了周嶺,這位從「紅樓夢中人」選秀活動開始就一直跟進新版《紅樓夢》、同時也是87版《紅樓夢》編劇的專業人士,在電話中撇清了與「新紅樓」的關係:「到現在我一集沒看」。

  年輕編劇被當作苦力碼字,在大眾想像中,這應該是份很容易的工作:直接拷貝原著的文字粘貼成旁白,簡單機械。不過他們道出了自己的苦衷,無論是創作還是照搬原作都會有不同的聲音去質疑劇本,而在87版《紅樓夢》中扮演賈薔,又是新版《紅樓夢》製片人之一的羅立平,則把《紅樓夢》看成了珠穆朗瑪峰,能爬上去的寥寥無幾。「我們這些創作者都將它看作一個殿堂、盛典,首先是敬畏它,之後才思考它研究它……」

  【劇本層層通】

  導演:李少紅

  文學統籌:張慶善 孫玉明 沈治鈞

  文學顧問:鄭萬隆

  劇本組:顧小白、青枚、柏邦妮、胡楠、張天然、李雪、董友竹、劉玥、蔡一瑪

  立項階段 2006年初

  馮其庸致信定調,新紅樓需拍全本

  作為新版《紅樓夢》出品方之一的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下稱「華錄百納」),早在2002年就開始為重拍《紅樓夢》做籌備工作。副總經理羅立平透露,當時他們最擔憂問題是「經典翻拍是否有意義?從市場角度看觀眾能不能接受新東西?」很自然地,他們想知道紅學界對翻拍的看法,便找到紅學家馮其庸,對方表示支持,理由是:現在紅學界的認識與87版那個時代的認識是不同的;第二點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作為經典名著,87版有其局限性。

  「拍全本是我們所希望的。按觀眾的角度,而不是按研究者的角度,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羅立平說,「但是從學術角度看,這個問題就是個大問題,這涉及到哪個版本才是曹雪芹本意。有的紅學家,並不認可後四十回。」2006年3月,廣電總局發布了新版《紅樓夢》立項的消息。此前,總局請來了紅學家和87版《紅樓夢》導演王扶林,聽取了各方意見。年過八十的馮其庸給總局寫了封信,對這種方式表示認可。

  統籌階段 2007年中

  第一版劇本被斃,劇本組九人上陣

  沸沸揚揚的「紅樓夢中人選秀」、「導演棄用選秀演員」、「胡玫宣布退出」風波後,2007年7月,「臨危受命」的李少紅走馬上任。華錄百納拿出了影視劇作家黃亞洲寫的劇本,因紅學家認為「沒傳達出曹雪芹的東西」被徹底否決。隨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紅學會秘書長孫玉明、紅學會副會長沈治鈞這三位主流紅學家,被任命為新版《紅樓夢》的文學統籌。他們和李少紅、華錄百納的兩位老總一起,開始梳理《紅樓夢》,這也是李少紅曾提及的「授課」。「大家坐在一起講《紅樓夢》。從第一回開始梳理,哪些戲要,哪些戲不要,哪些是曹雪芹本意,哪些是今天對我們有啟迪的。」

  「大約經歷了五十天,把整個《紅樓夢》的一個『殼』給梳理出來了。」劇本寫作的格式也被嚴格劃定:一百二十回的原著內容,必須用50集來承載。前八十回每兩回一集,原著內容基本全部保留;後四十回則做了大量刪改,每四回一集。李少紅把由鄭萬隆總體把關、三位紅學家劃好圈圈的劇本資料,交給了她的工作團隊。這個團隊最初有二十幾人,到最後確定為包括顧小白、青枚在內的九人,多數是70後、80後。他們更像是被僱傭的工匠,接訂單幹活,每人負責幾集。也正因此,新版《紅樓夢》用「劇本組」而不是「編劇」為這九人掛名。

  草稿階段 2008年春節前

  紅學家堅守原著,劇本「被」補旁白

  寫劇本的過程,被青枚形容為「鄭萬隆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寫作業」。每周開兩次會,鄭萬隆對每人交上來的作業逐個點評:你的過了,可以寫下一集了;你的不行,沒有戲點,寫得太平……在寫後四十回之前,鄭萬隆和李少紅特意給九人開了次會,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認識後四十回」。「我們都不喜歡後四十回。導演希望我們能克服這種心理障礙。畢竟,誰也達不到高鶚的高度。能做的,就是拾遺補闕。像林妹妹也說混帳話以及裝神弄鬼這些嚴重違反曹雪芹本意的段落,是堅決不能要的。」

  2008年春節前夕,九人編寫的完整第一稿交到了三位文學統籌的手中,「他們的反應可以說是暴跳如雷。」青枚回憶說。顧小白寫的頭兩集,是紅學家最先看到也是意見最大的部分。「我是按照影視劇的創作規律來寫本子的。作為第一女主角的第一次出場,必須要有足夠的情景讓觀眾馬上鮮明地認識這個人,所以我就安排了一個情景表現小黛玉的靈性和孤獨,鳥飛花開,與自然相融。」顧小白說,但是這一點紅學家完全不能接受。

  同樣不被接受的,還有大量添加的情節。「像黛玉進府那場戲,小說裡有大量的內心獨白,這是《紅樓夢》很偉大的元素,那就不能捨棄。不捨棄的方法可以加一場戲,變成黛玉跟從揚州帶來的丫鬟聊天,把這些心理活動變成對白,觀眾看得也會舒服。但是你一動,紅學家就覺得你這不是《紅樓夢》。類似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沒辦法,只能用大量的旁白。」

  在不停地加旁白的過程中,顧小白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將來一定會引發質疑。連審稿的張慶善也批註旁白太多。「現在回頭看,留旁白也有留的好處。我唯一覺得遺憾的是,可以爭取下把旁白和對白改得更現代更通俗一些,讓大家理解起來更容易,這對新版《紅樓夢》的意義可能會更大。」「這是藝術作品的探討範疇。我也認為旁白多了,多了就顯得貧,但有人認為加了旁白好。」羅立平說。「在理解《紅樓夢》上,李少紅也是個學生。她認為加上旁白後,自己就理解了,觀眾也就理解了。觀眾接受也是需要一個過程,有些東西是看的,有些是品的。我認為《紅樓夢》應該是需要品的。」

  磨合階段 2008年春節後

  增刪戲左右為難,顧問組亦有分歧

  相較年輕人的牴觸和無奈,李少紅的反應則平靜得多:「你能讓他們挑出毛病,說明你做得不夠好。」年輕人根據紅學家的意見做出針對性的修改,2008年春節後,第二稿交上去後,他們態度溫和了許多。「鄭萬隆老師注重戲點;紅學家看重的是是否尊重原著尊重文本,一個字都輕易動不得;而導演更偏重影像化的東西。」青枚說。一位顧問、三位紅學家、九個編劇、再加上一個導演,共同完成50集的劇本工作,分歧產生後的溝通磨合甚至妥協必不可少。

  事實上,三位文學統籌的意見,在很多時候也並不統一。「同樣一段戲,一邊是孫玉明老師批的『刪』,一邊是沈治鈞老師批的『好』」。而另外一個女孩的劇本上,孫玉明的批註更是充滿了火藥味:「你中沈治鈞的毒太深了!」面對這種情況,青枚只好求助鄭萬隆,對方讓她去找會長張慶善裁決。此後,凡是意見不統一處,青枚都按照張慶善的意見處理。

  「前八十回是最難寫的,因為被綁住了手腳,後四十回大量刪改,紅學家也就認了,但也是有尺度的。」青枚透露,柏邦尼寫黛玉之死的那一集,感情非常充沛,她洋洋灑灑地寫了四萬餘字,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黛玉說了這麼多話,她還死不死了?」而被網友熱炒的「黛玉裸死」,更是讓紅學家直斥「太大膽」。要知道這個畫面,在劇本中無跡可尋。日前,李少紅在北大面對學生提出的「黛玉裸死與馬拉之死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不是後現代表現手法」的問題時,闡述了她的創作初衷。除了要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外,也是在突出賈母這個人。「黛玉死時按習俗要開窗,換衣服。這個空間就給我們留下了很大想像力。原著中沒有明確說過賈母什麼時候去,但她應該是去了的。外孫女去世,她肯定要見一面,不然就太沒有人情了。我們也覺得這個時機非常合適,讓她的外祖母在見到她時都不敢上去碰,顫抖說出:孩子,是我弄壞了你。在寶玉和黛玉之間,她選擇了孫子,犧牲了外孫女。她完全明白這一切的始末,這才是最大的悲劇。」

  影像語言無法忠於原著語言,也衍生出了每集觀眾看著頭暈的快進鏡頭。「林妹妹進賈府,這在中學課本裡都有。她進哪個門、看到的榮寧二府什麼樣,哪一段都不能刪。但篇幅根本容不下,只能用快進交代。」最後,九人寫了52集被壓縮成50集。「出發點是完美的,但落實時被現實原因困住了。」顧小白說。

  成稿階段 2008年3月後

  李少紅堅持理念,改編處爭到極限

  2008年3月到4月期間,第三稿也是最後一稿劇本完成,同時新版《紅樓夢》的造型照也在此時曝光,額妝遭到了紅學家的一致反對。青枚透露,李少紅堅持採用,這與她的創作理念相關。在李少紅看來,《紅樓夢》的根兒就是崑曲,額妝的靈感也來自崑曲的戲臺造型。「額妝是一種強烈的裝飾,它強調的是貴族生活。」此外,李少紅還請人復排了原著中的幾十齣崑曲折子戲,如《豪宴》、《仙園》等名段,從美術、服飾、造型、配樂各方面,還原《紅樓夢》崑曲的「魂」。

  書中,賈寶玉抓周時抓了胭脂盒,氣得賈政大罵:此子長大後一定會混在脂粉堆裡。注重視覺效果的李少紅,找人專門製作了那些花花綠綠的小盒子,並讓編劇李雪寫了如何做胭脂的一段戲。紅學家不幹了,因為書中沒有。「總要有一些我的藝術空間吧!」這兩分鐘的戲,最後被保留下來。李少紅曾坦承「已爭取到極限。」「無論是內容還是藝術手段,我到開播前一刻都是在作鬥爭的。遇到重大衝突,我的個性也是堅持。我在學術上尊重他們,但在藝術創作上他們要尊重我。」

  秦可卿把賈寶玉領到自己屋裡睡覺,並引出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這場戲,最能體現李少紅對《紅樓夢》的理解:「紅樓夢,有美夢,也有噩夢;有天堂仙境,也有陰曹地府;有風月淫慾,也有純美愛情。」在前八集中,一種陰鬱壓抑的氛圍始終籠罩在榮寧二府中,直到春天到來,花紅柳綠,色調才明亮起來。顧小白說:「這是導演的風格,她用強烈個性化的藝術手段,來揭示書中大量隱喻,以再現她心中的《紅樓夢》。」

  「我覺得沒有任何人能拍出完美的《紅樓夢》。」顧小白的肺腑之言,和紅學家馬瑞芳所說的「我覺得誰也拍不了《紅樓夢》」相通。持有後者觀點的,在紅學界中不佔少數。「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沒辦法回答的問題,那就是誰最適合拍《紅樓夢》。以前都說李安最適合,後來又說陳凱歌。當我看到網友惡毒的批判時,我就在想:如果他們來拍,會不會還有很多爭議?我覺得也會有。」

  記者 勾伊娜 實習生 沈凊彧

相關焦點

  • 如果愛電視劇編劇是誰 原著劇本故事內容梗概
    很多網友都很好奇電視劇《如果愛》的編劇是誰,據了解,《如果愛》的編劇是朱柒柒,那麼《如果愛》的劇本故事內容是怎樣的呢?該劇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張栢芝工作室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一起來看看電視劇《如果愛》的劇本和編劇的相關介紹吧!
  • 編劇編寫的劇本著作權歸誰所有?
    編劇編寫的劇本著作權歸誰所有?我們看到的很多影視劇都是根據原著小說改編的,比如近幾年很火的盜墓類電影和電視劇都很火爆,收視率都很高。因為小說作者出版在前,在網絡上已經大火之後影視公司在找到小說作者要求合作,這種情況小說的著作權當然是小說作者所有。
  • 《完美關係》編劇手撕佟麗婭:演技差還是劇本差?看完原著有定論
    《完美關係》編劇手撕佟麗婭右耳這個表態,意圖也非常明顯。她是在抱怨,佟麗婭演技不足,又或是導演和佟麗婭本人,改動了她的劇本。這才讓江達琳這個人物,受到觀眾的批評,也拖累了《完美關係》整部電視劇。按理來說,在電視劇播出期間,作為編劇實在是不應該有這樣窩裡鬥、手撕女主的言論。而《完美關係》這部戲的導演,以及佟麗婭本人,自然也不會對這樣的言論作出回應。
  • 「盜墓筆記」被狂噴 編劇:南派三叔事先看過劇本
    昨日下午,該劇編劇白一驄、彭闐一起接受了記者的微信採訪。對於吐槽,他們坦然面對,表示並不委屈,「都接受。」南派三叔事先看過劇本面對網友洶湧的吐槽,兩位編劇不約而同表示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第一次看到成片就做好準備了」,「正常看待,合理面對」。
  • 《幸福像花兒一樣》熱播 編劇與原著各自邀功
    不料該劇的熱播竟引起了原著者與編劇之間的意見分歧。昨天在接受採訪時,石鐘山認為劇本發揚光大了原著小說「陽光向上的靈魂和精髓」,改編較成功,編劇王宛平則認為劇本的成功與原著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編劇王宛平  四年寫劇本 故事均原創  王宛平表示,劇本和原著有質的區別,完全不是一個東西。
  • 瞄準電視劇是原創劇本嗎 《瞄準》編劇是誰
    《瞄準》並沒有小說,是原創劇本,《瞄準》的編劇是黃暉、楊宏、劉雪萍、全穎。黃暉是湖南衛視的編劇,代表作品有《血色湘西》、《恰同學少年》等,曾經獲得第26屆電視「飛天獎」優秀編劇獲,自身是湖南華夏影視公司副總經理、藝術總監。
  • 青年編劇:推理、懸疑劇本如何精工細作
    今晚(11日),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攜手天津濱海高新區管理委員會、中國(渤龍)影視產業基地主辦的第三屆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的沙龍活動中,曾執筆《無證之罪》的青年編劇傑出代表徐鵬(筆名:馬偽八),現身沙龍活動現場,為本屆編劇學員分享此類影視作品的劇本創作難題,以及寫作技巧。
  • 台州編劇:有正能量的劇本才能賺人氣
    而正是十多部小說寫作成果,讓他一步跨入了編劇的大門。「通過之前出版社牽線,上海製片公司找我,定了醫療劇題材,內容由我自己發揮。」李異說。劇本從今年2月開始創作,目前進度一半,預計年內完成。「其實,我以為小說作家向編劇轉型難度並不大。小說也好,劇本也罷,只是承載內容的載體改變,但對故事性這點要求是不變的。作家到編劇轉變,要學習的主要是劇本的寫作格式,更要具備編劇的思維。」
  •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大電視劇編劇,你都認識誰?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大電視劇編劇,你都認識誰?就目前的中國電視劇產業而言,多數情況下,好的劇本成就一部叫座的電視劇,編劇之功不可小覷。下面小編帶大家圍觀一下2015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大電視劇編劇。這部現象級作品在國內外獲得很多大獎,也讓王麗萍成為國內生活劇最有代表性的編劇。在青偶劇、IP改變躥紅的現在,王麗萍用承載著生活智慧和內涵的作品堅守住了原創編劇的陣營,成為職業編劇們的信心和希望。張勇代表作品:《偽裝者》張勇,《偽裝者》這部劇不僅有緊張燒腦的諜戰,還有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拓展了題材的受眾面。她能把諜戰劇寫得既燒腦又溫情,足見功力。
  • 難道小說改成劇,就不用考慮編劇的水平了嗎?
    網絡小說跟電視劇差別非常大,無論原著IP有多大,編劇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很多小說中的內容,並不適合電視劇。所以,沒有好的編劇,無論原著IP是個什麼樣,整部劇都會黯然失色。改撲的大IP,並不在少數。對我這種劇情強迫症而言,看得是真難受,總覺得缺了一塊,補不上來。本來原著好好的,改成劇反而使得劇情更稀爛了。可見《今夕何夕》這部劇的編劇,功底有待加強。IP無論大小,無論原著小說好壞,編成劇是好是壞,看的就是編劇的本事。
  • 旁白和畫外音怎麼寫?這15部電影告訴你
    如果你想在劇本中使用旁白和畫外音,應該向哪些好電影學習?    ▲《好傢夥》  本文將以旁白和畫外音為主題進行講解。  美國著名寫作導師羅伯特·麥基認為編劇可以使用畫外音,當然是在劇本不依賴它的情況下。
  • 著名的紅學家周雷先生去世,歐陽奮強轉發古詩哀悼
    著名的紅學家周雷先生去世,歐陽奮強轉發古詩哀悼。8月7號上午9點,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之一,著名的紅學家,《紅樓夢學刊》編委周雷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告別廳舉行。87版的紅樓夢可以說在社會上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部電視劇在觀眾當中的口碑一直不錯,這所有的一切與當時參加這部電視劇劇本改編的三位老師有著莫大的關係。他們分別是周雷,周玲和劉耕路。周雷先生對《紅樓夢學刊》的創建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紅學會的建立,周雷先生也是做了巨大的貢獻。在年輕的時候,周先生為了研究紅學,他是經常幾個晚上不睡覺。
  • 直播賣劇本,能否解編劇困局
    □張瑩  4月3日、14日,兩場直播賣劇本大會悄然舉行,第一場7000多人次圍觀,第二場2000多人次圍觀。有人說,直播賣劇本是編劇的自救,有人說搭直播快車,是劇本困局的破局之舉。  兩場直播我從頭看到尾,挺有意思的,幾個編劇拿著自己的劇本為大家講故事。
  • 編劇在線直播賣劇本,靠譜嗎?
    文|數娛夢工廠  楊雪編輯|友子直播賣口紅、直播賣機票、直播演唱會,誰也沒想到這股直播風一路刮到了影視圈。羅永浩首次直播賣貨引發集體圍觀,著名編劇、導演董潤年當即發了一條朋友圈,稱「編劇朋友們,咱們也來個直播賣劇本吧」。
  • 知名編劇找他人參與創作劇本分集大綱,是否構成根本違約?
    文|汐溟 楊楊具體案例甲公司欲拍攝電視劇《XX部落》,為保證劇本質量,甲公司委託某知名編劇乙創作該劇劇本分集大綱,後續劇本創作、編劇人員等另作安排。創作時間安排:乙方在收到甲方定金後,50天內提供三十集劇本分集大綱。甲方提出修改意見後,十天內完成大綱定稿……涉案協議籤訂後,2018年4月18日,乙通過電子郵件向甲公司發送「人物小傳」。同日,雙方通過微信溝通與編劇丙之間的後續劇本創作合同問題,他(案外人編劇丙)和你們後半部分編劇本的合同。兩部分合同分得很清楚的。
  • 爛劇橫行編劇背鍋?一線編劇哭訴:人人都是爹!都能修改我的劇本
    為何明明有優秀的原著和老版電視劇做基礎,這些新的翻拍劇還能如此之爛?就此,我們採訪了兩位匿名的影視行業編劇侯爺跟K姐。翻拍劇可以保證基本的投資回收會火:為什麼最近翻拍劇這麼多?編劇侯爺:老劇翻拍這個話題,離不開首先這幾年總是提到的「ip」。
  • 編劇湯祈岑公益講座:新人編劇要勇於嘗試不設限
    來源:北方網近日,中國大學生靈河劇作孵化季舉辦了第三場線上公益講座,作為《老九門》、《沙海》、《S.C.I.謎案集》、《熱血少年》、《他的微笑》的編劇,湯祈岑同全國各高校同學們分享並探討了關於新手編劇創作與發展等諸多問題。
  • 重視演員漠視編劇至少是近年來少有佳作的原因之一
    愛看影視評論或介紹的朋友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他們往往如是說,有誰誰主演的電視劇又一次火爆螢屏,導演如果出名,就再加上導演的名頭,製作公司也如此照搬,但編劇是誰,往往很少提及,好像是路人甲一樣的存在。
  • 高滿堂、李洲、袁克平、唐堯摘下白玉蘭,編劇獎項首次細分
    最佳編劇(原創):部部精心,以質取勝編劇高滿堂曾兩獲飛天獎優秀編劇獎,也拿下過金鷹獎最佳編劇獎,在此之前他在中國電視劇三大獎項中僅差一支白玉蘭,本次《愛情的邊疆》是他第六次提名白玉蘭,如今終於拿下大滿貫。編劇李洲與高滿堂五度合作,繼《老農民》後兩人第二次一起入圍白玉蘭。《愛情的邊疆》還原了中蘇大背景下,一對情侶的愛與堅守。
  • 編劇直播賣劇本 是噱頭還是創新?
    近日,編劇在網上賣劇本的直播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目前已經有超過20位編劇在直播中售賣自己的劇本。雖然這種創新形式引來眾人圍觀,但也有不少質疑聲,比如智慧財產權怎麼保護等。「直播賣劇本」能走多遠? 編劇直播賣劇本引圍觀 在上月初,編劇幫發起了「直播賣劇本」的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