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型實驗高中,培養拔尖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

2020-12-15 晶報

中科附高建設效果圖

中科附高建設效果圖

▲中科附高衛星位置圖

中科附高新崗教師

時代呼喚新的教育模式,時代也造就著新的教育契機。2021年9月,一所自帶名校基因、秉承「新時代特區精神」的新型實驗高中將正式開學迎新,助力緩解深圳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需緊張的問題。它就是由深圳市光明區政府和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以下簡稱「中科院深理工」)合作共建的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以下簡稱「中科附高」)。依託中科院深理工豐厚的教育資源,中科附高堅持「開門辦學、資源共享」,以構建科學與基礎教育創新融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培養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為己任,旨在建設一所有中國氣派、有國際視野、有學府氣象、有大家氣質、有創新靈魂的基礎教育實驗高中。

開發複合資源優勢,打造新型實驗高中

中科附高位於光明區科學公園南側、光輝大道與樓環路交會處,總建築面積為82000平方米,辦學規模為42個教學班,將於2021年9月正式開學。在籌建過程中,光明區教育局局長黃漢波多次帶領局領導班子和各科室負責人送支援到學校,並指示:「學校籌建一定要講政治、講品位,做好精彩開篇,爭取起步就要跨入快車道。」

「雙區」驅動的新形勢給中科附高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本著 「創新+教育」的辦學特色,秉承「創新型科學教育」的辦學目標,遵循「目標一致,權責明晰,資源共享,特色發展」的原則,堅持發展性眼光和整體性思維,中科附高將積極聯動社會優質高端的教育資源,尋求新的辦學模式,推動學校快速發展,構建一個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互相協作的教育共同體,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奠基,著力打造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保障機制,切實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養。

中科附高旨在成為一所具有先進性、示範性、創新性的實驗學校。學校在校園建設上以學校定位及課程設計為原點,創新性地利用現有資源,提高空間多重利用率。校內設計有400米標準跑道、恆溫泳池、現代化籃球館、羽毛球館、黑匣劇場、創客空間、VR教室等文體創新功能空間,將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長空間。學校設計中充分開發了複合資源優勢,將建成集科技館、博物館、藝術館、學生創意館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實驗高中。

創新高本聯培模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院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協議,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中科院深理工,這是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後,中國科學院在國內設立的第四所大學。學校將致力於培養有產業意識的科學家、有科研意識的企業家,主要面向未來產業需求,著力打造若干世界一流前沿交叉學科,突破一批國民經濟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最終形成以理、工、醫、管為主要門類的學科體系,打造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粵港澳合作及國際化辦學三大特色,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中科附高在教育理念、校園文化、管理體制、課程體系以及教師團隊等方面與中科院深理工一脈相承,學校將在課程設置方面先行先試,積極對接中科院深理工的優質科技資源,著眼於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識別和培養,實施「1+1」學伴計劃,推動高端實驗室的早期介入,落實高中階段高端科技資源的使用,尋求「高本」無縫銜接的有效方式,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創設條件。

融入周邊科研資源,走進高端科學實驗室。中科附高地理位置優越,周邊可共享的科技資源豐富。距其2公裡半徑內,有正在建設的深圳科技館新館和即將投入使用的中科院深理工過渡校區。距學校7公裡半徑內,有中科院深理工光明主校區以及依託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深圳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科附高將在中科院深理工支持下,融入周邊高端科技資源,探索與高端科研資源的有效銜接,打造「走進」「引來」兩種創新實驗模式,推動高中學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開展科技研學活動,走進高端實驗室,實現與科技導師的互聯互助;同時積極推動科研院所高端實驗儀器的「引進」工作,提升學校實驗室配備水平,開拓學生科技視野,創設校園內「親近科學」的良好氛圍。

創新高本聯培模式,實現課程無縫銜接。中科附高將在中科院深理工及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支持下積極探索與大學的深度融合方式,建立可操作、可複製的「創新+教育」辦學模式。實行分類、梯級、定向培養,創設高本聯培新模式,將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下沉到高中,從而規避傳統模式給拔尖創新人才成長帶來的消極影響,減少成長損耗,以更高效的成長模式,實現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甄選和培育。

在課程設置方面,中科附高將高效推進國家課程體系化和系統化實施,強調跨學域融合,建立跨越式培養框架,學校將常態化開展「博士課堂」「院士講堂」等高端學術型校本課程,以國家重點項目為引領,推動博士導師帶領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創新高本聯培新模式,巧妙合理地滲透大學課程,實現大學課程的下沉和前置。

學而有師,學而有伴。中科附高將充分發揮中科院深理工的人力資源優勢,積極推動大學在讀碩士博士與高中生結對子,構建「1+1」學伴關係。學校將與大學密切溝通,雙方根據專業興趣雙向選擇,實現高中學生深度參與碩士博士的研究項目,開展科研協助性工作,同時結伴的碩士博士生將深度介入高中生的學習,導人生(生涯規劃),導心靈(心理教育),導精神(核心競爭力),導學業(專業)。「1+1」學伴計劃將呈現「全程、全員、全人」的特點,將高中生的科學探究落到實處,讓高素質「學伴」始終陪伴前行。

組建優質師資團隊,力爭開門就是好學校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好學校必有好老師。12月10日,中科附高教師招聘面試及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經重重篩選,共有27名優秀畢業生籤約加盟,均為應屆博士及碩士研究生,應聘錄取率不到1%。目前招聘生源均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西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名校。秉承「先優質培養,後上崗擔責」的原則,中科附高將在明年春季啟動新教師培養工程,確保新崗教師精彩亮相。

同時,中科附高還將積極組建優質合理的教師隊伍結構,老中青教師合理搭配,實現學校師資的良性配置。學校即將啟動面向全國的公開選聘,積極遴選國內有影響的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加盟,組建優質師資團隊,真正做到開門就是好學校,起步便跨入快車道。

出身名門,先行先試。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定位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需要,在高端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創新課程設計,高原之上再攀高峰,培養拔尖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

晶報記者 劉夢嬌 通訊員 呂珏銣/文、圖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打造新型實驗高中
    依託中科院深理工豐厚的教育資源,中科附高堅持「開門辦學、資源共享」,以構建科學與基礎教育創新融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培養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為己任,旨在建設一所有中國氣派、有國際視野、有學府氣象、有大家氣質、有創新靈魂的基礎教育實驗高中。
  • 深圳這所自帶名校基因的新型實驗高中明年9月迎新
    依託中科院深理工豐厚的教育資源,中科附高堅持「開門辦學、資源共享」,以構建科學與基礎教育創新融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培養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為己任,旨在建設一所有中國氣派、有國際視野、有學府氣象、有大家氣質、有創新靈魂的基礎教育實驗高中。
  • 深耕細作,厚積薄發——關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人才選培科學化在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過程中,選拔和培養都是「技術活兒」,要講究科學性,才能選準苗,育好苗。一是樹立了「四看」新型人才觀。我們認為,育人應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要堅持「看基礎、看素質、看後勁、看發展」。
  • 北京大學紮實做好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
    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要求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人民群眾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培養適應多領域需要的人才。孫春蘭副總理出席會議並講話,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近年來,各地各校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現將有關經驗做法予以編發,供參閱。
  • 光明一所新型實驗高中要來了!明年9月開學,設42個班
    學校依託中科院深理工豐厚的教育資源,堅持「開門辦學、資源共享」,以構建科學與基礎教育創新融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培養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為己任,旨在建設一所有中國氣派、有國際視野、有學府氣象、有大家氣質、有創新靈魂的基礎教育實驗高中。中科附高位於光明區科學公園南側、光輝大道與樓環路交會處,總建築面積為8.2萬㎡,辦學規模為42個教學班,將於2021年9月開學。
  • 中科院深理工附屬實驗高中明年秋季開學!還有這些亮點……
    依託中科院深理工豐厚的教育資源 中科附高堅持「開門辦學、資源共享」 以構建科學與基礎教育創新融合的 特色辦學模式 培養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
  • 勇做高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排頭兵——上海市七寶中學創新教育實錄
    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是造就人才成長的沃土,是催生人才輩出的動力,也是調動各類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根本。
  • 深實驗光明學校年底全面交付,中科院附屬實驗高中明年秋季開學!
    依託中科院深理工豐厚的教育資源,中科附高堅持「開門辦學、資源共享」,以構建科學與基礎教育創新融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培養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為己任,旨在建設一所有中國氣派、有國際視野、有學府氣象、有大家氣質、有創新靈魂的基礎教育實驗高中。
  • 創新後備人才培養的區域探索與推進建議——以重慶市「雛鷹計劃」為例
    早在20世紀80年代,少年預備班或超常兒童實驗班應時而生,開啟了基礎教育階段創新後備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90 年代中期,全國性與地方性高中理科實驗班應需而生,加快了創新後備人才培養的步伐;直到21世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進入區域推進階段,出現了北京「翱翔計劃」、上海「普通高中學生創新素養實驗」、陝西「春筍計劃」、重慶「雛鷹計劃」等。
  • 國科大牽手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 探索基礎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將有新途徑,1月14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與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以下簡稱「嘉銘分校」)合作辦學揭牌儀式舉行。雙方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基礎教育示範基地」「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科技學校(嘉銘分校)」。
  • 北京大學:立足學科體系建設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當前,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大學的發展和研究生培養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在線教育深刻改變著高校的辦學模式,教學科研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經在快速迭代升級。這些讓我們始料不及的變化,大大加速了大學變革的進程。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的變化,給高校的海外引智和科技交流合作帶來了嚴重影響,迫切需要我們培養能夠實現「從0到1」重大原始創新的拔尖人才。
  • 中科院深理工再添附屬實驗高中!幼小初高本碩博後,齊了~
    時代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備受關注的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簡稱「中科院深理工」)將通過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國際化與體制機制創新來回答上述問題,培養出有產業意識的科學家、有科研意識的企業家。同時,由中科院深理工和光明區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以下簡稱「中科附高」),也將開發複合資源優勢,打造新型實驗高中,回答好時代之問。
  • 從初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該怎麼做?
    據報導,12月18日,廣州市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建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項目正式啟動,廣州計劃挑選12所中學作為實驗學校,設計專門的創新人才課程,從初中生開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定位並非僅僅應對中考、高考,而是在未來的科學領域,有廣州人才的一席之地。
  • 清華大學電機系構建電氣工程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清華大學電機系構建電氣工程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獲2014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清華大學電機系的成果《瞄準國家新需求,適應行業大變革,構建電氣工程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歡迎報考】武侯高中「中科院拔尖人才實驗班」
    武侯高中的「野心」不僅僅在志遠班。2016年推出「中科院拔尖人才實驗班」,打造武侯高中「雙子座」,讓更多的武侯高中學生考入中國一流大學,甚至世界百強名校。武侯高中以「中科院拔尖人才實驗班」為搖籃,為了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強的拔尖人才,堅持特色鮮明的學生多元化成才辦學模式,與中國科學院深度合作,要讓武侯高中的特色班來頭更大、名頭更響、衝勁更足。2016年秋季,中科院拔尖人才實驗班招收了第一批45名學生,新學期已經開始,實驗班怎樣上課?都有哪些老師來授課?學生們學的咋樣?我們一一來揭秘。
  • 鄭州大學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快速發展前進中的鄭州大學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成長與嬗變,又如何培養一批批高素質人才?讓我們一起走進鄭州大學,感受它的獨特魅力。    優化結構,個性化培養拔尖人才    6月24日,鄭州大學與新華社籤署協議,共建「穆青研究中心」,培養高層次新聞人才。這是繼今年4月份鄭大與中科院籤署「錢三強英才班」之後的又一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 改革傳統育人方式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提問:「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這個問題,後來被稱為「李約瑟難題」。2005年,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曾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 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打造一流學校!成都高新區7所優質公辦高中一覽→
    ▶ 推進全區拔尖人才教育,以石室天府中學、玉林中學、電子科大實驗中學為代表的學校開展了以拔尖人才早期培育為核心的創新教育項目。石室天府中學一直致力於在全國率先探索小學-初中-高中12年一貫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機制和模式,建立「在科學家身邊成長」的機制,開展創新實踐,取得豐碩成果:▶學生創新項目累計2062餘項,獲得全國、省、市青少年科創大賽獎項1420餘人次。
  • 探索人工智慧與專業深度融合 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為順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創新型拔尖人才培養實驗班試點開展人工智慧微專業建設,探索人工智慧與原有專業相融合,實現厚基礎寬口徑培養拔尖人才。 9月2日,學校在創新創業學院組織召開了人工智慧微專業建設工作推進會。相關專業系主任、微專業任課教師、2019級實驗班班主任及創新創業學院全體教職工參會。
  • 華南師大附中入選「北大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附入選中學名單
    華南師大附中與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共建「北大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2019年11月,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向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發出邀請,建議兩校在數學教學、數學科研及數學拔尖人才培養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數學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優秀數學人才的成長發展提供更好的資源和平臺,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數學後備人才,共建「北大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