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精讀是學術研究必備的技能,也是學術發表的重要基礎,沒有經過精讀的人,最後寫出來的文章,基本上就是「湯湯水水」,基本沒有營養,也不會發表到什麼高端期刊上,即便勉強發了,也沒人看,更沒人引用和傳播。
做學術,和其他工作一樣,都是始於模仿,而學術模仿,始於精讀。所以,一定要重視精讀這件事。尤其是那些想讀博士、以學術為業的同學。
所謂精讀,其實可以這樣看:運用多種手段,充分地吸收文章的精華,然後為寫作提供生產力。所以,精讀的核心在於:如何從所讀的文章中汲取養分。至於精讀的形式,那都是服務這個目標的。
第一,既然要精讀,那麼,就要精選文章。
怎麼選?選擇你所在專業、研究領域和想回答問題的文章中,大家最認可的文章。為什麼名師出高徒,因為名師往往直接給你精選好了文章,你直接讀就可以了。但是沒有名師指點的學生,就那麼幸運了,只能慢慢摸索,這個摸索過程會比較痛苦,而且還可能無效。
選擇文章的同時,也是在選作者。你可以去找這個領域最牛的學者,然後找他最具代表的作品,然後作為閱讀對象。選擇文章一定要記得:讀文章不是為了單純閱讀,而是為了吸收、學習和模仿,乃至最後是為了發表。所以,如果你想發《經濟研究》,那麼,你必須從幾年前就開始精心閱讀《經濟研究》上的文章。
第二,在精選文章之後,一定要採用和配備多種手段進行精讀。
要多次讀、反覆讀,最好與同學一起讀。精讀這個「精」,不僅意味著剛才的多次、反覆,而且意味著你要對這篇文章的來龍去脈考察清楚,甚至知道作者是怎麼提問的。當你理解了作者的用意、提問方式以及材料運用等諸多方面時,你對文章的理解就會立體,就會很有深度,然後你才能看清這篇文章的「來龍」和「去脈」,當然你如果身邊就有這樣的高水平作者,大家一起合作寫文章,那就更好了。
第三,精讀時一定要配合閱讀筆記。
寫下來,一方面可以鍛鍊你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寫下來會促使你再想一遍,甚至校正自己的看法。而且,寫出來的內容,將來就是你的獨一無二的文獻綜述。其實大部分高手的文獻綜述,都是作者平時寫成的,不是臨時寫文章趕出來的。所以,精讀其實是學術生活的一部分,當你看到一篇需要精讀的文章時,就應該自動地把它放進精讀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