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教改班,總有一款適合你

2020-12-10 澎湃新聞

2020年高考分數線即將陸續公布

又到了考生填報志願的關鍵時刻

你是否也正在糾結報考哪所學校

填報哪個專業

華南理工大學特色教改班

擁有為你「量身打造」的培養方案

期待你的到來

華南理工大學堅持因材施教,積極整合優化校內外辦學資源,不斷深化科教協同、校企協同、學科協同、國際協同等協同育人機制,通過組建教改班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每屆教改班的學生有1000多人,覆蓋面近17%。

今年,華南理工大學在19個專業中開設22個直接面向高考考生招生的教改班,其中7個教改班入學後還面向全校高考理科背景的新生進行二次選拔。此外還開設一批教改班,入學後所有普通類專業學生均有多次選拔進入學習的機會。

下面

就跟著小編一起

來了解教改班的詳細情況吧

學術研究型人才創新班

華南理工大學學術研究型人才創新班包括1個基因組科學創新班、8個本博(本碩)連讀創新班和3個強基計劃班。

01

基因組科學創新班

基因組科學創新班由華南理工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建,以「2.5+1.5」模式培養基因組科學前沿研究學科交叉型創新人才,學生主要面向理工類專業本科生進行選拔。截至目前,基因組科學創新班學生先後共有99人次以第一作者、並列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81篇,其中49人次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及其子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37篇。多位基因組科學創新班學生已成長為我國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領域青年一代的中堅力量:其中金鑫(生物技術專業)現任華大基因大數據總監,實現了第一作者論文Nature、Science、Cell大滿貫;劉石平(應用物理學專業)現任華大研究院超級細胞研究所生物信息負責人,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李俊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現任華大研究院病原研究所所長,入選2019愛思唯爾全球高引論文作者列表。

基因組科學創新班學生金鑫實現在Nature Science Cell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成果的「個人大滿貫」

02

本博(本碩)連讀創新班

依託優勢專業,華南理工大學自2009年起先後組建了機械類創新班、材料類全英創新班等8個本博(本碩)連讀創新班。

本博(本碩)連讀創新班一覽表

創新班以「加強基礎、突出創新、精英教育」為辦學理念,實行「3+1+X」(「X」碩士生為 2 或 3 年,博士生為4或5年)培養模式(各創新班可根據學科專業特點選擇培養模式),即學生前三年完成除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以外的本科課程;學院在第六學期末對創新班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綜合評價排名前80%的學生可參加推薦免試研究生,後20%的學生繼續留在創新班並完成本科培養計劃,獲得學士學位。第四年可提前進行研究生課程的學習,並完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四年期滿獲得學士學位;從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學籍,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

學校在本博(本碩)連讀創新班推行動態管理機制、學生出國(境)制、全程導師(組)制、課外科研製以及小班化教學。創新班學生在本科期間要有至少一次出國(境)學習經歷、至少參加一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材料類創新班學生赴英國牛津大學參加為期三周的暑期研修項目學習

工程力學創新班學生簡武榮一年內在國際頂尖和知名期刊發表6篇SCI論文

03

強基計劃班

2020年,華南理工大學入選「強基計劃」試點高校,組建數學類、化學類、生物技術等3個強基計劃班,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

本碩博銜接培養

多階段、動態性

進出分流機制

創設「三個一流」 人才培養條件

◆採用「3+1+X」 培養模式,「X」碩士生為2或3 年,博士生為4 或5年;

◆學生在碩博階段既可在本學科深造,也可開展學科交叉培養。

在第三、第五學期初對學生進行兩次綜合評價,確定轉入和轉出的學生。轉出的學生通過規範的課程免修和學分置換等辦法,在普通班繼續完成學業;兩次通過的學生第四年100%獲得推免資格。

◆配備一流師資隊伍,遴選院士、省級以上教學名師、高層次人才擔任班主任;

◆創造一流學術氛圍,各類重點實驗室、科研基地等平臺等向學生全面開放;

◆構建一流課程體系,即「通識+專業+雙創」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

「強基計劃」特色培養舉措

校企合作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教改班

華南理工大學校企合作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教改班包括6個卓越人才培養試點班和1個南航創新班。

01

卓越人才培養試點班

華南理工大學現有卓越人才培養試點班6個。卓越班以「強化基礎、加強實踐」為辦學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為依託,努力形成與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相適應的卓越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工程類卓越班培養能站在國際技術發展前沿、了解我國國情,掌握關鍵技術並能結合企業實際提出和解決問題,國際認可的研究型工程師或工程領域領軍人才;法律類卓越班培養具有複合型、應用型知識結構與國際視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卓越班一覽表

卓越班學生在第六學期末進行篩選分流,一部分學生以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形式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本碩卓越班),未獲得推免資格的卓越班學生完成本科學業後獲得學士學位(本科卓越班)。卓越班學生總的推免人數比例佔在讀學生數的50%左右。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養模式以「3+1」為基本框架,3年為本科階段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習,1 年為本科階段的實踐能力訓練。本碩卓越班:本碩卓越班培養模式以「3+1+X(「X」工程類卓越班為3,法律類卓越班為2)」為基本框架,3 年為本科階段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習,1 年為實踐能力訓練和碩士公共基礎課程學習,X年為碩士專業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環節以及學位論文階段。

卓越班學生在本科期間實現「三個一」:至少一次出國(境)學習經歷、參加一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年(不少於32 周)企業(法律實務部門)學習經歷。

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學生暑期美國UIUC實踐學習

機械工程卓越雙語班學生在廣州明珞現場操作實習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卓越班學生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交流學習

02

南航創新班

華南理工大學與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籤訂「民用航空人才聯合培養合作協議」,成立「華工南航創新班」,聯合培養民用航空飛行籤派人才,共同探索校企合作下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該創新班按照「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的原則,採取「3+1」模式開展飛行籤派人才的培養,學生從三年級全日制本科生中選拔,並由南方航空公司派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加飛行籤派專業培訓,學生畢業後到南方航空公司運行指揮中心工作。

複合型人才培養教改班

華南理工大學複合型人才培養教改班共有工業設計(信息與互動設計實驗班)、工業工程複合型人才培養班和電信轉專業班各1個。

01

工業設計(信息與互動設計實驗班)

工業設計(信息與互動設計實驗班)通過構建以創新設計為驅動的多學科交叉課程體系,建設跨學科課程和校企合作課程,實現「工學+藝術」的學科交叉培養,著力培養具有紮實互動設計知識和綜合創新設計能力、良好的人文、藝術與技術素養以及前瞻性國際視野的複合型設計人才。

實驗班以「1+3」模式為基本框架,即每年從華南理工理工科專業一年級本科生中選拔優秀學生,進入實驗班學習三年。學生在大一執行原專業培養方案,從大二開始執行「工業設計(信息與互動設計)實驗班」培養方案,達到要求後獲工業設計專業學士學位。實驗班30%的學生具有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申請推薦的學生需符合學校免試攻讀研究生的基本推薦條件。

信息與互動設計實驗班學生赴英國拉夫堡設計學院參加「中英師生互動設計工作坊」

信息與互動設計實驗班開設國際聯合課程——產品設計方法學(仿生設計)

02

工業工程複合型人才培養班

工業工程專業致力於培養具備紮實的工程技術基礎,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和工業工程的理論與方法,具有系統思想和創新精神,能夠綜合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現代管理科學方法和技術,對由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改善和創新,實現系統整體效益提高的懂技術、懂管理的複合型專門人才。

工業工程專業培養實行「2+2」模式,即每年從理工科二年級在讀學生中選拔40名熱愛工業工程的優秀學生,進入工業工程專業培養,完成兩年工業工程專業的本科課程學習後,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畢業生既掌握紮實的理工科基礎知識,又具有良好的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能,深受社會用人單位青睞。

工業工程本科專業(2+2)選拔通知

國際化培養試點班

華南理工大學國際化培養試點班包括全英班、3個「3+2」中澳班、1個「2+2」聯合班和1個「3+2」信息工程中法菁英班。

01

全英班

學校目前建有9個本科全英招生專業,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國際化學習和成長環境。

本科全英專業一覽表

02

「3+2」中澳班

華南理工大學在環境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專業組建3個「3+2」中澳班。「3+2」中澳班實行「3+2」聯合培養模式:學生按照本碩培養計劃要求,前三年在華南理工完成課程,後兩年赴澳大利亞合作高校繼續學習,修讀培養方案規定課程學分。學生完成學業達到畢業要求準予畢業,符合華南理工本科畢業條件和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華南理工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符合澳大利亞合作高校碩士學位授予條件者,由澳大利亞合作高校頒發該校碩士學位證書。

「3+2」中澳班的部分核心專業課程與通識教育課程原則上採用英文教學。「3+2」中澳班學生在華南理工大學修讀期間按照廣東省物價局核定的收費標準繳費;赴澳大利亞學習期間按照澳大利亞合作高校國際學生的收費標準繳費,免繳華南理工學費。

3+2中澳班學生赴澳大利亞西澳大學開展訪學交流活動

03

「2+2」聯合班

目前,華南理工大學在傳播學專業開設「2+2」聯合班。「2+2」聯合班實行「2+2」聯合培養模式:學生按照本科培養計劃要求,前兩年在華南理工完成課程,後兩年赴美國合作高校繼續學習,修讀培養方案規定課程學分。學生完成學業達到畢業要求準予畢業,符合美國合作高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由美國合作高校頒發該校學士學位證書;符合華南理工畢業條件和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華南理工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傳播學「2+2」聯合班學生趙欣琪和任兆謙獲得密蘇裡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並獲邀成為知名的美國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榮譽學會(Kappa Tau Alpha)會員

若學生赴美國合作高校學習期間,無法繼續學業或被美國合作高校認定未能達到畢業要求,則可由學生提出申請,轉回華南理工相應專業普通班學習,已修學分由華南理工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學分互認,如未能達到華南理工畢業要求,須在華南理工規定的最長修讀年限內補修所缺學分。達到華南理工畢業條件和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華南理工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2+2」聯合班的部分核心專業課程與通識教育課程原則上採用英文教學。「2+2」聯合班學生在華南理工修讀期間按照廣東省物價局核定的收費標準繳費;赴美國學習期間按照美國合作高校國際學生的收費標準繳費,免繳華南理工學費。

04

「3+2」信息工程中法菁英班

為推動人才培養工作與國際接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工程人才,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與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及南特綜合理工學院籤署「3+2」聯合培養協議,在電子與信息學院設立信息工程中法菁英班。

菁英班學生第一學年在原專業學習,第三學期轉入菁英班,第二、三學年在華南理工修讀信息工程專業課程。按照相關協議,經法國高校選拔,符合法國合作高校選拔條件的學生,第四、五學年前往法國參加相應高校的「3+2」聯合培養項目,修讀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符合華南理工本科畢業條件和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華南理工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符合法國相應高校課程要求者頒發相應證書,其中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頒發碩士學位證書,法國南特綜合理工學院頒發工程師文憑證書。第四學年因故未能參加「3+2」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繼續留在菁英班學習,但不具備參加推薦免試研究生的資格以及評優評獎資格。

菁英班部分核心專業課程採用英語或法語教學。法國合作高校在第三學年安排教師來華講授若干門專業課程,課程採用法語進行授課。學校在第二學年暑假組織菁英班學生赴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或法國南特綜合理工學院開展暑期訪學活動(訪學活動費用由學生個人和學校共同承擔)。

中法菁英班法語課籤約暨開班儀式

創業型精英人才創新班

華南理工大學於2011年成立創業教育學院,按照激發創業意識、培養創業技能和開展創業實踐構建三層次創業教育體系。「創業精英班」是創業教育學院為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而特別設置的培育機制,以對創業與創新實踐有濃厚的興趣和體驗或者具有強烈創業意願的在校生為培養對象。

構建三層次創業教育體系,分層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創業精英班」建立了由「高校教授、金融導師、政策專家、投資人」構成的專業化師資隊伍,涵括商務金融、人力資源、電子商務、孵化管理、投資機構等多個領域。課程內容覆蓋創新創業思維訓練、團隊建設、項目管理、商業模式訓練、計劃書撰寫、路演技巧、政策解讀等多方面,幫助學員更全面的了解創業,提升能力。

「創業訓練營」活動

創新創業思維訓練與實踐培訓

五大類教改班各具特色

你是否為之心動了呢

來華工

打開「尋夢之門」

探尋無限可能

這個九月

我們在華園等你

華南理工大學 學生記者團

信息來源:教務處 招生工作辦公室

微信編輯:鮑恩|學生記者團 鍾婧雯

歡迎報考華南理工大學!

原標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教改班,總有一款適合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華工今年開設5大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教改班
    近年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華工模式」得到了教育界和社會的高度認可。這一模式堅持因材施教,積極整合優化校內外辦學資源,不斷深化科教協同、校企協同、學科協同、國際協同等協同育人機制,通過組建教改班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據了解,華南理工大學每屆教改班的學生1000多人,覆蓋面近17%。
  • 華工:22個創新人才教改班 直接面向高考考生
    華工:22個創新人才教改班 直接面向高考考生金羊網  作者:陳亮、夏嘉欣、華軒  2020-07-20 今年,華工開設的學術研究型人才創新班包括
  • 華工今年開設五大類30個創新人才教改班,22個直接面向高考考生
    近年來,華工通過組建教改班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每屆教改班的學生1000多人,覆蓋面近17%。 據悉,學校今年開設了5大類共30個教改班,其中在19個專業中開設22個直接面向高考考生招生的教改班,7個教改班入學後還面向全校高考理科背景的新生進行二次選拔。
  • 華工今年開設五大類30個創新人才教改班,22個直接面向高考考生
    近年來,華工通過組建教改班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每屆教改班的學生1000多人,覆蓋面近17%。據悉,學校今年開設了5大類共30個教改班,其中在19個專業中開設22個直接面向高考考生招生的教改班,7個教改班入學後還面向全校高考理科背景的新生進行二次選拔。此外,還開設一批教改班,入學後所有普通類專業學生均有多次選拔進入學習的機會。
  • 從初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該怎麼做?
    據報導,12月18日,廣州市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建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項目正式啟動,廣州計劃挑選12所中學作為實驗學校,設計專門的創新人才課程,從初中生開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定位並非僅僅應對中考、高考,而是在未來的科學領域,有廣州人才的一席之地。
  • 今年華工要開這5類教改班,有22個班直接招高考生
    近年來,華工通過組建教改班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每屆教改班的學生1000多人,覆蓋面近17%。據悉,華工今年開設了5大類共30個教改班,其中在19個專業中開設22個直接面向高考考生招生的教改班,7個教改班入學後還面向全校高考理科背景的新生進行二次選拔。此外還開設一批教改班,入學後所有普通類專業學生均有多次選拔進入學習的機會。
  • 北京大學:立足學科體系建設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也促使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國家對疾控人才、公共衛生人才、戰略科學家、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未來產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已經提上了重要日程。高校育人工作面臨新課題。為此,北京大學將堅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基礎學科為基石、以學科交叉為牽引」,持續優化學科、學術、學業「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努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 鄭州大學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優化結構,個性化培養拔尖人才    6月24日,鄭州大學與新華社籤署協議,共建「穆青研究中心」,培養高層次新聞人才。這是繼今年4月份鄭大與中科院籤署「錢三強英才班」之後的又一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加大拔尖人才培養力度,鄭大從未停過探索的腳步。
  • 改革傳統育人方式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提問:「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這個問題,後來被稱為「李約瑟難題」。2005年,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曾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 2017-2018學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入選學生簡介
    為進一步創新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鞏固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三十條意見》及專業人才培養的國內外最新發展趨勢與社會需求,促使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學校於2017年11月出臺了《星海音樂學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施辦法(試行)》,並組織開展2017-2018學年「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工作。
  • 2021北京大學全球精英人才A計劃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2010-2020年)》等文件要求,根據《北京大學「十三五」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和《北京大學新時期對外開放戰略規劃(2016-2020年)》的精神,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局面。
  • C9、E9高校榮譽學院共同關注: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回望過去十年,各高校榮譽學院在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機制方面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體系。關於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各高校普遍採用自主招生選拔加進校後二次選拔的方式,不但考察智力,還重點考察綜合素質,尤以主動學習和創新思維為重,經過多重考察,確保所選人才有足夠的勝任力;關於人才培養,普遍採取前一到兩年通識教育,後兩年自由選擇進入專業平臺的模式,實現學生厚基礎,寬口徑,重創新交叉的模式,配以導師制,小班化教學,確保學生培養質量;在國際化視野培養方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高水平平臺開展交流
  • 深耕細作,厚積薄發——關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深耕細作,厚積薄發——關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文/ 廖德泉(長沙市第一中學)長沙市一中創辦於1912年,是湖南省最早的省立公辦中學,現為省教育廳直屬的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人格課程則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心理健康課程、拓展訓練課程、社團活動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為全體學生創造認識自我、了解他人、規劃人生、增強信心的機會。人才選培科學化在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過程中,選拔和培養都是「技術活兒」,要講究科學性,才能選準苗,育好苗。
  • 從創新拔尖人才的特徵看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對創新拔尖人才的創造性群體研究。研究什麼人呢?研究34位院士、15位人文社會科學國寶級學者和21位藝術家,我們進行深度訪談,所謂深度訪談,每一位我們拜訪的對象都要兩整天,實際上到我們手裡的院士、國寶級的學者和藝術家有300多位,可是我們往往還沒有敲門呢,「別進來,什麼人啊」,就像對賣東西的人那樣把我們轟出來了,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還是做了研究。
  • 「賽教融合」助力高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與專業課程體系、內容、教學和評價都密切相關,是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將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有機融合,實現「賽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更好地引領和帶動教學改革,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
  • 成都教育局專家組到川大附中指導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中國網11月5日訊(鄧海燕)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專家組姚進、邱小平、文宗、李嘉庚到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就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進行專業指導。川大附中黨總支部書記、校長米雲林,副校長蘇梅,校長助理兼課程教學處主任張謙以及部分師生參加了此次交流活動。
  • 打造新型實驗高中,培養拔尖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
    依託中科院深理工豐厚的教育資源,中科附高堅持「開門辦學、資源共享」,以構建科學與基礎教育創新融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培養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為己任,旨在建設一所有中國氣派、有國際視野、有學府氣象、有大家氣質、有創新靈魂的基礎教育實驗高中。
  • 北京大學紮實做好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
    北京大學紮實做好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 2020-11-30 來源:教育部   編者按:7月29日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要求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人民群眾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培養適應多領域需要的人才。孫春蘭副總理出席會議並講話,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近年來,各地各校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現將有關經驗做法予以編發,供參閱。
  •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校長王國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巴蜀實踐
    北京大學數學英才班30人,我們學校有3人被錄取了。北大數院大概錄取了我們10位同學。這是我們這些年取得的一點成績,巴蜀中學如何做的呢?巴蜀中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指導思想主要圍繞這四句話:塑造品格、厚積知識、培養能力、提升思維。巴蜀探索之一:凝心聚力。深學篤行、強化責任、名校擔當。
  • 培養拔尖人才需重視「資優教育」
    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對於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能力,對於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所以,世界各個國家及我國港臺地都非常重視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工作。  在我國內地,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雖然在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和北京八中、中國人民大學屬附中學等學校進行過一些嘗試,但總的來說並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政策法律的支持。一些地區進行的改革創新也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