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似乎是一個很熱門的「養生概念」,尤其是女性身體不適的時候,人們就經常說「你氣血不足」、「你該吃點XX來補血」,到底「補血」能解決什麼問題?那些傳說中的補血食物,真的能夠補血嗎?
我們先來理清一下關於「補血」的一系列事實。
現代科學中的「血」,就是指人體血管中流動的液體。它把氧氣和消化吸收穫得的營養成分輸送到全身各處,並把全身各處產生的廢物帶走。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結合氧,到了氧濃度低的地方又把氧釋放出來,從而完成對氧的運輸。
貧血,並非都可以通過「補」來解決
因為貧血本身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其核心是血液中的紅細胞總量不足,不能對全身各處提供足夠的氧,從而導致一些組織缺氧而出現各種病態。
在表觀上,貧血會導致皮膚蒼白。感覺上,貧血會導致疲倦、虛弱、活動能力下降、嗜睡等等。
導致貧血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類:
1.紅細胞生成不足
這可能是製造紅細胞所需的原料不夠,比如鐵、維生素B12、葉酸等等;也可能是造血機能出了問題,比如白血病、地中海貧血、與骨髓有關的腫瘤等等。
2.紅細胞分解過多
這可能是基因異常,比如鐮刀型貧血、蠶豆病、鉛中毒等;也有可能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新生兒溶血;還有可能是感染瘧疾等引起的溶血等等。
3.失血過多
這可能是受傷失血、消化道出血、經期出血過多等等。
在這些導致貧血的原因中,只有「因為製造紅細胞所需的原料不夠」所導致的「紅細胞生成不足」,才有可能通過「補」來改善。
然而如果是吸收障礙、轉運障礙或者利用障礙導致的貧血,「補」的作用有就很有限。
那些傳說中的「補鐵食物」真的有效嗎?
傳說中的「補血食物」,最有人氣的是阿膠、紅糖與紅棗。
實際上,這幾種食物中的鐵含量都算不上高,每100克中一般也就是2~4毫克的樣子,大量食用的話還不錯。
然而這幾種食物都伴隨著大量的「劣質營養分」——阿膠中的膠原蛋白、紅糖和紅棗中的糖,要通過它們攝入足夠的鐵,這些成分會成為人體巨大的負擔。
此外,紅糖和紅棗中的鐵都是非血紅素鐵,吸收利用率很低。所以完全靠它們來補鐵是不行的。
那吃什麼比較好?
補鐵的有效途徑是吃富含鐵的食物,比如肝、海鮮、紅肉和雞肉之類。
芸豆等豆類中含有較多的鐵,但是吸收率不高,如果與肉一起燉,就可以大大提高吸收率。
此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也會促進鐵的吸收。
因為富含鐵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都是動物性的,所以素食者容易缺鐵,也容易缺乏維生素B12,二者的缺乏也都可能導致貧血。如果實在無法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量,通過補充劑或者強化食品來攝入,也是積極有效的途徑。
哇真是長見識了!原來「補血」有這麼多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