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壁懸棺百餘口一日3潮犀牛洞 秭歸現大片奇特景觀

2020-12-19 荊楚網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 (通訊員劉紫榮、譚永國) 秭歸縣磨坪鄉發現大片奇特景觀:絕壁上有懸棺131口,百歲以上銀杏樹111株,一日3次漲潮的犀牛洞及天生橋、千頁萬語等20多處景點分布在不足6公裡的三龍潭峽谷兩岸。考察人員認為:在如此短的距離內,有這麼密集的奇特景點,實屬罕見,這裡是一個極具生命力的新景區。

磨坪鄉在秭歸西部,距三峽大壩120公裡,平均海拔1100米,森林覆蓋率達73%以上,珍奇動植物充山塞野,有「江南神農架」、「秭歸小西藏」之稱。其境內的犀牛洞,每日早中晚3次漲潮,成為一謎。升坪河流域一處長約120米、高約100米的峭壁上,一排洞穴和石縫中放置有131口棺木。通過望遠鏡還可看見棺木旁的一捆繩索。這是迄今為止三峽地區發現的最大懸棺葬群,極具研究價值。儘管還未進洞穴發掘棺中遺物,但考古工作者認為:通過這一捆繩索,有可能解讀懸棺如何放置的千古之謎。

相關焦點

  • 科普大家 懸棺,何以歷經千年而不朽?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選擇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棺木高高地懸掛(置)於懸崖半腰的適當位置。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懸棺。在四川、重慶的一些地區,懸棺隨處可見,而尤以四川珙縣的懸棺最多,也最為有名。據當地文物部門統計,珙縣僅麻塘壩、蘇麻灣兩地的30多處絕壁上,就有懸棺265具。世人皆知的「僰人懸棺」即位於珙縣境內。《珙縣誌》記載:「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很早以前,僰人就在宜賓一帶定居生活。在《呂氏春秋·恃君覽》中,就有「毛羌,呼唐,離水之西,僰人野人」之句。
  • 宜昌秭歸屈原故裡:三峽文化遺蹟的聚寶盆
    其中,大量的文物古蹟搬遷和復建都放在了秭歸新縣城鳳凰山,即現在的屈原故裡。秭歸,作為屈原的誕生地,其實也是少量爭議,但自東晉、北魏以來,歷代史學、文學家以及近代屈學家都以各種形式對秭歸作為屈原故裡進行了明確肯定。
  • 離水面近百米 懸棺究竟是怎麼「懸」的?
    近日,有媒體報導,在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飛天山翠江邊的絕壁上有3個石穴,裡面擺著兩副棺槨,離水面近百米,按照當地文物部門的說法,懸崖洞內的棺槨距今至少有1200年,這一奇景吸引了大批遊客慕名而來。其實除了飛天山,我國很多地方都發現了懸棺。懸棺是一種處置死者屍骨的特殊方式,這種富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葬式,存在著許多令今人無法解釋的謎團。
  • 昭通:將成為「一城三區」的旅遊城市,有很多名人,有神秘景觀
    昭通人文景觀人傑地靈晚清以後,昭通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人才:有共和國33位軍事家之一羅炳輝將軍;有中共早期領導人劉平楷銅鑼壩風景自然景觀奇特昭通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不分明,雨熱、乾冷同季,所謂「十裡不同天」。
  • 自駕遊巫山小三峽,從千年製鹽古鎮到巴人懸棺,探訪千年不解之謎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官渡河堪稱武陵山區懸棺天然博物館
    「可以這樣說,重慶黔江官渡河是武陵山區的懸棺天然博物館。」近日,湖北省利川市文博研究副館員、80多歲的民俗專家譚宗派,在研究武陵山區的懸棺後這樣定論。記者2012年在參加《穿越阿蓬江,擁抱母親河》系列報導採訪活動時,看到官渡河有4處懸棺,均坐落在天然石壁崖穴中。黔江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顏道渠介紹,經研究,官渡河懸棺均為漢代懸棺葬,懸棺臺基為東漢幾何紋飾的磚塊砌成。官渡河懸棺,已被列為黔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黔江區文管所工作人員又在官渡河發現了兩處懸棺。
  • 三峽懸棺,千古之謎,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然而,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長江三峽最吸引我的不是它的美景,而是懸掛於三峽兩岸懸崖峭壁之上的「懸棺」!曾幾何時,我就關注到了這一奇特的歷史現象,但是,苦於當時還在讀書,一直沒能成行,實地去看看充滿神秘色彩的三峽懸棺!
  • ...僰人」懸棺葬人群族屬之謎 我國南方一種古老而奇特的喪葬習俗
    古DNA揭開昭通「僰人」懸棺葬人群族屬之謎 我國南方一種古老而奇特的喪葬習俗時間:2020-04-17 16:21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DNA揭開昭通僰人懸棺葬人群族屬之謎 我國南方一種古老而奇特的喪葬習俗 光明日報 昭通威信瓦石懸棺遺蹟。
  • 天邊的風景——珙縣懸棺與巖畫調查手記|惠生盤古
    曾任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河北師範大學國際巖畫斷代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史前與藝術考古研究。天邊的風景——珙縣懸棺與巖畫調查手記由於疫情,上半年的原定計劃和所有安排一概取消,只能宅在家裡。在家困了長達半年之久,走在外面居然成了一個夢想!
  • 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八條公路之一,太行山河南段最美景觀
    作者:老王童 絕壁長廊又稱郭亮掛壁公路,被稱為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八條公路之一,號稱「太行隧道之父」。在絕壁長廊未修建之前,郭亮村的幾十戶人家通向外界的路只是一條最寬處約1.2米,最窄處只有兩隻腳的天梯小道。村裡貧困落後,百姓生活艱辛。
  • 盤點國內最神秘的五大村莊:比昆明小矮人村還奇特!
    但是在全國各地,還有一些村莊比」矮人村「更加奇特和神秘,今天就隨蝸牛一起去看看吧。1、巨石上的奇特村莊寶山石頭城位於麗江境內,因百餘戶人家聚居在一座獨立的蘑菇狀巨石之上而得名。村莊三面皆是懸崖絕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僅有南北兩座石門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險之城。
  • 古DNA研究揭示懸棺葬源流歷史:或起源中國南方
    作為一種比較奇特而古老的考古文化遺存和喪葬習俗,懸棺葬文化一直受到考古學界的廣泛關注。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泰國藝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古DNA分析技術,對來自雲南昭通威信和鹽津、廣西右江流域(百色市華村)和泰國邦瑪帕地區,年代在2500-660年前的13個懸棺葬遺址共41個人類遺骸樣品開展了線粒體DNA全序列分析。
  • 【中國新聞網】古DNA研究揭示懸棺葬源流歷史:或起源中國南方流傳...
    作為一種比較奇特而古老的考古文化遺存和喪葬習俗,懸棺葬文化一直受到考古學界的廣泛關注。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泰國藝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古DNA分析技術,對來自雲南昭通威信和鹽津、廣西右江流域(百色市華村)和泰國邦瑪帕地區,年代在2500-660年前的13個懸棺葬遺址共41個人類遺骸樣品開展了線粒體DNA全序列分析。
  • 秭歸臍橙為什麼賣的這麼火?有何小妙招呢?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報紙都是連續報導《秭歸首現臍橙億元村》、《秭歸臍橙翻身記》、《秭歸臍橙上演銷售「傳奇」》等類似新聞,秭歸臍橙最近可算是農業領域的「網紅」,當然,在線下也很火。為此,筆者就和大家一起探析下秭歸臍橙暢銷背後的秘密。
  • 湖北秭歸:打造「最牛」夜市 點燃「夜經濟」
    近日,隨著「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政策逐步落地,湖北秭歸迎來了疫後最熱鬧的景象。在秭歸屈原故裡景區,夜遊線路的開通,點亮了夜遊新經濟,激活了夜間觀光、文化展示、景區夜市、露天電影、餐飲住宿等新「夜」態,讓傳統文化旅遊區煥發新生機。 屈原故裡景區利用屈原廣場、櫻花園及濱江景觀帶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夜遊產品,打造長江三峽最潮「夜經濟」。
  • 古DNA研究揭示懸棺葬源流歷史:或起源中國南方流傳至東南亞
    古DNA研究揭示懸棺葬源流歷史:或起源中國南方流傳至東南亞 2020-04-08 19:51:25作為一種比較奇特而古老的考古文化遺存和喪葬習俗,懸棺葬文化一直受到考古學界的廣泛關注。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泰國藝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古DNA分析技術,對來自雲南昭通威信和鹽津、廣西右江流域(百色市華村)和泰國邦瑪帕地區,年代在2500-660年前的13個懸棺葬遺址共41個人類遺骸樣品開展了線粒體DNA全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