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廣東中公教育閱讀材料回答1-5題。
過去30年,人口學是社會科學中比較活躍的領域。僅對生育意願這個主題,學者們就做了數百次大範圍的調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發現,中國人的生育意願在過去的30年間有升有降,但總體趨勢在下降。最大的變化是,80年代大部分調查顯示,多數中國人想生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到了90年代,這個結構就逆轉了,六成以上調查顯示,國人只想生兩個以下孩子。21世紀的頭10年,這個趨勢更加明顯,七成以上調查都顯示,中國人的生育意願低於兩孩。另外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不同人群之間的生育意願有趨同的趨勢。改革開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強烈的生育意願,另外一些人則傾向於少生,但到了新世紀,這兩類人都減少了,大多數人的生育意願更加接近。
有人認為,女性的生育意願是依附於男性的,計劃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淪為「生育機器」。學者統計了各項單獨針對男性和女性的調查,發現男女之間的生育意願不存在顯著差異,兩性的生育意願都逐年顯著降低。現在一些未婚年輕人可能會嚮往「丁克家庭」,也就是一夫一妻而沒有小孩的簡單家庭。但是研究顯示,生育意願在婚前婚後會發生顯著變化,婚前不想要小孩的人,很可能婚後又想要「愛情結晶」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願並不等於實際生育水平。80年代的生育意願徘徊在二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時則超過兩個半孩子,但是進入90年代以後,實際生育率則日漸低於生育意願,落後半個到一個小孩。這說明想生卻因為各種原因生不了的人越來越多了。目前中國人的生育意願只有1.67,已經遠遠低於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實際生育水平還大幅低於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願,因此中國的人口更替壓力將越來越大。
目前已經實施的「單獨二孩」政策不在此研究的範圍內,但是根據學者近期的研究,調查的1萬多戶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於兩成左右的家庭明確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右則明確表示不生二孩。實際生育水平遠遠低於生育意願,而政策放開也無法有效提高生育意願,這或許說明,計劃生育政策的重點應該從早期的壓抑生育意願調整為幫助人們實現生育意願,乃至提振生育意願。
1.下列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第一段涉及的觀點?
A.與80後相比,90後傾向於少生或晚生
B.我國生育水平存在著巨大的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
C.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成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國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會繼續不斷下降,很難甚至不可逆轉
2.下列哪項調查證明與劃線部分的觀點關聯性最弱?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調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與女性生育意願的相關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願在婚前和婚後的變化
D.「單獨」家庭的二孩生育意願
3.關於當前生育狀況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領域是:
A.統計學 B.心理學
C.教育學 D.社會學
4.根據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項舉措?
A.提高對獨生子女家庭的補貼標準
B.保證節育措施更加安全與人性化
C.減少對計生部門的人力與財力投入
D.為新生兒家庭提供津貼和嬰兒保險
5.最適合做文章標題的是:
A.在現實與政策間周旋
B.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地球的手
C.盡信數據不如沒有數據
D.生還是不生,這是個問題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A。解析:第一段的觀點是中國的生育意願整體呈下降趨勢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生育意願有趨同的趨勢。A項指出90後傾向於少生或晚生,說明和80後是不同的,質疑了結論。B項,生育水平與生育意願概念不同,與論證無關。C項和D項,生育率並非論證的主題,屬於無關項。故選A項。
2.【答案】B。解析:劃線的部分「男女之間的生育意願不存在顯著差異,兩性的生育意願都逐年顯著降低」,重點在探討男女的生育意願問題。A、C、D三項都是從調查的樣本角度進行說明,對結論有影響。B項,生育水平和生育意願的相關性,與男女的生育意願本身並無關聯,故當選。
3.【答案】C。解析:由「學者統計了各項單獨針對男性和女性的調查」以及文中引用的一系列調查數據可知,此研究涉及統計學,排除A。由第二段關於男女性別、婚前婚後生育意願差異的研究可知,此研究涉及心理學,排除B。由「人口學是社會科學中比較活躍的領域」可知,此研究涉及社會學,排除D。C項的「教育學」文章未涉及,故當選。
4.【答案】D。解析:文章最後一段指出「計劃生育政策的重點應該從早期的壓抑生育意願調整為幫助人們實現生育意願,乃至提振生育意願」。D項對新生兒家庭的經濟補貼能夠直接提振生育意願,與作者觀點最相符,故當選。
5.【答案】D。解析:文章討論的主題是中國人口的生育意願問題,學者通過一系列研究,得出我國生育意願偏低,計劃生育政策當調整的結論。A、C兩項標題脫離了「生育」主題,排除。B項格言出自拿破崙,意思是女人是因為給男人和孩子一個溫暖的家,才讓他們有了推動地球的力氣。這句話強調的是女性的作用,也與文章主題不符,排除。故本題選D。
查看更多廣東事業單位考試試題每日一練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王澤純)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