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強基計劃」助力古...

2020-12-15 微言教育

日前,教育部制定出臺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對人才培養方面帶來了哪些影響?一起來看1月16日《光明日報》刊發的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的文章《「強基計劃」助力古文字學專業人才培養》↓↓↓

作者 | 黃德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

「強基計劃」助力

古文字學專業人才培養

古文字學是事關文化傳承的「絕學」和冷門學科。「強基計劃」將古文字學專業列入招生和培養範圍,是在改革創新古文字學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是對選拔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創新能力突出、有志於奉獻古文字學研究的後備優秀人才的一次有益探索。

古文字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涉及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古文獻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比如,古文字資料的發掘、整理和保護工作需要依靠現代考古學;古文字的辨識和解讀需要立足於對先秦語言文字發展歷史和規律的整體認識,也就是古漢語知識和文字學基礎;古文字資料的整理和研究涉及古代文獻學的理論和方法;古文字資料與傳世文獻的結合,為歷史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和前景。

古文字學作為交叉學科的鮮明特點,自然也決定了古文字學人才培養的特點。古文字學家唐蘭曾說:「古文字學的功夫不在古文字」。當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裘錫圭談道:學習古文字的方法時,特別強調「如果想學好古文字,必須掌握古文字學之外的很多知識。」這些意見既是他們自身的經驗之談,也說明了古文字學習所具有的學科特點。由於古文字學涉及多學科領域,一名合格的古文字學人才需要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和能力,與一般學科相比,古文字學人才成長周期更長,培養難度也更大。正因如此,目前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雖然成就突出、湧現出多位學術大師和一批學術骨幹,但是總體上看研究力量不足、後備人才匱乏依然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古文字研究和隊伍現狀還不能很好適應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戰略需要。

當前古文字學人才的培養,主要從研究生教育階段開始,部分高校和研究機構根據自身條件,分別在中國語言文學、考古學、歷史學等一級學科下屬的有關二級學科招生培養。各培養單位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百花齊放,差異明顯,其優點是體現了各自的學科優勢和特點,缺點則是學生的知識結構、素質和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種狀況難以適應古文字學發展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

針對當前古文字學人才培養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需要突破常規,改革現有招生和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古文字學科特點的人才培養體系。這次將古文字學列入「強基計劃」,選擇若干所具備條件的高校,從本科生培養抓起,建立本科、碩士、博士銜接的培養模式,是對古文字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大改革創新。在招生上,通過改革招生錄取方式,選拔一批真正對古文字學有志向、有興趣、有能力的青年學生。在培養上,通過科學設計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實行分階段動態選拔培養等措施,加快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創新能力突出、有志於奉獻古文字學研究的後備優秀人才。

相信「強基計劃」的實施將為加強我國古文字研究力量、積聚後備人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獨特和重要作用。

來源 | 《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黃德寬:「強基計劃」助力古文字學專業人才培養
    圖片來源:unsplash 芥末堆按 日前,教育部制定出臺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強基計劃」)。
  • 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西書局創辦的《出土文獻》創刊號正式...
    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西書局創辦的《出土文獻》創刊號正式出版清華新聞網4月9日電 近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西書局創辦的《出土文獻》期刊創刊號出版發行。這是出土文獻學科的第一本正式期刊,引起學界高度關注。
  • 「強基計劃」助力古文字學專業人才培養
    「強基計劃」將古文字學專業列入招生和培養範圍,是在改革創新古文字學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是對選拔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創新能力突出、有志於奉獻古文字學研究的後備優秀人才的一次有益探索。  古文字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涉及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古文獻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
  • 一圖讀懂清華大學強基計劃五個書院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報考必讀邱勇:以自強精神夯實人才成長之基、築牢民族復興之基 | 在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啟動會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上的講話陳旭:築強國建設之基 育可堪大任之才 | 在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啟動會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上的致辭
  • 出土文獻領域唯一專業學術期刊創刊
    出土文獻領域唯一專業學術期刊創刊本報訊 (記者 李婷)記者獲悉,上海再添重量級學術交流平臺——經過半年多的籌備、組稿、編審,由上海中西書局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出土文獻》昨天正式創刊亮相。廣義的出土文獻,一般指通過考古發現的文物上的各種文字資料,如甲骨文、金文、璽印、貨幣、簡帛、陶文、碑刻、紙本上的各類文字資料等。出土文獻研究涉及語言學、考古學、古文獻學、歷史學等學科,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開闢了中國古代歷史文明研究的新領域。近年來,隨著出土文獻尤其是戰國秦漢簡的大量發現和研究,出土文獻研究成為相關學科持續發展的學術增長點,對有關人文學科的創新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 中國人民大學率先舉辦強基計劃(古文字學方向)學科建設暨學術基地...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中國文字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黃德寬,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原副司長、中國文字學會副會長王鐵琨,中國文字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張湧泉和國內相關院校文學院及各教學實習基地的負責人等出席活動,這也是強基計劃今年在全國實施以來,國內高校就推進強基計劃古文字學方向的教學科研進行的首次系統研討,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什麼是古文字學、古文字學有何專業特性、古文字學強基計劃應當如何開展
  • 上海再添重量級學術交流平臺 出土文獻領域唯一專業學術期刊創刊
    記者獲悉,上海再添重量級學術交流平臺——經過半年多的籌備、組稿、編審,由上海中西書局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出土文獻》昨天正式創刊亮相。這是我國出土文獻研究領域出版發行的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的專業學術期刊。
  • 學術期刊《出土文獻》創刊 不僅能看甲骨簡牘
    近代以來,考古學興起發展,特別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一批批重要的簡牘文獻重見天日。近年來,《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玉門關漢簡》等一批新見出土文獻,相繼由上海多家出版機構持續推出。由上海中西書局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出土文獻》本月創刊亮相,則成為該領域出版發行的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學術期刊。
  •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報考必讀 | 日新書院院長王中忱:在多學科交叉...
    既淵且博,強立深基。以書院之精小,觀乾坤之博大。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正在報名中!  5月12日,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啟動會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隆重舉行。  王中忱,日新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國丁玲研究會會長、中華日本學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編委,《日本研究》(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辦
  • 擺脫近代學術框架,用出土文獻研究古代文明
    8月25日至26日,「第一屆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青年學者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歷史系和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共同舉辦,來自中日兩國的四十餘位學者會聚在一起,圍繞「新視野下的早期中國史」主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和討論。
  • 清華簡研究:讓冷門不冷,絕學不絕
    11月17日,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公布會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黃德寬如是說。同時面世的,還有另外7篇失傳兩千年的重要文獻。「冷門」何以不冷?「絕學」如何不絕?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破譯文明密碼的不輟腳步,也為今天的冷門「絕學」研究提供了一條可資借鑑的發展之路。
  •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報考必讀 | 日新書院院長王中忱:在多學科交叉融匯中碰撞出新的人文學術
    日新書院作為清華大學實施「強基計劃」的五大書院之一,以「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為理念,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的歷史系、哲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科學史系的優質師資隊伍為依託,同時利用清華大學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努力為國家培養基礎文科的拔尖創新人才。
  •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特設書院揭牌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分為基礎理科學術類專業、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和基礎文科類專業。學校新設立五個書院作為強基計劃人才培養單位,將針對強基計劃招生專業設計專門培養方案並匹配相關資源。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介紹說,新設立的五個書院沒有自己的學科和專任任課教師,書院的根本任務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成效。在邱勇看來,一所大學的成效首先體現在人才培養的成效上。強基計劃將進一步提升清華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水平。藉助強基計劃的啟動實施,清華大學將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提煉本科教育理念、推動本科教育改革。
  • 為國選材 清華大學以書院制培養落實強基計劃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這兩天,939位通過清華大學強基計劃錄取至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個書院的新生到校報到,他們將從清華園啟程,投身基礎學科和國家關鍵領域。2020年,國家強基計劃首次實施,清華大學圍繞「為國選材、厚植強基、拔尖領軍、創新未來」的強基計劃人才選拔培養定位,以書院制培養,理-工雙學士學位、科教協同以及本-碩-博銜接等創新型培養模式,打通評價、選拔、培養和後續發展多個關鍵環節,最終939位優秀學子脫穎而出。
  • 清華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清華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清華大學2020年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以下簡稱「強基計劃」)。01 機構與原則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工作在清華大學本科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強基計劃招生及錄取工作按照綜合評價、公平公正、寧缺毋濫的原則擇優確定錄取名單,學校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並接受社會監督。
  • 臨汾一中應邀參加清華大學「強基計劃」2020全國重點中學校長會議
    2020年12月7日上午,清華大學組織召開2020年全國重點中學校長視頻會議,就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招生與培養一體化方案與全國重點中學校長進行了交流。山西省臨汾一中作為清華大學2019年優質生源中學,臨汾一中張楊管校長應邀參加了線上會議,陳建平副校長、陝光副校長、各年級主任等一同在辦公樓三層會議室參加清華大學視頻會議,共同聆聽會議精神。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教授熱情致辭,就「強基計劃」人才培養、本科教育等方面,作了《清華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情況報告》。
  • 強基計劃古文字專業到底學什麼?
    強基計劃古文字專業到底學什麼?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優劣一直是考生和家長決定是否參加的重要因素。為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強基計劃的專業性質和發展前景。整理各強基專業情況進行介紹,本期就帶大家了解下古文字往往與出土文獻相關,主要涉及從商到秦漢的出圖文字材料。一般來說古文字學主要以甲骨金文簡帛以及戰國文字為主,除此之外還包括貨幣、古璽、傳抄古文、石刻文字等方向。
  • 清華大學迎來939位強基計劃新生
    學校為強基計劃第一期學生選聘39位老師擔任班主任、190餘位老師擔任書院導師,引導學生的學術志趣,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與科研實踐,鼓勵他們投身國家重要領域。對清華精神和強基計劃的宣介,不僅打消了許多應屆考生和家長的疑慮,而且激發了一批青年學生報效國家的志向。一位重慶市的考生家長說:「聽完清華老師的報告,我願意讓孩子選擇強基計劃,因為只有選擇了祖國的人生才能更加輝煌。」最終,16000多位有強基志向的考生報考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
  • 「清華簡」發現最早記載太歲十二歲名文獻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馬海燕)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以下簡稱「清華簡」)20日在北京發布最新一批研究成果。其中,《司歲》篇歷述太歲運行一周十二歲所值之辰及其吉兇佔斷,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太歲十二歲名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