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就便!江蘇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就地玩起「新花樣」

2020-08-30 揚眼

志願服務、科普宣講、社會調研……暑假是大學生參與各式各樣社會實踐的黃金期。然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開展大學生暑期實踐似乎顯得困難重重。

30日,江大校方告訴記者,為此江大嘗試另闢蹊徑調整實踐計劃,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引導大學生「就地」玩起了暑期社會實踐「新花樣」。

江大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

做有心人, 開啟知鄉識鄉之旅

「從前眼裡的草,很有可能是個寶!」

家住無錫的江蘇大學藥學院大一學生閆澤陽,興奮地向記者講述自己假期裡的「尋藥記」。

據悉,「尋藥記」是江蘇大學藥學院連續五年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尤其鼓勵大一學生在尋藥的同時,走進自然,觀察家鄉變化,激發學習興趣。

江蘇有哪些道地藥材?在閆澤陽印象裡,藥材都產自高山深谷,要論江蘇的道地藥材,從小在城市長大的閆澤陽一時感到有點「懵」。通過上網查找資料,閆澤陽才知道身邊很多常見的桔梗、百合、菊、蘆葦等「花花草草」其實就是江蘇的道地藥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閆澤陽來到無錫郊外的「最美公路」,開啟自己的尋藥之旅。

向日葵、蘆葦、馬鞭草、萬壽菊……整條6公裡長的公路,植滿了形形色色的花卉植木,平日口熟能詳的藥材辨認起來卻不如想像中那般容易。一天下來,閆澤陽做了滿滿五頁紙的實踐筆記。「尋藥之旅雖然僅歷時一天,但是帶來的受益確實比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直觀更豐滿。」

攜手果農直播帶貨,解鎖助農新模式

伴著淅瀝瀝的細雨,江大管理學院組建的「步步興農」實踐團,近日走進無錫惠山區陽山鎮大路頭村水蜜桃種植基地,實地調研當地自有品牌「陽山水蜜桃」的生長、挑選、包裝出庫、物流發貨等全過程。期間,甚至當起了「主播」,在平臺「直播帶貨」。

「當時正逢雨季,所以必須在大雨來臨之前將已經成熟的水蜜桃摘下,以此儘量減少損失。」在活動準備前期,盧晨皓作為隊長帶領成員進行了實地考察,深入了解當地的特色水果,並積極與果農溝通交流了解果農所需。

了解到果農們對時下最熱的直播行業、「電商帶貨」這些新型售貨方式一知半解,實踐團向果農做起了介紹,並幫助他們註冊直播帳號,搭建直播平臺。

問起此次直播收益,盧晨皓坦然道:「這次直播的成交量不高,但我們和果農並沒有感到很失落。在我們的努力下,果農們看到了它的強大優勢與影響力這就足夠了。」

探「人間煙火」氣,感知中國蓬勃「生機」

往年,學生參加社會調研的主觀意願不強烈,社會實踐便很容易淪為一種應付。然而,今年機械學院組織的一場「地攤經濟」調研活動,令參加的學生大呼接地氣、趣味十足。

翻炒的香味、琳琅的貨品、擁擠的街巷……在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中,拿著紙筆、挎著相機,不時和老闆交談作記錄的年輕人總是格外引人注意。

「為了探索地攤經濟對於疫情期間各地經濟復甦的促進作用,我實地走訪了天津郊區的攤位聚集點,還對售賣不同貨物的攤主進行了採訪。」從問卷調研、實地採訪到撰寫調研報告,來自天津的程瀚告訴記者,這次暑期實踐過程中挑戰極大,但卻真實感受到疫情下中國城市的溫情與活力,認識到此次實踐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地攤經濟』無疑幫助了許多待業者解決了燃眉之急,為城市增添了一份煙火氣息,一定程度上拉動了經濟發展,我們已經將調研結果整理成報告提交給學校,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地攤經濟』的弊與利。」程瀚說。

校方表示,對於大學生來說,暑期社會實踐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從親近自然、走進鄉村到感知中國……在江蘇大學,這樣的實踐活動還將繼續。

通訊員 高雅晶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凌雲

校對 丁皓宇

來源:揚子揚眼

相關焦點

  • 線上線下 就近就地 廣東九萬師生投身暑期社會實踐
    近日,在廣東茂名化州市楊梅鎮,廣州中醫藥大學「溫故談新」社會實踐隊向青少年傳授八段錦。「我們希望在支教過程中,為下一代普及中醫藥知識,為中醫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團隊成員楊子云說。今年暑假,廣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省扶貧辦聯合開展2020年「攜手奔小康 共築中國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景李虎介紹,今年廣東採取「組團式」「網際網路+教育+幫扶」相結合方式,立足高校生源地師生,跨年級、跨學科組織6000多支隊伍,近9萬名師生就近就地開展線上線下社會實踐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 廣東醫科大學:創新模式、統一標準開展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受疫情影響,廣東醫科大學今年堅持「安全性」「有效性」為雙重標準,創新實踐形式和組隊方式,在疫情防控工作不鬆懈的前提下保證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該校共組建暑期社會實踐隊伍58支,參與師生1161人,其中線上隊伍50支,線下隊伍8支。實踐內容既發揮醫學院校專業優勢,又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體現出當代醫學生的情懷、責任與擔當。
  • 助飛火星、走進北鬥或家門口勞動,暑期裡大學生屬地實踐、就近就便、手機定位
    在海南島,航空航天學院「逐夢航天」實踐團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現場觀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在上海灘,電院「走進北鬥」行業教育實踐團赴西虹橋北鬥衛星測試場走訪實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總體形勢下,按照共青團中央、共青團上海市委相關規定要求,今年暑期實行屬地實踐,就近就便,加強動態安全管理。
  • 江蘇大學管理學院2019年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總結
    夏日之歌暑期社會實踐艱辛知人生 實踐長才幹2019管理學院暑假社會實踐如同一篇華麗的樂章一次次實踐活動如同一個個躍動的音符譜寫屬於管院人的華章管理學院今年暑期社會實踐共申報140支團隊,其中團中央13支、省重點1支、紅十字會市級重點1支、校重點5支(4支優秀、1支良好)。
  • 廣東醫開展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受疫情影響,廣東醫科大學今年堅持「安全性」「有效性」為雙重標準,創新實踐形式和組隊方式,在疫情防控工作不鬆懈的前提下保證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學校共組建暑期社會實踐隊伍58支,參與師生1161人,其中線上隊伍50支,線下隊伍8支。實踐內容既發揮醫學院校專業優勢,又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體現出當代醫學生的情懷、責任與擔當。
  • 中北大學學子開展暑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路飛飛)2020年暑期,中北大學團委組織開展了以「以奮鬥之姿,獻禮建黨99周年」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結合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求和學校實際,該校團委統籌規劃、精心安排,在上級團組織和校黨委領導下,堅持「安全第一、就近就便」的原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認真落實了社會實踐的各項工作。
  • 電力學子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聚焦五位一體,關注小康社會——華北電力大學電力工程系學子開展國情社情觀察暑期實踐活動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記錄小康社會的建設成果,7月20日至8月10日,電力工程系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了「聚焦五位一體,關注小康社會」社會實踐活動。
  • 廣東醫科大:雙線聯動開展社會實踐
    在廣東茂名化州市中垌鎮童樂幼兒園,廣東醫科大學「夏日螢火」服務隊隊員正在為孩子們講授口腔衛生相關知識。桌上擺放著牙齒模型,小朋友們人手一支牙刷,跟隨隊員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夏日螢火服務隊為當地兒童帶來安全防護、健康防病、愛黨愛國課程包,內容涵蓋護眼護齒、新冠肺炎預防、防電、防溺等。夏令營課程寓教於樂,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長的歡迎。
  • 2020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結果出爐 貴州財經大學獲佳績
    多彩貴州網訊 為推進「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在實踐育人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近日,團省委決定對2020年全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突出的團組織、團隊、個人進行通報表揚。貴州財經大學團委榮獲2020年全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榮譽稱號;貴州財經大學信息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數統學院志願者團隊榮獲優秀團隊榮譽稱號;胡澤歡、李廷旺、龍立果、唐瑤、李倩同學獲優秀個人榮譽稱號。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線上線下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馮麗 通訊員 郎蕊 張鵬飛)8月13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專項調研活動啟動。經管學院2019級金融專業碩士生劉萬裡,將在未來的十多天裡奔赴三江源地區開展牧民問卷調研,「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決勝之年,我們作為大學生有義務和責任參與其中,期待在社會實踐中多發現科研問題,貢獻青春力量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北京高校聚焦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 利用暑期開展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
    新華網北京7月18日電 7月17日,北京高校「使命在肩,奮鬥有我」主題教育活動推進會暨暑期師生社會實踐動員部署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組織動員廣大高校師生在模範遵守防控要求、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立足當地、就近就便,採取線上線下方式開展社會實踐,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
  • 河北:「線上+線下」暑期社會實踐同樣精彩
    河北省各高校探索創新「網際網路+社會實踐」的暑期社會實踐新模式「線上+線下」:社會實踐同樣精彩「雲組隊」「雲調研」「雲訪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河北省各高校紛紛探索創新「網際網路+社會實踐」的新模式。這種社會實踐新模式是怎麼開展的,效果怎麼樣?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 上海交大735支暑期社會實踐團用青春告白祖國
    記者今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今年暑期有735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超過7200人分布到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不同形式的屬地實踐活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總體形勢下,今年的暑期實踐組織嚴格按照共青團中央、共青團上海市委的相關規定要求,屬地實踐,就近就便,加強動態安全管理。近30位教師為3408名本科生開網課,講座類、勞動類課程凸顯價值引領。
  • 青春實踐助成長 志願奉獻新時代——江蘇大學2021年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階段性回眸
    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江蘇大學團委制定並下發了「2021年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各二級團組織高度重視,在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圍繞「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追尋紅色記憶、聚力鄉村振興、助力疫情防控、弘揚傳統文化、關愛特殊群體、結合專業學科開展自選活動」等主題,積極組織學生就地或返家鄉展開社會實踐活動。
  • 鄭州財經學院「防疫亦防邪」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圓滿舉行
    為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引導大學生深入基層、投身社會實踐。根據團省委、校團委相關文件指示,鄭州財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就地招募線下隊員,聯合鄭州財經學院宣傳部、鄭州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等四所院校,在駐馬店遂平縣開展以「防疫亦防邪」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二、活動的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真情助困進萬家」為主題,充分發揮大學生知識技能優勢,以分散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則,進一步深化「三下鄉」活動和「四進社區」活動,為廣大人民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送到群眾中去。
  • 浙江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再獲佳績!
    經過高校推薦、團隊自薦、展示投票、技術篩查、專家評審等環節後,浙江大學獲得「最佳實踐大學」的稱號,電氣工程學院赴各省市「新長徵路上的追夢人」暑期社會實踐團獲最佳實踐團隊、醫學院赴新疆阿克蘇地區暑期社會實踐團、動科學院赴麗水暑期社會實踐團獲得百強實踐團隊。
  • 蘇州科技大學2020暑期社會實踐集錦(第一期)
    蘇州科技大學 2020/08/07 19:34來源:蘇州科技大學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引導廣大青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升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通過社會實踐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
  • 集美大學「青春沃土」實踐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出徵儀式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響應黨中央關於大學生「三下鄉的號召」,秉承集美大學「誠毅」校訓,組建師範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隊,弘揚嘉庚精神,發揚師範優勢,在暑期期間,8月3日下午,「疫起雲端聚,毅心築夢行」2020年集美大學「青春沃土」實踐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出徵儀式,受新冠疫情影響,在線上隆重舉行。
  • 就地就近就業 群眾企業雙贏
    海口紮實開展就業扶貧基地(車間)建設 就地就近就業 群眾企業雙贏秀英區東山鎮城西村脫貧戶林榮在文心蘭扶貧示範基地打理蘭花。本報記者 陳麗園 攝□本報記者 陳歆卓 鄺曉霞建設就業扶貧基地(車間)是實現就業扶貧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抓手,推進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實現增收的同時,還能緩解企業用工難題。近年來,海口紮實開展就業扶貧基地(車間)建設,將貧困群眾就業難、企業招工難「兩難」變為「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