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高揚風帆三十載,使命在肩立潮頭。浦東新區政協成立以來,始終牢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宗旨,努力做到與區委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與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節拍同頻共振。我們梳理了三十個優秀提案,深情講述了三十年來浦東新區政協在浦東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中積極履職盡責的擔當作為;生動展現了三十年來政協委員們心繫國家發展、情牽社會民生的家國情懷;熱忱謳歌了三十年來在積極採納落實一件件提案過程中,浦東各級部門所共同譜寫的華彩樂章。
浦東政協公眾號將陸續為您講述這三十個提案故事,敬請關注。
關注浦東社區管理模式創新發展
提要
浦東開發開放以來,城市建設和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在城市化水平和現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同時,如何使社區管理與社區建設相適應?已成為浦東進一步推動開發開放、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和社會事業發展共同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浦東新區政協成立後的一號提案,便關注到了社區管理這個主題。2000年8月,臺盟浦東區委在區政協一屆一次會議期間提交了《關於理順二級政府三級管理機制,推動社區管理科學化的建議》。針對社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條塊矛盾,提案提出應賦予並加強街道辦事處對同級職能部門的人事建議權和監督考核制度等建議。2014年1月,在浦東新區政協五屆三次會議期間,臺盟浦東區委再次針對社區管理,提出提案《關於進一步探索創新浦東社區管理模式的建議》,重點就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社區自治能力、建立有效的權力監督機制等提出具體意見。
新區相關委辦局認真吸收和採納提案建議,採取一系列積極措施,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如今,在各界人士的持續關注和建言下,浦東的社區管理模式不斷創新,還形成了不少可複製、可推廣的浦東模式和浦東經驗,為浦東的進一步開發開放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社區居民自治三會制度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一流治理的重點看城鄉社區。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浦東新區就提出了社區建設的觀念。隨著開發開放不斷深入,社區作為城市基礎,管理、建設任務愈顯重要。
在城市化水平和現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同時,浦東在社區管理方面也面臨著新的任務和要求。如何使社區管理與社區建設相適應,已成為浦東進一步推動開發開放、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和新區社會事業發展共同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2000年,浦東新區政協委員、浦東臺盟盟員李偉文結合自己在基層街道工作的經歷,對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建議,並形成了臺盟浦東區委的集體提案,這也是新區政協成立後的一號提案。2014年,同樣來自臺盟浦東區委的王巨成委員也針對社區管理模式創新撰寫了提案。
在各界人士的持續關注和建言下,浦東的社區管理模式不斷創新,還形成了不少可複製、可推廣的浦東模式和浦東經驗,為浦東的進一步開發開放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街道辦事處成了缺角的「萬寶全書」
「李子酸不酸,要親自嘗一嘗才能知道。」這是李偉文堅持的理念。上世紀90年代末,他曾在濰坊新村街道任職,對基層的社區工作和管理有著切身體會。
他說,經濟體制的轉軌,使原有體制下的單位人變為了社會人,這種迅速變化帶來的大量舊體制積累的矛盾和新產生的問題,給社區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
然而,多年來社區管理的主要矛盾即條塊矛盾始終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大大制約了社區的進一步科學化管理與發展。大量的城區管理問題,集中反映到了街道辦事處這一層面,形成了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當時,關於社區菜市場設置的一件工作,就讓李偉文感受到了街道在社區管理方面的不容易。「市場方面如何布局、規模如何設置、人員如何配置,這些問題一股腦擺在街道面前,但街道卻無法直接處理,需要協調工商、公安等各職能部門。」
各種各樣的一票否決制、考核檢查和問題不出社區的規定等,使以街道協調為主的功能被執行要求所替代,成了各職能部門考核對象。而為了達到管理目的,街道辦事處不得不擴大職能,導致專業職能部門的職能退化或弱化,而街道辦事處則變成了永遠缺一隻角的「萬寶全書」。
針對這一現象,李偉文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一個街道,如何能夠承擔這麼多委辦局的功能。街道,究竟是行政管理的終端?還是反映問題的派出機構?」
最終,他在提案《關於理順二級政府三級管理機制,推動社區管理科學化的建議》中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考核對象錯位了。各種考核機制下,街道辦事處承擔了大量超出其法定職責的工作;同時,街道辦事處的協調作用得不到有效、及時體現。另外,外界對社區管理產生了有偏差的思維定勢,不知不覺地把街道辦事處作為批評和『曝光』的對象,要求承擔各種責任,處理各類問題。」
面對這些影響城區整體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提案提出具體建議,包括還街道辦事處原以協調為主的管理功能,變考核對象為考核主體;賦予並加強街道辦事處對同級職能部門的人事建議權和監督考核制度;加強依法行政管理意識,充分發揮專業部門的職能。
一場社區自治大會、兩場研討會的吸引力
十多年以後,同樣關注社區管理的臺盟浦東區委副主委王巨成,執筆撰寫了《關於進一步探索創新浦東社區管理模式的建議》,並以臺盟浦東區委集體提案的形式,在2014年1月浦東新區政協五屆三次會議期間提交。
政協委員王巨成是浦東南路小學的一名老師。促使他關注社區管理的是塘橋街道舉辦的一場關於社區自治的共建單位大會,以及臺盟開展的「社區自治和共建」的課題交流。
「那場社區自治大會上,包括轄區內的學校、企事業單位等,不少共建單位都一起參加了,關於社區自治有規章、有制度,讓人感觸很深。」雖然過去了五六個年頭,但王巨成還記得當時的場面。
另外,親身參與的兩次臺盟內部課題交流,則讓王巨成了解到了更多地區的社區自治模式和具體操作。「當時,我們走訪了陸家嘴街道、以及楊浦區、徐匯區的幾個街道,與來自臺灣屏東的代表們一起,了解並探討社區自治的課題。」
而此後「借調」到周浦澧溪小學的經歷,也讓王巨成接觸到了不同區域的社區治理程度和水平。
在那之後,王巨成將自己的所感所悟寫進了提案:「圍繞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加強有效管理,浦東在全市率先明確提出『鎮管社區』的概念,並先後進行了十多年的探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和經驗。但鎮管社區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對於農村化地區或者非城市化地區不太適合探索鎮管社區的模式。故對於佔浦東三分之二大部分農村化地區如何進行社區管理值得進一步探索。」
他提出,浦東應關注新時期、新階段社區變革的迫切性與必要性,著重城鄉統籌發展,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社區管理模式,從轉變政府社會管理職能、提高社區自治能力、建立有效的權力監督機制、樹立公民意識等方面入手,創新社區管理模式。
「以轉變政府的社會職能為例,將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會職能和事務剝離出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者『委託管理』的方式,將那些社會事務轉交給各類專業的非營利社會服務機構去運作和管理。又比如,要採取多種宣傳形式,讓居民群眾切身感受到自己不僅是社區服務的受益者,更是社區服務的提供者。」王巨成說。
形成浦東模式和浦東經驗
事實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浦東新區就提出了社區建設的觀念。自2005年6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新區成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以來,浦東在社會、民生領域,從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管理體制出發,以街道辦事處轉變職能為重點發揮街道社會管理的綜合協調作用和公共服務的基礎保障作用,在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臺盟浦東區委提出浦東新區政協一號提案後,立即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充分重視。當時的中共浦東新區城區工作委員會在收到提案後,隨即與臺盟浦東區委聯繫,溝通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辦理意見。
答覆中表示:「新區有關部門正在擬定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對有法不依、違法行政的行政領導及具體經辦人員,實行過錯責任追究。街道辦事處作為區政府的派出機構,依據《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和《關於實施的若干意見》,對行政轄域內公安 、工商、環衛、房地等區政府職能部門派出機構的雙重領導監督管理權、人事協管權、督查協調權等職能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提案所反映的問題,將逐步得以解決。」同時,新區正抓緊開展有關綜合執法隊伍的整編和培訓,實行城市管理的綜合執法,將有利於理順新區的綜合執法機制,從而強化街道辦事處的綜合管理職能。
對於《關於進一步探索創新浦東社區管理模式的建議》,浦東新區地區工作黨委通過和發改委、民政局、財政局、組織部、文明辦等會辦單位的共同研究商議,也做了詳實的答覆:
浦東將通過繼續推進區級審批部門向開發區和大市鎮下放審批和辦理事權,推動一批幹部一起下沉,建立完善綜合審批服務機制,完善街鎮社區事務服務中心管理職能和運行機制,以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圍繞「強化自治共治、創新社區治理服務」主題,浦東將通過推進居(村)委會自治家園建設、深化基層公共事務的共商共治、探索適度規模的社區治理模式、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協同等舉措,加強探索實踐社區居民自治體系、共治體系、支撐體系、服務體系建設的制度機制。
同時,浦東還將越來越重視居民參與管理、決策、監督的比重,通過增強社區工作協同性、建立規範工作制度等舉措,逐步建立健全社區共管監督約束機制。
在眾多關注的目光中,浦東不斷摸索著如何創新社區管理模式。在探索和實踐中,浦東新區的社區管理把政府的行政管理與居民的自治管理相結合,政府依法行政、社區依法自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還形成了不少可複製、可推廣的浦東模式和浦東經驗。
2018年,浦東新區首次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發布標準,正式實施《社會治理指數評價體系》,發揮對社會治理過程的跟蹤、監測和預警作用,使其成為反映浦東社會治理狀況的「晴雨表」,及時準確把握浦東社會治理現狀、水平和走勢,釐清社會治理的指向和著力點。
不斷創新的浦東社區治理模式,讓李偉文和王巨成感受到了新區政府在這一方面的不懈努力。「如今,事務辦理下沉、服務下沉,街道與委辦局的溝通更加順暢、老百姓與職能部門的互動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從科學管理上來說,這樣的發展趨勢將讓我們的社區工作越來越有成效。」李偉文說。
(執筆人:章磊)
提案名稱:關於理順二級政府三級管理機制,推動社區管理科學化的建議
關於進一步探索創新浦東社區管理模式的建議
提案形式:黨派提案
提案者:臺盟浦東區委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同心逐夢三十年——浦東新區政協提案故事(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