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對於中國網絡空間的發展與治理而言,註定是成果豐碩、繼往開來的關鍵之年。繼《網絡安全法》正式頒布後,《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以下簡稱《戰略》)也於年底公開發表。《戰略》不僅對當前網絡空間發展的七大機遇和五大挑戰進行了系統論述,更全面宣示了未來中國網絡安全治理的五大目標、四個原則和九項任務;《戰略》首次公開闡明中國關於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場,既集中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智慧和治國韜略,更充分彰顯了黨中央身處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的發展機遇積極進取、敢於擔當所擁有的那份「中國自信」。
一、這份自信源於對發展大勢的總體把握與準確判斷。「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自習總書記親自擔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以來,中國網絡空間的發展環境和治理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總書記就提出了「網絡強國」的宏偉目標,特別是「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的英明論斷更是為我國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的判斷奠定了基調。總書記放眼國際國內、統籌總體布局,在第二屆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對網絡空間的發展明確作出「三大判斷」,並系統闡述了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這些論述為《戰略》的制定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論遵循,又確定了清醒而堅定的前進方向。從本質上來說,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判斷得準確、謀劃得科學,就能贏得主動、搶佔先機,國家和人民的繁榮福祉就大有希望。可以說,《戰略》是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和安邦富民政策的具體體現,是黨中央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二、這份自信源於對基本國情的深切了解和憂患感知。「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習總書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總體戰略構想中,特別注重對我國基本形勢和重大風險進行慎重的評估,《戰略》同樣體現了這種務實精神和憂患意識。我國信息化進程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已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成績斐然的答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從窄帶接入到低速寬帶再到高速光纖接入的快速演進,網民規模、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寬帶用戶數以及移動寬帶率均位居全球第一;我國網際網路經濟佔國內GDP的比重及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市值規模也以迅猛之勢逐年大幅攀升。我們抓住了信息化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並對新興的網絡空間有了「信息傳播的新渠道」、「生產生活的新空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文化繁榮的新載體」、「社會治理的新平臺」、「交流合作的新紐帶」、「國家主權的新疆域」等深刻認識。中國已經探索出一條極具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但《戰略》也清醒地認識到,在由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大步邁進的進程中,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防安全和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面臨嚴峻風險與挑戰」。因此,必須「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設定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戰略目標,堅持「依法治理網絡空間」和「統籌網絡安全與發展」的原則,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網絡文化建設和網絡安全基礎的夯實列為重點任務,審時度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三、這份自信源於對民為邦本的切實貫徹與始終如一。「政之所興在於順民心,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心」。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都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社會發展的「孺子牛」,始終堅持「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群眾發展路線,堅決貫徹「以百姓之心為心、為百姓之利謀利」的治國理政方針,習總書記更是強調「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網絡空間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心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戰略》將「網絡安全為了人民、網絡安全依靠人民」的服務宗旨作為貫徹始終的核心主線。在網絡安全為了人民方面,《戰略》明確提出要「充分保障公民在網絡空間領域的合法權益」、「充分尊重人權」、「有效保護網絡空間個人隱私安全」、「讓網絡發展惠及13億多中國民眾」、「加強對未成年人上網保護」、「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傳播正能量,營造良好網絡氛圍」。在網絡安全依靠人民方面,《戰略》重點闡述要「通過政府、社會組織、社區、學校、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實施網絡安全人才工程,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專業建設,打造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和創新園區,形成有利於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戰略》在多處體現了「以民為本、民為邦本」的深刻立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我們制定頒布《戰略》的「自信之本」,更是我們貫徹落實《戰略》的「動力之源」。
四、這份自信源於對科技創新的蓬勃熱情與執著追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已成為我國網絡空間繁榮發展的「推進器」,自然也是我國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壓艙石」。《戰略》在捍衛網絡主權、維護國家安全、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打擊網絡犯罪、夯實網絡安全基礎和提升防護能力等重點任務中均充分體現了對科技手段的倚重和對創新發展的堅持。習總書記非常清楚地指出,「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並多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有決心、恆心和毅力取得核心技術上的突破。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網際網路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方面,不僅組建了產學研用的科研攻關聯盟,還在數據通信、移動通信和光通信等網絡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性進展;在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的科研攻關與謀劃布局方面,5G網絡、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和人工智慧等網絡前沿科技已在國內各大重點城市和關鍵領域逐漸鋪開。我們堅信,在《戰略》的指導下,我國的科研攻關會持續發力、實踐應用定方興未艾、創新成果將次第花開。
五、這份自信源於對中國智慧的發揚光大與靈活運用。「江河萬裡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戰略》明確提出了要在國際社會「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尊重網絡空間主權,維護網絡安全,謀求共治,實現共贏」等重要治理主張,這是習總書記在歷次網信工作會議、歷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以及在聯合國等重要國際政治舞臺上各類智慧觀點的高度概括與精華所在。特別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主張,突出強調了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性;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鑑的必要性;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的客觀性;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的緊迫性;以及構建網際網路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的時代性。這些網絡治理領域的「中國智慧」,不僅是中國數千年文明發展所積澱的文化優勢的凝練升華,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形成的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黨中央的「執政魅力」之所以獲得國內民眾的高度認可和支持讚許,贏得全球各國的關注喝彩和普遍讚揚,都與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政治智慧和領導能力密不可分。
六、這份自信源於對世界和平的真誠追求與大國擔當。「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一直以來,中華民族都是一個愛好和平、講求擔當的國度;「和衷共濟」、「榮辱與共」更是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承的執政信念。此次頒布的《戰略》在提出「尊重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原則和確立「堅定捍衛網絡空間主權」戰略任務的同時,明確提出「和平利用網絡空間」的原則主張和「強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的戰略任務;同時,莊重承諾中國不搞網絡霸權、不搞雙重標準,更不利用網絡幹涉他國內政,而是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縱觀近幾十年來我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以及對外合作援助上的實際表現,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中國既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又是一個負責任大國,更是一個愛好和平、維護和平、推動和平的國家。我們堅持樹立和平觀念和世界眼光,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更加主動的方式和更加負責的態度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與各項國際政治事務,進而共同應對網絡空間面臨的全球挑戰與安全威脅,努力讓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的機遇,讓中國的努力助推世界的和平、讓中國的臂膀肩負大國的擔當。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新年伊始、展望未來,我國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化事業必將在《戰略》的指導下進入一個制度更加成熟完善、發展更有質量效益,治理更有能力水平,人民更有獲得感的發展新階段。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同心協力、咬定青山不放鬆、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一定能通過《戰略》的有效實施,讓世界感知中國自信和中國主張,向世界奉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黨委書記 吳世忠)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