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買到了帕運會的門票,中秋節我會和女朋友一起去北京!想想就激動!」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韓誠對今年的「奧運中秋」充滿了期待。
奧運會後的第一個中秋節就要來了,這也是首次成為法定節假日的中秋節。有人說,奧運會讓中國人更加浪漫。這個中秋,國人會不會有一些更為浪漫的過法?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搜狐網對131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7.6%的人認為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可以與家人團聚;20.3%的人認為中秋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一定會賞月吃月餅;11.1%覺得「浪漫」,因為能夠與愛人共度;9.4%的人感覺「愜意」,可以歇3天;還有6.4%的人在這一天因異鄉思故人,而感到「孤單」。
55.7%的人會與家人共度中秋
「大學四年在外求學,從來沒有回家過中秋節。剛開始工作壓力大,節奏很快,也忽略了這個團圓的節日。」江西省萍鄉市的李康說,今年能放假3天,一定要回家和家人好好過這個節。
他說,汶川地震給了他很大觸動,能和家人平平安安地過小日子就是幸福。說起中秋節計劃,他語調歡快,「全家人聚會,吃完晚飯找個露天的地方賞月,可以吟詩、唱歌、小酌一番,最後共享月餅。」
調查顯示,和李康一樣,55.7%的人會和家人共度中秋節,20.3%的人表示中秋節會和男\女朋友一起過,11.4%的人選擇了同學\朋友。只有8.4%的人是一個人過。
「父母和男朋友都不在身邊,中秋節我跟誰一起過呢?」在上海某財經報實習的小楊這幾天一直在琢磨中秋節計劃。
像小楊這樣的「漂一族」不在少數。他們並不願意孤單地過節,而是紛紛結伴出遊旅行。「就算不能和家人或戀人浪漫,那也可以和驢友們浪漫。」一位豆瓣網友說。
「中秋夜,海灘漫步,聽潮賞月之旅」,網友「奇蹟」發出一起去秦皇島旅遊的號召,很快就有數百人應徵。「奇蹟」說,他們通過QQ群聯繫,將活動組織得井井有條,就等中秋節前夕出發了。
記者發現,不少網絡社區或論壇上都有這樣的網友聚會或旅遊活動。成都網友「riprollsoil」還發起了中秋創意市集活動,召集手工達人現場DIY(自己動手)製作和出售創意產品,並對作品進行評獎。
讓我們過一個充滿月光的童話般的中秋節
8月31日,鄭州市詩人曹天在博客上貼出詩作《中秋,讓我們仰望月亮》,「請市長熄滅公共場合的所有燈光,讓甘露般的月光灑在我們的心上」,曹天在詩中倡議中秋節關閉景觀照明燈,讓市民仰望月亮。同時,他還向普通家庭提出建議:「如果有孩子,那我們關掉電視,用一個小時,陪孩子過一個充滿月光的童話般的中秋節。」詩人的倡議得到了不少網友的響應。
「節能、安靜地賞月,回歸傳統真不錯。」
「騎上自行車,去沒有高樓大廈的地方,在郊外來一頓月光晚餐,多好。」
「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平房頂上看著月亮進入夢鄉,那份安詳……期待中秋節的月亮。」
本次民調顯示,36.0%的人把賞月作為中秋節活動的首選。其中,38.1%的人會在家裡賞月,15.8%的人表示在哪裡都可以,14.2%的人會去公園,還有13.3%的人選擇在河邊賞月。
中秋之夜,山東省青島市一些漢服愛好者準備在海邊舉行「著漢服,祭月神」的活動。活動發起人王先生介紹,祭月源於古代天子「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到時女孩子們兩人一組,來到案前,叩拜,上香。點燈籠也是源於古代賞月風俗,古人燃燈以助月色。」
調查顯示,除了賞月,31.0%的人選擇「吃團圓宴」過中秋節,23.1%的人會和朋友聚會、狂歡,6.3%的人選擇了旅遊,接下來的排序依次是逛廟會(1.6%)、拜月祭月(1.5%)、點燈籠(1.1%)、觀潮(1.0%)。
「中秋節我會去香港的姐姐家過。聽姐姐說,中秋那天她們社區裡組織了很多活動,有花燈賞,有燈謎猜,有遊戲玩,有禮物發,還有粵劇聽,聽著就覺得好玩兒。」河北省某高校大三學生李莉說,相比之下,內地中秋節組織的活動還是太少了。
公眾最喜歡的詠月詩詞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我想邀請在學校認識的留學生朋友,向他們介紹中秋節的傳統以及中秋節國人講求團圓的觀念。」南開大學傳播學系的王冰準備過一個特別的「奧運中秋」。
「我們老是講中華文化要走出去,現在就是個好機會。」著名人文學家、節慶專家李漢秋充分肯定帕運會期間中秋節的對外展示,「帕運會本身就是對殘疾人的關愛,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而我們的中秋節講究合家團圓,讓人覺得很溫暖、很溫馨,這兩者完全可以結合起來。」
「中秋節寄託著我們的家國情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最直白的詩句。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李白一句鮮為人知的『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仿佛滿懷相思,在心裡迂迴盤繞了一回,卻終於沒有成文。」網友「鄢支山下小黃花」說。
調查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三句有關月亮和中秋的詩詞最受公眾喜愛,支持率分別為29.8%、24.5%和18.7%。
接下來公眾喜歡的詩詞還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9.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8.6%);「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7.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6.5%);「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6.4%)等。
「很多經典詩詞都能傳唱出國人的遊子心情和思想情緒,這也是我們中秋文化中很精彩的一部分。我覺得咱們在送月餅給老外的時候,應該也把我們這些美好的詩詞翻成英文送給他們,讓他們也感受到我們文化中美好的東西。」李漢秋說。(李晶星 王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