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傳統育人方式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2020-12-17 華聲在線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提問:「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這個問題,後來被稱為「李約瑟難題」。2005年,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曾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個問題,後來被稱為「錢學森之問」。「李約瑟難題」和「錢學森之問」,不約而同指向我國學校教育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一重大課題,擊中當前學校教育的痛點。正因為如此,今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特別強調,要系統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著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筆者認為,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必須改革傳統育人方式。

我國傳統育人方式,正如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講的那樣,是COPY(拷貝)式教育。這種育人方式強調傳承人類文明成果,重視知識的學習鑽研和記憶儲存,卻忽視對成果的求思與新知的生成。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考試考筆記、考後扔筆記,不是主動的學習者和積極的探索者,而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和考試應對者,背書和應試能力挺強,動手和創新能力較弱。

我國傳統育人方式重視「解決問題」,強調「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追求對已有知識、理論的深刻透徹的理解,而不是問題的生成、思維的發散。我們有多種辦法和足夠能力,將學生教成「沒有問題」,卻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我國傳統育人方式重視服從,「教師永遠是對的」或「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等觀念根深蒂固。教師往往要求學生「聽話」,不喜歡學生質疑或挑戰,不要求學生有求異思維和創造能力,不主張學生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我國傳統育人方式還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吸納輕探尋、重功利輕素養、重共性輕個性等不足,不利於鮮明個性、獨立人格的培植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

如何改革傳統育人方式、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呢?近年來,湖南師大附中開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啟動以強化師生研究意識、提升師生創造能力為著力點的研究型高中建設工程。學校成立學術委員會、課程委員會和專家諮詢委員會等學術組織,創辦學術刊物《探索》,搭建學術平臺「惟一論壇」,開闢學生研究陣地「學達講壇」;開發凸顯研究的校本課程,創設以問題探究為核心的研究型課堂範式,規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搭建多個創新體驗平臺,著力培養具有研究意識、習慣和能力的學生。

第二,構建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為著力點的現代教育教學體系。學校構建「兩性四型」附中特色課程體系,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基礎性課程的前提下,自主開發了283門研究性校本課程;建立「常規課齊頭並進打基礎,拓展課自主選擇抓長短,輔導課個別跟進釋疑惑,自習課主動探究促內化」 的現代教學組織體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體系,促進了學生主動而有個性的發展。

第三,搭建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著力點的學生發展平臺。學校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強化德育隊伍建設,建立了學生全面發展保障體系;創設「四大節三體驗兩服務一學習」活動平臺,建立了學生個性發展支持體系;成立心理發展中心、生涯發展指導中心、綜合實踐指導中心、生活指導中心和班主任名師工作室,開發研學旅行課程、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生命與生活教育課程等德育課程,建立學生發展指導體系,實現了以管理為主向以指導為主的轉型和跨越。

多樣的課程門類、豐富的課程資源、高效的課程實施和多元的課程評價,為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搭建了廣闊平臺。學校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學科競賽領域獨領風騷,迄今為止已獲得國際金牌30枚、銀牌10枚,亞洲金牌11枚,獲獎科類之全、金牌總數之多,均居全國首位,被同行讚譽為「金牌搖籃」。有關調研結果顯示,湖南師大附中的畢業生在高等院校後續發展狀況,可概括為「六個多」——入黨的多、當幹部的多、拿獎學金的多、文體骨幹多、社團領袖多、公派出國留學的多;「三個特別」——基礎特別紮實、素質特別全面、發展後勁特別足。

哈佛大學校長普西曾深刻指出:「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如今,「創造力」已經成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核心標誌,各級各類學校都應該致力於拔尖創新人才的培育,這既是歷史使命,也應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追求。

(作者謝永紅 系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相關焦點

  • 從初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該怎麼做?
    據報導,12月18日,廣州市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建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項目正式啟動,廣州計劃挑選12所中學作為實驗學校,設計專門的創新人才課程,從初中生開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定位並非僅僅應對中考、高考,而是在未來的科學領域,有廣州人才的一席之地。
  • 深耕細作,厚積薄發——關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人才選培科學化在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過程中,選拔和培養都是「技術活兒」,要講究科學性,才能選準苗,育好苗。一是樹立了「四看」新型人才觀。我們認為,育人應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要堅持「看基礎、看素質、看後勁、看發展」。
  • 大工生物工程學院以培養新工科拔尖人才為目標 全面提升育人能力與...
    大工生物工程學院以培養新工科拔尖人才為目標 全面提升育人能力與效果 2020-12-31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大學紮實做好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
    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要求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人民群眾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培養適應多領域需要的人才。孫春蘭副總理出席會議並講話,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近年來,各地各校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現將有關經驗做法予以編發,供參閱。
  • 思政教育築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科...
    編者按: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以來,北京大學法學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法治人才培養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系列決策部署,緊密圍繞「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目標,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工作方案,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國際合作交流等學科發展建設各方面,北京大學法學院均取得了實質性豐碩成果。
  • 校長邱勇: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大學的科研和教學都要服務於人才培養,深化科教融合要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前提。教學也是學術。學術不僅限於科研,一切與促進教學有關的研究都可以被認為是學術活動。教師要把科研和教學都作為自己的核心工作,把育人落實在科研、教學的全過程。
  • 北京大學:立足學科體系建設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也促使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國家對疾控人才、公共衛生人才、戰略科學家、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未來產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已經提上了重要日程。高校育人工作面臨新課題。為此,北京大學將堅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基礎學科為基石、以學科交叉為牽引」,持續優化學科、學術、學業「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努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以下是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的發言: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大學的科研和教學都要服務於人才培養,深化科教融合要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前提。  教學也是學術。學術不僅限於科研,一切與促進教學有關的研究都可以被認為是學術活動。教師要把科研和教學都作為自己的核心工作,把育人落實在科研、教學的全過程。
  • 西南交大校長:拔尖創新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話「大學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正是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以實際行動不斷深化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深刻內涵。下面,我從新時代下的新使命、新格局下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下的新探索三個方面,闡述研究型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若干思考與探索。
  •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拔尖創新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話「大學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正是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以實際行動不斷深化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深刻內涵。下面,我從新時代下的新使命、新格局下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下的新探索三個方面,闡述研究型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若干思考與探索。
  • 成都教育局專家組到川大附中指導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中國網11月5日訊(鄧海燕)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專家組姚進、邱小平、文宗、李嘉庚到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就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進行專業指導。川大附中黨總支部書記、校長米雲林,副校長蘇梅,校長助理兼課程教學處主任張謙以及部分師生參加了此次交流活動。
  • 南開伯苓智慧書院開班 培養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趙心儀 韓遠欣 攝影 辛文忠)12月17日,南開大學伯苓智慧書院正式開班,開班儀式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作為新型智慧書院的新探索,伯苓智慧書院由物理科學學院牽頭,數學科學學院、化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濟學院、歷史學院六個學院合作共建,針對拔尖計劃的學生制定培養方案,聘請十多位導師,跨學科指導,使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與不同專業學科背景的名師以及優秀的學友面對面交流機會,著力打造「師生共同體」。
  • 2021北京大學全球精英人才A計劃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2010-2020年)》、《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要求,根據《北京大學「十三五」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和《北京大學新時期對外開放戰略規劃(2016-2020年)》的精神,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
  • 「賽教融合」助力高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與專業課程體系、內容、教學和評價都密切相關,是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將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有機融合,實現「賽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更好地引領和帶動教學改革,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
  • 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時代 需要對拔尖創新人才重新定義
    創新驅動發展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的快速變革,對拔尖人才的培養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在傳統的定義裡,拔尖往往意味著能在現有領域做得更好;而在創新的視閾下,拔尖更為強調的是對現有領域的開拓與突破。以拔尖人才的最高代表——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例,其貢獻均是引領某個知識領域實現了創新性突破發展。
  • 「卓越」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尤其是學院近年來以「卓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顯著,背後卓越的育人邏輯理路,更是給人以深刻啟迪。思為「卓越」之基,德立則人立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浙江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始終遵循「大愛、擔當、求實」的育人傳統,將「立德」視為「育人」的邏輯起點。
  • 萍鄉中學受邀參加「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暨拔尖創新人才...
    活動現場(何永明 供圖)   大江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何永明報導:10月23至24日,由江西省教育廳教學教材研究室主辦的「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他指出:學校要努力做到管理現代化、教師專業素質現代化、教育技術現代化、思維方式現代化,承認差異、提供選擇、面向全體、多元發展,要滿足家長和學生的特色化需求,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 2017-2018學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入選學生簡介
    為進一步創新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鞏固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三十條意見》及專業人才培養的國內外最新發展趨勢與社會需求,促使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學校於2017年11月出臺了《星海音樂學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施辦法(試行)》,並組織開展2017-2018學年「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工作。
  • 長沙市雅禮中學教研專家來衡 分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理念與路徑」
    「雅禮中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理念與路徑」公益講座在這裡舉行。衡陽市雅禮學校(過渡校區)。紅網時刻衡陽6月6日訊(記者 王敏)6月6日上午,衡陽市雅禮學校舉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理念與路徑」公益講座,邀請長沙市雅禮中學教科室主任徐宏勇與衡陽市城區各學校分享長沙四大名校之一——長沙市雅禮中學的人才培養理念和經驗,為衡陽教育行業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提供了路徑選擇。
  • 國科大牽手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 探索基礎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將有新途徑,1月14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與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以下簡稱「嘉銘分校」)合作辦學揭牌儀式舉行。雙方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基礎教育示範基地」「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科技學校(嘉銘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