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6日訊(記者 成琪)12月12日,記者跟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重慶工業博物館。這是重慶市規模最大、藏品最多、內容最全的第一家工業類綜合性龍頭博物館。
重慶工業博物館一景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重慶工業博物館是工業文化博覽園的核心部分,一進到園區,開闊的空間、高挑的舊廠房、遺留下來的鋼鐵生產部件,讓人立刻感受到重慶的工業文脈。博物館前身是大渡口重鋼片區原重鋼型鋼廠區。重慶作為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在這裡,這些蘊含著工業變革歷程及其文化符號被記憶和典藏。
主展館是重慶工業博物館的核心展館,展館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利用原重鋼型鋼廠老廠房遺留的柱、梁、基礎,採用鋼結構體系,以「無邊界博物館」為設計理念,形成工業特色鮮明的展陳空間,並與外部空間連通,將展覽範圍延伸到園區,是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示範館。
鋼魂館所依託的建築是重慶抗戰兵器工業舊址群——鋼鐵廠遷建委員會生產車間舊址,基於其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高度的歷史價值及承載的抗戰文化,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工業博物館副館長官詠琴告訴記者,當年重鋼搬遷後,當地政府希望通過保留一部分工業遺址,通過打造博物館和文創產業園,實現地區產業結構升級,提升整個城市的影響力。
2008年,時任渝富集團董事長何智亞鑑於重鋼百年老廠的悠久歷史,為保護傳承重慶工業文脈,進而帶動老重鋼片區土地價值,在借鑑國際國內工業遺產改造的成功案例基礎上,提出了在重鋼老廠區中保留部分具有代表意義的老廠房,規劃建設重慶工業博物館及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議和構想。開創了企業利用工業遺產開發運作公益屬性博物館併兼具經營性創意產業園的先河。
2010年,重慶工業博物館列入了當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2012年,渝富集團正式組建重慶工業博物館置業公司承擔項目的建設和運營。2014年,市政府確定了「以文化為靈魂、以創意為突破,實行產業化發展「的定位,總體方案獲第75次市長常務會審議通過,命名為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同年取得國家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示範項目。2015年,市政府領導見證項目正式啟動建設。2019年9月28日,重慶工業博物館建成正式對外開放。
博物館建成後的三個月,參觀人數就達到了17萬人,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參觀人流銳減,很多業務無法開展,目前博物館只有一個文創產品商店在營業,「人來的再多,如果沒有消費場所,就無法轉化成消費。」官詠琴透露,明年,他們將加大博物館自身運營,包括場地合作、店鋪租賃、社教研學等。
作為一家企業化運營的博物館,官詠琴坦率地說,博物館的前期投入很大,「我們的運營理念是博商模式,先把博物館做好,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做出影響力。然後以博物館帶動周邊的旅遊業態,商業業態,文創業態,打造一個多元化的城市綜合體。讓後續的旅遊板塊和商業板塊產生的增值部分來反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