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青春
當然不能家裡蹲
在挑戰杯「社會實踐雲接力」專項活動中
全市60餘所高校、50餘所中職學校
共計6000餘支團隊、近5萬名隊員
在全國各地向祖國報到
上海青年學子
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和深刻的社會觀察
激發創新精神,培育創業意識
提升社會化能力
挑戰杯
本次「挑戰杯」大賽,聚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目標,圍繞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城市治理和社會服務、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五大領域,通過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田野調查等多種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
上海的青年學子都做了些啥?
一起來康康
▼
01 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以學生專業技能為依託,在科學精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鼓勵學生參與社區防控排查、社會秩序維護、疫後心理疏導、醫護子女輔導、便民利民服務、關愛留守兒童、參加生產勞動、典型事跡宣講等實踐活動,為戰勝疫情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復旦大學
復旦學子針對上海市閔行區就業促進中心這一案例,深入調研疫情之下「共享員工」模式如何化解「用工荒」和「就業難」。
東華大學
東華學子通過實地調研採訪以及利用微信、QQ、微博、論壇等線上平臺針對上海市醫用防護口罩生產及使用現狀展開了為期兩周的調研。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抗疫守『滬』者」項目組以上海抗疫志願者為切入點,用畫筆勾勒出他們一幀幀精彩的瞬間、用文字描繪出他們背後感人的故事、用鏡頭定格住他們偉大的行為。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的小組成員以「一網統管」助力疫情防控為案例,深入調研技術賦能精細化治理的實踐。
02 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疫情低風險地區開展政策解讀、實地調研、技能培訓、醫療扶持、電商帶貨、就業服務、資源對接、信息服務、志智雙扶等活動,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在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凝聚力量、貢獻智慧。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攜手上海中醫藥大學赴國家衛健委定點扶貧村、國家衛健委黨建扶貧結對幫扶村——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索駝村開展「博導帶教」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上海理工大學
「一麥相傳」團隊將自主研發的四項技術應用於燕麥加工廠,以科技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品附加值。團隊聯動企業和當地村委會共建「扶貧車間」,探索出一套「高校+企業+村委會+農戶+扶貧車間」的特色脫貧模式。
上海商學院
小組成員對電商扶貧助農模式進行探究及深入宣傳,希望能為農民自產自銷打開一個新的思路與方向。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小分隊走進貴州銅仁市,深入學習和參與了銅仁市石頭村黨組織、村委會舉辦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攻堅會議。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線上「雲」開展了「電商帶貨」助力疫情期間復工復產、脫貧攻堅——以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閻店鄉為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本次暑期社會實踐幫助貧困戶應對疫情影響、儘快有序復工復產。
03 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動員鼓勵在鄉大學生投身鄉村振興,開展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服務三農、青年工作、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的實踐活動,幫助發展鄉村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美化鄉村環境,促進公共服務,提升鄉風文明,促進基層團的工作。
上海交通大學
實踐團赴雲南省鎮沅縣考察水果栽培現狀,結合實際情況,為鎮沅的果類產業發展提出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意見。
上海大學
「二師兄,你去哪兒了?」上大學子對全面環境規制下長三角地區生豬養殖生產的結構變化開展了研究。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實踐隊伍以江浙滬的四個村莊為例,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建設中的綠色發展問題調查研究。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團隊對雲南省龍陵縣龍山鎮普通話推廣現狀進行調研,通過教育扶智帶動鄉村振興。
上海健康醫學院
開展上海城鄉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教育關愛行動,結合四史中的愛國衛生運動與在滬流動兒童們共同學習。
04 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深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地區,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線上線下實踐活動。著眼倡導文明生活風尚,積極參與保護野生動物、宣傳科學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導基層群眾革除陋習不吃野味,提高公眾生態環保意識。
同濟大學
2020年同濟「星火」宣講團「築夢崇明,匯智鄉村振興,講好中國故事」為主題的暑期實踐團隊繼續深入崇明,立足一鎮一村,開展社會實踐。
華東理工大學
團隊積極結合「四史」教育,走進在滬紀念館,開拓在滬四史教育資源,利用VR技術提供可塑化、可複製的紅色教育線下服務解決方案,使VR技術成為傳播「四史」、紅色文化的新載體。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
依託食品藥品學院和上海科普教育志願服務總隊,通過食品市場調研、食品安全走進社區、食品安全線上課堂等線上宣傳加線下實踐途徑,不斷助力科普食品安全相關知識。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數碼藝術學院暑期項目小組借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分會舉辦的「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為契機,以「一大會址:從這裡再出發」為主題,開展暑期實踐。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開展「藝術雲課堂 文化走基層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以藝戰「疫」,將文化藝術帶入社區,打破常規美術教學壁壘,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實施課程教學。
05 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
充分利用暑期及居家學習業餘時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投身家鄉建設,以政務實踐、企業實踐、公益實踐、社區報到、兼職鍛鍊等為主要方式,了解國情、鄉情、民情,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上海財經大學
項目團隊對江浙滬皖41市開放合作現狀與路徑進行探析,為構建內外循環經濟背景下促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決策參考,為城市參與區域一體化合作提供政策建議。
上海師範大學
項目以「後疫情」時代為調研背景,重在探索在此背景下的食品安全科普策略,為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法律法規等內容的科普活動開闢新的道路,更好地增強公眾「舌尖上的安全感」。
上海音樂學院
本次「心銘四史、雲系四地」社會實踐通過「雲組隊」、「雲調研」的新形式,16位同學赴湖南賀綠汀故居、廣州、深圳、上海四地進行暑期社會實踐,學習祖國發展史和校史。
上海政法學院
項目以安徽省部分貧困地區為案例,對後疫情時代農民工的「進與退」展開研究,並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06 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
把為人民謀幸福、讓生活更美好作為鮮明主題,進一步發揚主人翁精神,積極投身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圍繞上海「三大任務一大平臺」、「在線新經濟」、「五個中心」、「四大品牌」、改革開放試驗田、長三角一體化等人民城市建設重大課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華東師範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社會實踐隊參觀和調研崇明東部、北部的生態治理與文化特色,從優化交通模式、基礎設施,創新遊覽體驗,提高崇明生態旅遊品質等方面,對建造以崇明文化為特色的生態旅遊文化島提出調研建議。
上海外國語大學
前往上海市、河南省漯河市部分居民工作卓有成效的基層社區開展調研,通過訪談交流、實地參觀調研等形式,探究社區在推動居民自治、強化居民主人翁意識、社區營造等方面的優秀做法和相關經驗。
華東政法大學
對疫情防控下上海社區嵌入式養老困境與突破進行調研,深入長寧和靜安兩區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與街道,實地調研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在政策方面的落實情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工作開展面臨系列問題以及為應對該問題採取的新思路與積累的新經驗。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趕赴楊浦濱江進行調研,深入了解楊浦濱江的前世今生,並在實地考察當天採訪附近居民、遊客及環衛工人,了解當地居民們的實際期許和真實感受。
全市青年學子牢固樹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
在社會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
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
投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
實踐激揚青春志
奮鬥成就中國夢
上海青年學子向祖國報到!
請@安徽、@福建接力
文案:塔哥
責任編輯:唐昱霄
讓更多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