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實習生 夏嘉欣
通訊員 華軒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對外發布了2020年本科招生資訊。據了解,華工今年共有58個專業或專業類進行高考招生。
其中,智能製造工程、臨床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工科、新醫科專業增加了招生計劃。同時,今年新增了水務工程專業和功能材料專業,以及新增了化學類、數學類、生物技術強基計劃班。
華工校園
備受考生關注的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今年則繼續在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分子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5個新工科專業招生。
近年來,華工通過組建教改班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每屆教改班的學生1000多人,覆蓋面近17%。
據悉,學校今年開設了5大類共30個教改班,其中在19個專業中開設22個直接面向高考考生招生的教改班,7個教改班入學後還面向全校高考理科背景的新生進行二次選拔。
此外,還開設一批教改班,入學後所有普通類專業學生均有多次選拔進入學習的機會。
一、學術研究型人才創新班
據悉,學術研究型人才創新班包括1個基因組科學創新班、8個本博(本碩)連讀創新班和3個強基計劃班。
基因組科學創新班由華南理工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建,學生主要面向理工類專業本科生進行選拔,以「2.5+1.5」模式培養基因組科學前沿研究學科交叉型創新人才。
另外,華工組建機械類創新班、工程力學創新班、材料類全英創新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全英創新班、信息工程創新班、應用物理學嚴濟慈英才班、自動化創新班、經濟學創新班等8個本博(本碩)連讀創新班。
創新班推行動態管理機制、學生出國(境)制、全程導師(組)制、課外科研製以及小班化教學,實行「3+1+X」(「X」碩士生為 2 或 3 年,博士生為4或5年)培養模式,即學生前三年完成除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以外的本科課程;學院將在第六學期末進行綜合評價,排名前80%的學生可參加推薦免試研究生,後20%的學生繼續留在創新班,完成本科培養計劃,獲得學士學位。第四年可提前進行研究生課程的學習,並完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四年期滿獲得學士學位;從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學籍,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
數學類、化學類、生物技術等3個強基計劃班,在本碩博銜接培養的基礎上,通過配備一流師資隊伍、開放重點實驗室、科研基地等平臺創造一流學術氛圍、構建「通識+專業+雙創」深度融合一流課程體系等舉措,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
二、校企合作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教改班
校企合作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教改班包括6個卓越人才培養試點班和1個南航創新班。
卓越人才培養試點班分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卓越班、軟體工程卓越班、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機械工程卓越雙語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卓越全英班和法學卓越法律班。
卓越班學生在第六學期末進行篩選分流,50%左右的學生以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形式進入本碩卓越班,未獲得推免資格的學生則進入本科卓越班,完成本科學業後獲得學士學位。本科卓越班培養模式實行「3+1」培養模式,3年為本科階段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習,1 年為本科階段的實踐能力訓練。本碩卓越班實行「3+1+X」(「X」工程類卓越班為3,法律類卓越班為2)培養模式,3 年為本科階段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習,1 年為實踐能力訓練和碩士公共基礎課程學習,X年為碩士專業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環節以及學位論文階段。卓越班學生在本科期間實現「三個一」:至少一次出國(境)學習經歷、參加一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年(不少於32 周)企業學習經歷。
此外,華工與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華工南航創新班」,共同探索校企合作下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該創新班按照「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的原則,採取「3+1」模式開展飛行籤派人才的培養,學生從三年級全日制本科生中選拔,並由南方航空公司派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加飛行籤派專業培訓,學生畢業後到南方航空公司運行指揮中心工作。
三、學科交叉複合型人才培養教改班
複合型人才培養教改班共有工業設計(信息與互動設計實驗班)、工業工程複合型人才培養班和電信轉專業班各1個。
工業設計(信息與互動設計實驗班)實現「工學+藝術」的學科交叉培養,實行「1+3」培養模式,即學生在大一執行原專業培養方案,經學校選拔後,從大二開始執行「工業設計(信息與互動設計)實驗班」培養方案,達到要求後獲工業設計專業學士學位。實驗班30%的學生可獲得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
工業工程專業實現現代管理和工業工程的學科交叉培養,實行「2+2」模式,即每年從理工科二年級在讀學生中選拔40名熱愛工業工程的優秀學生,進入工業工程專業培養,完成兩年工業工程專業的本科課程學習後,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
四、國際化培養試點班
國際化培養試點班包括全英班、3個「3+2」中澳班、1個「2+2」聯合班和1個「3+2」信息工程中法菁英班。
學校目前建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材料類、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機器人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9個本科全英招生專業,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國際化學習和成長環境。
學校在環境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專業組建3個「3+2」中澳班。中澳班實行「3+2」聯合培養模式:學生按照本碩培養計劃要求,前三年在華南理工完成課程,後兩年赴澳大利亞合作高校繼續學習,修讀培養方案規定課程學分。
目前,華南理工大學在傳播學專業開設「2+2」聯合班。「2+2」聯合班實行「2+2」聯合培養模式:學生按照本科培養計劃要求,前兩年在華南理工完成課程,後兩年赴美國合作高校繼續學習,修讀培養方案規定課程學分。值得注意的是,在赴外學習期間,無法繼續學業或被合作高校認定未能達到畢業要求,學生可提出申請,轉回華工相應專業普通班學習,已修學分由華工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學分互認。
此外,華南理工大學還與法國高校在電子與信息學院聯合設立信息工程中法菁英班,開設「3+2」聯合培養項目。菁英班學生第一學年在原專業學習,第三學期轉入菁英班,第二、三學年在華南理工修讀信息工程專業課程。按照相關協議,經法國高校選拔,符合法國合作高校選拔條件的學生,第四、五學年前往法國參加相應高校的「3+2」聯合培養項目,修讀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第四學年因故未能參加「3+2」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繼續留在菁英班學習,但不具備參加推薦免試研究生的資格以及評優評獎資格。法國合作高校在第三學年安排教師來華講授若干門專業課程,課程採用法語進行授課。學校在第二學年暑假組織菁英班學生赴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或法國南特綜合理工學院開展暑期訪學活動,訪學活動費用由學生個人和學校共同承擔。
五、創業型精英人才創新班
「創業精英班」以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綱,旨在為有創業計劃或創業想法的同學提供更專業的輔導。學生不需要調整原學院和專業,學籍由原學院負責管理。「創業精英班」建立了由「高校教授、金融導師、政策專家、投資人」構成的專業化師資隊伍,涵括商務金融、人力資源、電子商務、孵化管理、投資機構等多個領域,課程內容覆蓋創新創業思維訓練、團隊建設、項目管理、商業模式訓練、計劃書撰寫、政策解讀等多方面。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圖片 | 學校提供
責編 | 謝哲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