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美國新冠疫情失控,美國人民不怕嗎?
美國新冠疫情肆虐,每天都在制高點上刷新新的記錄。根據Worldometer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2月17日6時30分左右,美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7351886例,累計死亡病例314141例[1](如圖1所示)。與前一日6時30分數據相比,美國新增確診病例256471例,新增死亡病例3940例。
客觀而言,美國新冠疫情已經全面失控。相比中國應對新冠疫情嚴陣以待的態度,美國似乎從政府到民眾對疫情的防範都較為鬆懈,難道美國人不怕病毒嗎?在日趨嚴重的疫情中美國人還能穩如泰山嗎?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期《心理學簡報》將為讀者分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Leo Sher教授在近期研究疫情中美國民眾心理、精神健康狀況的研究成果,從客觀、專業的角度為讀者剖析籠罩在新冠疫情失控陰影下美國人民的真實心理狀況。
西奈山醫院心理學家:新冠疫情將在未來幾年持續引發美國民眾的高自殺率
美國頂級醫療及學術機構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的心理學家Leo Sher教授在近日對新冠疫情籠罩下的美國民眾進行了心理學專業分析後,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Leo Sher教授客觀表達了對美國民眾心理、精神健康狀況的擔憂,並指出新冠大流行引起的心理後遺症將持續多年,引發民眾心理疾患的發病率,最終導致未來幾年美國的自殺率將顯著升高[2]。
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6月30日發表於QJM : monthly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期刊上(文獻題目及摘要截圖見圖2)。
71%的美國民眾對政府應對新冠疫情措施不滿意
根據美國Kaiser Family Foundation(KFF)民調數據顯示:超過71%的美國民眾對美國聯邦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措施感到不滿意(如圖3所示),其中有近一半(48%)的民眾認為政府的措施相當糟糕(poor)[3]。
Leo Sher教授認為,美國政府應對新冠的無力措施加劇了民眾對新冠的恐懼,這是誘發美國民眾心理疾患發病率攀升的重要因素[2]。
52%的美國民眾對新冠疫情產生了心理、精神異常的反應
KFF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3月開始,美國民眾對新冠疫情的擔憂和壓力持續攀升(如圖4所示);截止到7月,已經有53%的美國人表現出了強烈的焦慮情緒[3]。
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36%的民眾出現了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32%的人出現了飲食異常(食慾低或飲食過量);18%的民眾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18%的人出現了經常性的頭疼或者胃疼;12%的人增加了飲酒量或者毒品的使用量;還有12%的民眾反應諸如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加重。總體而言,52%的美國民眾出現過上述症狀中的至少一項[3]。
通過上述數據,Leo Sher教授認為這反映了美國民眾對新冠危機所展現的悲痛(distress)、焦慮(anxiety)、失眠(insomnia)、恐懼(fear of contagion)、抑鬱(depression)、慢性壓力(chronic stress)等一系列負面心理[2]。
對新冠疫情的持續負面心理將導致自殺率升高
Leo Sher教授是專注於研究自殺心理動機及防禦的心理學家,通過上述對美國民眾的心理狀況測評,他認為:美國由於新冠疫情發展迅猛,聯邦政府對此應對措施不夠積極,導致疫情持續時間過長,使民眾處於焦慮、壓力等負面心理狀況的時間過長,這樣的條件將極大可能誘發人群中的脆弱易感人群(Vulnerable people)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從而導致自殺率的升高[2]。
Leo Sher教授認為,美國新冠疫情失控將導致自殺率升高的機制和步驟如下(如圖6所示):
美國新冠疫情嚴重、政府的消極應對且疫情持續時間過長導致民眾普遍認為疫情走向不確定(Uncertainty),給民眾帶來諸多客觀上的障礙,如社交隔離(Social isolation)、經濟問題(Economic problems);上述客觀障礙將誘發心理疾患易感人群的發病率,因此疫情中和疫情後美國民眾的心理疾病發病率將顯著升高;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殺傾向較高,因此疫情中和疫情後美國民眾的整體自殺率將升高。心理疾患的脆弱易感人群(Vulnerable people)Leo Sher教授指出,在新冠疫情中,心理疾患的脆弱易感人群可分為以下四類:
有精神病史的人(Individuals with pre-existing psychiatric disorders);適應能力低的人(Low-resilient people);居住在新冠病毒高感染率地區的人(Individuals who reside in high COVID-19 prevalence areas);經歷過家人或朋友因感染新冠死亡的人(People who have a family member or friend who has died of COVID)。新冠疫情易誘發的心理疾患
根據Leo Sher教授的判斷,他認為在美國新冠病毒大流行中,易誘導易感人群發生的心理疾患有以下幾種類型:
先前存在的精神疾病加重(Exacerbation of preexisting psychiatric disorders);抑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s);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酒精和其他上癮類物質的使用障礙(Alcohol and other substance use disorders);其他精神疾病(Other psychiatric conditions)。Leo Sher教授認為上述的這些心理疾病都容易導致自殺的發生可能性,而由於這些心理疾病並不僅僅會在短期內爆發,是一個持久的影響過程,所以在疫情過後的幾年內,美國的自殺率將顯著升高[2]。
防止因新冠疫情誘導的自殺事件:保持社交聯繫
Leo Sher教授防止因新冠疫情誘導的自殺事件的最好辦法就是鼓勵人們保持社交聯繫,防止因過於孤單而導致壓力和心理疾患的發生;對於有精神舊疾的患者應該保持和心理醫生的聯繫,必要時通過服用藥物來降低心理疾病的困擾,從而降低自殺可能性的發生[2]。
寫在最後:新冠疫情後的心理後遺症同樣值得關注
新冠疫情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勢席捲全球,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像中國一樣應對有效,在最短的時間內傾舉國之力救下一座城,成功阻斷了新冠疫情的蔓延。對於這次全球性的疫情而言,很多國家的應對措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疫情一再惡化,從而失控。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統計結果顯示,如圖7中的綠線所示,相比其他國家,美國新冠疫情持續走高,累計確診量已經超過1700萬,成為了全球新冠感染最嚴重的國家。在疫情失控的美國,新冠疫情期間以及之後民眾的心理狀況同樣引人擔憂,作為同住地球村的居民,我們需要彼此理解,彼此祝福。#美國新冠肺炎超1665萬例#
參考文獻
[1] United States. (n.d.). Retrieved from worldometers.info. December 16, 2020.
[2] Sher, Leo.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suicide rates.」 QJM : monthly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vol. 113,10 (2020): 707-712. doi:10.1093/qjmed/hcaa202
[3] Panchal N, Kamal R, Orgera K, Cox C, Garfield R, Hamel L, et al. The Implications of COVID-19 for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Use.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心理學簡報》原創|禁止轉載
原創作者|吉夕心(《心理學簡報》總編輯)
文章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審稿|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