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龍奪嫡到底有何好搶的,無憂無慮王爺他不香麼?!

2021-01-07 不書說史

瞧您這話說的,要說這事兒能怪誰,要怪只能怪他們的皇阿瑪康熙的態度太曖昧。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廢,這一年就連九子奪嫡論資排輩的老小皇十四子都二十歲了。那古時候的人,十三四歲成婚者比比皆是,心思行性也較現代人早熟的多,尋常百姓家男子尚且如此,遑論位於權力漩渦中心的王侯之家,這能對權力富貴能沒有點想法麼?胤礽第一次被廢,這時候這貨都已經當了三十幾年的太子了啊,在此之前,兄弟幾個也算兄友弟恭,其樂融融。可是這太子一被廢,馬上讓兄弟間有了隔閡猜忌,猛然回過神來,原來這東宮太子之位,也未必是螺絲加電焊,焊死在他胤礽屁股上的啊!

再說,這太子要是堅挺志堅被矯枉的還且罷了,關鍵這丫的是個名符其實的糊塗蛋啊!這相比之下,眾皇子心裡就要想了,連這樣的德性都可以做儲君,那我又未嘗不可?

原來九子奪嫡的前幾年,局勢還趨於緩和,多多少少大家還忌憚些胤礽的地位,大家也就是暗地裡卯著勁兒鬥鬥罷了,畢竟誰也摸不準老爺子康熙的脈,弄不準今今廢明立,摔打鍛鍊胤礽,那麼哥幾個就是徹徹底底把未來皇帝給得罪了。

可是到了康熙五十一年,眾皇子可是徹底把心放到肚子裡要擼起袖子爭上一爭了。

為什麼呢?

皇阿瑪康熙說了,永不立用胤礽為儲君,終生圈禁,誰敢嗶嗶砍誰!

康熙

這架勢,兄弟幾個不立馬做出點動作表明自己與廢太子的雲泥立場都怕晚了被老爹一頓胖揍啊!

話說到這時候,胤礽被廢,剩下的眾皇子,一個個的,非嫡非長,皇位遲早是要傳給他們中的一位,那東宮太子,對各自而言,都是半斤八兩,有什麼碰不得摸不得的?!

再者,當個無憂無慮的富貴閒散王爺好是好,可是過慣了鐘鳴鼎食的奢靡,正是由奢入簡難啊!試料想,康熙一輩子光兒子就生了24個兒子,除去四個夭折的也有二十個,這二十個,子又生孫,孫又生子,用的了幾代,這愛新覺羅的宗室何其龐大,那麼最終這權力與富貴何其分散。

類似於老四老八,爭的是一個子孫後代的王侯霸業,而老九,老十,老十三這幾位,自知自己才行不足,分量不夠,擇良主而侍,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爭個身前身後名,為子孫後代爭個鐵帽子王,世襲罔替。

鐵帽子王和碩怡親王胤祥閒居圖

須知,清朝的爵位,是會隔代遞減的。也就是說普通的郡王死後,其兒子頂多只能繼承為貝勒,再一代是貝子,用不了幾代,搞不好就成了劉備那樣織席販履的沒落王族了,擱誰誰願意啊!

而鐵帽子王就不一樣了,享世襲罔替,就是說不管你怎麼傳,只要江山還在,他的嫡傳後代就可以永遠享有親王爵位,在王室有一席之地,自然不用擔心子孫後代的權力富貴問題,連自己百年之後的香火問題都不用頭疼了,這便是鐵帽子王的魅力所在。

結果已經很明顯了,等老四胤禛當了皇帝,只能支持他的老十三胤祥成了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和碩怡親王,其他個個都餘生暗淡,晚景悽涼。

點擊關注不書,了解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提起康熙帝晚年的歷史,九子奪嫡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參與奪嫡的九位阿哥可謂都是人中龍鳳,為了奪嫡進行了一場長時間的殘酷「文鬥」,雖然沒有發生流血事件,沒有兵戎相見,但是結局卻慘烈無比,比之唐朝慘烈的玄武門之變也毫不遜色。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歷史上為何屢現奪嫡事件,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康熙晚年發生九子奪嫡,他們為何不願做一個無憂無慮的王爺?歷史上為何屢現奪嫡事件,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也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職位,站在權力金字塔的最高峰,坐擁四海,一言九鼎,生殺予奪,享受齊人之福,天下萬物盡歸其所有。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
    春風無十裡|文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如果說起歷史上最激烈的帝王爭奪戰是什麼呢,清朝的「九子奪嫡」是一定能排上前三的,不過都說「九子奪嫡」很激烈,那到底有多激烈呢,其實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激烈程度。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實力爆棚的八皇子終抵不過雍正那輕輕的一筆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實力爆棚的八皇子終抵不過雍正那輕輕的一筆在清朝時期的諸位皇帝中,最偉大的要數千古一帝康熙。在康熙執政時期,中華民族出現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得出康熙在治理國家方面是非常有能耐的。
  • 「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九子奪嫡」事件,演變成一次影響巨大的政治「地震」,而此次事件的導火索——太子胤礽的廢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康熙難逃其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親徵噶爾丹的歸途中生病,十分想念太子,特召他到行宮,沒想到胤礽見了父親,卻沒有一點憂愁之色,毫無忠君愛父之念,這讓康熙心涼耿耿於懷;康熙四十七年巡行途中,年僅八歲的十八皇子從病重到故去,太子仍如同沒事人一般。康熙非常氣憤,責備胤礽:「作為兄長,毫無弟兄友愛之情」。
  • 他是康熙最小的兒子,康熙在63歲時生下他,雍正與乾隆都很照顧他
    皇子之間互相爭寵,為儲君之位手足相殘的現象屢見不鮮,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競爭之慘烈人盡皆知,但並不是康熙的每個孩子都參與其中了,康熙的幼子胤秘就成功置身事外,躲過了這場血雨腥風
  • 因奪嫡失敗,被康熙圈禁26年,失去自由便娶14個女子生29個孩子!
    出生在帝王家的孩子,在娘胎的時候,都已經註定了今後的命運便是奪皇位。在古代,皇位一直都是諸多皇子爭奪的對象,在歷史記載中,皇位爭奪最慘烈的一次,就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現的九子奪嫡,奧運後,失敗的房子們都沒有一個好下場,但他卻例外,因奪嫡失敗,被康熙圈禁26年,失去自由便娶14個女子生29個孩子。
  • 九子奪嫡:雍正能善待廢太子,為何不原諒大阿哥?你看他都幹了啥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為由,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幾乎同時,皇長子胤褆因為「用喇嘛巴漢格隆魘術魘廢太子」而被奪爵、圈禁。對於兩位兄長的安置,接過康熙皇權的雍正皇帝,在其所著《大義覺迷錄》中,卻有著這樣的說法:又如逆書加朕以弒兄之名。當日大阿哥殘暴橫肆,暗行鎮魘,冀奪儲位,二阿哥昏亂失德。皇考為宗廟社稷計,將二人禁錮。此時曾有硃筆諭旨:「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此廣集諸王大臣特降之諭旨,現存宗人府。
  • 九子奪嫡——派系之爭
    難得今天天氣涼爽,又有美女說想看點關於雍正九子奪嫡的故事。因為佟國維他哥曾經被索額圖排擠,所以鐵了心跟著八爺。而且太子黨裡已經有索額圖這樣的大人物,就算去燒太子的熱灶,回報也必然在索家勢力之下,不如換個和太子旗鼓相當的熱灶燒燒。 主角四爺其實是這一幫子中最不受待見的。皇長子有納蘭明珠做後盾。 太子有索額圖,他媽生前又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
  • 透過康熙遺言與遺詔來看真相
    然而後世甚至是歷史上的那個時候,許多人仍然對於雍正繼位提出了質疑,不光是因為儘管帝心難測,但康熙確實對於十四王爺愛新覺羅·胤禵尤為看重,不光是日常的喜愛,甚至對於未來的一切都替他做好了打算,更加是因為康熙遺言和康熙遺詔帶來的曖昧使得紛爭一直不斷。
  • 王爺的生活都是無憂無慮的,為什麼康熙的九個兒子都要爭皇位呢?
    清朝的王爺就沒有是無憂無慮的,清朝的王爺在皇帝的眼裡什麼都不是,生活也是十分的苦,可能在明朝,那些王爺都可以無憂無慮過上自在的生活,而在清朝這顯然不可能,清朝的這些王爺每天都提心弔膽的過日子。明朝的王爺為什麼過的就很舒服呢?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九子奪嫡:一廢太子,6位皇子受到牽連,為何僅大阿哥被圈禁終生
    在康熙四十七年之前,皇長子胤褆曾經兩次跟隨康熙皇帝親徵噶爾丹,22次隨康熙皇帝出巡,足見其在康熙皇帝心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正因皇長子胤褆的優秀,才有了「九子奪嫡」尚未形成規模之前,其和太子胤礽之間早就發生的奪嫡之爭。這場嫡子和長子之間的皇位爭奪,雖然以內閣首輔索相的被殺、明相的被貶而被暫時壓制,但卻未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 被「圈養」的清朝王爺們,一步步將「八旗子弟」一詞,變成貶義詞
    此外這些王爺的王宮更是有親兵護衛,同時還可以指揮本國駐軍。因此,明代早期爆發了靖難之役,朱棣奪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後又有寧王之亂,藩鎮割據的弊端異常突出。被「圈養」的清朝王爺們,活生生把自己玩成了「貶義詞」所以,清代始吸取之前明代藩鎮割據的教訓,開始限制王爺們的權力,甚至不允許王爺出京,除非是有皇命在身,說白了就是將這些親王、郡王貝勒們「圈養」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這樣皇帝才能安心。
  • 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格格,清朝王爺的妻妾為何也等級森嚴
    清代王爺和嫡福晉福晉,即「夫人二字之音」,乃係滿文翻譯漢文所成的名詞。福晉,在清朝專指皇太子、親王、郡王和世子這等皇室成員妻妾的稱謂。因為後宮妃嬪的晉升、貶黜抑或得寵程度,能夠影響前朝政局、外戚家族勢力,甚至直接影響統治根基穩固,所以康熙皇帝才創設了後宮妃嬪等級制度。可皇族成員妻妾的主要責任更多的在於為愛新覺羅氏開枝散葉、繁衍後嗣,政治影響明顯較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 他是康熙皇帝的十六子,功績平平,為何最後成為了鐵帽子王?
    康熙劇照在康熙的眾多兒子當中,十六阿哥胤祿也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他的生母地位並不高,而且是一位漢人,他的外公僅僅是一個小縣令,他與十五阿哥跟十八阿哥為一母同胞也可能是因為年齡的原因,胤祿並沒有參與九龍奪嫡,據說當時九阿哥胤禟曾想拉攏胤祿一起支持八阿哥,但是被胤祿給拒絕了,因為他也明白跟自己眾多優秀的哥哥相比,自己能繼承皇位的可能性是非常的少,而且支持八阿哥也是非常的有風險。所以十六阿哥選擇了明哲保身,不過從後來看,胤祿這個抉擇是非常的正確。
  • 清穿宮鬥奪嫡文:欲將大筆重寫春秋,天下尚且如此,況一家一室乎
    biubiubiu~~~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我呢?小編又來推薦優質文章了,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清穿宮鬥奪嫡文:欲將大筆重寫春秋,天下尚且如此,況一家一室乎。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給你們送來驚喜,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幾部小說,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