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2018「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

2021-02-07 愛知學者


2018「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


推送日期:2018年6月8日

報名截止:2018年6月20日

會議時間:2018年7月8-14日

會議地點:重慶大學A校區民主湖報告廳

在線報名:https://www.wenjuan.com/s/ZvUnyq

諮詢郵箱:zengrunxi@gmail.com


網際網路不僅改變了傳媒生態,形成全新的傳媒格局,而且全方位介入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成為整個社會運行的某種基礎性架構。網絡與新媒體研究,迅速成為學界與業界尤其是青年學子紛紛投入巨大學術熱情的新興領域。


為了推進網絡與新媒體研究的健康發展,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研究會、重慶大學社會科學學部、重慶大學新聞學院聯合舉辦「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2015、2016、2017先後在重慶大學舉辦三期,邀請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專家學者與業界精英以專題講座方式授課,每期都有來自國內主流新聞傳播院系及媒體機構等單位的300多名學員參加學習研討。


2018年7月,第四期「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將在重慶大學舉行,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招收學員


「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主要面向全國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在讀的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師招收學員,也歡迎其他院系以網絡與新媒體作為學術主攻方向的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青年教師以及新媒體從業者參加。凡志願參加講習班者,經所在單位推薦,向「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組委會提交申請表(見附件),獲準後即可參加。


二、時間地點


2018年7月8-14日。8日報到,9-14日學習研討,14日晚或15日離會。

地點為重慶大學A校區民主湖報告廳


三、講習內容


1. 融媒體與全媒體

2. 邁向智媒體

3. 自媒體之道

4. 網絡化社會與新聞業研究

5. 重走中國西北角:一次18個月的融合媒體行走採訪

6. 網際網路治理與用戶權利:三種行動者及兩種網絡化

7. 網絡信息與情緒傳播研究

8. 理性看待輿論中的情感表達

9. 公共討論中的對話理性: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好好說話

10. 網絡公共事件的多元表達與共識底線

11. 從川普現象談新媒體對現代社會結構的顛覆性影響

12. 新媒體事件對政府注意力分配的影響

四、演講嘉賓


洪浚浩,1995年獲得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傳播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傳播系正教授(終身)、博士生導師,並被聘為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傳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項目評審專家、中組部千人計劃項目評審專家、中國國家大數據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以及英國QS世界高校學術聲譽及全球頂級大學排名調查評審專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傳播與國際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全球文化產業以及新媒體/新傳播技術的影響等。獲得過多項學術獎勵,被多個國家的主要媒體採訪。自上世紀80年代出國以來,已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發表各類學術文章170餘篇,並應邀擔任美國出版的英文五卷本《中國大百科全書》傳播與媒介方面的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兩卷本《傳播學新趨勢》的主編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傳播學》一書的聯合主編。先後被選舉擔任全美中國研究聯合會會長以及國際中華傳播學會會長,並被聘為二十多家國際學術刊物的特邀主編、編委和評審專家,以及多家國際學術出版社的學術專著評審專家。


陳清河,臺灣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導兼副校長。臺灣世新大學傳播博士、1992美國美利堅大學傳播碩士、1987日本大學電視電影專攻。著作有《衛星電視新論─科技、法規與媒介應用之探討》《廣播媒介生態與產業》《後電子媒介時代》。主要專長是廣播電視電影內容產制與管理、新傳播科技、電訊媒體經營、大眾傳播概論。曾任臺灣金馬獎執行委員會委員、臺灣電視金鐘獎評審主任委員、臺灣電視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劃主持人、臺灣政治大學政大之聲電臺臺長、臺灣政治大學廣電系主任、臺灣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研究項目包括MOD新版UI試用POC計劃、臺灣數字無線電視概念倡導規劃、網絡購物市場現況與未來發展分析暨對東森參與經營之策略性建議、多媒體行動上網裝置的應用趨勢與採用行為分析—以智能型手機與平版計算機為例、臺灣通訊傳播普及服務就弱勢族群近用之政策法規因應與建議研究等。


趙亞輝,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人民創投總經理、團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全國青聯新聞出版和新媒體界別秘書長、武漢大學博士,第17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直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全國抗震救災報導先進個人,「新聞戰線全國巡迴報告團」成員。曾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中國科技好新聞一等獎等。多年來,屢次參加重大和突發事件採訪和調查性報導,採寫了《花開班達亞齊》《追問世界之巔》《遠徵好望角》《七問「論文迷局」》《生命日記》等一大批有影響的新聞作品,著有《永遠的汶川》《親歷世紀大災難》《珠穆朗瑪峰究竟有多高》《跨國大救援》等書,《永遠的汶川》獲得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珠穆朗瑪峰究竟有多高》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目錄。憑藉在科技和傳媒領域的長期積累,在文化產業投資領域有著出色的業績。


李鵬,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黨委委員,華西都市報社社長,封面傳媒董事長兼CEO。四川大學新聞學博士。歷任華西都市報副總編輯、天府早報總編輯、華西都市報總經理、總編輯。2014年2月起任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黨委委員,兼任華西都市報社社長。2015年10月28日領銜創辦封面傳媒,兼任封面傳媒董事長、CEO。封面傳媒核心產品封面新聞客戶端致力建設「智媒體」,構建引領人工智慧時代的泛內容生態平臺。先後獲評為「中國傳媒年度經營人物」「中國品牌媒體傑出人物」「四川省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物」「中國報業經營管理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近年在等核心期刊發表了40多篇學術論文,作品獲評中國新聞獎。專著書籍2部:《媒聚變——媒介融合背景下報紙轉型研究》,《邁向智媒體》。


吳晨光,1975年生,1996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分院),工學學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媒體班)第六期學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在讀。曾任首鋼總公司技術員、中國勞動報記者、中央電視臺記者、南方周末資深記者/編輯,中國新聞周刊副主編/新媒體副總編輯、搜狐網總編輯等職,現任一點資訊副總裁/總編輯。因在新媒體及人工智慧領域的貢獻,2016年被評為中國首批高級數字編輯(正高職稱);2018年當選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文化與傳媒專業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報導及編輯作品曾獲亞洲傑出出版人金獎;2015年出版《超越門戶·搜狐新媒體操作手冊》,被譽為移動網際網路信息領域的經典之作。


許可,教授,博士生導師,工作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開發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和中創軟體人才獎。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計算機卷算法分支主編。研究方向包括算法和人工智慧等。研究成果發表於AIJ、IJCAI、TKDE、KDD、VLDB和ACL等人工智慧、數據挖掘、資料庫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與頂級會議。提出的RB模型被寫入《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等國內外經典書籍。近年來開展了計算機與社會科學的交叉研究,相關成果發表於PRE、JCMC和SCIM等物理、傳播學和情報學等學科的國際權威期刊。網絡情緒傳播的成果被BBC等全球數百家媒體報導,並被寫入國外教材、學術專著和暢銷書等30多本書籍。


胡百精,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傳播學與公共傳播,代表著作有《說服與認同》《中國公共關係史》(中、英文版)《危機傳播管理》(第三版)《公共關係學》等,譯著有《宣傳》《取悅公眾》《輿論的結晶》《每一分鐘誕生一位顧客》,主編「中國危機管理研究年度系列報告」。曾榮獲教育部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三等獎)、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獎、寶鋼優秀教師獎、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等榮譽和獎勵。


張志安,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導,2017年度青年長江學者,曾執教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輿情大數據分析與仿真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數字新聞業、新聞社會學、新聞傳播實務,兼任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研究會會長、輿論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新聞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和山東大學、鄭州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多所大學兼職或客座教授。主持教育部哲學社科重大攻關課題、國家社科重大課題子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多個縱向課題和數十個中央部委及地方企事業單位委託課題,在New Media and Society, Journal of Media Ethics,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新聞與傳播研究》《傳播與社會學刊》等SSCI、TSSCI、CSSCI發表論文百餘篇,主持《深度報導》《新媒體素養》兩門國家精品課程,曾獲教育部高校優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廣東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新聞史學會首屆國家學會獎之傑出青年獎、廣東青年五四獎章、寶鋼優秀教師獎等。


董天策,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教授、博導,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研究會會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傳播學分會(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委。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新聞出版總署「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曾先後在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暨南大學任教。主要從事新聞傳播理論、媒介文化與媒介批評、網絡與新媒體等領域的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種課題十多項,在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現代傳播》等SSCI、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200篇,出版《網絡新聞傳播學》《新聞·公關·廣告之互動研究》《問題與學理:新聞傳播論稿》《消費時代的中國傳媒文化嬗變》等著作,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廣東省社科成果獎2項、重慶市社科成果獎1項,廣東省新聞教育最高榮譽金鐘獎等獎勵,以及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中國傳媒大會「中國傳媒思想人物」等榮譽稱號。


郭小安,重慶大學「百人計劃」學者(終身制序列),新聞學院院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青年教師科協副主席,主要研究政治傳播、輿論學,兼任中國傳播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輿論學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公共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化與傳播符號學會常務理事、人民網新媒體智庫特邀研究員、「金旗獎」評委、中山大學網際網路與社會治理中心特邀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輿情與信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等。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現代傳播》等刊物發表學術文章50餘篇,其中CSSCI論文30餘篇,獲得省部級獎2項(2010、2018)。兼任《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武漢大學學報》《探索》等刊物組稿專家或審稿專家,擔任《電子政務》刊物編委。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個人專著《網絡民主的可能及限度》(2011)、《當代中國網絡謠言的社會心理研究》(2015),參編(副主編)、參譯其他著作3部,連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2項(2010、2015),並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重慶市社科規劃、重慶市發改委、市委統戰部等其他課題12項。


張小強,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法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重慶大學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重慶大學國家網絡空間安全與大數據法治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融智庫重慶分庫媒體融合理論專家。2013年從教前從事編輯工作十餘年。2008-2009 年於美國加州大學Hastings法學院訪學;2011年至2014年在重慶中科普傳媒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後工作站做博士後研究。2013年入選首批教育部、中宣部高校與新聞單位從業人員互聘「千人計劃」(《重慶日報》掛職)。主要研究領域為網絡與新媒體、新聞傳播法與倫理、編輯出版,近年來研究興趣轉向使用網絡和數據挖掘方法分析上述領域問題。著有《網絡經濟的反壟斷法規制》《新媒體研究案例:傳統方法、社會網絡與數據挖掘》《新聞出版(版權)法律完善研究:基於政府職能視角》,在《國際新聞界》《法商研究》《編輯學報》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5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課題及重慶市自科基金、重慶市社科基金等研究項目10餘項。


曾潤喜,重慶大學「百人計劃」學者,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新媒體與傳媒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傳播、新媒體與國家治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系、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訪問學者,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史研究委員會秘書長,重慶大學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政務新媒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華東政法大學新媒體數據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等。主持4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含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重慶市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5項省部級課題一般項目,以及10餘項企事業單位委託課題;在教育部學科評估A類期刊發表論文20篇,其它CSSCI期刊論文30餘篇;在Science,《光明日報》《中國改革報》等發表觀點或評論多篇;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出版專著1部。擔任《電子政務》《智慧城市評論》《數字治理評論》編委及多家SSCI/CSSCI期刊審稿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鑑定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通訊評議專家、「網絡社會安全風險指數」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等,曾獲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湖北省創先爭優先進個人等省部級榮譽稱號。


五、學習認證


修完全部課程且考核合格者將獲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研究會、重慶大學新聞學院聯合頒發的結業證書。


六、費用及食宿安排


講習班為公益性質,不收取任何費用;交通及食宿均由學員自理。


七、報名與錄取


在線報名,填寫相關信息,並上傳籤字蓋章後的報名表掃描件(報名表見附件)。網址為https://www.wenjuan.com/s/ZvUnyq/


報名截止日期為2018年6月20日。講習班組委會將在2018年6月25日前以電子郵件形式通知錄取結果,請申請者密切關注。


講習班具體報到地點、講習班研討日程表,將在錄取通知中告知。


所有錄取學員,須按時到講習班報到,報到時需攜帶身份證原件及複印件、學生證(或工作證)原件及複印件、加蓋公章的報名表原件。在報到現場領取學員證及有關資料。


八、學員管理


學習期間,學員參加每場講座須佩戴學員證。要求學員認真學習,遵守重慶大學以及講習班的紀律和規章制度。


九、聯繫方式


講習班組委會諮詢郵箱(非報名用):zengrunxi@gmail.com(曾潤喜老師)

聯繫人:曾潤喜老師 (電話:18971570595)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附件:2018年「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報名表.doc

2018-baomingbiao.doc


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研究會 重慶大學社會科學學部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組委會
2018-06-06


全 部 信 息


全部 | 近期截稿 | 一帶一路 | CSSCI名單


400+個學術會議徵文信息合集

面向本碩博的夏令營招生信息合集

2018年投稿容易中的刊物名單

中國社會學會2018年會分論壇會議合集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相關徵文信息合集


關於我們 | 入群


相關焦點

  • 【招生】海峽兩岸「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
    海峽兩岸「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推送日期:2018年4月26
  • 浙江大學: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招生)
    第七屆海峽兩岸「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招生啟事為了促進海峽兩岸三地青年學者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高他們把握國際社會科學發展動態、理論範式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培養其「問題導向、跨學科研究」的學術研究能力,提升其海峽兩岸當代社會轉型諸問題的理論把握能力,培養一大批具有學術創新能力和世界視野的傑出青年學術人才,自2012年開始,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研院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作為大陸主辦方
  • 華僑大學首屆「一帶一路」研究高級講習班開始招生
    同時,2018年還是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第5個年頭,「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在各個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難與問題。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做好「一帶一路」工作,需要我們好好總結,進行理論沉澱和提高。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舉辦第三屆暑期講習班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舉辦第三屆暑期講習班 2018年07月24日 09: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章珏 薛力 字號 所屬學科:國際關係關鍵詞:中國社會科學院
  • 舉辦「國際關係論文寫作講習班」
    舉辦「國際關係論文寫作講習班」的通知  為了研討國際關係論文設計與寫作方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室決定於2013年8月19-20日舉辦「國際關係論文寫作講習班」,歡迎報名參加。
  • 空軍總醫院正骨科舉辦脊柱手法治療講習班
    2014年11月3日,空軍總醫院正骨科在西樓一層階梯教室舉辦第十二期《全國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手法治療講習班》開班典禮。醫院院長王建昌、政委居傳震、醫務部主任張波出席典禮,居政委致詞,典禮由正骨科主任趙平主持。
  • 2015年現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級講習班在蘭州舉辦
    開班儀式上,蘭州化物所所長夏春谷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他對各位授課老師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餘抽出時間支持講習班的工作表示感謝,並希望學員能夠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認真聆聽專家講座,通過一周多的學習真正有所收穫。大連化物所辛勤研究員介紹了講習班的舉辦歷史,希望青年學子通過與專家交流學習,進一步開闊視野、加強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對催化學科的興趣。
  • 首屆全國老年語言學講習班在同濟大學開班
    首屆全國老年語言學講習班在同濟大學開班 2019-03-16 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澤華     首屆全國老年語言學講習班在同濟大學舉行
  • 蒙古國參加:通過教育應對反猶太主義國際政策講習班
    繼第一次講習班(於2019年5月21日至22日在波蘭華沙舉行)之後,「通過教育應對反猶太主義國際講習班」標誌著該系列的第二次,同時也是第一次由聯合國機構主辦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此類講習班。 由常駐代表團和受邀嘉賓參加的一場會議為此次講習班拉開序幕,其中也包括了關於「為什麼在全球範圍內解決反猶太主義問題很重要?」的圓桌討論。
  • 北京語言大學:新增「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兩個隔年招生專業恢復招生
    本科一批次(普通本科批次)投放的是除小語種以外的專業,包括英語、英語(英西復語)、翻譯(英語)、翻譯(本地化)、翻譯(漢英法)、漢語國際教育、漢語言文學、國際政治、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新聞學(國際新聞傳播)、網絡與新媒體、計算機類、金融學、金融學(宏觀經濟核算與分析)、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特殊教育(言語聽覺科學)、語言學。
  •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解析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也帶熱了一些相關的大學專業,其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便成為了受熱捧專業之一。然而,很多人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認知尚淺,認為它就是單純的拍拍視頻,寫寫文章,畢業後的等工作機會單一,很多學生因為一時的熱情報了這個自己並不了解的專業。
  • 第二屆文化素質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舉辦
    第二屆文化素質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舉辦 2008年06月30日 00: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汕頭六月二十九日電 (記者 李怡青 李瑞丹)由中國文化論壇和汕頭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文化素質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
  • 趙幼斌老師85式太極講習班拳友見面會及培訓的通告
    應世太網太學堂廣大拳友期望得到趙幼斌、趙亮老師現場指導、近距離點撥的要求,趙幼斌、趙亮老師決定在「趙幼斌傳統85式太極講習班」課程結束前舉辦趙幼斌傳統
  • 政治社會學暑期導讀/講習班
    政治社會學暑期導讀/講習班時間:6月28日-8月16日每周日13:00-14:30主講:李致憲 簡介二〇二〇年,在國外主流媒體呼籲「Take the State Back
  • AIDL講習班將帶給你...
    如果你想通過網絡來收集相關資料,或者通過閱讀研究論文來了解人工智慧的前沿,只能說一個字:難!一種方式是,參加國內外人工智慧的大會。雖然大會上有各種前沿的報告,對報告也有一定篩選和分類,但仍避免不了信息雜亂、片段化,且質量參差不齊。其實,最好、最快速地了解研究前沿的方式,莫過於參加有相關領域牛人參與的講習班。講習班的內容往往較為精準,內容有比較完整翔實。
  • CCF ADL 87講習班回顧:韓家煒等13位大牛全方位解析社交網絡和數據...
    本次講習班的主題為《社交網絡與數據挖掘》。社交網絡和數據挖掘是計算機學科相關研究中的熱點,具體研究涵蓋理論、關鍵技術以及網際網路核心應用等各個應用。本次講習班邀請到了一系列的學界大牛,包括:韓家煒——UIUC 教授,ACM/IEEE FellowPhilip S Yu——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數據科學院院長,ACM/IEEE 會士Wei Wang——UCLA 教授,KDD 2016 Service Award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第五屆「科研驅動式教學」講習班 邀請函
    為更好地推動中國商學教育和研究,增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北京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博雅大學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第五屆科研驅動式教學講習班
  • 河北專接本廣播電視學/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考試內容及招生計劃
    網絡與新媒體:本專業要求學生能夠把握傳統媒介和新媒體與信息網絡領域的變革趨勢;理解信息網絡交叉融合的發 展方向、新媒體與信息網絡業態的多樣性;掌握和運用新媒體內容策劃與製作、新媒體與信息網絡的傳播戰略、現代互動營銷理論和媒體經營模式、新互動廣告類型 策劃與創意、新媒介數據監測系統分析應用等知識結構體系
  • 「網際網路傳播:跨學科研究」2018暑期班招生通知
    經過三年的發展,我們已成功舉辦了兩屆計算傳播學論壇,並發起成立了中國新聞史學會計算傳播學研究委員會(簡稱計算傳播學研究委員會),其中第二屆計算傳播學論壇增加了一天半的工作坊,以講習班的形式介紹計算傳播學基礎知識。工作坊學員超過60人,聽眾超過百人,來自內地、香港、美國等二十餘所高校和數據工場、百度、今日頭條、中央電視臺、騰訊等業界公司。
  • 孝行天下烏海站第三期《家庭倫理道德與健康講習班》
    中國公益在線(www.gyzxcn.com)訊近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孝行天下公益團體的愛心人士到烏海市開展「孝行天下」烏海站,第三期《家庭倫理道德與健康講習班》。張海鳳老師為大家分享姑娘道、媳婦道,講著自己的故事在娘家站錯了道,以及在婆婆家從開始的身孝,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到現在內心感恩婆婆,學員們流著淚聽著故事。中午第一節課,張強老師的男人三步道,講著自己的故事提醒在場的男士該怎麼做,張強老師大徹大悟現場給愛人懺悔。他的愛人就是這期會場組的呂娟老師,現場響起了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