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的7種方式,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激勵自己不留遺憾

2020-12-23 翔翔打遊戲

孝順父母的7種方式,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激勵自己不留遺憾。現在生活的快速發展,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是不斷的成長,但是父母也是在不斷的變老。今天小編給大家談論孝順父母的7種方式,一定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好好先順父母,激勵自己不留遺憾。

第一,記住父母的生辰。其實這件事看上去非常的簡單,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知道父母生日的並不多見了吧,只記得在自己生日的時候問父母索要禮物。小編小時候經常送媽媽生日禮物,雖然不是貴重的,但媽媽依然開心。雖然說現在有些人已經長大,但是記住父母的生辰,回家看看父母,父母會非常開心的。

第二,多帶父母出去看看,其實生活中我們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忙碌,但是父母在我們身邊忙綠的時間可是無時無刻,既然我們長大了,不妨多給父母一些時間,帶他們看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多旅旅遊,因為父母在我們身邊付出的太多時間。

第三,給父母揉揉肩捶捶背。其實這是一件簡單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了,但是現在我們年齡大了,可能不好意思為父母做這樣的事情,可是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可沒少付出經歷,為我們洗衣做飯,那麼在父母老的時候,揉揉肩出捶背,算是對對父母為我們勞累的一種報恩。

第四,經常給父母做我們愛吃的菜。現在很多的時候父母都是給我們做我們喜歡吃的菜,但是等我們長大的時候,會做飯了,就給父母做他們喜歡吃的菜餚,然後聊聊家常,給父親小酢幾杯,然後聊聊工作上的事情,必要因為自己的長到讓父母感覺離他們越來越遠。

第五,多給爸媽點零花錢。以前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們總是想著把做好的都給我們,但是當我們更夠自食其力的時候,父母又不舍給自己花錢,所以我們作為子女,多給父母買點衣服買點生活用品,既然父母不捨得,那作為子女來說一定要捨得。

第六,一定要關乎父母的身體健康,半年就得帶父母檢查一次身體健康,因為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的變化也是非常快,而且父母身體出現樂問題自己捨不得去醫院檢查,所以這時候做子女的一定要關心到父母的健康,有個有心的子女。

第七,幫助父母想完成的事情。以前父母那個年代沒有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交通沒現在這麼的便利,於是我們就要傾聽父母還有什麼沒有完成的願望,畢竟現在年紀這麼大了,別讓父母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留下遺憾。

我們從小就知道要孝順父母,可能隨著我們自己年齡的長大,也得會不好意思,或者是年齡越大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就會越大,其實在父母的眼裡面,我們永遠就是孩子,所以父母老了,累了的時候,做子女的時候就要關心把我們養育長大的父母。孝順父母的7種方式,大家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激勵自己不留遺憾,大家對這7句話還有什麼想說的,評論下方分享出來吧。

相關焦點

  • 孝順是不能等的。子欲養,而親不待
    孝順是不能等的。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兩天有事,一直沒有發新的文章。家裡老人住院了。去醫院看老人了。昨天,我媽跟我說,讓我跟她一起去醫院,看看我姥姥。一直不遠不近地跟著,因為我跟小姨都沒有來過。老媽又先進去了送飯了,剛好遇見舅舅,就跟著舅舅一起進去。七轉八繞地,終於到了病房。我看到姥姥坐在病床上,四姨正在右邊餵飯,左邊三姨扶著姥姥輸液手,守著。這一幕,大姨坐在一旁。這一幕,很心酸,也很觸動。我走進了病床附近,我,小姨,大姨,三姨,四姨,舅舅,老媽,一群人,圍著病床站了一圈。
  • 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有的遺憾是無法彌補的
    在大家看來是什麼遺憾,最讓大家悲痛欲絕,有一種愛不計回報,只要你過得好,她以滿足,這種愛除了父母的愛,想來沒有其他的了。都說兒行千裡母擔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愛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替代的。不管我們走多遠,那個最牽掛你的人就是母親,牽掛你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
  •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彌補不了的遺憾
    作者:寶寶知道情感雲廊如果覺得自己還孝順,就別讓父母總是為你操心,閒時多想想他們需要些什麼?父母不需要你掙多少錢但他們很需要子女的陪伴,因為子女是父母最深的牽掛!金錢是表達孝順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可以沒有很多錢,只要有孝心,他們會感覺到的。趁著父母還在世的時候,要對父母好點!別等到老了,再懊惱地當初沒有怎樣......那樣真的很可憐。
  • 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成為:我聽說過我了解!而是我正在做
    這話你聽說過不!昨天母親打電話給我!問我最近上班沒!身體如何!等一些生活問題!我都一一回復!和她聊了一個多小時才掛了!我沒有煩她的嘮叨!在我看來!多聽母親的嘮叨!那就是多陪陪她!雖沒在身邊!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我是農村出生的!在我高二時!父親因病去世!只剩我和母親和幾個成家的哥哥姐姐!!而當時正是我第一次聽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 別讓人生留下遺憾!請好好孝順父母
    人生,總要有遺憾,才會顯得更加完美,因為月有殘缺之美,而人生,也因為遺憾才顯得完美。但是,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遺憾,還是不能有的,是你會後悔一輩子的。那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遺憾。很多的人,大部分都忽略了對父母的關心與陪伴,因為忙於工作,沒有及時地善待父母,等父母老去了,才後悔莫及。 父母的這一輩子,都在為我們付出,他們給予我們太多太多了, 父母對我們無私奉獻的愛和默默無聞的付出,是我們無以為報的,也是我們這一生都無法償還的。
  • 《月是故鄉明》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
    父母一生為我們操碎了心,總是無私的為兒女著想,總是把最好吃的留給我們吃,把最暖的衣服做給我們穿,一輩子為了兒女可以說是兢兢業業,永不疲倦。但是又有幾個兒女能為自己的父母著想,能有幾個兒女能做到父母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 莫讓「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一次次發生
    莫讓「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一次次發生 2020-09-24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一種遺憾
    直到2017年5月7日早上,我醒來的時候才發覺姑姑哪裡不對勁,就帶她去做了檢查,檢查完才知道,竟然是卵巢癌,這可怎麼辦,從小我就是和姑姑一起長大的,是她一直在教我長大成人,不能我還沒孝敬她呢就這麼離開我吧,做完檢查發現,腹部有一個17釐米的腫塊,並且已經破裂,在流血,確診為癌症——卵巢顆粒細胞瘤。這種類型的卵巢癌非常罕見。
  • 子欲養而親不待:孩子,請不要責怪我們,為人子女速看
    導語:當父母漸漸老去,不少子女會嫌棄父母,比如炒菜忘放鹽,衣服洗不乾淨,碗刷不乾淨。現在不體諒父母、責怪父母,倘若子欲養而親不待當如何?我們是怎麼回報父母的?老人為我們付出青春,付出一生,而我們回哺老人的主要有3種情形:01對老人孝順、禮貌不少老人幫助子女帶孩子,與子女住在一起,子女與老人的相處之道就是體諒父母,不與父母紅臉。
  • 父母與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不要等子欲養而親不「待」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句古語,意思是"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到這一天"。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以前這句話大多的是指父母已經不在了,而現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因為各種疾病或者種種原因離家了,他們可能是因為生病了不想拖累子女,也可能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但不管是那種情況對於兒女那是一種噬心的痛苦。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除了孝順外,另一含義十分深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萬事萬物存在讓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這種規律是人之一己好惡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無法改變世界來適應自己,只能調整自己去適應客觀物質世界。第二層含義就比較通俗了,大致意思就是告訴人們要孝順父母,要珍惜身邊人。
  • 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陪伴才是一副最好的良藥
    生活雖然總有無奈,但我們儘量不要留下太多遺憾。等到我們兄弟漸次長大,焦灼不安的父親實在沒有力量為我們娶親成家,除了自己披星戴月早出晚歸,不分暴雨烈日天寒地凍,更無假日年節,背石挑泥,制瓦壘牆,也只勉強修築起了三兩間半瓦半草屋頂的泥坯房子。
  • 餘生不想留遺憾,要學會這4種孝敬父母的方法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人子女,這應該是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了。喜劇演員賈玲曾經在小品《你好,李煥英》中懷念過自己的母親,她流著淚水說,「媽,我給你買了個冰箱,雙開門的。」「媽,那件綠色的皮衣我也給你買了。」一首《依蘭愛情故事》的音樂響起,打動了現場的每個人。
  • 要早點盡孝,不留遺憾
    老頭》,劉海皮和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父親,他一開始敵視父親,恨自己的父親,到後來對父親不離不棄,重拾了曾經愛的記憶,他的幡然醒悟還不算晚,如果他一意孤行的話,後悔就來不及了。盡孝要趁早。「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告訴我們盡孝要趁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色難 孝順的故事】孝而順之
    ,欠缺那分「順」,導致家庭不和睦。所謂的順,並非連父母的不合理要求也完全順從,例如唆使子女作奸犯科,子女就應謹守做人原則,委婉地讓父母了解是非曲直。我所說的順,是指孩子要學習並懂得表達內心的愛與孝,孝而順之,不要等到父母生氣或生病了,才想到或做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很遺憾的事。有一位高齡九十二歲的阿嬤,病重住進慈濟醫院。她有三個兒子、兩個媳婦,還有女兒,大家都很孝順,只有一個兒子最令她擔心。
  • 孝敬父母,不留遺憾
    孝敬父母不留遺憾記得前年夏天的一個早上,我剛剛睜開朦朧的眼睛,就聽到手機鈴聲響起了,是母親打來的,我心裡一抖,有種不安的感覺,因為沒有特殊情況之下,母親從來不會這麼早給我打電話。孝敬父母,不再給自己找拖延的理由不經意間的抬頭,看到了媽媽的頭髮想暈染了一樣,好多銀絲,媽媽老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試問自己,是去年?還是前年?自己有多久沒有仔細的看看父母了。愧疚的心情佔據了內心。
  • 《中國最美散文》子欲養而親不待?少年及時醒悟,莫留遺憾
    在父親臨去世的前一個晚上,將子女與老伴叫到身邊,告訴他老伴,待他走後,找一個好的人嫁了吧,一輩子沒有和他過上什麼好日子,吃了一輩子的苦。待父親去世後,在子女的支持下母親找到了一個老實、樸素的老人,待她很好。在親戚、朋友的祝福下,他們成婚了。自母親改嫁後,這對姐弟就未曾去過母親新組建的家中。這是子女心中對繼父天生的一種心裡隔核。
  • 孝順 ,孝了你就順了!
    古今皆有「人人皆可為堯舜」的說法,猶如佛陀所言「一切眾生,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在人世間,所有的智慧、道德都是可以相互轉化,變化的。這一生,命裡的福報,氣運,也會隨著你的轉變,緣起緣來。人生要一步步來,一步步走。但無論走多遠,行多久,都不能忘記最初的根。百善孝為先,沒有孝心的人就如同失去了生命的根源,所謂的善心只是一幢空中樓閣,虛無縹緲,無法兌現。父母是人生第一福田,我們在這塊福田上種下什麼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果實。老人是根,是一個家庭的氣象。家中老人和順安泰,小輩們也會一團和氣;如若老人受苦受累,後輩們也就無福可受。
  • 子欲養而親不在:別讓忽視,成為你人生中的又一遺憾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餘歸途。2016年7月,年逾65歲的作家畢淑敏登上北極點。站在浮冰之上,閉目冥想的瞬間,畢淑敏看到離世多年的父母。人生如逆旅,一路都在錯過,年少時往往對父母的關懷不屑一顧,等到成年,好不容易懂得箇中滋味,卻失去了回應的機會。
  • 70歲母親突然去世,這才懂得「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身體好的時候他們忙自己的生活,父母為了不讓他們擔心也不會主動提出什麼要求。可是當他們有一天想孝敬自己父母的時候,卻發現父母老了,走不動了,又或者因病而去世了。我今天寫這篇文是分享一個讀者的真實故事,希望更多人可以心疼自己的父母。他們年紀大了也不容易,多多孝順和心疼,可別等到他們去了另一個世界你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