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8日訊近日,一條特別的廣告出現在了《文匯報》的頭版顯要位置,「讓浦江潮湧膠州灣 青島—上海現代服務業交流與合作對接會」。圖中,青島隔著大海,向上海發出合作的邀請。兩座頗有淵源、氣質相似的城市相會,大家十分關注。
7月5日,澎湃新聞推出的《百年長情,看五月的風拂動新上海灘》一文廣為傳播。文章提到,當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重新建立,青島正試圖以現代服務業為鑰匙,尋找青滬合作發展的契合點,重啟青滬兩城的百年情緣。
7月6日上午,澎湃新聞的《青島取經上海,昔日「上青天」再續前緣!》的報導再次引發廣泛討論。伴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湧現,在重塑城市服務業形態與氣質的同時,也為青島取經上海、角逐現代服務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借勢「學習深圳、取經上海」的頂層設計,發力現代服務業,可謂恰逢其時。
百年前同為紡織業基地 滬青兩城還有這份前緣
百年前,青島與上海曾經有一段共同奮鬥、共享榮光的情誼。文章提到,作為中國最早的紡織工業基地之一,青島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形成了紗紡、印染、機械製作等門類齊全、產業鏈條完整的體系,生產規模在全國僅次於上海(天津第三),是國內三大輕紡工業城市之一。解放前夕,上海、青島、天津三市棉紡織設備佔全國70%左右,令青島與上海、天津一起被譽為「上青天」,紡織工業基地的地位不可動搖,城市的經濟發展排名也在隨後的幾十年間,始終處在全國前列。這個時期的中國城市格局,是屬於上海與青島的榮耀。
步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上海青島,城市產業結構不斷調整,青島不再依賴紡織業,「五朵金花」等製造品牌開始崛起,紡織工業相繼轉移至其他地區,上海同樣把重心開始向現代服務業傾斜。「上青天」也就漸漸淡出中國城市的發展舞臺,變為陳年往事。
如今,經歷時代變遷後的上海與青島,因為現代服務業,終於等來了「再續前緣」的機會。
青島幹部上海求學 千裡相會再續前緣
據了解,6月28日,由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帶隊,多位市領導、局長組成的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啟程奔赴上海,開啟2個半月的實訓之旅。
本次取經上海,對於青島意義非凡。去年,青島提出「學深圳、趕深圳」,大規模選派幹部赴深圳的大型企業、中介組織和金融機構體悟實訓,用深層次的理性思考推動青島高質量發展。
但「學深圳、趕深圳」裡的「深圳」,既是深圳又不僅是深圳,「深圳」代表的是所有青島發展所需的市場化、法治化,平臺思維、生態思維、市場邏輯、資本力量……所有值得青島學習借鑑的,都是「學深圳、趕深圳」的榜樣。
作為「學深圳、趕深圳」體系的一延伸和拓展,青島做出了新選擇:上海,現代服務業。本次實訓主要突出幹部專業化素質能力訓練和提升,堅持「選專業的人、學專業的知識、去專業的單位、回來幹好專業的事」。
本次實訓的主題也更加突出:瞄準「現代服務業發展」等青島亟需快速發展的重點專業領域,用心學習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科技中心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高端製造業等方面的發展經驗,提升幹部的專業能力。
現代服務業 青島經濟發展的「金鑰匙」
那麼,為什麼選擇現代服務業?
百年前的中國,誰抓住紡織業的發展紅利期,誰就能在當時的中國城市發展版圖中,脫穎而出。但如今時代已變,特別是今年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格局開始發生根本性改變。後疫情時代,依賴港口經濟、對外貿易的沿海地區城市面對著錯綜複雜的形勢,尤其是以外向開放型經濟為主的青島。
青島站在新起點,面對新使命,如何以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在膠東經濟圈與山東高質量發展中昂起龍頭,架起橋梁?
現在服務業或許能夠給出答案。早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全球就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大趨勢,現代服務業成為一流城市的標誌性產業。同為吃「開放飯」起家的上海,有許多值得青島學習的地方。
上海是現代服務業領域的佼佼者。據公開報導,上海通過近10年的側重發展,服務業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1.9%,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例超過70%,已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
而擁有良好產業基礎的青島,現代服務業理應崛起。根據青島市近年來的GDP數據:從2016年起,青島市服務業增加值總量穩居山東省首位,佔GDP比重居山東省第二位。2019年,青島服務業實現「雙突破」,增加值首次突破「七千億」,達到7148.57億元,增長8.0%;佔GDP比重更是首次突破「60%」,達到60.9%,比上年提升1.3個百分點。去年,青島還迎來了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的落地。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曾說道:「只有面對現實、變革自己,站在未來看今天,在對變化的把握中抓住創造的機會,才能在危機的倒逼下重生、提升。」
青島幹部此番去上海,不僅是體悟實訓,更是感受上海發展之「魂」。黃海之濱的青島,這個肩負著與生俱來的使命的開放城市,喊著「向最好的學,才能學得更好」口號,開啟了自己「危」中求「機」、推動現代服務業崛起的新徵程。
閃電新聞記者 尹承謙 實習記者張聰 綜合澎湃新聞 藍睛網 青報觀象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