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宋寧華)為慶祝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今天,一場智慧與溫情碰撞的青年醫師沙龍舉行。8位優秀醫務青年代表圍繞「築夢前行——我與醫院共成長」,分享了自己與醫院共同發展的青春故事、成長故事、奮鬥故事。
圖說:2020年浦東新區「醫家親」團建聯盟青年醫師沙龍舉行。主辦方供圖
本次活動由共青團上海市浦東新區委員會、共青團同濟大學委員會、共青團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員會、共青團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員會、浦東新區「醫家親」團建聯盟聯合主辦,共青團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委員會承辦。
今年年初,疫情來襲後,上海派出多批醫療隊馳援武漢一線,馮強和張興便在其中,這份特殊銘心的經歷也讓他們的宣講格外感人。馮強是當時東方醫院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援鄂隊員中唯一的一名心理醫生。他隨隊進駐了武漢方艙醫院,在心理醫護工作中「主動出擊」,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現場後方相補給」的系統心理救援模式,對病人做心理幹預和精神科會診,利用自身專業,成長為一名陪伴病友在關愛中共同行走的心理醫生。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張興,在雷神山完成臨床救治工作之外,還參與了大量科研任務,目前正在積極參與中醫治療新冠的成果總結。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的婦產科醫生唐虹,是一名4歲男孩的媽媽。她緊跟醫院越來越快的發展腳步,不斷摸索創新如何在臨床工作和醫療服務實踐中運用中西醫的知識和技術,為患者創造更好的健康環境。無獨有偶,「一切為了孩子」也是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格言,周辰便是兒中心的一份子。帶著這份對孩子的愛,他承諾將繼續向陽生長,和兒中心一起,共同呵護祖國的未來。
圖說:2020年浦東新區「醫家親」團建聯盟青年醫師沙龍舉行。主辦方供圖
「以不變的善良迎接變化的世界,才能改變世界」,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齊家的信念。從操作不熟練到主動扛起肩上的責任,她始終堅信著醫生夢、中國夢,在這個最好的時代,踐行「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誓言。已是一婦嬰重點科室科護士長的黃蓉,在醫院快速發展的10年間,先後輪轉婦科、特需門診、護理部、產科、產房,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臨床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她在宣講中多次強調一心一意的專注精神,她說:「只要有足夠的信念,保持真心,就會感到前路被照亮,收穫成長。」
2019年,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各部門通力協作,在100個小時內完成了小洋山門診部的落成,解決了15年來洋山深水港萬餘名職工「看病難」的問題。這曲「大愛之歌」在李少傑的講述下,格外接地氣、充滿正能量。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十載相伴的張忠偉,動情回憶了自己兩次進入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工作的經歷。他經歷了治癒新冠肺炎患者的全過程,目睹了許多80後、90後、甚至95後的白衣抗疫「戰士」,用6個月只為堅守一個生命的全過程。「這些回憶對每一個親身經歷過的人來說,都是一次自我蛻變的過程。作為一名醫務青年,我將把它作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一場「築夢前行——我與醫院共成長」青年醫師沙龍,展示了當代醫務青年不畏險阻、勇敢逆行的風採,增進了青年醫師之間的交流協作,也有效促進了醫務青年將自我成長與醫院發展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