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在教培機構頭上的三座大山 推翻了?

2020-08-13 愛學習教育集團

「年初我們真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學員退費、員工工資、房租…每一項支出都足以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時都要瘋了!可又有什麼辦法呢,停課、退費、裁員…每一天都在即將倒閉的恐慌中度過,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王校長激動地訴說著這半年來的不易。

作為教育老兵,王校長選擇從體制內投身教培行業,本就是看中了這一行的前景,誰曾想入局不到一年,上天就和他開了個玩笑,在本該呈現繁榮的節點一夜入冬,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2020年開局那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

可以說疫情「黑天鵝」打亂了整個社會的運行節奏,大多線下消費場景都在這個寒冬按下了暫停鍵,而線下教培行業更是哀鴻遍野。因疫情形勢嚴峻,全國各地教育系統都對教學工作做出調整,相繼發出推遲開學時間、管控線下教育機構及託管正常經營的通知,這無疑是當頭棒喝。

2月,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通過在線調研了全國31個省市的校外培訓機構後發現,超過90%的教育機構表示,經營存在部分困難或嚴重困難。其中,29%的機構表示「影響嚴重」,可能倒閉;36.6%的機構表示「影響很大」,經營暫時停頓。這無疑是線下教培的生死劫,而比起業內大多被困境擠壓出局的玩家來說,王校長已經算是幸運兒了。

「好在熬過來了」,他喃喃道。


壓垮教培機構的三座大山


王校長的「學校」遍布上海寶山、松江、浦東等外環區域,其實說是「遍布」,其門店數量一隻手也數得過來。由於主要瞄準小學教育,寒假無疑是學生補課黃金檔,2019年底王校長就著手準備大幹一場了——先是傾力市場投放,又是大舉擴招師資團隊,再是不計成本地招生造口碑。

然而,前期有多聲勢浩大,後期就有多偃旗息鼓,之前的每一點投入都轉化為足以壓垮王校長的大山,無法喘息。

其一,被迫停課退費。受疫情影響,國家層面發布《通知》嚴禁培訓機構在開學前開展線下培訓活動,而官方叫停直接從根本上扼殺了線下教培機構的最後一絲幻想,哪怕在此之前這些機構已經預收了部分學費。

也就是說,由於疫情管制無法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的教培機構只能被迫退費,大規模退費潮迅速產生。

「說難聽點,誰願意把吃進去的吐出來啊,可是不願意又能怎麼樣呢?」王校長無奈,「當然也有不少機構在掙扎,要麼給安排線上課,可這與最初購買的線下課程相悖;要麼推脫課程延期,可在當時看來複課也是遙遙無期。可能也有珍惜『羽毛』的私心吧,我們沒有選擇跟學員死磕,畢竟退費處理妥當的話,損失的只是一名學員,可一旦退費處理不當,或許接踵而來的是被舉報、投訴等無法預期的結果,影響機構後續運營口碑不說,萬一一招不慎導致責令關閉等嚴重後果,這才是我們這樣的『小嘍囉』難以承受的。」

的確,由於退費機制問題,用戶產生不滿,極易引發退費糾紛,可被迫停課退費導致的後果便是現金流儲備不足,導致經營困難,企業很難支撐不下去,或進或退皆為深淵。

其二,投入化為泡影。收入堪憂之外,前期投入也成為了壓在王校長身上的另一座大山,畢竟處理師資資源成本之外,前期建校、招生、品牌營銷等方面的大量投入亦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說,疫情之前已然花重金落於推廣等事宜,卻轉瞬化為泡影,成了無用功,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也是始料未及的。

其三,高額支出依舊。既已沒有收入,卻仍有高額支出令王校長愁眉不展——「每天睜開眼就是上萬元的支出在等著我,大幾十號員工工資照發、社保照繳,還有十幾萬一個月的房租要支付,哪怕空置也一切如常」。

在全網刷屏的《一個教育培訓機構校長的心聲:「我,快撐不住了!」》一文中,講述了一個四線城市的機構,單月房租和人力成本要5萬元,但由於疫情前重新裝修校區,導致現金流幾近於無,只能靠借款來支付花銷,也僅僅只能支撐到5月份。

無疑,這場疫情對線下教培行業進行了一次大洗劫,加速行業洗牌之餘,也將殘酷的市場競爭結果暴露無遺。特別是比起業內品牌機構來說,王校長這樣的小玩家更加孤立無援些。據統計,疫情爆發以來,已有數萬家教培機構倒閉,其中不乏明星機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長中。


如何力挽狂瀾 無解?


當然,王校長不是沒想過轍,和大多數教培機構一樣。

首先,裁員降薪。這是無法開源之後,節流的唯一方案,雖說是下下策,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有機構對全國31個省市的2000多家K12教育培訓機構展開深入調研顯示,受疫情影響,60%的機構預計上半年淨營收將遭遇滑鐵盧式下跌,跌幅超過50%,而在此大背景下,對於2020年上半年用工計劃,31%機構表示會適度裁員,45%機構表示溼度降薪。其中,在表示會降薪的機構中,14%的機構表示降薪20%以內,19%表示降薪20%-50%,12%表示降薪50%以上。

其次,轉型線上。或許對於線下教培機構來說,轉型線上就是他們在逆境中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再加上疫情對於用戶習慣偏好的培養,在線教育新風口來襲。據了解,疫情期間至少92%的機構選擇了開展線上教學,積極應對新變化,可轉型線上能成為線下機構的救命良方嗎?

顯然不是。一來線下機構與線上教育差異,涉及到線下原有課程是否適合線上、教師是否能適應線上教學、線上授課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等等問題;二來傳統線下機構對線上教育認知存在不足,不熟悉線上工具、無技術支持、缺乏線上運營管理經驗等情形之下貿然轉型反而會導致身陷危機;三來與專業在線教育相形見絀,半道出家的線下教培必然比不多過在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專業人士,相較於前輩從生源招生到教學師資的完整鏈條,後來者略顯生疏。

「線下教培機構轉型OMO是大勢所趨,但不是我們這樣的小企業能觸碰的。」王校長稱。

誠如他所言,在線教育行業本身的桎梏才是最大阻礙。早在《2018年在線教育趨勢報告》就指出,2015-2018年多數在線教育企業在虧損,僅有3%的企業盈利,而肆意燒錢便是在線教育機構長久以來盈利難的癥結所在,其中獲客便是開支大頭,市面上甚至流傳著在線教育公司廣告投放平均1天1000萬的說法。這也意味著,對於現金流儲備不足的線下教培機構需要更多的投入。

顯然,轉型線上並不能夠成為深陷裁員、降薪、倒閉潮的線下教培,可又能如何自救呢?「時間是良藥吧,我們這不熬過來了嘛。」王校長笑言。


重燃生機的機構 仍困難重重


將時針撥回至幾月前。

2月6日,IT職業教育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發布《致兄弟連全體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正式宣告品牌「破產」,其也成為疫情期間第一家倒下的公司;

2月13日,在線少兒語文機構明兮大語文創始人王嘉樹突然發出一封致家長信,宣布公司由於發生資金困難,現停止運營;

2月16日,線下英語培訓機構百弗英語向學生發出了教師團隊解散的消息,稱「由於一、二月份疫情對公司的打擊非常大,我們資金鍊出了問題,無法再上課了」;

3月16日,兒童體能培訓機構趣動旅程表示,公司現金流枯竭,所有的門店均無法開業,何時開業無法預測,目前已經聘請律師,通過破產重整尋求各種可能的機會;

……

根據有機構對全國1500多家線下教培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從年初1月份到6月份,全國教培機構的平均破產率超過20%,這意味著每5個機構就有1個破產關門;而就存活下來的機構來說,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和去年相比,有大約70%的機構都減少了50%—100%的收入,能保持營收增長的僅有1%的機構。

而如今,疫情的陰霾逐漸過去,線下教培機構也在逐漸回暖。數據顯示,截止六月末,複課率高於70%的省份地區高達17個,全國整體的複課率已接近一半,複課復甦的基本面已經顯現。七月,湖北、遼寧、吉林等這些曾反覆受到疫情波動的地區,如今也陸續發布了複課通知。另據預測,七月裡將會有超過60%的教培機構實現複課。

這個暑期當真能成為線下教培復甦的節點嗎?或許比起寒冬期來說,挨過寒冷的倖存者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重燃生機的線下教培仍困難重重——在線教育的衝擊、用戶習慣的養成、家長的安全考慮等等各項因素。

也正如王校長所言,「這個夏天,屬於線下教培的招生旺季似乎並沒有來」。但好在,線下教培,算是活過來了。

相關焦點

  • 北京教培機構終於要復工複課了!沉寂200天後,心裡五味雜陳
    得知這一消息,北京教培教培從業人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為什麼這次的復工複課,大家反映那麼激烈呢?那是因為暑期前夜北京爆發的二次疫情,對北京教培行業的暑期招生來了個重創!眾多教培機構出現招新率明顯下降,續費困難,並且部分機構營收腰斬!很多教培機構已處於明顯不穩定、瀕臨倒閉的邊緣!太多的機構,正處在「進退兩難」的困境裡!
  • 線下教培,活過來了?
    01壓垮教培機構的三座大山收入堪憂之外,前期投入也成為了壓在王佳身上的另一座大山,畢竟處理師資資源成本之外,前期建校、招生、品牌營銷等方面的大量投入亦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說,疫情之前已然花重金落於推廣等事宜,卻轉瞬化為泡影,成了無用功,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也是始料未及的。
  • 屢禁不止 教培機構為何難捨預付費
    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屢屢「跑路」,不少消費者因此而遭受巨額損失,儼然成了難以根除的行業痼疾。11月24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再度發出警示,呼籲教育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 教培機構在秋季打響持久戰
    · 各地學校的秋季學期陸續開學,這將為教培行業帶來哪些機遇與改變?· 2020之下的教培機構們打的都是一場考驗耐力的持久戰。正文3049字閱讀時間:8分鐘01「我的信念與耐力,遭受了最大程度的考驗。」 李先生經營著一家規模偏小的線下教培機構,從今年二月初被勒令線下停課後,李先生的機構也隨著教育大軍停下了營業的步伐。一路以來,隨著疫情對教培行業一波又一波浪潮的衝擊,李先生眼睜睜看著大家從瘋狂轉型線上,到暑期免費低價熱潮,再到暑期班火熱海拼......最後他看到身邊大量的機構,經歷著復工複課的成功與失敗、堅守與倒下。
  • 教培機構顧問六大溝通技巧,教你搞定培訓機構客戶
    課程顧問是教培機構業務系統中最核心的力量,他們是教培機構生存與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直接關乎業績目標的達成和教育培訓機構的生存與發展。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培機構課程顧問,首先需要掌握諮詢技能和溝通技巧,有了基本知識做支撐,就能實現教育培訓機構成交率的快速提升。1)教培機構顧問:以人性為本的溝通在與家長溝通時,家長首先是對自己感興趣,而不是對你感興趣。家長關注自己勝過關注你一萬倍。
  •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疫情和二次疫情衝擊著線下教培從業者的神經,翹首企盼的暑期補課潮,也沒有給線下教培機構帶來多少曙光。據媒體報導,從今年2月1日至6月16日,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也就是說每天有近百家培訓機構註銷。在疫情逐漸平穩之後,面對全國性機構(如新東方、好未來等)和在線教育企業搶佔生源,線下教培機構該如何突圍?
  • 粉絲提問:如何選擇瑜伽教培機構?
    全文共計1753字預計閱讀時間:5min本來這期粉絲提問是準備往後面放放的,但是後臺收到了許多留言,希望英俊哥能推薦個XX地區的瑜伽教培機構。首先聲明,英俊哥不會推薦任何瑜伽機構,更不會收費推薦瑜伽機構,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度,這期跟大家聊聊怎麼挑選瑜伽教培機構!對了!你關心的什麼行業級證書,畢業包分配這種問題不做贅述,有興趣可以看我的其他推文。
  • 疫情後的教培機構:分析過往,及時止損
    只有11%的機構預計用工與去年同期持平,1%的機構預計用工同比會增長。教培機構的止損節點,以及轉型線上的選擇分析對於現階段的教培行業來說,還遠遠沒有達到盈利的時間節點,甚至於對某些純線下的教培機構來說,如何繼續在行業內生存下去都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課題。
  • 教培機構如何應對老師的頻繁離職?
    最近好幾個做教培機構的朋友都抱怨說各自的機構裡都出現了不同的程度的老師離職。 對教培行業來說,機構老師的離職率居高不下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老師的頻繁離職,到底會對機構造成什麼影響?而教培機構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進行預防呢?
  • 2020年下半年,什麼樣的教培機構校長,才能引領機構破局?
    如果還是按照以前「今天」用「明天」的錢,把學校預付費當作真正可用資金,提前投入到校區營銷、運營中,或者為了快速擴展,拿錢去開分校,甚至還有拿著錢去投資,就算度過了暑假,依舊只能黯然退場了,換句話說,校長的作用已經上升到了最高,需要扛起教培機構的大旗!那麼,2020年下半年,什麼樣的教培機構校長,才能引領機構破局?
  • 教培機構線上團隊搭建指南
    現階段,尤其是受疫情的影響,線下教培機構面臨著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雙重挑戰,教培機構需要處亂不驚,從容面對,見招拆招,真正利用組織變革,不斷保存、發揚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化被動為主動,化挑戰為機遇。,沒有本質區別,因為,教學服務的本質是不變的:都是基於教學流程的組織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教學、教研、教務,分別定位為服務學生和家長;市場營銷,解決品牌宣傳和獲客,需要線上運用和市場營銷能力的打造;唯一在「技術服務」板塊,有所不同,對於本身具有技術能力的教培機構,可以單獨搭建技術服務團隊,對於本身完全沒有技術基礎的機構,
  • 教培機構市場基本功—異業合作
    教培機構常規幾大大招生渠道方式:地推、活動、異業合作、線上。
  • 教培機構的燒錢時代已過
    疫情之下,暑期招生戰變得意義非凡,在這場全行業的「大考」之中,各機構奮力徵戰,不敢鬆懈。 在今年的暑期大戰之中,最為奪目的必然是各家頭部機構的燒錢營銷。寫至此,編者依舊能夠清晰回憶起那些被頭部機構各種營銷廣告霸屏的日子。打開微博、打開抖音、打開朋友圈,甚至是去公車站等車,也都看見各種各樣的教培機構宣傳廣告。
  • 員工離職、學生退費、疫情下教培機構150天的至暗時刻...
    、有的則如魔聲堡江北店一樣「跑路了事」,但也有一群懷揣著夢想的中小型線下教培機構的負責人們,嘗試著活下來,為了學員、為了員工、為了自己、也為了教育……導演金宇就採訪了這樣一位中小型教培機構的校長,拍攝了一部教培行業的紀實短片。
  • 2020年,傳統教培機構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2020年,一場疫情,讓整個教培行業哀鴻遍野!曾記得王興說過:「2019年是過去十年中最困難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中最美好的一年。」當時以為只是大佬們茶餘飯後的調侃,沒想今天到卻成了無數教育機構的慘狀預言。
  • 校外教培機構:尋求結構轉型正當時
    解讀本報記者 童彤近日,伴隨北京市明確對校外教培機構釋放重開信號,靜如止水的教培市場似重燃戰火,各路資本和機構也都蠢蠢欲動。然而,一邊是即將放開重回以往「躺著賺錢時代」的誘惑與幻想似重回眼前;另一邊,則是行業不得不正視的教培市場需求呈現悄然變化,即疫情期間風生水起的在線教育市場似乎正被點燃,越做越大的市場蛋糕也在等待躍躍欲試的各路資本前來瓜分。
  • 教培機構的九月:倒閉潮or滿血復活?
    自疫情爆發以來,整個教培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動蕩,資金鍊斷裂、破產、倒閉、裁員、降薪等一系列問題。9月來了,各地學校陸續開學,一切在慢慢步入正軌。但對教培機構來講,潛藏的危機正在慢慢浮現。據行業媒體對全國各地兩千餘位中小線下教培機構投資人校長的深度調研數據顯示:91%的投資人校長表示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其中面臨倒閉危機的佔31%,經營暫停的佔35.6%,勉強維持的佔26.4%。僅有9%的機構表示影響較小,或沒有受到影響。
  • 爭議教培機構資金監管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華清對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的教育培訓機構來說,他們從學生處收取的費用即將被當地教育部門監管起來——11月中旬,鹽湖局教科局與中國工商銀行運城分行舉辦教培雲平臺合作籤約暨聯合推廣啟動儀式,教培雲是工商銀行近年推出的教育培訓資金監管平臺,已經在超過300家教育部門投入使用。
  • 釘釘發布教培新產品 賦能1萬家教培機構
    助力教培機構數位化阿里釘釘副總裁傅徐軍發布了招生管理、在線課堂和教務管理等新產品。在線課堂產品提供了直播、互動、課件錄製等功能,解決教培機構直播教學場景的問題,面向中小學、教培機構等教育行業用戶全面開放。&39;一對一&39;一對多&34;傅徐軍介紹。
  • 教培機構如何做好售後服務?
    商品賣出後需要周到的售後服務,教培機構同樣需要做好後續服務,即使你還沒有發現最有效地進行後續服務的方式,長久進行此方面的實踐也比不做要好得多。要堅持不懈地對你的準家長、現有家長開展後續服務。最重要的是,要把後續服務看作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