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邊際實驗室,ID:marginalla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幾年以來,在武漢西部一個建築工地,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半導體行業在中國的地位正在急劇攀升。
這家工地由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所有,目前尚未建成,它原本是一項200億美元投資計劃的關鍵部分,該計劃旨在將武漢打造成晶片製造中心。
但開工兩年後,工程已陷入停頓,除了幾臺起重機、工人宿舍和高聳入雲的鋼鐵框架外,幾乎沒有任何進展的跡象。
今年7月,東西湖區政府表示,該項目因資金不足而陷入停滯。這是中國一些晶片企業因規劃不周或資金短缺而陷入困境的最新例證。
今年早些時候,一家由美國晶片企業格羅方德和成都市政府共同建立的價值1億美元的製造工廠,在閒置了近兩年之後宣布停止運營。在東部,德科碼(南京)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的一家政府支持的、價值30億美元的晶片廠在未能吸引到投資者後於今年7月破產。
由於科技戰愈演愈烈,中國與美國的半導體行業日益隔絕,中國正加倍努力發展本土晶片製造業,以期擺脫對西方技術的依賴。
7月下旬,中國政府對能夠生產28納米或更小工藝晶片的資深企業實施了為期10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中國還擴大了從晶片設計到晶片包裝的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稅收優惠。
然而,中國在縮小與西方在關鍵技術和零部件供應等方面差距的努力目前還沒有取得成功。
東西湖區政府在7月的報告中說,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的一期設施包括部分生產設備和一座超過39萬平方米的研發大樓,已經部分完成,但還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此報告目前已從網上刪除。
而二期設施的建設剛剛開始,由於準備不足,該公司無法申請中央政府的資金。
當地政府認為,該項目是吸引投資來到武漢的一個快速途徑。但緩慢的項目進展給仍在努力恢復經濟的地方政府帶來了壓力。
資金壓力其實在去年就已經顯現出來,當時武漢的一家法院裁定,將原計劃用於武漢弘芯半導體二期項目的22萬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權凍結3年。此前,一家建築承包商起訴稱,該公司及另一家主承包商在一期工程中拖欠了幾百萬元。
項目的主要承包商亞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企業,幫助工廠建造了無塵室和機械系統。亞翔工程在其半年度財務報告中表示,由於武漢弘芯半導體推遲了付款,導致建築停工。
東西湖區政府已經為武漢弘芯半導體提供了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但公司記錄顯示,該公司的所有者、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科技公司仍未兌現其向該項目注資18億元人民幣的承諾。
近日,在該公司的一期工地,數十輛不同省份牌照的車停在外面,還有一些人在附近走動。據一位門衛表示,今年該工地一直沒有動工。附近一家便利店的老闆說,一些承包商去年的部分工程款尚未得到支付。
而該公司的執行長蔣尚義則表示,他不知道公司面臨的財務問題。「財務的職責屬於董事會。我也看過政府的那一則報告,實際上,報告中的許多細節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知道。」他通過領英平臺的信息說。
蔣尚義一直是武漢弘芯半導體吸引投資活動的代言人,也是中國半導體企業聘請海外資深工程師以促進國內研發技術的重要代表人物。
從臺灣的知名晶片製造商臺積電退休後,蔣尚義曾在臺積電擔任獨立董事。他於2019年開始擔任武漢弘芯半導體的管理職位。
在去年接受中國媒體DeepTech的採訪時,他表示,武漢弘芯半導體不會與臺積電競爭,因為彼此的商業模式不同,但他沒有詳細說明。
武漢弘芯半導體網站的緩存版本顯示,該公司計劃建造14納米和7納米晶片生產線,每月可生產3萬個晶片。
本文英文版原載於《南華早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邊際實驗室,ID:marginalla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