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清的最後一任王爺,為何最終會竟慘死於麥田之中?

2020-12-22 百家號

說起大清歷史上的王爺,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八位鐵帽子王。而這當中多爾袞和代善的知名度最高,當年的代善擁戴皇太極有功,還輔助順治登基。而多爾袞的貢獻則更大,他不僅帶領八旗徵戰李氏朝鮮和漠南蒙古,對於大清疆域的開拓起到了尤為關鍵的作用。今文所提及的一個王爺,屬於大清最後一任,身著黃馬褂的他,為何最後會慘死麥田之中呢?

其實,在晚清時期,八旗子弟們已經陷入了頹敗之地。他們個個玩物喪志,從驍勇善戰的將領,變成一些沉浸於玩物喪志、駕鷹逗狗的腐朽子弟。當然,在他們之中曾出現過一位與眾不同的王爺,他便是以剛猛英勇著稱的僧格林沁,可以講他曾是晚晴的一塊珠石...

興許是僧格林沁經歷過貧苦的日子,所以兼備了戮力奮鬥的基本品質。尤其是在後來抗擊太平天國及英法聯軍等戰爭中,可謂是軍功卓著。正是介於他的一戰成名,鹹豐帝對他非常賞識,還一度加封其親王的爵位,並將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這一最高榮譽賞賜於他。

介於僧格林沁出色的表現,鹹豐帝對其十分重視。在緊急關頭,特任命其為平定北方捻軍叛亂的統帥,迫切的希望他可以再度立下不朽的功業。自他接到命令之後,他便躊躇滿志的去制定詳細的作戰方略,對於軍隊的訓練和把控更是他人無法逾越的。

畢竟在之前的作戰經驗中,連太平軍都不是僧格林沁的對手,這小小的捻軍想必會被很快成功鎮壓。果不其然,大戰一開,僧格林沁的隊伍好似勢如破竹,讓捻軍一時難以招架。興許是接連的勝利,讓僧格林沁衝昏了頭腦。他竟然只帶了少量的士兵,孤軍深入...

捻軍一看,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於是將計就計,準備將其徹底圍堵。待僧格林沁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已經被包圍於大軍中時,此事的後悔已經沒有任何補救了。他在拼死突圍之後,為了躲避追捕,在情急之中突然逃到了附近的一塊麥田中。

就是在這樣的匆忙之中,他早已忘記身上鮮豔的軍服,捻軍很快發現了他,並上前一刀將其斬殺。誰曾想到,作為大清的最後一塊柱石,他卻在陰溝裡翻了船。看到此處,大家有哪些方法呢?請踴躍留言於文下吧...

相關焦點

  • 大清藥丸:《晚清最後十八年》三部曲
    為了解開清朝滅亡的疑團,以及分析大清為何從當時的強國走向最終被列強瓜分的境地,寫出了此系列,為平時不怎麼讀史但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帶來了「福音」。作者從歷史人物(袁世凱、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李鴻章、伊藤博文、東鄉平八郎、睦仁天皇、尼古拉二世等人)、歷史重要事件(甲午海戰、戊戌變法、辛丑條約等)深入分析,拋開傳統的角度,以講故事、說道理的形式來探討大清最後的國情、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並根據自己的見解來解釋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
  • 王爺中了包拯的計,皇上意想不到會是他,心痛
    夜晚是個好辦事的時間,於是韋東半夜爬牆親眼目睹他們抬著棺材進了州衙,又見公孫策與艾虎表情哀慟莫名,展昭呢在大牢門口守著楊牧,你說他們還真是戲中戲啊,這演技絕了,竟然真的將韋東騙過去了,而朱野也看到張龍趙虎前往京城應該是回京報喪去了,趙怡生性多疑,竟欲以弔唁之名開棺驗屍,韓信阻攔唯恐期間有詐,王爺認為不能再拖了,一旦朝廷派人來接管登州就錯過了舉事的時機,便帶著韋東一同前去,而包拯呢看著棺材為王爺不值,
  • 同樣是中央集權,為什麼清代王爺的權力大於明代藩王?
    藩王們完全淡出朝堂,不許議論朝政,不得與官員聯姻及結交,不得參與士農工商四民的事業,甚至個人未經皇帝允許不得擅自離開封地,徹底淪為只能享樂不能與所作為的土財主。而縱觀明朝之後的清朝,清朝的王爺雖然經濟收入上不及明代的藩王,但是政治權利一直都未曾被剝奪。
  • 大清的外事部門,是個昏聵的機構
    大清原本沒有專門的外交機構,涉外的事務,部分歸禮部,部分歸理藩院。
  • 歷史上為何屢現奪嫡事件,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康熙晚年發生九子奪嫡,他們為何不願做一個無憂無慮的王爺?歷史上為何屢現奪嫡事件,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也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職位,站在權力金字塔的最高峰,坐擁四海,一言九鼎,生殺予奪,享受齊人之福,天下萬物盡歸其所有。
  • 忠順王府逃走一個戲子,賈政為何害怕受牽連?曹雪芹:逃人法可怕
    忠順王府逃走一個戲子,賈政為何害怕受牽連?曹雪芹:逃人法可怕紅樓夢第三十三回中,忠順王府派了長史官來賈府要人,而且還強調這個逃走的戲子琪官是忠順王爺的摯愛,賈政聽到以後既生氣又害怕,生氣寶玉不學好,害怕賈府因此受到牽連。
  • 大清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享世襲罔替殊榮,看似光榮實則也曾坎坷
    政權確立後,為了犒賞這些有功的皇親貴胄,在大清開國伊始,分封了八位鐵帽子王爺爵位,並且相較其他的王爺更有優勢,優勢在於普通的王爺按照規定,沒傳承一代,下一代的爵位就要降低一級,而這八位則不同,他們被授予「世襲罔替」之權,意思就是不管傳承幾世幾代,他們的爵位依舊不會遞減,除非因罪被奪爵,聽上去好像有點丹書鐵券的意思,因為這個很明顯的優勢,所以在民間他們被稱為「鐵帽子王」,這是為後金和大清的建立因功受封的八位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消遣時間的?專家:再差也比老百姓強!
    那麼大清王朝的王爺,在閒暇的時刻中,喜歡做些什麼呢?追求權力是不可能的了,作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滅了明朝,在裡面可謂是吸取了足夠的教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擔任閒職,賦閒在家,被限制人身自由為了防止自己的親兄弟謀權篡位,大清的皇帝把權利在自己手中攥得死死的,並且還嚴格的監視著這些王爺。那麼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 大清最後的武士:僧格林沁,到底有多牛?
    通過聯合蒙古部落對抗明朝,滿族最終得以進入關內奪得漢人江山;而滿人更是通過與漠南蒙古的聯姻結合,最終擊敗了蒙古準噶爾部,從而將國土推進到中亞,擴張成為18、19世紀時震動世界的大清帝國。
  • 大清王朝親王眾多,為什麼偏偏無人敢興兵造反?原因其實很簡單
    擁有這麼多的妃嬪,自然就會有更多的子嗣,手心手背都是肉,那麼到底選誰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擔負起治國理政的重任呢?關於繼承的問題,古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立長不立賢。話說回來雖然這種繼承製成熟穩定可操作,但是也有不小的弊端,因為如果嫡長子的性格不合適或者智商不夠用,那麼這個王朝很快就容易陷入危機。
  • 七本古言棄妃文,腹黑王爺的絕色棄妃,重生誓要凌駕九霄之上
    大清廢后  作者:御秋既然不能寵冠後宮,當一個廢后也不錯。她穿越而來,就是為了顛覆而來。靜妃,順治的第一任皇后,卻只當了兩年的皇后,便被迫下臺,一生悽涼,連最後怎麼死,葬在哪裡,也無從考究……很好,既然她穿越而來,就不能坐以待斃,深宮有什麼好玩的?外面的世界才更吸引她。教唆親王帶她溜出宮,逛窯子、經營店鋪,等時機成熟,便攜款私逃,去過她逍遙自在的生活……可是為什麼,順治看她的眼神越來越不對勁,她不是廢后嗎,他似乎對她的關注太多了?
  • 清代最後的王爺之一愛新覺羅溥伒
    宣統二年(1910),任愛清門行走。辛亥革命以後,不再涉入政界,開始潛心於國畫、書法及古琴的研究和學習。溥伒,近代書畫家古琴演奏家溥伒幼年飽讀詩書經史,能文善賦,琴棋書畫無不精通,長於書畫。其山水、花鳥、人物、鞍馬均具風採,兼善畫蘭,風神飄逸,在畫壇上堪稱一絕。
  • 末代皇后婉容最後的結局有多慘?牙齒全部爛光,雙腿失去行動能力
    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小編以後會源源不斷的創作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奉獻給大家!大清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曾經也出現過像康熙這樣文武韜略的帝王,在他的勵精圖治下開創了接近100年時間的康乾盛世,但也出現了慈禧這樣夜郎自大的統治者,秉承著「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的態度,開啟了清朝後世一段黑暗的歷史,所以大清在歷史上褒貶不一。而婉容作為清朝的末代皇后,她的一生可謂也是大起大落,在新舊思想的衝擊下,也註定了她悲慘的一生。
  •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人們在聽到「三足鼎立」這個詞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過是東漢滅亡後的三國時期,而明朝末年大清入關時的局面與此卻頗為相似。以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在攻下北京城後,建立大順,並且在倉促之下稱帝。
  • 王爺抽紙盒煙我忍了,馬嘴不對馬槽我忍了,關曉彤最後說了句啥?
    電視劇中總會出現一些穿幫鏡頭,有的權當一樂忍忍就過去了,可有的實在是忍不了了,下面就來說說這些忍不了的穿幫吧!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王爺和四姑娘發現了暗殺乾隆的好機會,於是二人在看戲喝茶的時候密謀殺他,這時候注意看桌上,這位大清王爺居然抽紙盒裝的現代煙,導演太不走心了吧!上圖也選自某一部電視劇中,馬在馬槽邊上吃東西,可馬嘴明顯越過了馬槽的位置,P圖的痕跡太明顯了吧。
  • 對於朱淑君「大清當年為何沒能退回關外…」一文的一些不同看法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
  • 被「圈養」的清朝王爺們,一步步將「八旗子弟」一詞,變成貶義詞
    即「天下之君稱帝,一國之君稱王」,「王」是一國的君主,對上臣服於天下之君,對下統領本國軍政文武。歷朝歷代中,當屬明代早期的親王的權力最大,抓著軍政又管著民生,手下配有文武二相,文管國政、武軍隊。此外這些王爺的王宮更是有親兵護衛,同時還可以指揮本國駐軍。
  •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大家好,今天是1月28日,又是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又到了灶王爺辭灶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了。民間說法,家家都有個灶神,在人間監視著人的舉動,特別是有沒有浪費食物的舉動。
  • 最後一任「貴州王」王家烈,被蔣介石逼迫下野,最終結局如何?
    這也造成割據西南邊陲的軍閥稱王稱霸,比如最後一任「貴州王」王家烈。王家烈出生於1893年,他是貴州桐梓縣人,出生於貧寒之家。長大後的王家烈在走投無路下入伍參軍,加入了黔軍,並由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漸成為軍官。之後王家烈進入貴州講武學校學習,這段學習經歷充實了王家烈,也讓他逐漸成為黔軍之中的骨幹人物。
  • 為何日本也會害怕太平天國運動?甚至打算派出軍隊幫助大清
    他們在得知南京都被太平軍攻克後非常害怕,甚至打算派出軍隊幫助清廷抗擊天平軍,為何一海之隔的日本會有這種危機感呢?早在17世紀時期就有天主教傳播到了日本,不過遭到了政府迫害,這群天主教徒就只能轉入地下傳播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