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自述---我的「甜蜜事業」

2021-03-03 青川人

此文為王淑娟特地為「青川人」撰寫,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王淑娟,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生,青川縣蜀蕊蜂業專業合作社創辦人。原籍:喬莊

編者按:第一次聽說王淑娟,是一位深圳老鄉在「青川人」裡的推薦,沒想到幾天在老鄉會上就見到了這個傳奇的美麗的青川女娃子。她的養蜂事業或許能為很多想創業的人提供另一思考。(原文刊於2014年6月30日)

我叫王淑娟,青川縣喬莊鎮人,本科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09年畢業後沒有從事音樂老師的職業,轉而走向了農業這條路,開始養蜂。2011年選擇了出國留學,在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攻讀傳媒專業研究生。在大家都期望我能在國外創出一片天地的時候,我選擇了回國,回到我的家鄉-青川,創建了青川縣蜀蕊蜂業專業合作社,開始了我的「甜蜜事業」。

從09年到現在,「養蜂其實沒有看到的那麼簡單」這話讓我覺得越來越覺得在理,我明白了並不是把蜂箱放在那裡就可以收穫蜂蜜的。養蜂,更多的是常人看不到的艱辛,與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獨寂寞。

這幾天我們青溪的大部分蜂農已經進入唐家河自然保護區養蜂去了。說到這事,還有外地朋友羨慕我們蜂農在唐家河裡面常住是多麼的愜意,他們不知道的是,早上要防猴子,晚上要警惕黑熊,平時還要照看蜜蜂的這份艱辛,更別說每天住在帳篷裡面,過著沒電沒網也沒水的日子,而這樣艱苦、枯燥、乏味的日子要持續一個多兩個月。

在這段日子裡, 每戶蜂農都把做飯燒水睡覺的東西帶上的,在唐家河裡面過著短暫的「野外露營」的生活。


一路往深處走,在我們的第九養蜂基地,遇到了我們快樂的蜂農們。

這個蜂場有兩戶人,一戶的的帳篷搭的穩穩噹噹的, 一戶的遠看感覺就經不住風雨的樣子,這戶的主人--何爺爺還挺樂觀的告訴我,「這麼搭涼快,不然下午出太陽熱死人」。


就是這樣簡陋的一個小帳篷,就是蜂農伯伯們,在唐家河這1個多兩個月的小家。


來唐家河的次數,我自認為可以很驕傲的說,數也數不清,但是這次我真的是走了一次唐家河不一樣的路,這些路是我從小到現在都沒有在唐家河走過的。

(過膝的草地,還不時被提醒小心腳下,可能有蛇有螞蝗,走的我左搖右晃~過完草地,開始下山,這山似乎有點太陡了,真的是恨不能雙手雙腳齊上陣啊~)

(爬山,真的叫爬,不加雙手,我肯定上不去地~)

終於....
到達目的地了...
不容易啊....各種佩服我們的蜂農們,為了在保護區找到好的蜜源地,不惜爬山涉水的把蜂箱一個個背過來。

走完合作社在保護區的所有養蜂基地,我感觸頗多,每當再次聽到有人說沒有好的蜂蜜,沒有真的唐家河蜂蜜的時候,我可以自信的告訴他們,唐家河裡有這麼一群蜂農,「他們幹著甜蜜的事業,忍受這不為人知的艱辛,背著蜂箱爬山下坎的找好的蜜源地,每天守在蜂場趕猴子、防狗熊的,為的就是給大家提供最好的蜂蜜」。

雖然說不上是蜂蜜方面的專家,也略知三四,大家有什麼蜂蜜方面的問題需要諮詢的,可以加微信號(sr-honey)

相關焦點

  • 「阿里敲鐘女孩」的甜蜜事業 採百花成蜜 釀得蜂農幸福
    王淑娟(右)與蜂農交流養蜂心得。對於「阿里敲鐘女孩」這個名號,王淑娟有自己的見解,「我喜歡它,也不喜歡它。這個標籤給我的成長帶來了幫助,但也蓋過了我的很多努力。」青川縣人民醫院旁,青川縣雙創中心,幾個大字特別顯眼。圓弧形的建築裡,王淑娟的辦公區坐落最左側。汶川地震那年,22歲的王淑娟放棄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回到家鄉創業。時隔十年,她已經成為農村電商的典型代表,養蜂、賣蜂,事業做得很大。
  • 王淑娟:與社會工作一起慢慢長大
    2007年7月,王淑娟因各種機緣成為了深圳南山區的首批社區社工,剛剛經歷過考研受挫的她,把一腔熱忱和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躊躇滿志地要改變服務對象、改變社會。可一開始現實似乎和考研結果一樣不遂人意,王淑娟天天都要面對地都是端茶倒水、打字複印、寫各種材料之類的工作。「社工的價值和理想呢?」她常反覆帶著這樣的疑問審視自己的工作。
  • 泰順「蜂王」嚴立超:「甜蜜大王」的扶貧事業
    「要不是當時政府鼓勵,我壓根不知道蜜蜂長啥樣。」嚴立超說,最早他們家其實是低保戶,住在半山上,長輩們多年來就養羊。由於泰順生態好,不少人家門口有蜜蜂光顧,也就有了幾個養蜂桶,「那些都是野蜂,頂多賣賣或者自己吃。」  沒想到時任領導視察,關注到了「甜蜜事業」的先機。「你還年輕,可以研究這塊養殖,不佔耕地、投資少、無汙染、保生態,收益又高,還能帶著大家脫貧。」
  • 平順縣常龍伏:山中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秦愛國 秦風明 報導)養蜂一直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甜蜜的事業」,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辛勤勞作的養蜂人。5月5日,湛藍的天空宛如一塊美麗的藍寶石,和煦的陽光讓人倍感溫暖舒服。面前一字擺開的數排蜂箱,成群結隊的蜜蜂飛進飛出,「嗡嗡嗡」聲不絕於耳,養蜂就是常龍伏老兩口如今的「甜蜜事業」。同行的西溝村委主任趙愛亮向我們介紹:「老常現在是我們西溝鄉的養蜂能手、脫貧致富的典範。」
  • 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走進溫州文成—— 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2020年12月08日 03:42:04來源:浙江在線從此,他守著青山秀水,懷揣致富夢想,成了這份「甜蜜事業」的領頭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周光彬與蜜蜂結下的不解之緣。
  • 米娜的「甜蜜事業」
    「這茬甜瓜賣了1.2萬元,比我想的還要好。」7月26日,在新疆庫車市火車站批發市場,賣了一車甜瓜的米娜·克尤木開心地說。庫車市玉奇吾斯塘鄉杭甫巴格村的米娜·克尤木賣的甜瓜是「甬甜5號」。今年初村裡支持特色種植,我選擇種了6畝地甜瓜。」米娜·克尤木說。「甬甜5號」是寧波自主培育的甜瓜品種,2014年經寧波援疆指揮部引入庫車市,憑藉良好的口感和適應性受到市場歡迎,遠銷浙江、上海等地。今年初,寧波援疆指揮部提供了總價38萬元的「甬甜5號」瓜種供瓜農免費種植。
  • 長白山下養蜂人:追花逐蜜的「甜蜜」事業
    養蜂是一個「甜蜜」事業,但過程的艱辛也是外人看不到的。鈕利岑說,養蜂人終年四處奔波,除了住宿簡陋、蚊蟲叮咬外,還要承受寂寞,沒有電視,沒有娛樂,只有幾個養蜂人聊聊天。鈕利岑說,在長白山的這兩個多月裡,大概能賺2萬多元。他一年的收入有10萬元左右。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 郭福榮:紅薯成就甜蜜事業
    在我縣苟村集鎮王莊村,村民郭福榮通過十年的摸索種植,依靠發展紅薯產業成就甜蜜事業,走出了一條別樣致富路。隨著氣溫的持續走低,室外寒風刺骨,而郭福榮的紅薯地窖裡卻是溫暖如春,紅薯堆積如山。在這裡,我們見到了正在給紅薯裝箱稱重的郭福榮,說起自己種植了十多年的紅薯,郭福榮如數家珍。
  • 井岡「土蜂蜜」 甜蜜「新事業」——井岡山市東上鄉打造「甜蜜小鎮...
    這裡是「甜蜜小鎮」——井岡山市東上鄉。過去,靠山吃山的東上人,守著生態養蜂、古法釀蜜的手藝,日子過得並不盡如人意。如今,他們借船出海、靠大引強,規模化、科學化養蜂,走上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子,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甜蜜事業」。
  • 快來一起開啟甜蜜事業
    快來一起開啟甜蜜事業 2020-07-07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位年輕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村裡娃長幹活,手上都是老繭,人家一看就知道我不怕苦。」   一天下來掙30塊錢,陳澤恩一幹就是半年,但心中的大學夢始終沒有放棄。落下的課,發狠補,高三復讀一年後,他終於考入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專業,成了家族裡第一個走出來的大學生。   大二時,和同學的一次聊天讓他嗅出了商機。「同學家裡一年能產好幾噸蜂蜜,掙幾十萬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2020-08-21 16: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白河:將「甜蜜事業」進行到底
    「以前村裡人都願意外出務工,總覺得在門跟前『倒騰』這黃土地沒有『錢途』,我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為的,現在看來,只要有技術、肯努力,在家門口一樣也能致富。」回憶起當初返鄉工作的經歷,黎金意感慨良多。掌握一門技術 致富一個家庭2019年春節結束,黎金意感到格外的迷茫,雙親日漸年邁,自己也年近不惑,繼續外出打工不是長久之計,留在家中亦無謀生手藝,正當他茫然無措之際,剛退伍回鄉的李耀文找到了他,「最近中核集團給咱村扶持了一批蜂種,還有企業配套進行技術培訓,你別出去打工了,跟我一起在家門口乾吧!」
  • 金牌主持,甜蜜天使主持幸福的甜蜜事業
    他辛勤耕耘的「甜蜜事業」,精心播種的「甜蜜事業」,已經鮮花綻放,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中國婚慶行業的先鋒人物。2004年6月,陳濤的「天天婚慶公司」被全國授予「中國婚慶行業著名品牌」和「中國婚慶行業會員單位」,成為四川唯一由國家資質認可的專業婚慶單位。因此,陳濤三次被邀請進中央電視臺做節目。
  • 優品壽鄉 | 引人注目,文成這份「甜蜜的事業」登上了新華網!
    優品壽鄉 | 引人注目,文成這份「甜蜜的事業」登上了新華網!>「整」一勺蜂蜜塞進嘴裡瞬間甜蜜值爆表!晚餐後一小時喝,有助消化睡前一小時喝,安神助眠除了營養價值高蜂蜜在吃法上更是「五花八門」直接吃、泡著吃、蘸著吃……光蜂蜜的吃法就能列出不下「八百種」搭配甜蜜的事業
  • 肇源養蜂人釀出的「甜蜜」事業
    肇源養蜂人釀出的「甜蜜」事業 2020-11-22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海安「葡萄王」鄧洋:釀造甜蜜事業
    原標題:江蘇海安「葡萄王」鄧洋:釀造甜蜜事業 新華網南京10月19日電 「返鄉創業金鳳凰」鄧洋的「綠之邦」生態葡萄莊園坐落在「蘇中之中」——海安縣南莫鎮青墩村7組。2010年,地方政府力邀他返鄉創業生態農業。
  • 傳承百年的甜蜜家族事業——匠心蜂農的養蜂故事
    有人問: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是什麼?有人說是婚姻介紹所,有人說是婚慶公司,也有人說是婦產科。在接觸蜂農之前,我的想法也是如此。蜂農顧名思義是指養蜂的農民。他們遠離城市喧囂,久居深山密林,每天與蜜蜂為伴,像小蜜蜂一樣勤勞,與小蜜蜂一起做著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為人們奉獻最甜的蜜。今天我向大家講述養蜂人——曾老伯,曾老伯年近50,養蜂20多年,是地道的蜂農,出身於養蜂世家,已經傳承了近百年。曾老伯的蜂場位於革命老區的江西于都縣祁祿山鎮橫龍村。祁祿山鎮總面積258000畝,山林面積就有23000畝,佔89%,森林資源非常豐富。
  • 黃小英:婦女創業基金貸款成就了她的「甜蜜事業」
    黃小英的「甜蜜事業」始於2009年底。當年,她從開服裝店轉行做起了「現代農民」,流轉本村村民土地60畝,開始了四季果園建設。聰慧的她發現周邊地區有不少葡萄基地,但品種以藤稔葡萄為主,高檔葡萄品種不多。針對此現狀,她首先建起40畝葡萄園,在園內種植了金手指、夏黑、醉金香等優質品種,2011年葡萄第一次掛果,產值50萬元左右。今年葡萄盛產,預計產值超過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