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發生九子奪嫡,他們為何不願做一個無憂無慮的王爺?
歷史上為何屢現奪嫡事件,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也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職位,站在權力金字塔的最高峰,坐擁四海,一言九鼎,生殺予奪,享受齊人之福,天下萬物盡歸其所有。
一部二十四史,多少蕭牆禍起,無數宮闈慘變,都是為了著至高無上的皇權。例如歷史上著名的唐朝玄武門之變、明朝的靖難之役、清朝的九子奪嫡等等。這些藩王本來擁有榮華富貴,為何不願安分守己成周公,做個無憂無慮的富貴王爺,而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最後落得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呢?
王爺一般指的是皇上的兄弟或族人,也有立過大功的異性被封王,如韓信、吳三桂等。
對於皇帝來說,王爺是最危險的人物之一。皇帝的同族王爺是離皇權最近的掌權者,是未來皇帝最有可能的繼承人,因為他們有著皇族的血統,在當時代表著一定的天意,往往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任何人都有可能引發宮闈鬥爭,甚至朝中政變,也有可能被其他人利用,作為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對象。如韓林兒,漢獻帝等等。
所以歷朝歷代,王爺一直是皇帝的一塊心病,皇帝對王爺的權力和動向都十分關心,一般不允許私會外臣,更不許豢養家將。像明朝的朱元璋,甚至不允許私自進都城。
王爺甚至一度成為被監視對象,一天只能吃喝玩樂,養在府裡,沒有自由,更不用說權力,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一個不慎,就有可能萬劫不復,一切全憑皇帝的一句話,甚至不如當朝權臣。
話說溫飽思淫慾,有了物質生活的保障,一般人都會追求更高的精神層次,那個人不想萬世留名,一般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站在權力巔峰的王爺了,他們也是最容易成就無上功業的人物。
王爺雖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們對這種花天酒地總有厭倦的一天,站在他們那個高度,再向前一步,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天下盡在我腳下,萬古青史長留名,這樣名利雙收的誘惑誰能抵禦,這樣的權力誰不想擁有。
人之一生,歲月匆匆,大多人終其一生也不能在歷史上留下任何痕跡。正因為這許多的原因,才最終導致王爺與皇帝之間的較量。許多王爺是不甘平凡的,他們飽讀詩書,和皇帝受過一樣的教育,追求、理想和眼界自然和皇帝差不多,不可能拘泥於別人的限制之中,做一個樂不思蜀的人。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更是將歷代皇權的爭奪推向了高峰,在這些皇子中,他們個個歷經錘鍊,心性成熟,且文韜武略,治國安邦的能力樣樣俱全。再加上太子失德,未來皇位尚未勘定,又有誰不想搏一搏呢?萬一成功了,那就可以萬古留芳,名垂青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