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唐氏嬰兒」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又叫先天愚型,不僅智力方面存在問題,行動能力、長相、免疫力等等,都有無法彌補的缺陷,可以說他們要是離開父母,一個人根本活不下去。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暫時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也不存在自愈的可能性,因此,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它是一種不致命的「絕症」,不光害了自己,也拖累整個家庭。
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悲劇,人們想出種種手段去檢測,儘管如此,每年還是會發生很多悲劇。
唐篩低危卻生出「唐氏兒」,家屬怒斥醫院無能
陳穎娟今年26歲,前段時間生了一個男孩,是「唐氏兒」,絕望之餘她異常憤怒,認為這都是醫院的責任。
「我孕檢一次沒落下,唐篩也做了,結果顯示低危,一切正常,怎麼會沒檢查出來?這不是醫院的失職嗎?」陳穎娟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對此,醫院方面深感無奈,王醫生說,每年都會發生類似的事情,不是檢查不出來,而是這些孕婦不聽勸,早就說過唐篩不準,可這些人直到看到結果顯示正常,就不當回事兒,非得出現問題再後悔,他們又不可能逼著孕婦去做進一步檢查,責任在誰,不是很明顯嗎?
其實我們也不能責怪這位陳媽媽,她的想法確實是一般老百姓的思維模式,總體看來,她那個年齡的孕媽,生出「唐氏兒」的概率並不高,再加上檢驗報告顯示低危,那肯定沒問題,誰願意花更多錢去檢測機率這麼低的疾病?
說起來都有一種不吉利的感覺,我們只能說,只是這位孕媽孕期不太好,幾百分之一的概率都讓她碰上了。
唐篩、無創、羊穿的優劣勢對比
1、唐篩檢查
作為目前市面上人們接受程度最高,應用範圍最廣的一種「唐氏兒檢查手段」,醫生一般都會推薦做,優勢在於:花銷小、出結果快,檢測手段簡單,這些方面遠遠領先其它兩種檢測方法。
然而缺點也很突出,世衛組織認為,唐篩檢查的準確率還不到60%,可以說不管孕媽得到的檢測報告是什麼樣子,最終結果還是在賭,勝負對半開的收益率。
此外,許多孕媽都反應過,她們被醫生坑過,明明是低危,醫生卻通過一些小技巧讓結果變成高危(比如修改年齡),還有臨界風險的說法,非讓孕婦繼續做無創,其實就是在搞創收。
現實中之所以感覺不出這項檢查如此不準,關鍵在於「唐氏兒」本身發病率就很低,絕大多數孕媽本就沒問題,造成人們對樣本錯誤認知。
2、無創DNA產前檢查
作為一種走在時代前沿的高新科技檢測手段,只需要抽取孕媽的血液,就能得到胎兒的DNA數據,它以準確率高聞名(高達99%)。
可在專業人士眼裡,儘管無創檢查的誤差如此之小,可它依舊只能被稱之為「預測」,1%的遺漏率看似不大,可萬一真碰到了,那對當事人而言,就是100%。檢測不準的狀況雖然少見,可每年都有發生,為解決此狀況,人們想出保險賠付的辦法補償。
只要出現「無創低危+唐氏兒」,孕婦家庭可以得到幾十萬的補償款,對醫院以及第三方檢測單位而言,這隻賺不賠。
此外,無創檢查收費很高,費用在1000-2000左右,而且結果出現的時間比較長,家屬心理方面壓力相當大。
3、羊水穿刺
唯一一種可以確診唐氏兒的手段,卻一直被人們詬病,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存在1%-3%感染機率」這件事情上。
顧名思義,羊穿是需要抽取羊水的,而抽取的過程是用穿刺包直接抽取子宮裡羊水,這屬於侵入式檢測,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流產。
儘管準確性高達100%,可少有孕婦敢於嘗試。
總之,如果孕媽年齡合適,身體沒問題,無家族遺傳史,只求心理安慰的前提下,唐篩基本夠用。可要是追求準確性,無創與羊穿才是最佳選擇。
寶媽們,你們有做過這些檢查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