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人的定義,變了。
全文3800字,讀完約需要3分鐘。
2003年非典那一年畢業的學生,一定還記得找工作有多麼不容易,而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大概率比非典那一年還要難。
此時,開通校園招聘的企業,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希望。
德佑就是其中之一。
4月13日,知名辯手陳銘和德佑品牌中心總經理徐姑姑(徐東華),在一直播平臺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對話「房產經紀行業到底值不值得進」,正式開啟德佑的春季校園招聘。
在就業形勢異常艱難之時,德佑伸向校園的這隻橄欖枝,會刷新許多人對房產經紀行業的了解,還會有一些年輕人的職業選擇甚至人生命運,因此而悄然改變。
01
經紀行業下半場:顧問化的經紀人可以成為終身職業
房產經紀人給你的印象是什麼?年輕人巡街發傳單、滿嘴跑火車,還是沉穩幹練、專業可靠?許多人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前者。
若不是前幾年一部《北京愛上西雅圖》,可能很多人難以想像,原來經紀人也可以是成熟老道、可信賴的可愛大叔;若不是近期火遍衛視的《安家》中的房似錦,人們可能很難把房產經紀和專業、信譽、品質相結合。
就連陳銘也不例外。陳銘坦言,他在進入德佑門店之前,算是那種有偏見的人群。之前其實不太了解這個職業到底是做什麼的,是撮合買家和賣家,帶他們看看房子嗎?當然,經過在德佑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完全是全新的一種感受。
這不怪陳銘的誤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房產經紀人確實呈現出年輕化、流動大、專業度欠缺與勞動密集型強等特點。但在房產行業狂飆突進的增量時代,市場需求旺盛,「一房難求」,即便專業度沒有那麼強,也能分得一杯羹。
直播現場,左:陳銘,右:徐東華
然而,伴隨著房產市場的成熟與中國服務業的升級,尤其是房產行業存量時代的到來,「有房不愁賣」的時代已經終結,這個曾經對專業化能力沒有太高要求的職業,必然要進行一場專業化和職業化升級,圍繞著以顧客需求為中心,重構人才標準、職業倫理、行業規則、業務模式、經營模式等等。
《管子·樞言》中言,「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在房產交易場景下,良性的正向循環需要足夠多的真實供需信息和有品質保障的經紀服務,做售房和置業決策,並促成安心的交易。
同時,行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行業內得到廣泛應用,房地產經紀服務向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已經成為房地產市場服務的大勢所趨。
在這些變量的共同作用下,房產經紀人行業正式進入下半場——以專業贏得尊嚴與認同,高學歷、高專業性、高職業素養、高社區參與度將成為下半場經紀人的新標籤。
與歐美國家越來越趨近,中國的房產經紀人將由此前單純的銷售轉向「置業顧問」——以顧客需求為中心,售賣房屋的同時,也是在售賣服務;不僅是房產交易服務,甚至是資產管理服務、交易後服務、社區生活服務等等。
「和客戶做朋友」,也是從業近20年的徐姑姑的秘籍。房產經紀人真正要做到的就是靠譜,能夠幫助客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答問題、解決問題。客戶對一個銷售最大的期待,就是你能為你的說辭提供佐證,這就是所謂的靠譜。
房產經紀的從業者,即經紀人,專業性日趨強化,好的經紀人需要長期根植社區,贏得信賴,不斷精進專業化能力,做成一個長期從事的事業,而且是終身事業。
對於新一代畢業生來說,他們是00後、Z世代。經濟學家何帆說,這一代年輕人,「嗨需求」、「自我價值實現需求」超越了「飢餓需求」,他們更在意一份工作能否帶來愉悅和自我價值實現,而不是解決溫飽問題。
無疑,現在進入經紀人行業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發揮用武之地和專業特長,也能做成終身職業,贏得職業尊榮感。如果說15年前許多大學生進入經紀行業,是因為不夠優秀,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現在進入並能幹得好,恰恰證明了一個人的足夠優秀。
02
在德佑,人人有機會生長成一個「傳說」
再來說說德佑。
我看過這樣一組數據:在平均從業年限僅有7個月的經紀行業,德佑旗下經紀人和店東的平均年齡超過31歲,店東平均從業時長超過5年,遠超其他品牌。
這背後,是德佑長期以來倡導把經紀人做成終身事業,倡導打造學習型組織,倡導持續性「進化」,倡導培養人、留住人的企業文化。
德佑總經理劉勇曾不止一次公開直言,「德佑如果要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房地產經紀品牌,第一要素就是人。」
人才的兩個維度:業務+人格。業務方面,德佑建立了360°人才濃度提升體系,推動專業、合作、誠信、深耕社區等維度全面進化。
人格方面,德佑重視價值觀導向。德佑品質加盟中最重要最強調的,也是人的品質。劉勇堅信,「沒有品質,德佑什麼都不是」。
那麼什麼是品質?於品牌而言,信譽、專業是品質;於人,誠信、友善是品質。
在德佑,我看到一個很罕見的現象:一般加盟品牌,尤其是發展中的品牌,大多追求規模取勝。而在德佑,我們會看到因為服務品質不達標、因為欺客或者違規被摘牌取消加盟的門店。
問了德佑的人才知道,原來,在德佑,價值觀被置於首位。價值>品質>效率>規模,規模對於加盟企業而言是基礎,德佑立於規模之上,但不止步於規模。
人是驅動力,也是標尺。一個事情做不做的好,能不能有品質,最終是靠人。德佑的「品質加盟」,最終也落到了人的品質上。
做價值觀的生意,這大概是當下最難做的生意,卻也最正確。對於加入組織的大學畢業生而言,這不僅是一份賴以生存的職業,也是加入一個價值觀的共同體。
除了價值觀驅動,一個組織要進步,還需要不斷進化。德佑的人才觀和學習型組織的特點,在行業裡也是獨樹一幟。
人才只有加載「本地化知識」,才能發揮最大威力。企業在做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本質的追求是人力資源資本土化。著名企業管理學教授沃倫·貝尼斯有句名言,員工培訓是企業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戰略性投資。
在培養本土人才方面,德佑正在逐步普及的是「M+A作戰小組」(M就是manager,A就是agent)。這種模式很像顧問諮詢行業的「項目小組」,就是由一個項目團隊來服務一宗交易。
作戰小組的典型場景是:A獲取資源以後,讓M店經理來做複雜的帶看、撮合、匹配、成交,並且M+A有一個內部分配機制,M會把一些角色分配給A,A遇到困難時M要上手幫忙。
對於新人而言,一旦加入德佑就進入了A0序列,新人不需要擔心入職初期沒有資源、沒有基礎的物質保障,在M的帶教下,A可以不僅有基本的底薪保障,也可以獲得業績分成。
對於M而言,則是做師傅有優先晉升的資格,幫助組織內更多的人認識到當師傅是利他又利己的事情,樂於帶教,樂於搭建自己的「M+A作戰小組」。
同時,「M+A作戰小組」又有完備、成熟的ACN合作網絡,通過強規則,保障每個業務環節的參與者「勞有所得」。
簡言之,就是新人「有人教、有人帶、有人管」,盡最大可能解決「新兵能扛槍」的問題。
除了這些,德佑通過搏學大考、貝殼分、信用分等,建立最專業的認證體系,為經紀人的專業加分;為經紀人作業提供必要的數據、工具等支持,形成被消費者所識別並認同的「標籤」,達到標準的經紀人將被貼上相應的「標籤」,形成經紀人個人的品牌。
為了實現360°人才濃度提升體系,德佑還推出了紅柚學堂計劃,2020年將在全國20餘個城市傳遞可複製的最佳實踐;更有由十餘位百萬門店店東實戰經驗整理的戰地筆記等學習資料,不斷整理、發布與迭代。
與此同時,8055百萬門店&精英店東俱樂部的夥伴們,在組織內無償傳承接地氣的、可落地的成功經驗,有效幫助各個梯隊的人才在專業、合作、誠信、深耕社區等方面獲取成長。
新經紀時代,是經紀人形象和服務價值崛起的時代。在德佑,經紀人不僅是品牌形象,也是自我價值實現的地方。
03
德佑,經紀人才的西點軍校
身居行業第一梯隊的德佑,在培養人、塑造人、建立規則方面做的努力,其實不光有企業自身的價值,還具有行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是在為全行業提供人才,樹立標準,推進行業正循環。
德佑已經成為經紀人才的西點軍校。
從2018年1月26日德佑品牌重新啟動,開啟全國化品質加盟至今,業務已覆蓋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重慶、南京、天津、武漢等全國96城市,全國籤約加盟門店突破15000家,旗下經紀人達到120000人,已成為房產經紀加盟品牌的領導者。
這些遍及全國的店面和經紀人,就是行業最大的中堅力量和生力軍,也是最大的人才儲備。
在德佑,不僅培養自己的經紀人、店東,也願意把這些經驗對外分享。比如《戰地筆記》、《德佑小紅書》等。為了培養扶持創業精英,德佑推出了領航者計劃。
從整個經紀行業的發展來說,能不能實現下半場的升級迭代,核心就是能不能培養出合適的人,專業的人。德佑對人才的培養,經驗的積累和分享,為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增量價值。
而且,德佑背靠貝殼找房平臺,與貝殼共享商機流量、基礎設施、大數據、線上化能力,探索以數位化能力提升產業效率,既賦能店東,也在為全行業合作網絡和效率升級貢獻力量。
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導致不少企業開始裁員降薪,儘量擺脫重資產、重人力成本模式。
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失業人員32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2月份為6.2%,3月份為5.2%。招聘網站「前程無憂」發布的《2020復工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月末,有34%的受訪僱主暫緩校園招聘。應屆生就業難上加難。
而另一方面,畢業生數量只增不減,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高達874萬,比剛過去「創新高」的2019年還要多出40萬。
這個時候,德佑進校園招攬人才,幫助解決當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在關鍵時刻彰顯了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在整個經紀行業升級迭代的關鍵時刻,「將合適的人請上車」,經濟學家詹姆斯·柯林斯的這句話,當下似乎頗為合適。德佑正在打開車門,作為Z世代畢業生的你,準備好上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