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身邊會見到這樣一類人:一份工作乾沒多久就辭職了,工作像換衣服一樣頻繁,很不穩定。這類人的結局,大多是這兩種情況:要麼越換越差,要麼差強人意,當然也有少部分的精英,通過跳槽實現了升職加薪,但比例十不存一。優路教育要告訴大家的是,頻繁換工作,多數情況下是弊大於利的,在這裡給大家三點建議,越早知道越好。
一:與起點相比,平臺和發展更重要
沒有人生來就是領導,領導也基本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而且多數的大型企業,也採用的是內部晉升制,如果一份工作的起點低,並不是說不可以接受,更重要的是,要看企業所提供的平臺如何。而評價這個平臺的好壞,並不能只看企業規模,還要看它的制度與產業方向,選擇順序一般是朝陽產業>傳統產業>夕陽產業。
至於發展前景,也與行業屬性有關,更與自身能力有著密切聯繫,如果都滿足這兩個條件,即使起點低些,也是值得深耕的。其實要是起點過高,很多人也無法勝任,尤其是對剛入行的新人來講,則更不友好,這樣也會影響個人的日後成長。
二:證書是加分項,也是比較穩妥的退路
對很多行業的工作者來說,證書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是入行門檻,比如教師資格證與醫師資格證等;有的則是履歷上的亮點與加分項,比如建造師證、造價工程師證、註冊會計師證等。優路教育還了解到,有不少地區,已經實現了證書與職稱上的互通,取得消防工程師或安全工程師證書後,可以直接認定中級職稱,同時也是晉升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
職稱的重要性不必多言,這不僅是待遇的保證,同時也是地位與權威性的象徵,通常評職稱都要資歷、技術、論文等條件同時具備,由此也可見證書的作用。此外,證書也一條比較穩妥的退路,轉行時可以將其作為敲門磚,和零基礎的人員相比,也具備明顯優勢。
三:沒有十全十美的工作
客觀上來講,並沒有十全十美的工作,誰都想找事少錢多離家近的活兒,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只看到別人的高薪收入,卻不知他們在背後加了多少次班、熬了多少個通宵。在工地上,優秀的項目經理一年能拿40到50萬,但基本很少有時間休息,焦慮與繁忙是常態。清閒的工作也有,但每月固定也就3000到5000的收入,餓不死也吃不太飽。
大家可能都聽過,即便是公務員這種令人羨慕的職業,也常常有人辭職,很多是由於離家太遠,無法照顧家庭,而福利再怎麼不好的職業,也依舊有人為了生計咬牙堅持。工作沒有十全十美的,就像人一樣,我們要接受不完美的工作,也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換工作的經歷,但不管頻繁與否,相信多數人也並不願意來回跳槽。優路提醒大家,不管在哪個領域,都需要持續性輸出努力,才能開花結果,遍地撒網不如重點捕魚。那麼關於換工作的事,你是如何看待的?跳槽之後,你的待遇又有什麼樣的變化?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