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

2021-02-08 坦克復盤


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恆定律,是第一個給正在上中學的普朗克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中的「確定的事」。後來在大學生涯中,普朗克還十分確信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定律。這也是自然界一條「確定」的規則,這一定律後來成為了他在慕尼黑時博士論文的課題,並一路指引著他發現了如今為人們所熟知的量子力學的核心——普朗克常數,h(1900年)。


1859-1860年,基爾霍夫定義了黑體——一個能夠吸收所有入射的輻射能量的物體,它既是一個很好輻射接收器,同時又是一個很好的發射器(註:其輻射的電磁波僅取決於自身的溫度,與入射波無關)。這樣的話,就有「確定」的關於黑體輻射的性質,所以早在19世紀90年代,就出現了各種實驗或理論,來確定黑體的能量譜分布——一條描述給定溫度的黑體在不同頻率下電磁波輻射能量的曲線。普朗克被威廉·維恩在1896年發現的「維恩定律」所吸引(註:「維恩定律」是維恩通過對實驗數據的經驗總結提出的,和黑體輻射的實驗譜的短波部分相符合),他與維恩(Wilhelm Wein)在柏林夏洛騰堡的德國物理技術研究所(註:簡稱PTR,德國聯邦技術物理研究所前身)共事,普朗克一直試圖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發尋找維恩定律的理論基礎。然而,在1900年,PTR的其他幾名同事就通過實驗確定,「維恩定律」在電磁波低頻部分,也就是長波部分,完全失去了作用。


黑體和黑體輻射 [3]


黑體輻射譜 [4]


在一次德國物理學會的會議前,普朗克了解到這樣的情況,他知道,如果維恩定律有效的話,除了在高頻部分輻射的熵在數學上需得符合其能量分布,在低頻部分也需要符合,普朗克猜想,也許他可以將兩者結合成更為簡單的形式,用公式將輻射的能量和頻率聯繫起來。


最終,普朗克輻射定律以無可爭辯的姿態問世了。但對於普朗克來說,這個定律卻只是一個簡單的猜想、一個「幸運的直覺」,如果需要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必須要追溯其基本原理。普朗克立刻集中精力去完成這件事,在1900年的12月14日,他成功了,但同時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為了達到他的目標,普朗克發現他必須摒棄之前最深信不疑的觀念:熱力學第二定律,不是自然界確定的定律,而是像路德維希·玻爾茲曼一樣承認這只是一個統計學的定律


此外,普朗克還需要假設黑體吸收和放出的能量是不連續的,而是量子化的,只有通過黑體中能量量子化的統計分布,將其能量假設為與頻率成比例的量——hv的整數倍,才能回推到之前得到的方程。他也舉出了對於這個方程有重要意義的其他證據,來估算這個常數h(普朗克給出的常數的值6.55×10-34 J·s和現在的6.626×10-34 J·s非常接近),還有所謂的玻爾茲曼常數(動量理論和統計力學的基本常數)、阿伏伽德羅常數、電子電荷量。


後來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在微觀世界,即原子尺度的世界,正是因為普朗克常量是非零但確定的、一個較小的數字,才沒有按照普遍的經典力學運行。


一個在物理理論中的影響深刻的革命正在進行著。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對於所有先前的物理理論都是顛覆性的,這使得他不得不用更加嚴格的邏輯推理去解釋,如一位歷史學家所說,他是一位「勉強的革命者」。實際上,人們接受普朗克這個理論還需要很多年,這其中愛因斯坦起著重要的作用。


1905年,愛因斯坦獨立於普朗克的研究,提出了在特定條件下,輻射的能量本身應該是量子化的(光量子,後來被稱為光子)的理論,並在1907年用一般性的量子假設來解釋固體的比熱。1909年,愛因斯坦將波粒二象性引入物理學。1911年10月,普朗克和愛因斯坦與其他傑出的物理學家一起在布魯塞爾出席了第一屆索爾維會議,在討論中,法國數學家亨利·龐加萊對於普朗克的輻射理論,給出了解釋「量子」的必要的數學證明,這令詹姆斯·金斯等人轉變態度支持量子理論。


第五次索爾維會議 [5]


1913年,尼爾斯·波爾通過氫原子的量子解釋,對量子理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諷刺的是,普朗克卻是最後糾結著重拾經典理論的人,他並未因為這個立場後悔,而是將其視為說服自己確信量子理論的必要經歷——直到1922年康普頓效應被發現前,他還堅持反對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的輻射光量子假設


相關焦點

  • 普朗克常數
    而普朗克常數則是完全憑著普朗克的創造性智慧發現的。然而,它卻是物理學中一個實實在在的、具有重要意義的、神奇的自然常數。在他們的創立過程中,普朗克常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海森伯是通過泊松括號的變換將普朗克常數引入,才建立矩陣形式的量子力學理論的。而薛丁格也是通過算符將普朗克常數引入,從而建立了波動形式的量子力學理論的。
  • 普朗克人物簡介
    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是普朗克學習還是十分刻苦。1867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學讀書,並在那裡他受到數學家奧斯卡·馮·米勒的啟發,發現自己對數理方面的興趣。從米勒那普朗克學到了生平第一個物理學原理——能量守恆。在這段期間,普朗克第一次接觸了物理學這個領域。換個角度說,米勒應該是普朗克的物理啟蒙老師。
  • 普朗克常數簡史
    普朗克在他就任柏林理論物理學教授前,一直在熱力學和電磁學領域努力思考這個問題和相關的問題許多年。在普朗克到達之前,這個職位是給玻爾茲曼和赫茲的,但兩人都拒絕了。對普朗克來說這是幸運的,由於柏林是黑體輻射實驗研究中心,普朗克所潛心進行的實驗工作對他後來的理論成果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物理學家與同事之間有廣泛的和隨意的交談時,他們往工作得最好。
  • 物理極限:普朗克尺度
    #普朗克尺度是我們這個宇宙中存在的最小尺度,有普朗克長度,普朗克時間,以及普朗克溫度等等。普朗克長度約等於1.6x10^-35米,是有意義的最小可測長度,這也是當前物理學中的長度最小極限,比普朗克長度更小的尺度在現在的科學理論下沒有意義。普朗克時間約為5.38x10^-44s,這是宇宙中最短的時間,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光速。
  • 普朗克常數與一系列普朗克常量分別是什麼?它們支配著這個世界!
    要說普朗克常數就首先要說普朗克這個人,普朗克可以說是量子力學之父,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並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物理學家。他是最先提出能量子這個概念的物理學大牛,在「紫外災難」中,普朗克利用量子力學的思想完美地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提出了普朗克輻射定律。
  • 量子力學的核心,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常數定義了我們宏觀實在物理學的尺寸級別,指引了通向奇異量子世界之路。而且微觀世界的量子表現能在宇宙的各種尺度觀測到。實際上,只需要測量陽光的顏色,就能觀測到這種量子表現的效果。甚至還能藉此測量普朗克常數。
  •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量子論這個概念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來的。普朗克少年時就酷愛科學和藝術,中學畢業後,對於本活道路的選擇舉棋不定,究竟是為物理學奮鬥終身呢,還是獻身於音樂王國?
  • 普朗克——能量的量子化
    1900年,普朗克作出了大膽的假設:能量不連續,只能去某一最小能量的整數倍,能量是量子化的。物體發射或者吸收電磁輻射時交換能量的最小單位是能量子。普朗克在德國物流學會會議上提出一個黑體輻射公式普朗克公式與實驗結果符合,打破了一切自然過程能量都是連續的經典宏觀看法,標誌著量子時代的開始。
  • 普朗克、薛丁格和德布羅意的悲劇
    普朗克、薛丁格和德布羅意是什麼人?大家都知道他們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好!
  • 【科普向】什麼是普朗克常數?
    本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簡單回顧普朗克常數的提出和量子力學的發現過程,第二部分按照個人理解簡單介紹普朗克常數在物理學框架中的地位或意義。希望能滿足對量子物理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讀者。
  • 普朗克的悲劇人生(下)--中國數字科技館
    直到波爾的氫原子模型獲得公認後,普朗克才放棄了「企圖使基本作用量子與經典理論調和起來的這種徒勞無益的打算」。 然而時不我待,普朗克已經跟不上量子力學繼續勝利大進軍的步伐了!  當然,普朗克對量子理論的開拓性貢獻也是不容置疑的。 他也因此榮獲19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在頒獎現場的答辭中,說到自己發現和認識「作用量子」漫長而曲折的道路時,引用了歌德的名言:「人要奮鬥,就會有錯誤。」
  • 「普朗克」沒有發現宇宙異常的新證據
    這個序列的第一個視圖顯示了CMB在普朗克獲得的全解析度下的溫度各向異性。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沒有發現新的證據來解釋其宇宙溫度圖中出現的令人費解的宇宙異常現象。最新的研究並沒有排除這些異常現象的潛在相關性,但它們確實意味著天文學家必須更加努力地去理解這些令人困惑的特徵的起源。
  • 量子力學究竟對風華正茂的普朗克做了什麼?
    馬克斯·普朗克馬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德語: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於德國荷爾施泰因,德國著名物理學家
  • 海洋之災普朗克:一個發誓要當「海賊王」的男人
    常常帶著他的海盜船衝擊諾克薩斯戰艦,很多次都是普朗克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威猛無比的諾克薩斯,面對普朗克的步步緊逼節節敗退。最過分的時候,他們甚至丟掉了斯維因的戰艦「利維坦號」。後來,「利維坦」成了普朗克最明亮的戰利品,那可是諾克薩斯統領的座駕!
  • 黑體輻射叛逆經典 普朗克釋放量子妖精
    已經88歲的普朗克,支撐著虛弱不堪的病體,從柏林來到英國,參加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的,因戰亂而推遲了四年的牛頓誕辰300周年紀念會。在所有與會科學家中,普朗克是唯一受到邀請的德國人,這固然是基於他在科學界的崇高地位。田間漫步的普朗克,當年的確是到了行思坐憶的年齡,小男孩的一連串問題勾起了他的回憶,往事一樁樁浮上腦際......
  • OLKB普朗克鍵盤:迷你而小巧,程式設計師的編程選擇!
    普朗克有47個按鍵,不到帶有數字鍵盤的普通鍵盤的一半。與撲克3相比,除了數字系列之外,製造商OLKB還放棄了除了空格鍵之外的所有鍵,只有普通字母鍵一樣大。空格鍵本身也只是兩個標準按鈕寬,比傳統和更小的鍵盤窄得多。在製造商的名義下,OLKB是普朗克的另一個特色:縮寫代表「正弦鍵盤」。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普朗克是量子理論的奠基人,海森堡、薛丁格和德布羅意表明,必須重寫整個這一力學科學。當它被重寫時,只有數學家才能理解它。」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物理學家通過發現新粒子充實了量子理論,並提出了新的理論,試圖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標準模型相協調。愛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後幾十年中,試圖找到這個統一模型,但無濟於事。但是物理學家們並沒有放棄。
  • 量子序曲之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為了解釋黑體輻射第一次使用了「量子」(quantum)這一概念,他假想處在某個溫度下的電磁輻射場與其他物質,比如包裹著這個電磁輻射場的外壁會發生能量的交換,這個能量必須是一份一份的。一份就是一個量子(quanta)。這就好比我們去酒館買啤酒喝,我們只能一杯一杯地買。
  • 馬克思 普朗克,著名的物理學家,還是一個超級音樂迷!
    馬克思.普朗克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一生發表了215篇研究論文和七部著作,其中包括1959年所著的《物理學中的哲學》。普朗克非常喜歡音樂,是一個超級樂迷,經常在家裡舉辦小型音樂會。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和普朗克在一起生活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愛因斯坦常常和普朗克一起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愛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彈鋼琴,二人真可謂琴瑟和諧,是物理學界的一段佳話。
  • 一個保守的科學家,卻革了物理學的命,普朗克是怎麼做到的?
    在我昨天的文章《一文讀懂熵的物理意義,物理小白進階,請收好》中提到了普朗克,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和思想,用一個數學公式把熵清晰地表達了出來。普朗克的這個公式其實都是玻爾茲曼的思想,他的一輩子都是一個保守的物理學家,只是他在不經意間,把物理學帶進了量子力學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