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走彎路,寬凳科技欲為自動駕駛開發精確導航

2020-12-19 網易北京

今年年初Uber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車輛接二連三發生事故,讓自動駕駛汽車安全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相比於傳統電子導航地圖幫助人類駕駛員遊走於城市之間,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熱潮中,「地圖」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精地圖。

寬凳科技作為中國第一家完全專注於眾包高精地圖的科技創業公司,其創始人兼CEO劉駿認為:「相比於傳統的導航地圖,高精地圖的應用環境是服務於自動駕駛,而不是服務於我們拿個手機就開始導航。相比普通的導航地圖,它不再是簡單的指明方向和提供道路擁堵情況,還需要實時更新數據,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先驗信息,精度更是到了釐米級。」

下面是關於劉駿的採訪整理:

記者:現在的AI+智能出行,也就是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一個風口?高精地圖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關鍵是什麼?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劉駿:汽車發展到現在100年來,一直都是最大的風口,新能源的變化、聯網的變化、模式的變化。但是最核心的就是人工智慧介入了智能駕駛,從根本上會改變交通的產業結構,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賽道。

現在很多人在挑戰高精地圖,他會說自動駕駛沒有高精地圖也可以,也能夠開著車。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開車都有一個感覺,就是家門口開車的時候會非常地快,非常地順,安全性也更高。但是到了一個你從來沒有去過的陌生的地方,你開車的時候是非常謹慎,因為經常會搞錯路。為什麼你在家門口開得很好?因為你腦子裡有一家你家門口的高精地圖,你知道路在哪,知道樹在哪裡。

從更高的層次來看,其實一個自動駕駛有高精地圖,或者沒有高精地圖,就像人受過教育和沒有受過教育一樣,就像動物會做條件化的反射,遇到障礙會避一下。自動駕駛也是一樣,只有在高精度地圖的指導下,整個自動駕駛的體驗才會很好。

從實際來講,高精度地圖在自動駕駛裡面,就需要幾個比較重要的點:

第一就是定位,可能大家知道定位是解決問題,但是光用GPS,它的信號是不靠譜的,標記也不準,自動駕駛需要每時每刻定位,就像人一樣,它需要看周圍,這個樓在那兒,那個樓在那兒。自動駕駛的反向定位也是很重要的,定位是整個自動駕駛裡面最核心的東西,就是你不知道你在哪裡的話,所有資金都不知道無法用。

第二是幫助你做決策,它大大簡化了所謂的比較複雜的情況。比如說兩個車道變成了一個車道,什麼時候該出去了,什麼時候該變向了。但是現在的高精地圖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它遇到了一個車,它轉過去了,你的車比他的大,他可以轉過去,你可能就轉不過去了,但是你也看不到前面的狀況,因為你也沒有地圖。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更高階的信息給你做指導的話還是不夠安全的。所以做決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就是最重要的導航功能。現在的導航無法準確的分辨你是在主路還是在輔路,是在高架橋上面還是下面,它都不知道,因為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也只能這樣了。但是在高精地圖上,導航可以準確的知道你在哪個車道,因為它要精確到20釐米。沒有導航的自動駕駛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在這個基礎上,高精地圖還是自動駕駛一個非常核心的技術。而且我認為現在主要的問題是自動駕駛已經發展了十幾年,到現在還沒有突破,可靠的高精地圖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做好。

記者:國內真正做到高精地圖的大概有幾家?

劉駿:我覺得高精度地圖首先要精度高,精度高到什麼程度?各家有不同的說法。我們認為,要在20釐米以內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高精地圖。現在很多市面上的地圖,雖然也叫高精度地圖,但是那個高精度的意思是精度比傳統地圖要高一些。但是在我們看來,都達不到高精度地圖真正的含義。所以市面上在做的我就不具體評價友商的精度了,至少真正拿出來量產成型的我們認為還沒有。

記者:剛才看到了第一張高精地圖,很震撼也很高興。現在地圖出來了,我想問一下現在要解決它的實際可行性,需要哪些評估指標?

劉駿:精度本身有很多種判斷辦法,比如說最傳統的測繪的判斷辦法就是你去找控制點。相當於我測出來這個東西,知道了在什麼地方,你再拿真正的手持GPS去測量。如果可以對的上或者差距不大的話,就說明你精度很高了。實際的過程中,對於一些行車安全的地方,我們都會找控制點。但是這種方式能夠覆蓋的範圍低,比如高速你不可能上去打控制點。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剛才展示的,通過各個不同的角度,你的地圖投到照片上,它都是精準的位置。從原理上就說明了它非常地精確,從控制三角幾乎的角度上它的精度就是非常高的。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地方比如說隧道,可以看到的角度也有限。另外一個就是你沒有GPS信號,你不可能進去打控制點,我們多次測量,結果是一致的,所以各種各樣不同的辦法來盤這個精度。

記者:既然第一張高精地圖出來了,您覺得它最大的難點是什麼?哪些環節最耗時?剛才您展示的北京和重慶,全國的高精地圖有什麼計劃?

劉駿:現在有一個短期的難點和長期的難點,我覺得短期的難點主要是在技術上,技術上分成兩個,一個是精度,只有精度的保證才能作為基礎。另一個是自動化,高精地圖的數據量實在太大了,從量變到了質變。就是你以前畫一條線,上面隨便標一下紅綠燈,但是現在每一個虛線全部都要標出來的話,自動化是很難的。

我認為,現在能完美解決的就是我們的方案。對於精準和自動化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尤其是自動化,我們要做到幾分鐘更新新的地圖。因為我們的識別也有精度的問題,像自動駕駛,你去看人工智慧的駕駛,他們會把車放出來,他們認為這識別出來了,但是在我們這裡是不夠的,我們要精確識別到每一個像素點到底是路面還是線,識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所以也是比較耗時的。如果放在自動駕駛車上的話會有一些限制的。

為什麼我們會有百城百萬的計劃?我們現在的產品從技術層面上已經非常好了,所以我們現在接下來就是規模的問題,我們今年肯定會把全國的高速公路踩一遍,現在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省,但是也在慢慢地拓展。我們希望隨著技術的規模和技術的體現,我們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記者:關於眾包的一些優勢比如節省成本、時間、信息更新,效率高,大家都很清楚。您覺得眾包還需要完善哪些方面?對於高精地圖計算的模式,現在的雲計算能否滿足高精地圖的要求?

劉駿:眾包的概念大家也講了很多,其實我們的技術是最眾包的,我們用的是攝像頭,而不是雷射雷達。但是有一件事情先要講明白,就是關於第一張高精度地圖,是不是可以用眾包的模式。因為眾包有一個特點就是成本低,設備也比較低端。但是第一張地圖我們全部用的是誤差對誤差的方式,利用眾包很難形成一個非常高的精準的地圖。

我們有自己的技術路線,第一個好處是我們不需要跑全國,以前的普通地圖是500、600萬公裡的道路,但是真正的主幹道有幾十萬公裡。如果全部做的話你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所以如果我們通過眾包往前延伸的話,可以少跑一點路。第二是最最重要的戰略問題,就是更新。如果你在更新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到非常及時。我們也知道照片裡面很多東西具體的精準位置,所以精度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最後,高精地圖的主要計算一定是在雲端,之所以我們可以做到這麼好的自動化,對我們背後的雲計算和計算能力是分不開的,這個計算能力現在還沒有放到車上,這是第一個定義,也是長期的定義。因為一個終端技術永遠所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一定不是最優化的,你看到的東西,他看到的東西,一定要想辦法融合起來,才能達到最優化的結果,這個過程很難。還有一個是素材,也許計算能力可以突破,但是素材來源是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也是對雲端的強烈需求,才使得高精地圖成為了一個好的技術。

記者:咱們的產品會有一個大概的落地時間嗎?

劉駿:我們主要的目標是他們的2020年量產車,也有車廠是2021年量產。我們的目標是量產車,不是做概念驗證,這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量產車。

記者:今天我們好像講AI講的比較少,您覺得AI對於高精地圖有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劉駿:首先我們最擅長的是AI+地圖,這是我們跟其他創業公司不一樣的地方,缺一不可。為什麼今天AI講得少?是因為我們講的是產品,我們一直沒有講背後是怎麼實現的,做高精度地圖,絕對是AI能力和地圖能力的一個綜合體現。但是它首先是一張地圖,AI是為它服務的。

為什麼剛才你可以看到,我們能夠這麼大規模的量產,如果我們沒有AI對圖象識別支持的話,這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我們現在對外一般講,我們不會去強調我們的哪個技術上特別厲害,我們一般強調的是我們的產品。但是你沒有強大的AI技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光圖像分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把很多傳統的地圖廠商全部幹掉。我們在圖象識別上做了很多的工作。

記者:AI地圖現在還是不太賺錢的,商業模式也在探索當中。融資過程中順利嗎?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下一輪融資是什麼時候?

劉駿:現在的地圖不賺錢有它的道理,現在的地圖公司,有些傳統的地圖公司連應用都沒有,傳統的地圖廠商賣的是數據,賣給TR1,然後TR1做成數據放在車裡面。

在這種情況下,高精地圖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這是一個根本性的不同。所以我不擔心在這方面不賺錢,事實上只要有這樣的一個閉環,我認為提供的價值遠遠地超過了原來的地圖。事實上,在整個自動駕駛領域裡面,我認為高精度地圖是一個單獨的賽道,我們還是領先的,這也是我們現在融資相對容易的原因之一。

當然我們也不是為了融資,現在我也不希望成為一個估值很大的公司,我希望我們用產品說話,最後拿產品賺錢,不需要一直地融資。但是我們下一步有一些資金需求,我們還是會不斷地融一些資金,我們的投資方還是挺願意跟我們談的。

記者:資質方面呢?資質會不會構成咱們這個賽道的門檻?

劉駿:我們有測繪的資質的。但是我們現在如果要做產品的話,還是有很多要求的。因為牽扯到了國家的政策問題,不方便透漏很多。但是我不認為政策是一個大問題,產品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國家也非常支持新興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整個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更需要一個創新,我們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支持。但是光有國家的政策支持也是不夠的,在產品上、商業、技術上,我們要展現出競爭力,展現出對用戶的價值,我認為這才是根本的原因。政策是為社會服務的。

記者:最後請您介紹一下團隊情況,咱們儲備了多少人才?在AI有多少人才?地圖方面有多少人才?

劉駿:地圖相對AI不是很稀缺,在中國做高精地圖的不會超過100人,但是我們佔了一半左右,而且我們的AI有很強大的競爭力。

相關焦點

  • 寬凳科技搶位自動駕駛,大規模全自動高精地圖技術正式發布
    寬凳科技創始人兼CEO劉駿表示:「每一次產業的革命都是技術與環境條件同時到位才會爆發一個新的市場機會。今天高精地圖在這種機會下,將通過技術、模式、需求三個方面煥發出新的產業。」   寬凳科技在2019年1月就已經獲得了「導航電子地圖甲級資質」。在技術方面,得益於人工智慧的支持,寬凳科技能夠對地圖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的工作進行深度的開發。
  • 寬凳科技劉駿:出走百度外賣扎入高精地圖,為無人駕駛安全出行保駕...
    過去十年,傳統電子導航地圖幫助人類駕駛員遊走於城市之間,但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熱潮中,「地圖」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再是簡單的指明方向和提供道路擁堵情況,還需要實時更新數據,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先驗信息,精度更是到了釐米級。就像寬凳科技創始人&CEO劉駿所說,「在地圖實時更新這件事情上,高精地圖比電子導航更具有戰略意義」。
  • 密西根大學開發高精度陀螺儀 無GPS信號時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導航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開發了小型、價廉且高度精確的陀螺儀,可以幫助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在沒有GPS信號的情況下保持航向。
  • 自動駕駛定位導航技術概述丨曼孚科技
    作為自動駕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是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行駛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之一,在車輛橫向/縱向精確定位、障礙物檢測與碰撞避讓、智能車速控制、路徑規劃及行為決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有人駕駛車輛距離道路一側路牙的安全行駛距離約為25cm,而自動駕駛汽車必須在行駛25cm的時間內更新一次定位信息且定位精度要小於等於25cm,否則就有可能導致車輛超出道路邊界發生事故。按照最高車速90km/h計算,車輛行駛25cm用的時間是0.01s,根據公式f=1/t,則定位信息更新頻率為100Hz。
  • 高精地圖導航 讓自動駕駛心中有譜
    禾多科技地圖及模擬器負責人戴震博士在SAE 2019大會報告中,解釋了高精度地圖對於自動駕駛的必要性,並結合禾多科技的多傳感器融合技術方案,深度解析如何把高精度地圖應用於自動駕駛系統中,以及自動駕駛將怎樣助力高精度地圖實現商業化。
  • 自動駕駛定位導航技術概述丨曼孚科技_易車網
    作為自動駕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是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行駛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之一,在車輛橫向/縱向精確定位、障礙物檢測與碰撞避讓、智能車速控制、路徑規劃及行為決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詳細介紹自動駕駛定位所用到的主流導航技術。一、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叫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三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其包括一個或多個衛星星座及其支持特定工作所需的增強系統。
  • 挑戰特斯拉自動駕駛最強功能——自動輔助導航駕駛
    那麼,消費者值得為FSD付費嗎?電動汽車觀察家聯合唯電新能源汽車社區,對FSD中最強大的功能,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簡稱NOA)功能,進行了一次首都機場到大興機場的雙機場NOA自動駕駛挑戰。這樣的路段中,高速路段超過90%,而且大興機場高速出口非常臨近大興機場。
  • 向自動駕駛又跨進一步,Tesla推出了自動駕駛導航功能
    「特斯拉自動駕駛導航功能將於今晚在北美地區正式發布」馬斯克在推特上說。特斯拉的自動駕導航駛被公司描述為迄今為止最先進的駕駛員輔助功能。這一功能被稱為「自動駕駛導航」(navigation on Autopilot)或「導航」(just navigation)。
  • 英偉達8核Orin處理器,能給自動駕駛帶來什麼
    很快藉助NVIDIA AI,滴滴能鞏固完成L4級自動駕駛和智能打車服務。  這將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現階段滴滴每年為100億人次提供出行服務,僅僅依靠晶片以及邊緣計算不能解決整體問題,所以NVIDIA Drive平臺與NVIDIA AI數據中心協同解決,為滴滴從車輛到雲端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是一個最優解。
  • NAV聯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走向現實的問題
    該聯盟還希望能吸引到其他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與自己一同為相同的目標而努力。 1NAV聯盟目標: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 全球汽車行業和許多高科技企業都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而尚處於早期階段的該技術已經進入了經銷商的展廳。不過,人們越來越擔心,該技術缺少標準化,未來出現的技術解決方案分歧將給許多汽車製造商帶來巨大成本。
  • 前百度副總裁劉駿創辦寬凳科技,眾包+純視覺方案加入高精地圖大戰
    2018年,再一次出現大眾視野中,劉駿成為寬凳科技CEO,那寬凳科技又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劉駿告訴新智駕,我們是一家主攻眾包高精地圖的科技創業公司,主要為自動駕駛行業提供底層數據服務。核心成員有40多人,大都來自谷歌、BAT、高德等網際網路企業。
  • 華為擬獲甲級測繪資質 將成為我國第20家可以合法製作自動駕駛地的...
    華為擬獲甲級測繪資質 將成為我國第20家可以合法製作自動駕駛地的企業 來源:IT之家 • 2019-07-08 17:36:08
  • 拼價格、搶落地訂單,2019年地圖廠商「圈地」自動駕駛
    作為老牌地圖廠商,四維圖新從2017年開始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程鵬告訴第一財經,起初做自動駕駛更多是為了驗證自動駕駛地圖是否可行,但在做系統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東西需要完善,例如專業高精度的定位、產品的性價比等,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感知、決策和規劃等自動駕駛相關能力,所以最終拍板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 無印良品玩「跨界」,攜手Sensible4開發自動駕駛巴士
    Sensible 4公司的L4級自動駕駛系統可以集成到從小型車到全尺寸公交車的任何自動駕駛車輛平臺中,Gacha自動駕駛巴士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實現自動駕駛,無論是大雨、霧或雪等天氣。這是因為Sensible4公司長期專注在北極拉普蘭的極端天氣條件下進行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和測試,使得該公司具有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獨特優勢,確保了車輛卓越的定位、導航以及障礙物感知性能。
  • 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如何使用高精地圖?
    高精度地圖被行業認定為L3及以上自動駕駛的必選項。進入2019年,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高精度地圖正在從技術研發階段走向量產。當高精度地圖上車,使用者必須要了解的幾大問題是,高精度地圖如何在自動駕駛系統中發揮作用?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又如何使用高精度地圖?
  • 細數智能駕駛新老兵最新技術路線:機器之心分析師隨團手記
    同時,上述企業還針對如何打造滿足智能駕駛與智能出行新概念下需求的「智能車」進行了意見交換和成果展示。基於不同企業針對智能駕駛與智能出行感念的理解差異,機器之心將打造「智能車」的相關從業者簡單劃分為以北汽等傳統車企為代表的「老兵」和以商湯、寬凳科技等多家技術供應商為代表的「新秀」。
  • 搜狗AR實景駕駛導航功能 為用戶帶來全新導航解決方案
    實際上早在2019年12月27日,搜狗地圖就已經發布了國內首個手機地圖AR實景駕駛導航功能,為本次合作奠定了基礎。該功能具有沉浸、精準、安全三大特徵,僅以手機攝像頭即能實時捕捉道路場景,並以AR形式疊加回智慧型手機上,輕鬆幫助新老司機沉浸式駕駛。
  • 《2019 智能駕駛高精度地圖行業研究報告...
    對於汽車領域來說,地圖行業是一個新興的業務,但對於自動駕駛領域它又是一個傳統的行業,所以時至今日,地圖行業既有BAT這種科技巨頭的涉足,又有一批批新興的時代創新者的加入,因此出現了一種群雄江湖,百花爭鳴的狀態。
  • 自動駕駛之(一)-大黃蜂的秘密
    講到自動駕駛這個話題,《變形金剛》這部電影一定有很多可談論的。影片中介紹這些會變形的汽車為外星智慧型生物,這些外星球智慧型生物所展現的一切,都超出了現有科技的理論範圍。 我們不講裡面所出現的新能源,武器裝備,可變型的機械裝甲等等,因為這些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
  • 無印良品聯手芬蘭Sensible4公司 開發L4級自動駕駛巴士Gacha
    無印良品一直主推風格簡潔的服裝、生活雜貨和食品等,但是近日卻宣布要開始研發自動駕駛巴士,看來自動駕駛的浪潮已經席捲到了各行各業。無印良品聯手芬蘭Sensible4公司設計開發了全球首款能夠適應各種天氣條件的L4級自動駕駛巴士Ga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