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8日,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發布2013年度熱詞「自拍」(selfie)。它在過去的12個月中使用頻率增加了170倍。
牛津詞典編輯部主任朱迪·派爾薩勒(Judy Pearsall)介紹說,通過牛津詞典語言搜索程序發現,這個詞使用頻率自2013年以來出現驚人的增長。
該詞是一名澳大利亞人2002年在網上發帖時首先使用的。該人在參加朋友聚會時喝高了,狗啃泥般摔倒在臺階上,「嘴唇先著地,前排牙齒一秒鐘後趕到,下嘴唇就有了一個約1釐米長的洞。抱歉照片的清晰度,這是自拍(selfie)。」
此後,這個詞便有了很多變種:belfie (bum selfie,臀部自拍), welfie (workout selfie,鍛鍊自拍), drelfie (drunken selfie,醉後自拍),甚至出現了bookshelfie(書櫃自拍)—用文學來「裝逼」的自拍。
派爾薩勒說,2004年在照片分享網站Flickr上,出現了寫有「自拍」的標籤。但直到2012年,這個詞才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流行而傳開。
起初,這個詞詞尾是-y,後來-ie越來越普遍。「澳大利亞人的英語中喜歡在單詞中用ie……這也是它來源於澳大利亞的證據。」派爾薩勒說。
牛津年度「熱詞」標準是:當年年初至評選時,它吸引了人們濃厚的興趣,反映一年的社會思潮、情緒以及趨向,並具有文化意義和流傳潛力。如去年的omnishambles 「一團糟」,指由於管理不善出現一連串失誤而導致的混亂局面;2011年的queezedmiddle「被擠壓或夾扁的中央或中間部分」,形容生活艱辛的中產階層。牛津出版社推出年度「熱詞」始於2004年。往年參與投票的編輯總有爭議,但今年意見非常統一。
出版社編纂人員說,熱詞不一定都能進入各類牛津詞典,最終還要看它能否留存於社會的變化潮流中。
美國《韋氏詞典》等機構也有類似做法。不過,由於牛津出版社有500多年歷史,學術地位特殊,年度「熱詞」總能受到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