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電影是一種起源於哥特文學和哥特音樂的電影表達形式,它的風格包含了黑暗、孤獨、死亡以及濃鬱的中世紀宗教風格。特別是哥德式電影中對死亡的表達與大眾的認知差異很大,在大眾的認知中,死亡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死亡意味著失去,失去一切你所擁有的東西。所以大多數人不願談及死亡,對這個概念甚至是對這個詞都避之不及。
而哥特風電影中往往把死亡以一種美的形式表達出來,將死亡上升到一種美學的高度,因此也孕育出了一種新的美學形式——「死亡美學」。
一、《理髮師陶德》
說到哥特風電影,大導演蒂姆·波頓是怎麼也繞不開的,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充斥著濃鬱的哥特風格。我第一次接觸哥特電影也是從他這裡開始的,他的作品我幾乎全都看過,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得數這部《理髮師陶德》。
本片以歌舞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被法官陷害,蒙冤入獄十多年後重回倫敦復仇的故事。法官看上了班傑明·貝克的妻子,於是用詭計陷害貝克將他流放海外,自己得以強佔他的妻子和女兒。十多年後重回倫敦的貝克,改名為斯溫尼·陶德開始了他的復仇計劃。
本片飾演陶德的是蒂姆·波頓的御用男主角——約翰尼·德普,德普身上天生就散發著哥特的氣味,所以由他主演的哥特風電影也特別多。
二、《驚情四百年》
這是一個跨越四百年的偉大愛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他因愛妻的死而埋怨上帝,發誓不再效忠上帝,轉而投入了魔鬼的陣營成了用不死亡的吸血鬼。
四百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德古拉發現一位英國青年的未婚妻米娜像極了自己已故的妻子伊莉莎白,認定了米娜就是自己的妻子轉世。於是德古拉伯爵化身為一位英俊的王子來到倫敦見到了米娜,和德古拉在一起後,米娜也回憶起了前世的記憶,原來自己真的是德古拉的妻子伊莉莎白轉世。但是人鬼殊途,米娜終歸還是人,以範海辛為首的人類組成了一支「捉鬼敢死隊」與德古拉展開了較量。
本片的導演是那個曾經拍出《教父》三部曲、《現代啟示錄》的大導演科波拉,他還是尼古拉斯·凱奇的叔叔,叔侄倆都不簡單吶。
三、《遺傳學歌劇》
和上面兩部大師的作品比起來,這部影片就顯得遜色不少。本片既沒有大導演執導,也沒有著名演員的加盟,故事線也很單一,甚至作為一部歌舞劇連音樂都不及格。但是單純以哥特風格來衡量的話,這部片子還是值得一看的。片中那黑暗的風格、陰暗的冷色調夾雜著暗紅色的鮮血,還是讓我這個哥特迷感到很爽。
影片的背景發生在未來,2056年世界並沒有變得更美好,反而比現在還黑暗數百倍。因為之前不久爆發了一場奪去很多人生命的瘟疫(是不是被片中的時間點和設定給嚇到了呢?要知道這是一部2008年上映的電影。)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花大價錢購買器官來為自己續命。市場上的器官從哪裡來呢?這就得靠器官獵人殺死底層的窮人來獲取了。
片中女主是一位身患罕見血液病的17歲女孩,她的父親就是一位器官獵人,深知社會危險的父親為了保護她,將她關在家裡17年之久。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的女主,決定踏出家門看看外面的世界,因為這個決定她陷入了一連串的麻煩事中……
四、《烏鴉》
在網上以烏鴉為片名的影片有好幾部,這裡推薦的是94年由李小龍之子李國豪主演的這部。和理髮師陶德一樣,這部影片也是關於復仇的故事。
男主是一位樂隊中的吉他手,一天和自己的未婚妻在街上被惡霸殺死。一年後,因為某種神秘力量的讓男主又復活了,而且身上多了許多超能力,他決定運用這些超能力為自己報仇。
在拍攝影片最後一幕時,道具槍被換成了真槍,男主李國豪因此被殺。這一撲朔迷離的事件,也讓原本就黑暗的影片增添了許多神秘。
五、《第九道門》
還是德普,就如我剛說的,「傑克船長」天生就具備一種濃鬱的哥德式風格,只是本片的導演換成了同樣著名的羅曼·波蘭斯基。
德普扮演的是一位專門從事珍貴書籍交易的經紀人,他受人之託尋找一部非常珍貴的書籍,據說這部書源於魔鬼撒旦,只要集齊書中的九幅插圖就能打開地獄之門釋放出撒旦。很多人都在不擇手段地尋找這九幅插圖,那他們之中誰是魔鬼的使者,誰又是想阻止撒旦重回人間的人呢?這一切只有看過影片後才能知道答案。
結語:
優秀的哥特風影片還有很多,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只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五部作品。如果讓你評選五部你最喜歡的哥特風電影,你會推薦哪幾部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