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來到我們身邊。
從他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我們就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給他們。
我,也是這樣一位媽媽。
兒子的到來,把我全部的身心都吸引了去。
現在5歲的他,已經是一個真正的小小男子漢了,正直且明理,長成了自己的模樣。
曾經一度,我也有過焦慮和擔憂。
醫學研究表明,基因對性情的影響要比我們想像的強烈的多。
可是簡·尼爾森博士也在《正面管教》中說:「你的養育方式也非常重要。」
那麼基因和養育方式誰能夠勝利呢?
我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雖然也走過彎路,但慶幸地是尊重了他的遺傳基因,採用了自己能夠做到的最適合的養育方式,讓他長成了今天的小暖男。
我總結了幾點,希望對養育孩子的新手爸媽有所幫助。
兒子生下來就是個愛哭鬼,我一個人哄的也真是很心煩,但是我沒有一次置他的哭聲不理。
兒子嬰兒時期,餓了尿了拉屎了,哭得聲音簡直能震驚天地,不知道的還以為我虐待親生兒子了。
我也常常想起自己小時候也很愛哭,每次哭了都沒有被抱過沒有被安慰過,好無助。
所以兒子哭的時候,我總是及時抱他起來,對他說:「媽媽在呢,媽媽愛你,媽媽愛我的寶貝。」
雖然兒子還在嬰兒時期,聽不懂任何語言,但是當他看到你溫柔的笑臉時,就會明白一切。
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就不跟他講話,你用溫和的話語說出他此時的感受,表明你理解了孩子的感受,並且接納了孩子的感受,這就是對孩子的共情。
這一點特別重要。
我兒子學走路的時候,摔倒了後趴那大哭。
我平靜的走過去,扶起他,看著他的眼睛說:「寶貝摔疼了是不是呢?媽媽知道你摔疼了,寶貝練習走路很用心,咱們下次走慢點。」然後抱抱孩子。
孩子還會再哭一會兒,甚至比之前哭得更厲害了。
這是因為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理解和共情,感受到了你的愛是真實的。
哭完後,他會繼續練習走路,下次摔倒雖然還會哭,但是他知道他是安全的,不會因為哭被父母嫌棄。他還會去堅持練習,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走路,只需要小心謹慎一些就好。
往往還有家長對待這種情況會採用另一種做法,就是「推卸責任法」。
孩子摔倒了,會責怪地不平,憤憤不平地去打地罵地,這種做法的直接後果就是讓孩子學會了推卸責任,更加膽怯,更加不敢去嘗試新的技能。
我記得兒子有一次生病了去醫院,醫生說要採血化驗。三歲多的兒子一聽要抽血,就開始哭。
在採血窗口,有個七八歲的孩子被按在採血臺上,大人嘴上輕描淡寫地說,「就一下下,一點也不疼,就像螞蟻咬了一下一樣。」「都這麼大了,怎麼這樣不聽話啊。」
孩子像一頭倔牛一樣反抗著,最後是三個大人一起按住孩子採了血。
當時我好心疼那個小男孩,他一定害怕極了,不知道為什麼大人們會這麼對待他。
他極力反抗,但都無濟於事。採完血後,孩子坐在地上,都快哭暈了。父親站在一邊,冷眼看著孩子。我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心理陰影會持續多少年,或者甚至一輩子。
到兒子採血了,我告訴他:「採血有點疼,但是可以忍受,你可以哭,但是不能用勁兒動,不然醫生的針頭沒紮好,還要再扎一次。」
我知道這不是兒子第一次採血,他能夠聽懂這些話,還是很害怕疼,所以他一直在哭。
旁邊有位大爺看我這樣給孩子說話,居然來了句:「男子漢,哭啥呀哭,羞不羞。」
我特別反感這樣的人。
我瞪了他一眼,對兒子說:「每個人都可以哭,男生也可以哭,媽媽知道你有些害怕,媽媽採血的時候也很害怕疼。你哭沒關係,媽媽哄你。」
那位大爺表示我太溺愛孩子了,縱容孩子哭,還一直在那兒自言自語。
這真是一個誤區。
接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是溺愛,而是真愛。
我明白孩子還會哭,但卻有了安全感。
因為我完全接納了他的感受,他在我這裡自由表達感受和情緒都是安全的。
他會去配合醫生採血,所以當兒子把手指頭伸出去的時候,連動都沒動一下,雖然臉上一直掛著淚珠。
我想世界上應該沒有比閱讀收益比更大的投資了吧。
我兒子在兩歲前基本沒看過電視上的卡通動畫片,更沒看過手機。
因為我在他面前不看手機,他就沒有看手機的意識。
我們在一起閱讀繪本,他很喜歡閱讀,也好在兩歲前有我父母幫忙照顧,我有大量的時間給孩子閱讀繪本。
兒子開始爬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看布書,上面的圖片有動物,有水果,有汽車,兒子指著讓我給他念。
兒子一歲時,我們一起開始閱讀佐佐木洋子的《小熊寶寶繪本》系列,一共十三本,特別適合做啟蒙繪本閱讀。
整體圖畫簡潔,顏色豐富,大小適中,圓角製作,綠色油墨印刷,最重要的是內容特別適合寶寶啟蒙。
十三本涵蓋了如何打招呼,排隊玩鞦韆,怎麼交朋友,和朋友分享午餐,尿床了沒什麼,小朋友鬧矛盾如何解決,如何吃飯睡覺,自己刷牙,散步等很多方面,都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最早應該了解的問題。
這套繪本大概能讀半年時間,期間我們也增加一些其他繪本,但是這套繪本每天基本上都講好幾遍,滿滿地正能量逐漸流入孩子的心田。
鄰居家的孩子天天坐在電視機前看《光頭強》《大頭兒子》的時候,我們宅在家已經讀過好幾百本繪本了。
兒子的小書架上擺放著《小小自然圖書館系列》《宮西達也恐龍系列》《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系列》《青蛙弗洛格系列》《恐龍大陸系列》《樂樂趣科普翻翻書看裡面系列》《鼠小弟系列》《愛心樹繪本館暖心系列》《可愛的身體系列》《和朋友一起想辦法系列》《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等系列中文繪本,也有《I can Read 系列》《貝貝熊雙語系列》《My Dad》《My Mum》等英文的繪本,還有單獨買的《肚子裡有個火車站》《牙齒大街的新鮮事》《不睡覺世界冠軍》《小威向前衝》等非常優秀的單本。
兒子兩歲時,開始喜歡立體書,有聲圖書,既可以動手,也可以動腦。有了這些書,我自己都多了幾分鐘的休息時間。
這個時候也不擔心他撕扯弄壞,他自己也知道了那些機關的妙處,有時候自己一個人搗鼓上大半天。
《看裡面系列》也是兒子很喜歡的圖書,尤其是那本《揭秘恐龍》,都翻爛了好幾頁,爸爸粘了好幾次。
優秀的圖書給了孩子能量和自信,有時候他問我問題時,如果我敷衍了,他會堅決地說我說錯了,那種堅定地自信真的讓都我有些吃驚。
最近他很喜歡看的知識百科系列,本來我想到他上小學了再開始給他看的,結果他翻出來了,居然還看的很認真。
認識太空,自然,生物進化,人體奧秘,專業的解釋和真實的圖片居然讓五歲的兒子興致盎然。
我們宅家一個多月,兒子每天中午玩20分鐘平板遊戲,下午6點半看30分鐘動畫片,其餘時間他自己安排。閱讀,畫畫,捏橡皮泥,學英語,學數學,鍛鍊身體......
一個五歲的孩子能控制住電視和遊戲的吸引,真的特別難得。
我有時候看手機時間長了,孩子都會過來對我說:「媽媽,你老看手機,眼睛將來就會瞎了,你就看不見我了,我會難過的。」還要配上抽泣的表情,我也是服了。
這些年的閱讀,讓我感受到孩子的身體裡充滿了能量,他自信樂觀,能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能及時和我溝通他的情緒,還能在我需要的時候安慰我。
有時候我工作時間長了,他就會過來說,媽媽我想抱抱你。我很樂意休息一下,和他緊緊抱一會兒。
《正面管教》中提到:當你能識別並回應他的信號,提供愛和歸屬感,就是幫孩子形成一種「安全的依戀」。這樣的孩子能夠與他們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結,並且有最好的機會培養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只有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了,孩子的性格才能健康。
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的孩子,都是他自己本來的樣子,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做的就是正面激勵孩子。
就像我家愛哭的兒子,真的是超級愛哭,而且還越哄越哭的厲害。
我從來沒有制止他哭,每次我都說:「你想哭一會兒是吧,那就先哭一會兒,等哭完了咱們再說話。」
我是真的希望他去發洩自己的情緒,並不是說反話或者嘲諷。
有的孩子發脾氣會打人踢人,有的孩子生氣會摔玩具。
我的兒子生氣了難過了發脾氣了愛大哭,這只是需要引導而已。
每次他哭聲小了,我們就開始談他的感受。
為什麼會那麼生氣或者難過?
怎樣做會減少他的生氣或難過?
以後再遇到這樣的感受該怎麼處理?
這當然不是一兩次就可以引導成功的,可能對這個愛哭的男孩更需要耐心和時間。
現在兒子已經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他會說,我很生氣,我很難過,我不喜歡你了,或者說,我愛你,我喜歡和你在一起。
看,這就是正面激勵。
另外,欺騙孩子會造成孩子對你不信任,不會去遵守規則,很容易放棄機會。
如果你答應了孩子周六可以看一個小時電視,結果到周六了你卻反悔,用作業多為藉口不信守承諾。
那麼孩子就會感受到被騙,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規則和承諾是不可靠的,人是可以打破規則和承諾的。漸漸孩子會學會撒謊和欺騙來對抗你。
我從來沒沒有給兒子說過:「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之類威脅的話。
因為我知道這些話的殺傷力是巨大的,是對內向孩子心裡埋下的炸彈。
正因為我明白孩子遺傳的基因是如此強大,你不可能將一個內向的孩子養成外向的孩子,但是你可以在養育他的時候保護他敏感的神經,帶領他進行社交,給他脆弱的內心增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