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法釋義 中醫藥研究主體方法任務的規定

2021-01-10 三九養生堂

為了配合中醫藥法的學習、宣傳,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全國人大委員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主編《釋義》一書,該書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今日解讀第五章中醫藥科學研究第三十八條

國家鼓勵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企業等,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開展中醫藥科學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促進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繼承和創新。

釋義

本條是關於中醫藥科學研究主體、方法和任務的規定。

本條規定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國家鼓勵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企業等機構開展中醫藥科學研究。在國務院發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明確提出:「健全以國家和省級中醫藥科研機構為核心,以高等院校、醫療機構和企業為主體,以中醫科學研究基地(平臺)為支撐,多學科、跨部門共同參與的中醫藥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完善中醫藥領域科技布局。統籌利用相關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中醫藥相關科技創新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中醫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中醫理論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和優勢,建設一批多學科參與、具有穩定研究方向和較高研究水平的中醫理論創新基地。同時,推進中醫理論的傳承研究、科學內涵現代詮釋和實踐創新,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科研方法學體系,切實加強中醫理論創新成果對臨床和中醫藥產業實踐的指導。此外,還要鼓勵開展自由探索與服務國家目標相結合,完善有利於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運行機制。

二是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在中醫臨床實踐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和優勢,尤其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的核心作用,支持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研究重點實驗室和重點研究室。鼓勵以解決臨床重大疾病問題、提高臨床療效和健康服務質量、研製診療規範技術標準、促進人民健康為目標的實踐創新研究。

三是充分發揮企業在中醫藥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中的主體作用和優勢,引導中醫藥企業加快發展研發力量,支持依託企業建設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中心,鼓勵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研發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鼓勵企業積極開展中藥新藥和診療、保健儀器設備研發活動,建立健全產品和技術標準,提高市場競爭力。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開展中醫藥科學研究。在現代科學背景下,中醫藥學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多學科力量參與中醫藥學的研究,為中醫藥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醫藥基礎理論和臨床研究需要引入現代科學的思維模式和應用方法,但是這種研究只有與中醫藥的傳統研究方法相結合,才能真正發展中醫藥。中醫藥科研工作在研究方法上應當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相結合。

一是重視運用傳統的方法進行中醫藥科學研究,要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特點和規律,堅持中醫藥原創優勢,堅持中醫理論對中醫藥科學研究的指導,注重繼承發掘中醫理論精髓。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醫藥不斷吸收和融合各個時期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不斷創新發展,理論體系日趨完善,技術方法更加豐富,也形成了「重視整體、注重平與和、強調個體化診療、突出治未病、使用簡便」的鮮明特點。中醫藥傳統研究方法是構建中醫藥理論體系和臨床研究的基本方法,數千年的中醫藥發展史已充分證明了它的科學價值,在多學科參與中醫藥研究的現實形勢下,仍然需要重視中醫藥的傳統研究方法,這是中醫藥學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二是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發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中醫藥的發展更需要依靠科技進步,需要不斷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來創新發展。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的先進科學技術方法、手段研究中醫藥,有利於揭示中醫藥學的本質,促進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繼承和創新。因此,要在把握中醫藥學術主體特徵和特色的同時,積極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和多種研究方法,堅持主體發展與協同開放、兼收並蓄,把保持中醫藥特色與現代科學知識、技術方法的應用協調相統一。根據新的醫療實踐和科技發展的新水平,結合實踐中面臨的新問題、新需求,不斷建立、發展和完善新觀點、新理論與新實踐。

三是堅持傳統與現代研究相結合,把握中醫藥傳承的方法。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既要努力傳承中醫藥的特點、優勢和精髓,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和理論自信,突出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又要積極引進和利用現代科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用以揭示中醫藥防病治病的機理,為人類防病治病提供新思路、新理論和新方法。要努力推動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醫藥科研方法學體系,豐富和發展中醫藥對生命、健康與疾病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指導中醫藥各方面的實踐。

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促進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繼承和創新。

一是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中醫學和西醫學是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儘管兩種醫學在觀點、方法和手段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它們都是研究人體生命活動、健康與疾病規律性認識的醫學科學。中醫藥學經過數千年的臨床實踐,積累了大量防病治病的寶貴經驗,並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是一門擁有大量臨床實踐經驗的醫學,正是這些豐富的理論知識與臨床經驗為醫學領域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源泉。而現代醫學是以科學實驗為基礎,大量採用了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現代醫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為中醫藥學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與新途徑,兩種醫學之間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幾十年來的臨床實踐已充分證明,中醫藥領域的重大科學發現和重要科研成果,很多都與中西醫結合密切相關,中西醫結合醫學在很大的程度上促進了中醫藥學的進步和發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明確提出:「促進中西醫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中西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創新。」要加強中西醫結合創新研究平臺建設,強化中西醫臨床協作,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形成確有療效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提高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症的臨床療效。探索建立和完善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工作機制與模式,提升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

二是促進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繼承和創新。中醫藥的發展,必須走繼承與創新並行之路。繼承是中醫藥發展的基礎,創新是中醫藥發展的動力。繼承中醫藥學,通過發掘、整理和總結中醫藥古籍文獻、前人經驗與成果,把有價值的精華繼承下來,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與理論自信。除了繼承前人積累的經驗之外,中醫藥的進步還須通過借鑑、吸收其他學科的先進科學知識、方法手段與科技成果,結合自己的特點和需求進行綜合的、自主的創新,加快中醫藥研究策略、方法、技術的革新,促進中醫藥創新發展關鍵科學問題的新突破。

2006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以中醫藥理論傳承和發展為基礎,通過技術創新與多學科融合,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構建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技術方法和標準規範體系,提高臨床療效,促進中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此,中醫藥學要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要充分利用中醫藥理論方法的原創優勢,將自主創新作為我國中醫藥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要在系統繼承中醫藥的學術思想和寶貴經驗,保持中醫藥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自主創新,挖掘中醫藥的科學內涵,豐富和完善其理論和技術體系,加快建立更為完善、更具效率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進而提出醫學整體發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開展新實踐,爭取新突破。

相關焦點

  • 中醫藥法釋義 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那些事
    為了配合中醫藥法的學習、宣傳,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全國人大委員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主編《釋義》一書,該書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 中醫藥法釋義 政府如何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為了配合中醫藥法的學習、宣傳,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全國人大委員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主編《釋義》一書,該書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 中醫藥法釋義 堅持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
    為了配合中醫藥法的學習、宣傳,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全國人大委員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主編《釋義》一書,該書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 中醫藥法的那幾點小事
    至此,發布17年《中醫藥條例》「壽終正寢」。而在《中醫藥法》實施後,自2019年開始,各省份也在積極籌備制定地方性的中醫藥條例,目前,湖北、四川、江西、陝西等省中醫藥條例已正式施行。立法的目的是否達到?根據《中醫藥法》第一條規定,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 中醫藥名詞術語規範化研究
    中醫藥政策研究對於中醫藥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期刊出2015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寶杯」政策研究獎評選出的四個獲獎項目,以期通過其先行先試的經驗,對全國範圍內中醫藥政策體系構建,起到啟發示範作用—— 政策研究開創中醫藥事業發展新局面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寶杯」政策研究獎由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中醫藥學會,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醫藥學會,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及其直屬單位推薦,採取嚴格評審程序
  • 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出爐 加大中醫藥政策扶持力度
    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三級中醫醫院要充分利用中醫藥技術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提高急危重症、疑難複雜疾病的中醫診療服務能力和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門診診療服務能力與研究能力。二級中醫醫院要不斷提高區域內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的中醫診療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能力,做好疑難複雜疾病的向上轉診服務。
  • 中醫藥循證研究二十年:新時代中醫藥的傳承、創新與發展
    12月18日,圍繞「中醫藥循證研究二十年——新時代中醫藥的傳承、創新與發展」這一主題,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臨床研究分會第五屆學術年會暨全國中西醫臨床研究聯盟成立壹周年紀念學術會議在北京開幕。  中醫藥學與循證醫學融合發展,推進了循證中醫藥學科的形成。
  • 北京市中醫藥條例
    增進人民健康,促進健康北京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提供中藥飲片代煎服務的,應當符合規定的衛生條件,具備符合要求的儀器設備,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遵守相關技術規範規定的操作方法,建立代煎全過程記錄製度和質量跟蹤、追溯、監控體系。提供中藥配送服務的,應當具備開展中藥配送的物流條件,配備專人負責配送,做好配送過程記錄。
  • 河南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別榮海在中共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次代表...
    、任務舉措、堅強保障,進一步弘揚大學精神,奮力開創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新局面!制定下發了《關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實施辦法》《河南中醫藥大學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關於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校級領導幹部自身建設的暫行規定》等規章制度,提升了黨建工作科學化、規範化水平。——統戰、群團、離退休等工作不斷提升。
  • 吉林省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
    【天地網訊】    為推進我省中醫藥文化建設,彰顯長白山中醫藥文化,推介吉林中醫藥,由吉林省科協主辦、吉林省中醫藥學會承辦的「吉林省第五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中醫藥文化高層論壇暨吉林省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於近日圓滿結束。
  • 專家學者談中醫藥法:為國粹走向全球提供更佳契機
    》(下稱《中醫藥法》)正式實施。多位中醫藥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30多年的努力,國粹寫入國法的夙願終於達成,中醫立法也將促進這一傳統文化瑰寶,更好地走向世界。  「國粹有國法保障,一直是中醫藥人的夙願。」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陳滌平教授告訴記者,自1983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建華提出要制定《中醫藥法》起,30多年來,幾代中醫藥人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
  • 中醫藥大學排名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最好的嗎 OKEx比特幣價格行情
    建校時間排名:1956年,政府決定在東、南、西、北各建一所中醫類本科院校,即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醫類本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
  • 安徽省開展中醫藥宣傳周活動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中醫藥條例》,推動「北華佗,南新安」中醫藥健康文化傳播,9月7日至13日,由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2020年中醫藥宣傳周」活動在全省開展。本次活動以「讓中醫藥融入百姓生活」為主題,以中醫藥科普、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養生保健技術方法的宣傳教育為重點,旨在提升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增進社會對中醫藥的認知和認同,促進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開啟中醫藥發展新引擎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中心成立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中心12月16日正式成立。該中心項目的啟動是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並將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全面開啟「十四五」時期建設的新起點。早在2009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就承擔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 11)傳統醫學國際疾病分類項目,並於2019年由WHO正式發布。同年12月,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 249)秘書處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截至目前已發布中醫藥國際標準64項。2014年12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WFCMS)標準化建設委員會落戶上海中醫藥大學。
  • 四川省副省長楊興平專題研究中醫藥工作:構建中醫藥強省建設新格局
    12月7日,四川省副省長楊興平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中醫藥工作。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田興軍出席會議。楊興平指出,近年來,四川省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整體推進,全省中醫藥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破藩籬、釋活力,讓中醫藥服務離百姓更近——中醫藥法實施一周年...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破藩籬、釋活力,讓中醫藥服務離百姓更近——中醫藥法實施一周年熱點透視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孔令杭  引人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自去年7月1日實施至今已滿一年。
  • 世界中聯發布《中醫藥法》英譯本
    新華網北京4月19日電(劉映)4月19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在北京首次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英對照版)》,該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活動現場        今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將正式實施,它不僅為中國的中醫藥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將鼓舞海外中醫藥從業者的士氣,為各國政府管理和發展中醫藥提供有益借鑑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持之以恆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中央領導的這些重要指示,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中醫藥發展的方向目標和具體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是指導中醫藥發展新實踐的行動綱領。  會議認為,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機遇難得,特別是近年來中醫藥事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形成了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發展的新格局,為加快中醫藥振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廣州中醫藥大學:爭辦世界最好中醫藥大學
    2015年,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和中藥學3個主體學科經過廣東省嚴格的擇優遴選程序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經過三年建設,學校取得不少成績。廣州中醫藥大學如何把握歷史機遇有所作為?王省良透露,廣州中醫藥大學已與澳門科技大學著手共建粵港澳中醫藥防治腫瘤轉化醫學研究聯合實驗室,並獲教育部批准。該實驗室將以腫瘤的中醫藥防治為重點,緊密結合臨床,開展轉化醫學研究。
  • 廣州中醫藥大學爭辦世界最好中醫藥大學
    2015年,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和中藥學3個主體學科經過廣東省嚴格的擇優遴選程序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經過三年建設,學校取得不少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