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聯通工作人員」,到「法院的劉警官」,又到「邱檢察長」,來電被一次次轉接;從「座機號碼欠費」,到「涉嫌洗錢200萬」,再到蓋了法院章的「拘捕令」,家住丹東的林女士從不信到相信再到害怕,一步步走進陷阱,一輩子攢下的91萬餘元成了騙子的囊中之物。
被騙之後,林女士恍然大悟,已經向警方報案。
「聯通客服」來電 並熱心幫忙報警
11月5日,林女士接到一個自稱聯通客服的電話,對方在電話告訴林女士她在承德註冊的另一個座機號碼欠費3800元,還說這個號碼涉嫌犯罪。
林女士一聽自己欠了錢還涉嫌犯罪就有點兒慌,連忙和對方表示那個電話不是自己辦的,自己根本沒有去過承德。
對方見狀就問要不要幫助林女士報警。此時已經慌了神的林女士不僅沒有察覺到自己已經落入了騙子的圈套,還很感激對方的熱心。
「法院警官」出場:
「你涉嫌洗錢200萬」
電話被「聯通客服」轉接給「北京市人民法院的劉警官」,「劉警官」在電話中不僅聲稱林女士涉嫌洗錢200餘萬,而且林女士的「同夥」都已經被抓獲,並且恐嚇林女士如果不配合「調查」的話,也將對林女士進行抓捕。
「我當時被嚇得直哆嗦,根本意識不到他們是騙子,特別是他們還說要抓我,我就更害怕了,只想著怎麼能證明自己無罪。」提到當時的情景,林女士至今記憶猶新。
對方見林女士已經上鉤了,就告訴林女士當晚還將對林女士的「同夥」進行審訊,如果確認和林女士有關的話明天就將對她進行「抓捕」,並且一再警告林女士在「案件」調查階段不能告訴別人,否則就是「罪加一等」。
「邱檢察長」索要安全帳戶
還發來一張「拘捕令」
第二天,一夜未眠的林女士又接到了「劉警官」打來的電話,電話中「劉警官」告訴林女士經過一夜的審訊,已經確定這個案子和林女士有關,並且將電話轉給了「檢察院的邱檢檢察長」。
之後「邱檢察長」在電話中讓林女士匯報自己的財產狀況,並且表示如果林女士想證明自己的清白就必須把錢都通過網銀轉到他給的「安全帳戶」中,還通過簡訊給林女士發了一張蓋有「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章「拘捕令」。
「我看『拘捕令』上有我的個人信息就更慌了,對方還一個勁嚇唬我說如果不將錢轉過去就要來抓我。我就和對方說我是個老太太沒有網銀,」聽聞林女士沒有網銀後,又讓林女士將都轉到一張銀行卡上,並問林女士要走了該張銀行卡的帳號、密碼及簡訊驗證碼。
按照指令轉款 91萬積蓄進了騙子口袋
接下來,「邱檢察長」要求林女士到銀行,將全部存款91萬轉到了一張銀行卡上,並提供了銀行卡帳戶,「『邱檢察長』告訴我72小時後會為其結案,在此期間不能查詢否則會影響「警方」辦案。
從最開始的不信,到相信,再到恐懼自己被抓捕,林女士此時已經失去了判斷力,毫不懷疑就將91萬積蓄轉進了對方帳戶。
「可我轉完錢回到家越想越不對,一查餘額果然錢都沒了,這時候我才知道自己被騙了!」一輩子的積蓄進了騙子的口袋,林女士才恍然大悟,向警方報案。
目前,警方正在對此案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騙術解密:
先騙取信任再恐嚇被害人轉款到「安全帳戶」
遼寧省公安廳反電信詐騙中心介紹,冒充公檢法詐騙是指犯罪分子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國家公務人員,以銀行卡欠費、涉嫌毒品犯罪、洗黑錢或者帳號被犯罪團夥利用為名,打電話或者發簡訊誘騙、恐嚇當事人將資金轉移至所謂的「安全帳戶」。
一旦被害人的資金轉進了騙子帳戶,騙子會通過網上銀行將資金迅速轉移,從而詐騙群眾錢財。
由於騙子大多使用網絡虛擬電話,其顯示的來電號碼往往通過改號軟體變為某地公檢法機關的號碼,因此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警方提醒:公檢法絕不會電話辦案
警方提醒,警察有時是會電聯當事者了解情況,但是絕不會通過電話做筆錄。公檢法等司法機關不會以電話的形式辦案。
所謂的「資金清查帳戶」「安全帳戶」都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要求你轉帳。公安機關查看資金會直接通過銀行。
通緝令/逮捕令一般只在公安內部發,不會發給嫌疑人本人。抓捕也要在嫌疑人沒有覺察的情況下直接抓捕。
來源:警界那些事兒
編輯:網警小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