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古人這麼定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2020-12-17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華夏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放眼現代社會,我們可以發現目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古代天差地別,但細細觀察便能找到現代生活仍然與古人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古代的科技雖不如現在發達,但是古人的智慧卻體現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各種精美器具的打造、各種令人望而生嘆的建築中,同時也表達在各種數字中。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別人使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差不多的東西。其實這個詞語可以追溯到古代對於重量單位的劃分上。兩和斤是古代用於表示重量的單位之二。既然十六兩表示的一斤,那麼顯然半斤就指的是八兩,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半斤八兩這個詞來形容比較的東西在本質上相差並不太多。

那麼為什麼會將一斤定為十六兩呢?這樣的數字背後又有什麼深意呢?這個規定的背後還有著一段歷史淵源。那時還是秦始皇四處徵戰後剛剛平定戰亂統一六國的時候,由於國土面積過於寬廣且六國舊制各不相同管理起來頗為不便。所以他結合自己行軍中遇到的問題開始建立度量衡制度。他先後進行了文字、錢幣、道路等等各方面的統一化。

但是進行重量的標準制定時,李斯一時之間並未想出特別好的辦法。突然有天他靈光一現,想到了以前製造的木桿秤上的星花,分別代表的是北鬥中的那七顆星星和南鬥的六顆六星,它們都是古代特別重要的星宿。這麼加起來一斤等於十三兩了,但李斯覺得還可以再加"福祿壽"三星在其後面。目的是為了警示和告誡做生意的商人們要誠信,因為如果商人少一兩那麼他們便沒有福,短了別人二兩的重量那麼他們便會少了祿,如果做了三兩的假就會折壽。李斯就此想法與秦始皇述職後,自此便將一斤分成十六兩。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傳說與一斤十六兩相關。相傳秦始皇把制定度量衡的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由丞相李斯來處理。李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辛苦在搞定了錢幣、長度的標準形式之後,對於重量的標準制定拿不定主意,便去請教了秦始皇。然而他只是在紙上寫下了"天下公平"。雖然寫的這四個字的含義李斯懂了,但是將一斤最終定為多少還是讓他困擾不已。後來,李斯就數了數這四個字有多少筆劃,然後就下令將其作為具體的兩數。誰知從此一斤十六兩便沿用至今。

如果說斤兩關係你不太熟悉,那麼接下來我們說說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筷子。

筷子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事物了,每次吃飯時我們都需要使用它。雖然我國不是唯一使用筷子作為吃飯工具的國家,但卻是第一個使用的國家。而且在古代文書中記載它被稱為"箸"和"梜"。據史料考察發現我們的鄰國日本使用筷子的習慣也是從古代中國傳過去的。在古代筷子的長度被定為七寸六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定為這麼個長度呢?是不是又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呢?據說其中的"七"是指七情,其中的"六"是指六欲。將筷子製成這樣特殊的長度則是為了在吃飯時提醒人們要約束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尤其是要節制自己的食慾切莫暴飲暴食。

筷子不僅在長度上具有深意,而且它的形狀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我們可以觀察到平時使用的筷子是一頭是方的,另一頭是圓的。其中方和園代表的就是古人對於整個世界的認知。因為古代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圓地方"。當人們使用筷子時,筷子和人就形成了天、地、人的三象,而這又代表了天地人和的寓意。

雖說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已經是兩個不同的時代了,但是我們生活中仍然保留了很多古人的習俗。我們華夏子孫並不是突然憑空產生的,是一代代的先輩的努力將文化習俗一點點流傳至今。正是他們的不懈堅持我們才能有如今文化繁茂,爭相鬥豔的精彩景象。

對流傳下來的習俗,我們不應該不加判斷的否定,就拿斤兩和筷子來看,不起眼的細節中都包含了深刻的含義。這些是我們文化中精彩的部分,我們應當去了解去傳遞,不能將文化遺忘在我們這一代。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何規定1斤定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老祖宗蘊含大智慧
    古人為何規定1斤定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老祖宗蘊含大智慧在我國幾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經驗與智慧,上至秦皇漢武,下到民國乃至解放,其中兩千所年所形成的文化也著實是令人們震撼,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夠體現出他們的智慧,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16兩為什麼會是一斤,又或是筷子的長度要分為7寸6。
  • 古人為何將1斤定為16兩?將吃飯用的筷子定為7寸6分?
    而我們今天最容易忽視的細節中,就蘊含著古人開創性的智慧,比如:為何將1斤定為16兩?吃飯用的筷子為何是7寸6分?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是應該好好了解一下了。其實在古代,古人用的度量衡和現在是有差別的。我們都知道度量衡的統一,大大方便了人們日常的生活和物質交換,而為中國統一度量衡這一開拓性的創舉,便出自千古一帝秦始皇之手。
  • 老祖宗為何將筷子定為7寸6分,1斤定為16兩,華夏子孫都應該了解
    古時,很多東西都是講究規矩,壞了什麼都行,不能壞了規矩,我們都聽過成語「半斤八兩」,比喻實力不相上下,而在這個成語中也講到了我國古時的一個度量衡,那就是以1斤為16兩,古人為何這麼定?華夏子孫都應該了解。
  • 古人為何規定筷子長度7寸6分?有何特殊含義?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其實古人的智慧表現在如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有在意罷了,站著連其中的含義也不知道,比如說古人規定筷子的長度是7寸6分,規定16兩為一斤,裡面也是隱含著一些特殊含義的,從中可以看出古人的大智慧,作為華夏子孫,我們必須應該了解一下。
  •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其中有何道理?
    身為華夏子孫,一定要對歷史有所了解,要知道,古人的思想雖然閉塞了點,但智慧卻是無窮的。在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古代,老祖宗能憑藉觀察逐步掌握天上星辰的運動規律,單從這一點上來看,就已經算得上是「震古爍今」了。不過,對於細節的把控,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比如「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大家知道,隱藏在其中的奧秘麼?
  • 為何古人規定1斤是16兩,筷子必須長7寸6分?老祖宗智慧讓人嘆服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這樣一個疑惑,國人經常說「半斤八兩」這4個字,既然半斤是8兩,那麼1斤就是16兩了,可是,如今的1斤卻是10兩,這又是為什麼呢?試想一下,缺1兩意味著福星減福,缺2兩就是祿星減祿,3兩就要減壽了,哪個商人敢這麼幹?這就是16兩為1斤的由來,從中不難看出古人喜歡把天象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融入進日常生活,這些天象成了指導生活、改造生活的一些徵兆。這點也和古人「天人合一」的樸素哲學思想不謀而合。說完度量衡,再來說說筷子。
  •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老祖宗的智慧太高了
    有一個成語,名為「半斤八兩」,意思就是彼此不相上下,和平分秋色是近義詞,這個詞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半斤八兩,那麼1斤不就是16兩了嗎?現在我們一般都稱半斤為5兩,但是古代可不是這樣的。在古代16兩為一斤,這時的計量單位為16進位,與現在的是不一樣的。現在普遍都使用十進位,十進位是在1929年的時候推廣的,因為現代人發現,16兩為1斤,計算起來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 為何古人將1斤定為16兩,將筷子定為7寸6分?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而說到吃這件事情,就不得不說到一個吃飯工具,那就是筷子。筷子是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古漢語稱「箸」,用於將食物夾起並送入口中。筷子通常是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正是因為如此,每一個中華兒女在小時候都會有學習用筷子吃飯的經歷,也因此而鬧出了不少的笑話。
  • 古人為什麼規定16兩為1斤,筷子的長度為7寸6分?
    我們國家古代有很多事情是根據天文曆法、人情世故來製作日常工具的,這就造成我們很多東西都是來歷可將的,我給大家講一講古人為啥古代16為一斤,筷子長度7寸6分。16兩一斤寓意我們現在一斤是10兩,而古代的稱是16兩為一斤,原因是古代的稱是按照南鬥六星、北鬥七星,加上福祿壽三星共湊16星,所以古代的稱也叫「十六星稱」,而古人又最講誠信,忌恨缺金短兩,少一兩則少一分福氣,短二兩則段二分運氣,少三兩則折壽,所以稱的寓意也就是告誡人們要誠信做人,不可欺詐。
  •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其中有什麼智慧和道理?
    然而,對於細節的把握,古人也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法,如「十六兩一斤」,「筷子長七寸六分」,大家都知道,隱藏在裡面的秘密是什麼?事實上,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前,就沒有這種規定,七國各有各的主張,各有各的規定。然而,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六國,為鞏固統治、方便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利國利民的標準,其中既有制度改革,也有經濟調整,除此之外,還有度量衡,大家耳熟能詳。我們所說的「度量衡」,是生活中用來衡量事物的長短、輕重的工具,它和老百姓有很大的關係,半點也懶惰。在《禮記經解》中有這樣一句話:「差之毫厘,謬之千裡。
  • 老祖宗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炎黃子孫應該了解
    我們今天覺得不起眼的細節,也體現了古人的智慧:比如,老祖宗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炎黃子孫都應該了解。古代的度量衡與現代有差異,但任何時代人們都能認識到,統一度量衡會比較方便生活,所以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就採取了這種做法。現在的1斤等同於10兩,但我們依然常常把「半斤八兩」這個詞掛在嘴邊,因為以前的1斤等於16兩,由此影響了漢語文化。
  • 古人為何規定筷子長7寸6分, 半斤等於8兩? 背後蘊含大智慧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古代文明,但貫穿古今至今仍在延續的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在中華文化中,許多看似十分不起眼的小細節卻有著許多說道,背後蘊含著老祖宗的大智慧,比如筷子我們每天都用,那您知道它為什麼長7寸6分呢?再比如說,今天10兩等於1斤,古人為什麼要規定16兩是一斤呢?
  • 古人為何要制定筷子7寸6分,16兩為一斤?其實是非常有智慧的
    古人為何要制定筷子7寸6分,16兩為一斤?其實是非常有智慧的前言:中國的文化傳統之中,包含著的就是人們的智慧與想像的空間,在遙遠的古代時期裡,不管是技術還是生活的水平,都是沒有辦法和我們當今現狀對比的。但是,我們也都能從古人所遺留下來的物品,還有各種的俗話之中,看得出來古代人們的聰慧頭腦。
  • 為什麼古代的16兩等於1斤,筷子為7寸6分?說了你不一定信!
    在我們中國,由於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所以,我們國家的中華文化都是我們古時候的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來的,在我們古來的中國,就有著很多的令人驚奇的中華文明,也有著讓人心生羨慕,甚至很是嚮往的古代生活,或者是有傳奇而又生動流傳至今的歷史故事。
  • 老祖宗為何規定1斤為16兩,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應該知道
    數千年前,古人的生產水平比不上現代,但是他們每次總是能夠不斷的發展創造,讓也讓文明持續5000年前之久,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夠體現出他們的智慧,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16兩為什麼會是一斤,又或是筷子的長度要分為7寸6。
  • 老祖宗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中國人應該了解!
    古人的智慧,既有莊周逍遙遊的廣闊胸襟,又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處世之道,古人的智慧,藏於萬物之間,細細品來,皆人情學問。《韓非子·說林上》記載: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那麼,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可知老祖宗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為何筷子的長度是7寸6分?老祖宗的智慧,需要了解。
  • 大智慧:老祖宗為什麼定筷子長7寸6分,16兩為1斤?一定要讓孩子懂
    1. 筷子為什麼是7寸6分? 筷子的長度,的確七寸六分左右(即24cm左右)用起來最舒服。 歷史上筷子長度不一,但是根據古書的記載,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七寸六分體現的是「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 老祖宗為什麼定16兩為一斤,筷子長7寸6分,這其中是很有講究的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和輝煌的文明,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國學文化影響深遠,老祖宗們傳承的文明更是讓現代人嘆為觀止,就拿斤兩和筷子來說,為什麼16兩等於一斤?
  • 1斤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其中有啥講究?佩服祖先的智慧
    相傳這個構思出自於財神範蠡,他用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加上福祿壽三星,剛好16顆星,應用到度量衡上,那麼也相當於對生意人的一種監督,就好像說,星辰在天上看著你呢,不許缺斤少兩啊,少一兩減福,缺二兩減祿,短三兩可就連壽都減了。其實這種民俗文化應用到具體生活中的「冷知識」還有很多,就比如說筷子。
  • 老祖宗為什麼定半斤為八兩,筷子長7寸6分?大智慧啊!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古代詞語,而「半斤八兩」和「七寸六分」更是耳熟能詳,可是,你真的了解其中蘊含的古代智慧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些詞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分別是什麼由來?我們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重的。那老祖宗為什麼定十六兩為一斤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盛行「天人合一」的觀念,而古人最早發現北半球有七顆很亮的星星,排列很像過去量米和舀酒用的鬥,故命名為「北鬥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