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何屢現奪嫡事件,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2021-01-07 小馬談今古

康熙晚年發生九子奪嫡,他們為何不願做一個無憂無慮的王爺?

歷史上為何屢現奪嫡事件,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也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職位,站在權力金字塔的最高峰,坐擁四海,一言九鼎,生殺予奪,享受齊人之福,天下萬物盡歸其所有。

一部二十四史,多少蕭牆禍起,無數宮闈慘變,都是為了著至高無上的皇權。例如歷史上著名的唐朝玄武門之變、明朝的靖難之役、清朝的九子奪嫡等等。這些藩王本來擁有榮華富貴,為何不願安分守己成周公,做個無憂無慮的富貴王爺,而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最後落得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呢?

王爺一般指的是皇上的兄弟或族人,也有立過大功的異性被封王,如韓信、吳三桂等。

對於皇帝來說,王爺是最危險的人物之一。皇帝的同族王爺是離皇權最近的掌權者,是未來皇帝最有可能的繼承人,因為他們有著皇族的血統,在當時代表著一定的天意,往往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任何人都有可能引發宮闈鬥爭,甚至朝中政變,也有可能被其他人利用,作為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對象。如韓林兒,漢獻帝等等。

所以歷朝歷代,王爺一直是皇帝的一塊心病,皇帝對王爺的權力和動向都十分關心,一般不允許私會外臣,更不許豢養家將。像明朝的朱元璋,甚至不允許私自進都城。

王爺甚至一度成為被監視對象,一天只能吃喝玩樂,養在府裡,沒有自由,更不用說權力,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一個不慎,就有可能萬劫不復,一切全憑皇帝的一句話,甚至不如當朝權臣。

話說溫飽思淫慾,有了物質生活的保障,一般人都會追求更高的精神層次,那個人不想萬世留名,一般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站在權力巔峰的王爺了,他們也是最容易成就無上功業的人物。

王爺雖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們對這種花天酒地總有厭倦的一天,站在他們那個高度,再向前一步,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天下盡在我腳下,萬古青史長留名,這樣名利雙收的誘惑誰能抵禦,這樣的權力誰不想擁有。

人之一生,歲月匆匆,大多人終其一生也不能在歷史上留下任何痕跡。正因為這許多的原因,才最終導致王爺與皇帝之間的較量。許多王爺是不甘平凡的,他們飽讀詩書,和皇帝受過一樣的教育,追求、理想和眼界自然和皇帝差不多,不可能拘泥於別人的限制之中,做一個樂不思蜀的人。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更是將歷代皇權的爭奪推向了高峰,在這些皇子中,他們個個歷經錘鍊,心性成熟,且文韜武略,治國安邦的能力樣樣俱全。再加上太子失德,未來皇位尚未勘定,又有誰不想搏一搏呢?萬一成功了,那就可以萬古留芳,名垂青史了。

相關焦點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提起康熙帝晚年的歷史,九子奪嫡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參與奪嫡的九位阿哥可謂都是人中龍鳳,為了奪嫡進行了一場長時間的殘酷「文鬥」,雖然沒有發生流血事件,沒有兵戎相見,但是結局卻慘烈無比,比之唐朝慘烈的玄武門之變也毫不遜色。
  • 歷史上四大著名奪嫡故事
    1 胡亥奪嫡-反差最巨大的奪嫡。夢想皇權萬世的秦始皇,在出遊過程剛病死,十八子胡亥便夥同趙高和李斯「奪嫡」,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長子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個個都是上馬提刀殺敵,下馬治國安民的人才。所以奪嫡之爭也非常的暴力,文武雙全,能於萬軍之中取上將之首的李世民一箭殺李建成,一箭射傷李元吉,李元吉被尉遲敬德追上殺死。
  • 探究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著名奪嫡故事
    1 胡亥奪嫡-反差最巨大的奪嫡。夢想皇權萬世的秦始皇,在出遊過程剛病死,十八子胡亥便夥同趙高和李斯「奪嫡」,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長子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3 「玄武門之變」最暴力的奪嫡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家族。真的是父是英雄,兒是好漢。李淵不僅自己能力很強,而且教育出來的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女兒平陽公主。個個都是上馬提刀殺敵,下馬治國安民的人才。
  • 王爺的生活都是無憂無慮的,為什麼康熙的九個兒子都要爭皇位呢?
    清朝的王爺就沒有是無憂無慮的,清朝的王爺在皇帝的眼裡什麼都不是,生活也是十分的苦,可能在明朝,那些王爺都可以無憂無慮過上自在的生活,而在清朝這顯然不可能,清朝的這些王爺每天都提心弔膽的過日子。明朝的王爺為什麼過的就很舒服呢?
  • 他才是隱藏的奪嫡高手
    導讀:據《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的記載,歷史上的皇三子胤祉在文學書法、騎射武功方面都是康熙帝諸子中的佼佼者,按照閻崇年先生的說法,「他是一個有著大學問的人物」。這位在「一廢太子」時,一舉將皇長子胤禔扳倒;「二廢太子」時,獲得康熙皇帝特殊褒獎的書生皇子,其實才是雍正皇帝在「九子奪嫡」期間最大的對手。
  • 歷史知識:明朝王爺過得比皇上還好,後來是為何被打壓的
    名字叫做《穿越到明朝當王爺》。其實剛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就很不解,既然是穿越的,如果可以自己選擇身份的話,為啥不直接去當皇上呢,幹啥要當個小王爺呢,知道我了解了明朝的關於明朝宗室的制度,我才明白過來,原來明朝的王爺這麼自在的嗎?雖然明朝後期的王爺屬實有點慘,但是這之前的也太自在了吧。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把他的宗室分封到了各處。
  • 清朝王爺生活無憂無慮,平時做些什麼來打發「無聊」的日子?
    再看看其他王府的後人,十有八九也能哼上一曲。為何?因為這些個金枝玉葉,平日裡很是無聊,不用幹正經營生就能舒坦過日子。待在王府裡也無聊,怎麼消遣呢?找戲班子唄。縱觀清朝這幾個鐵帽子王,基本上都是隔兩天請一次,慈禧和光緒不也是「戲痴」嗎?
  • 明代山東王爺的「衣食住行」
    很多觀眾表示,在明朝當王爺也太幸福了,整日吃喝不愁無憂無慮。那麼,當年王爺的生活真如現代人想像的這般美好嗎?咱們山東六百年前恰好生活著一位朱元璋十分疼愛的王爺,他的墓葬在1972年由考古人員科學挖掘,出土了大量明代精美文物,成了今天我們了解明代王爺生活最為直接的參照。  1969年底,鄒城市一個村子發生了部分村民擅自挖掘山體的事件。
  •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
    導讀: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民以食為天」炊以灶為主,故而民間對灶神的供奉極為普遍,而且又與行為善惡能否進天堂聯繫在一起,於是灶君夫婦便成為「人間司命主,天上耳目神」。
  • 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很厲害嗎?他們與普通王爺有什麼區別?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個歷史小知識是關於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我們總在關於清王朝的電視劇上聽到有人一旦談起鐵帽子王就會肅然起敬,甚至連清朝一品大學士兼軍機大臣見了鐵帽子王都要禮讓三分,那麼鐵帽子王真的有有這麼牛嗎?
  • 康熙九龍奪嫡到底有何好搶的,無憂無慮王爺他不香麼?!
    可是這太子一被廢,馬上讓兄弟間有了隔閡猜忌,猛然回過神來,原來這東宮太子之位,也未必是螺絲加電焊,焊死在他胤礽屁股上的啊!再說,這太子要是堅挺志堅被矯枉的還且罷了,關鍵這丫的是個名符其實的糊塗蛋啊!這相比之下,眾皇子心裡就要想了,連這樣的德性都可以做儲君,那我又未嘗不可?
  • 黃花山下埋了清代六個王爺,他們分別是誰?
    但在清代的諸多王爺中,卻有六個王爺獲得了極高的榮譽,他們死後被葬入了清東陵的西側,距離皇陵最近,這就是黃花山下六王陵。黃花山位於清東陵的西側,南北走向,是清東陵的天然右弼。在黃花山下遊六座陪葬墓,因為墓主人都是王爺,所以稱黃花山下六王墳。而這六個王爺,其身份地位都十分顯赫。
  • 小年二十三祭灶王爺,你知道關於灶王爺的故事嗎?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而每年農曆的臘月二十三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這一天是小年,小年要吃灶糖,因為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在有些地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還要在廚房擺放灶王爺的神像。但是大家知道灶王爺到底是誰嗎,祭奠灶王爺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典故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小年習俗,祭祀灶王爺,這一習俗的來歷你知道嗎
    小年習俗,祭祀灶王爺,這一習俗的來歷你知道嗎文/緩緩說歷史 小時候最期盼的便是春節的到來,小編小時候,過年家裡都會給小孩子買一身新衣服,家裡還會準備各種好吃的,而且還有壓歲錢拿別提多開心了。而臘月二十三又被稱作小年,這一天人們都會拜祭灶王爺。那這個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大家了解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據說它的來歷還不不小。相傳在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就會飛到玉帝面前,向玉帝回報人們這一年來所做的事情,玉帝會根據灶王爺的匯報而做出相應的獎勵或者懲罰。
  • 號稱「俠王」的「十三爺」,真實歷史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為我們塑造了一個俠肝義膽的"十三爺",給觀眾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麼,歷史上的十三爺,愛新覺羅.允祥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二:奉命祭拜泰山,深得康熙之心在康熙41年的時候,南巡圖中,康熙命允祥一人前去祭拜泰山,要知道在古代封建時期,泰山就是古代權利,皇權的象徵,而且當時跟隨南巡的皇子中,有太子和四阿,這樣的安排,讓名正言順的儲君太子不知道做何感想呢!
  • 【小年故事】灶王爺 博雅小學堂
    剛想完,就看到灶王爺瞪起兩隻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呢。我只好乖乖地向爺爺認錯。我做錯了事,爺爺氣得舉起手要打我。我忙說:「爺爺,別打,灶王爺看著呢。」爺爺扭頭一看,還真是的,灶王爺瞪大了眼睛,正盯著他呢,爺爺撲哧一聲笑了,不再生氣。有時我亂發脾氣,又哭又鬧,誰的話也不聽。這是,就會看到灶王爺瞪著兩眼,挺嚴肅地看著我:「這麼大了,還鬧,羞不羞啊?」
  • 同樣是中央集權,為什麼清代王爺的權力大於明代藩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言皓有明一代,身為皇帝宗親的藩王們在經濟上的收入可謂是豐厚不已,不僅朝廷每年定時撥付給他們一筆很可觀的俸祿,而且皇帝還時不時對藩王們大加賞賜田地莊園。照這麼推論,藩王們應該是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了,不過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 電視劇《宮》《步步驚心》《甄嬛傳》中的男主,和歷史上的一樣嗎
    歷史上的雍正,和電視劇《宮》《步步驚心》《甄嬛傳》中的一樣嗎近些年來,清宮劇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其中又以康雍乾三朝最為常見,宮鎖心玉、宮鎖珠簾、步步驚心、甄嬛傳等都廣受觀眾喜愛。《甄嬛傳》中的雍正再說《甄嬛傳》,這部劇中陳建斌老師飾演雍正帝中年及晚年時期,雖沒有講到即位前奪嫡的情形,但他的性情相對來說要更加貼近歷史上真正的帝王本色,對後宮的女人他即便會寵但也絕不會愛,他飾演的雍正有了更多帝王該有的薄情和多疑。他愛純元皇后嗎?
  • 被「圈養」的清朝王爺們,一步步將「八旗子弟」一詞,變成貶義詞
    這下,可把那些沒有參與奪嫡的王爺們給嚇傻眼了,當個王爺風險係數了太高了吧,「當不好」還要命。得了,還是裝傻充愣好了,免得哪天皇帝覺得自己有威脅,全家上上下下都得沒了。另一方面,他們這麼做,也是為了向皇帝傳遞信息,間接告訴皇帝,自己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不會和您爭皇位的,你就放一百個心,以此來保全自己和保全家人。畢竟,只有做個玩物喪志之人,才是這些王爺們最好的歸宿。
  • 明朝王爺當皇帝的4位仁兄,第一個最霸氣,第二個好皇帝卻最悲催
    明朝有這麼四位仁兄,是以王爺身份當上皇帝,然而由於他們性格不同、處境不同,也有很大差異,今天我們按照歷史的先後順序說一說這4位走王爺路線的皇帝。 第一位最霸氣,這位仁兄知名度很高,即便是我不說是誰,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明成祖朱棣。為何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能夠稱"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