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教融合」助力高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2020-12-23 中國教育新聞網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與專業課程體系、內容、教學和評價都密切相關,是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將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有機融合,實現「賽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更好地引領和帶動教學改革,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然而,目前「賽教融合」還存在諸如人才培養方案與技能大賽如何系統銜接、怎樣改善大賽受益學生面窄的情況、如何提高創新創業氛圍與學生整體創新能力等問題。

筆者所在的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針對以上問題,從大賽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大賽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大賽評價融入課程評價三個維度設計了基於「賽教融合」的人才培養路徑,形成了以「賽教融合」為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突出的培養效果。

大賽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技能大賽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賽題內容符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貼近生產實際,有易有難,是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與技能完成的項目任務。為了使教學跟大賽更系統地銜接,專業將大賽項目改造,根據其難易程度將學生分層分流,重構了人才培養體系。

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一般以通識課、專業平臺課、專業課和第二課堂劃分,課程體系雖然較完備,但缺乏有機銜接。對此,專業將大賽項目進行教學化改造,將單獨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設計成課程項目,將綜合運用設計成學期項目,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大二、大三階段增設以「課程+學期」項目為特色的創新綜合實踐、技能大賽及X證書類拓展課程,打破了常規課程分割。此類拓展類課程採用導師指導、項目實施的形式進行。在實施的過程中,根據項目的難易程度,對學生進行分層培養,通過課程項目到學期項目的遞進逐步提升學生技術技能的深度和廣度。

在人才培養體系中以組建創新班為載體、採用師徒結對的方式促進拔尖人才的培養。實訓基地中設置創新工作室,依託全國高職技能大賽,在大二階段挑選拔尖學生組建5—7個項目團隊進行分層培養。每個項目以學生團隊為主攻克大賽任務,通過學長帶學弟的方式實現新老隊員的有機交替,達到在自主研發學習基礎上的合作探究。所組建的創新班按照一周一任務、一學期一項目、每周一匯報的運行方式,全面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項目團隊一方面「以賽代課」,參與全國技能大賽和其他科技大賽,另一方面也積極為當地的中小微企業開展技術服務。

這種以大賽項目串接,學生分層分流培養的方式,將大賽項目有機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形成了以「賽教融合」為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

大賽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內容

技能大賽的項目內容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有一定體系,對專業知識、技術選擇有較強的綜合性,因此可以為課程教學設計提供借鑑。然而參與技能大賽的學生人數較少,為了解決大賽受益學生面窄的缺點,學校將大賽資源碎片化、項目化改造,並建設了基於大賽項目和X證書項目的網絡學習課程。

圍繞大賽賽項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依據教育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將賽項資源碎片化為可理實一體教學的若干項目,除了在拓展類課程中以「課程+學期」項目實踐外,在專業課中也會涉及,以此來擴大大賽成果的受益面,提升所有學生的職業能力。以電氣自動化專業較重要的「變頻與伺服」專業課程為例,課程項目借鑑了全國技能大賽「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賽項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設計了「變頻器模擬量控制、變頻器網絡控制、變頻器七段速控制、PLC網絡通信配置與調試、PLC伺服控制」等26個教學項目,專業全體學生通過該課程的項目化學習,提高了變頻和伺服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

技能大賽平臺和X考證平臺是相融相通的,由此可見技能大賽也是高職院校落實X證書制度的一個重要載體。該專業以大賽平臺和X考證平臺為基礎,圍繞賽項項目和考證任務,編寫了理實一體的校本教材、課程標準、評價標準等教學文件,建設了演示文稿、圖片、操作流程演示視頻及相關微課等網絡教學資源,將成果融於多門課程教學中。在學校的MOODLE平臺上,建立了與技能大賽和X證書相關的四門網絡課程。除創新班大賽學生外,本專業學生都可直接在網絡課程中選學,並查看相應課程資源。利用1+X證書大力推進的機遇,將大賽、考證教育與課程教學活動深入結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也增強了他們就業創業的能力。

大賽評價融入課程評價

考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具有導向作用。高職實訓課程考核多以過程性考核為主,平時表現和實驗情況各佔一定比例作為最終成績。這種評價體系弊端在於教師的主觀打分佔比較大,不能客觀反映出學生學習效果。全國技能大賽的評分標準為課程考核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將指導競賽中了解的行業標準、規範融入日常教學和訓練,使技能教學標準化、規範化、客觀化。例如,在電氣和自動化類全國技能大賽項目中都包括電氣線路連接,通過參加這些項目競賽,競賽指導教師對線路連接的評分標準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在電氣類專業課程「電工實訓」的幾個項目中制定了電氣線路連接工藝標準和評分細則。評分細則參照競賽項目的評分標準,涉及的工藝規範多達30項。競賽評價不僅考核基本理論,還將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基本要求融入,體現對學生素質、知識能力的綜合評價要求。因此評分標準中除了線路連接之外,還借鑑國賽、省賽評分指標,增加了經濟性、安全性等指標內容。評價指標對於具體步驟和檢查要求都明確列出,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和比對找差,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為了在評價體系中體現學生學習差距,課程中還引入「以賽促學,以賽代考」的考核機制。參加了校級、省級組織與課程相關的競賽學生,課程最終成績根據其獲獎等級加分。對獲得全國技能大賽且名次較好的學生給予成績認定的免考資格。這種形式提高了學生參與技能競賽的積極性,學生的競賽能力因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而得到提升,競賽壓力由考核激勵轉化為鑽研韌勁,學習上形成了良性循環。

(作者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副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22日第11版

作者:張嫻

相關焦點

  • 校長邱勇: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科教融合要把科研平臺變為人才培養的平臺,把科研活動變成培養獨創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載體。博士生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碩士生教育應重點培養學生解決當代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一所大學人才培養的活力。大學要深化科教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邁向新的高度。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以下是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的發言: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科教融合要把科研平臺變為人才培養的平臺,把科研活動變成培養獨創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載體。  博士生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碩士生教育應重點培養學生解決當代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一所大學人才培養的活力。  大學要深化科教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邁向新的高度。
  • 打造新型實驗高中,培養拔尖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
    依託中科院深理工豐厚的教育資源,中科附高堅持「開門辦學、資源共享」,以構建科學與基礎教育創新融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培養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為己任,旨在建設一所有中國氣派、有國際視野、有學府氣象、有大家氣質、有創新靈魂的基礎教育實驗高中。
  • 北京大學:立足學科體系建設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當前,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大學的發展和研究生培養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在線教育深刻改變著高校的辦學模式,教學科研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經在快速迭代升級。這些讓我們始料不及的變化,大大加速了大學變革的進程。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的變化,給高校的海外引智和科技交流合作帶來了嚴重影響,迫切需要我們培養能夠實現「從0到1」重大原始創新的拔尖人才。
  • 李成: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李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常務理事北京微創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理解——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人才關乎國家的發展與未來因此,國家出臺相應的頂層設計與規劃,通過夯實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來推進原始創新,關鍵的技術創新,尤其更為迫切的新時期下創新人才的培養。創新人才培養規劃基於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近年來,國家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規劃綱要。
  • 鄭州大學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快速發展前進中的鄭州大學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成長與嬗變,又如何培養一批批高素質人才?讓我們一起走進鄭州大學,感受它的獨特魅力。    優化結構,個性化培養拔尖人才    6月24日,鄭州大學與新華社籤署協議,共建「穆青研究中心」,培養高層次新聞人才。這是繼今年4月份鄭大與中科院籤署「錢三強英才班」之後的又一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 李成: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人才關乎國家的發展與未來,高考是人才選拔的公平機制,雖然只是人生極短的一段時間,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平臺,一個分水嶺。……2020年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從2020年起實施「強基計劃」: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學生的評價模式,逐步形成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重點破解基礎學科領軍人才短缺和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
  • 從初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該怎麼做?
    據報導,12月18日,廣州市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建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項目正式啟動,廣州計劃挑選12所中學作為實驗學校,設計專門的創新人才課程,從初中生開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定位並非僅僅應對中考、高考,而是在未來的科學領域,有廣州人才的一席之地。
  • 思政教育築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科...
    編者按: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以來,北京大學法學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法治人才培養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系列決策部署,緊密圍繞「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目標,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工作方案,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國際合作交流等學科發展建設各方面,北京大學法學院均取得了實質性豐碩成果。
  • 促進科教融合 構建人才培養新範式——湖北大學物電學院人才培養的...
    原標題:促進科教融合 構建人才培養新範式——湖北大學物電學院人才培養的創新式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關鍵在於人才培養的社會面向性,即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能夠快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直接服務社會發展。在這一要求的驅使下,人才培養效果要實現一種轉換:書齋型學生向社會實踐者的轉換。
  • 北京大學紮實做好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
    北京大學紮實做好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 2020-11-30 來源:教育部   編者按:7月29日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要求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人民群眾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培養適應多領域需要的人才。孫春蘭副總理出席會議並講話,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近年來,各地各校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現將有關經驗做法予以編發,供參閱。
  • 促進科教融合 構建人才培養新範式
    這種轉換必然帶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範式」革命,而相應的教育理念、理論及模型都在這場革命中逐漸展開。科教融合理念、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縮寫為OBE)教學理念、協同論等,都成為助力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選擇。
  • 校長邱勇: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 在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的交流發言
    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科教融合要把科研平臺變為人才培養的平臺,把科研活動變成培養獨創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載體。博士生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碩士生教育應重點培養學生解決當代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一所大學人才培養的活力。大學要深化科教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邁向新的高度。
  • 北京五校發布高招信息 重探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繼續深化大類招生和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成為各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北交大:成立詹天佑學院北京交通大學2020年學校招生總規模4400人,其中本科計劃4200人,高職計劃200人。本科招生計劃中,北京校區3600人,威海校區600人。
  • 探索人工智慧與專業深度融合 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為順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創新型拔尖人才培養實驗班試點開展人工智慧微專業建設,探索人工智慧與原有專業相融合,實現厚基礎寬口徑培養拔尖人才。 9月2日,學校在創新創業學院組織召開了人工智慧微專業建設工作推進會。相關專業系主任、微專業任課教師、2019級實驗班班主任及創新創業學院全體教職工參會。
  • 科創中心牽手學院 產學研融合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雙方將在大學生專業教學實踐、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合作,共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大學生們在校園裡學到的東西,是相對系統化、基礎性的,也是相對封閉的,只有來到產業一線,不斷提升專業的實際應用水平,學生們的創意和想法才有機會實現,專業技能才有施展的舞臺。」
  • 2017-2018學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入選學生簡介
    為進一步創新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鞏固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三十條意見》及專業人才培養的國內外最新發展趨勢與社會需求,促使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學校於2017年11月出臺了《星海音樂學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施辦法(試行)》,並組織開展2017-2018學年「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工作。
  • 改革傳統育人方式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2005年,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曾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個問題,後來被稱為「錢學森之問」。「李約瑟難題」和「錢學森之問」,不約而同指向我國學校教育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一重大課題,擊中當前學校教育的痛點。正因為如此,今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特別強調,要系統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著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 國科大牽手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 探索基礎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將有新途徑,1月14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與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以下簡稱「嘉銘分校」)合作辦學揭牌儀式舉行。雙方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基礎教育示範基地」「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科技學校(嘉銘分校)」。
  • 攜手:「大-中融合」,創新高中階段人才培養模式
    10月20日,我校創新中心又迎來了一次科技之光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