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工作14年,混不到專屬車位,徐醫生累倒卻不敢請假

2020-12-22 奶茶兩分甜

由陳曉和王子文主演的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熱播,這劇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角色不是男女主,而是一個配角——許秉澤。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年社畜的辛酸。

許秉澤在童馨醫院工作了14年零9個月的時間,恪守原則不爭不搶只坐到了副主任醫師的位置。在停車場還要被保安毫不留情面的驅趕,氣到上頭的許秉澤怒氣衝衝地說「你好好記住我,三個月之後,你必須給我留好車位,而且是專屬車位!」

原本以為勤勤懇懇工作就能有更好的生活,誰成想工作了14年,連個專屬車位都沒有,還要每天早起去隔壁小區停車?

這一幕,看得讓人心酸又無奈。四十歲的人竟混到如此地步,生活真是不給人喘息的機會。

許秉澤接連幾日都在熬夜看醫書查資料,準備肝移植手術,這個手術關係到他的職稱和前途,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的人生大事。

可是,40多歲的年紀身體不似年輕小夥子,完全吃不消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許秉澤累倒在門診辦公室。

即便如此,他還是乞求焦佳人不要將暈倒一事告訴其他人,更沒有向主任請假休息,轉身又投進了緊張的手術中。只要這樣,他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去獲得提升的機會。

到了這個年紀,想要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能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更加拼命,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和家庭啊!

其實許醫生業務能力不比男主差,但他在醫院卻混得沒男主好,主要是因為沒跟對人,站對隊伍。你看,想男主這樣選擇對了領導,真是扶搖直上,前程那是一路光明啊。所以在職場上跟對人真的很重要。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武漢市第一醫院兒科「徐爺爺醫生團隊」見面會來了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嚴冬即將來臨,冬季也是孩子生長最慢的季節,為了孩子快樂成長,解決家長的困惑,我們的「徐爺爺」醫生團隊將在這裡為小朋友開啟守護健康之門,傳遞科學育兒理念,給孩子帶來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 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別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日前,一次學術會議上,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的發問,讓會場陷入沉寂。專家稱,我國兒科醫生緊缺,平均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
  • 兒科醫生:許秉澤跳槽,童馨普外亂成一鍋粥,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記得第四集-第五集裡,許秉澤帶著焦佳人出門診的時候,曾經交代過童馨普外一個醫生,每天平均大約需要看40~50個病人。但許秉澤一離職,童馨普外剩餘的醫生每天就要看100多個病人,甚至吃飯連湯都不敢喝,因為擔心沒時間上廁所,匆匆忙忙地跑了兩口飯,就趕緊去給病人做手術。
  • 醫院最累的6大科室醫生生存現狀,兒科婦產科也太慘了!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膩膩歪歪大內科,一錢不值小兒科,死都不去急診科。」 可見兒科、急診科已成為醫院中苦累和窘境的代名詞,聞之色變。綜合現今的狀況,我們整理出了醫生眼中的六大最累科室。
  • 兒科醫生缺口仍在,該用什麼留住青年醫生?
    接診量、治療費等與績效掛鈎,患兒少,醫生收入就低,兒科長期以來的問題被更直接地暴露出來。在安徽宿松縣人民醫院,今年9月,兒科醫護績效不足後勤崗的1/5,整個科室要求集體轉崗。 兒科醫生易流失、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和收入不匹配,是兒科的「頑疾」。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一度達到20萬。
  • 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停診:原因系超負荷工作醫生全病倒
    昨天,微博、微信朋友圈一張海河醫院「兒科停診通知」被熱傳,原因竟是兒科醫生因超負荷工作均已病倒,兒科不得不停診。記者來到這家醫院,在兒科門診門外,看到了這張通知:尊敬的患者/家屬:因我院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何日開診尚不能確定,特此通知,請理解見諒!請就近就診其他醫院兒科門診,謝謝您的配合!落款為海河醫院兒科,時間是2018年1月7日。
  • 中國兒科醫生之困
    兒科醫生易流失、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和收入不匹配,是兒科的「頑疾」。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一度達到20萬。隨著近幾年國家、政府層面的關注,問題已經有所緩解,截至2018年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92名,不過這與發達國家1.5名的配比尚有差距。年輕醫師為什麼離開兒科?如何吸引青年醫師、留住兒科醫師?依舊是需要不斷尋求答案的問題。
  • 圍城中的兒科醫生
    此外,醫生的績效主要取決於手術臺數和用藥量。然而兒童儘量避免手術、慎用藥物,也讓兒科醫生成了同行中收入的下限。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不少兒科醫生紛紛離職。據相關統計數據,中國每一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生數量僅為0.53名,遠低於世衛組織每千名兒童一名兒科醫生的最低標準。
  • 「啞科」醫生不好當 走近兒科醫生
    李紅梅 攝   日前,國家衛計委等6部委發布《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要求對兒科醫生發展給予政策傾斜。兒科被稱為「啞科」,兒童患者不會和醫生交流,給診療過程帶來不少難題。兒科醫生又忙又累,而且普遍缺乏成就感。他們的工作究竟有多辛苦?遇到哪些煩惱?待遇如何提高?
  • 破解兒科「醫生荒」 四川提高兒科醫生薪酬待遇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認為,兒科具有職業風險高、薪酬待遇低、醫患矛盾多、工作時間長、負荷重等特點,長期以來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和薪酬待遇與其職業特點不相符,兒科醫務人員流失較多。總結而言,便是「錢」「累」「患」三字。  看病難,給孩子看病更難。近年來,我國多地爆發兒科醫師短缺的危機,兒童醫療紅燈頻閃。
  • 為什麼兒科醫生越來越少?
    早上剛剛到達重症觀察室,便聽到領導在緊張地調派人手,因為一名醫生生病請假了。但是在急診,尤其是兒科急診,幾乎是一人一檔班,序貫上班,一旦有人請假,急診當即便不可能調出多餘的人手,只能從其他科室調派人員。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系列報導
    《2017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國每千人口對應的執業(助理)醫師數為2.31人,而每千名兒童的醫師配比卻僅為0.55人,約為總體水平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目前約433個國民能配比一位醫生,而平均1803個兒童才能有一個兒科醫生。《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顯示,中國兒科醫生缺口已經超過20萬人。
  • 免費解答「朋友」微信問診,兒科醫生倒賠2萬
    最近,醫療圈在刷這麼一則消息,看完讓人倒抽一口涼氣。「我有一朋友,兒科醫生,不久前剛賠了兩萬塊錢,感覺很冤,於是打電話跟我抱怨。之所以感覺很冤是因為對方是他的好朋友,由於小孩眼睛發紅在微信裡諮詢他是不是因為發燒引起的,他說可能是吧,於是讓對方先用些眼藥水觀察看看。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假如身邊有當醫生的,你應該聽過這句話,這是中國200多萬執業醫生面臨的就業困境。為什麼?為什麼小兒科這麼不受待見?多苦多累,咱先不說。這不僅讓大人們抓瞎,兒科醫生也冒冷汗,因為「望聞問切」之中很重要的「問」,沒有「答」。這還不算,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疙瘩,醫治不好、或者處理不當,首先家長不願意,本來我國的隱患關係就挺緊張的,誰還願意往前衝?長此以往,醫生不願當兒科醫生,使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
  • 縱相調查:中國兒科醫生之困
    兒科醫生易流失、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和收入不匹配,是兒科的「頑疾」。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一度達到20萬。隨著近幾年國家、政府層面的關注,問題已經有所緩解,截至2018年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92名,不過這與發達國家1.5名的配比尚有差距。年輕醫師為什麼離開兒科?如何吸引青年醫師、留住兒科醫師?依舊是需要不斷尋求答案的問題。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醫生徐心坦:敬佑生命守初心
    這20多年的時間裡,他用耐心、細心、愛心及精湛的醫術,讓治療的每一個孩子遠離病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充分詮釋了對醫療工作的堅守和執著,詮釋了一名兒科醫生的初心和使命。兒科又被稱為「啞科」,是所有科室中的一個特殊專業,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 用什麼才能留住你,中國兒科醫生?
    在安徽宿松縣人民醫院,2020年9月,兒科醫護績效不足後勤崗的1/5,整個科室要求集體轉崗。兒科醫生易流失、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和收入不匹配,是兒科的「頑疾」。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一度達到20萬。
  • 醫生眼中最累的6大科室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膩膩歪歪大內科,一錢不值小兒科,死都不去急診科。」 可見兒科、急診科已成為醫院中苦累和窘境的代名詞,聞之色變。
  • 黃浦中心醫院停止兒科夜班急診 醫院:招不到兒科醫生
    說起小兒科,盧灣區中心醫院醫務科負責人一聲嘆息:招不到小兒科醫生原因很多,一方面小兒科醫生很少,另外一方面是兒科醫生不願意到二級醫院來,「我們這裡的小病人不多,每天就附近的幾十個小朋友,都是看常見病。周邊的孩子得了病家長還是直接抱著奔去兒科醫院、兒童醫院。年輕的兒科醫生尋求不到成長的空間。」  和三大兒童專科醫院及新華醫院兒科的爆棚相比,這裡顯得比較冷清,不用排隊,沒有擁擠。
  • 擴招能填補兒科缺口嗎?醫生:根本原因還是沒錢
    錢多一點,哪怕工作累,人也會自然而然地留下來。」 國務院日前發布文件稱,2020年大幅度擴大四類醫學研究生招生規模,其中就包括兒科。兒科醫護長期「缺口大」的問題,能通過擴招解決嗎?為此,觀察者網採訪了「上海某三甲級兒科專科醫院」兒外科凌醫生和兒內科李醫生(均為化姓)。她們認為擴招能解決一定問題,但認為,更根本的舉措在於提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