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教育部宣布
全國30個省份確定秋季開學時間
這意味著
新學期的腳步越來越近
孩子們將與闊別已久的課堂再次相逢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
還未踏入社會的學生們
更易受到疫情的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
思政課的優勢
凸顯出來
↓↓↓
思政引領
打造疫情下的生動課堂
一場疫情,暴風雨般摔打著國人的心情。起初人們更多的是恐慌、不安,緊接而來的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經歷不安的同時,我們也在共同抗擊疫魔,共同感受疫情防控下全社會的力量與溫情。
因為疫情,全國學校延期開學,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長期待在家中,生活空間侷促,活動方式單一,僅能藉助網絡平臺與外界聯繫,容易滋生焦慮、迷茫、緊張情緒。如何保障疫情下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穩定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的思想狀況?如何在複課後上好學生的思想政治課?自疫情暴發,全省教育人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新冠疫情
一本具有深遠意義的特殊教材
3月9日,全國高校學生觀看了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人民網聯合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直播節目。節目中4名教授的傾情講述,給全國大學生在疫情防控的攻堅階段打了一劑強心針。「疫情防控工作湧現的感人案例,為思政課提供了豐富、鮮活的素材。」清華大學艾四林教授在節目中的這句話,恰是全國教育人正在關注的重點。
2月21日,中共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鄭州市高新區外國語小學調研指導時指出,災難讓人成長,實踐是最好的課堂,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抓牢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好抗擊疫情的鮮活教材,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涵養家國情懷、砥礪奮鬥精神。
「用好抗擊疫情的鮮活教材,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這是王國生重點強調的內容。4月7日,全省高三復學第一天,王國生來到鄭州市第一中學高三(4)班的課堂上,為學生們上了一節特殊的思政課。在這節課上,王國生再次強調了把疫情當教材的重要性。王國生說,實踐是最好的課堂,前一段時間大家親身經歷了這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人民戰爭,更加深切、更加具體地感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感受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這既是接受信念教育、實踐教育、生命教育的鮮活教材,也是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寶貴人生財富。
疫情下,如何在思想上引領學生?除了省委書記的關注,河南教育人也始終在探索疫情防控期間的思政教育。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9場發布會上
早在2月14日,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9場發布會上,省教育廳廳長鄭邦山在回答完最後一名記者提問後,突然動情地說:「在災難面前,我們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每一位同學都必須真正地做到『風雨同舟、攜手共進』。我們需要共同面對、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承擔,在教學條件變化、交流空間變化中把疫情、把災難當成教材,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共同完成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鄭邦山的這段肺腑之言迅速刷屏,引發了熱烈的社會討論……
化疫為機
一堂貫穿全年的思政大課
3月4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印發《關於在全省教育系統開展「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的指導意見》。由此,一場全省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教師學生全員參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在我省2800多萬教育人口中全面鋪展開來,2600萬學子受益。
鞏義二中高三開學第一天,學習優秀人物戰疫故事
防控是最好的課堂,疫情是最好的教科書。我省各高校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努力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引導學校師生在困難和危機面前,與人民共命運、和時代同步伐。
鄭州大學號召廣大教師將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融入思政教育教學,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將課堂與思政相結合,將德育與智育相結合;河南大學精心組織開學思政第一課,推出《祖國強、人民安:新時代經典戰疫紀實》等網課、《長江長江,我是黃河》等戰疫微視頻,強化師生的家國責任感;信陽師範學院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系列特色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積極宣傳奮戰在一線的科學家、醫生、教師、軍人和學校校友、青年志願者等的戰疫故事……
4月12日,鄭州市初三復學前一天,鄭邦山深入鄭州部分學校,在調研指導學校疫情防控和九年級復學準備情況時再次強調,學校要特別重視上好開學第一課,要能夠化危為機,把災難當教材,利用豐富的素材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和愛黨愛國教育。
省教育廳廳長鄭邦山仔細查看學校班級防疫記錄本
「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我省各級中小學線上線下模式相結合,課堂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教師學生全員參與,既開展及時有效的教育引導,又注重對學生思想的長遠引領,力爭讓每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所收穫。
「新冠病毒別猖狂,中華輩出好兒郎,耄耋之年再出徵,南山爺爺好榜樣。」郟縣新城小學學生走進生活大課堂,化身小戰士,以響亮、清澈的童音向疫情「宣戰」;開封市第七中學藝術班學生拿起手中的畫筆,用美術作品,表達出青少年學生對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念和美好祝願;鶴壁市淇濱小學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向全校學生開設在線德育課堂,推出了《抗擊疫情,有你有我》《給白衣天使寫封信》等欄目;濟源市沁園中學創新育人途徑,利用網絡直播的形式,精心舉辦「雲端」道德講堂,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
鶴壁市淇濱區明達小學學生參加「致敬,強國一代」線上升旗儀式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讓我們警醒:人類應該和野生動物友好相處,和大自然友好相處。疫情期間,我們了解了垃圾如何分類,特別要注意家庭廢棄的防疫用品的處理。」這是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開封市縣街小學教師朱志林帶領工作室成員開發的《九愛課程》之一——《愛自然》的部分內容。
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分布在全省各地的近百位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和引領作用,開通班級電臺、舉辦心理健康線上沙龍、開設「家庭實驗課」、開展《九愛課程》假期實踐活動……帶動全省班主任把戰疫變成課堂,為學生上好生命課、信念課、愛國課,搭建起疫情防控的堅實堡壘,呵護學生身心健康。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疫情,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充分抓住教育契機,利用身邊隨處可見的鮮活素材,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精神塑造,充分體現出河南教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破繭成蝶
一群與祖國共成長的時代新人
「有人說這屆高三學生雖『生於非典、考於新冠』,但苦難孕育著輝煌,我覺得這恰恰是一場難得的人生考驗。」上完一節信念主題班會課後,省實驗中學高三航空(6)班學生賈昆峰說。面對百年不遇的疫情,扶溝縣第二高級中學學生宋格格在書本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們必將深刻磨鍊戰鬥意志,獲得成長成熟的蛻變。我們都應以青春的名義宣誓:我們不懼、不退,勇於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書寫災難中自己的傳奇!
一顆顆向真向善的種子深深紮根、一朵朵理想信念的蓓蕾悄然綻放,伴隨著主題教育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正在逆風成長,他們青春的肩膀,正在撐起這個國家未來的希望。
中學生周安旎向學校捐贈酒精消毒液
「疫情在傳播,愛也在傳播。我也要做一個能夠溫暖別人的人。」這是濟源市濟水一中學生周安旎的抗疫誓言。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周安旎拿出壓歲錢購買了20箱酒精消毒液,並將這批抗疫物資送到母校老師的手中。
周安旎只是全省1000多萬中小學生疫情期間勇於奉獻的代表,隨著「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的進一步推進,在鄭州、鶴壁、南陽……一大批優秀的青少年兒童湧現出來。
大學生任麒樺在消毒液桶上寫下「加油」
在這場大型的主題教育活動中,河南高校學子也顯示出令人欣喜的表現,河南科技大學學生魏永峰多方籌措善款購買醫療物資,並聯繫基金會將醫用物資送至武漢醫院;鄭州大學2017級新聞系學生任麒樺,用自己比賽的獎金和勤工儉學的工資為鄭州市公安局捐贈500公斤消毒液;還有郝鶯歌、朱順超、陳浩、宋法宇等一大批疫情期間活躍於黃河兩岸的大學生們……這些優秀學子的經歷,給全省高校的「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帶來了豐富的「活」教材,他們的精神也激勵著河南廣大高校學子奮勇爭先,主動扛起青春的責任。
從活躍在疫情防控一線的身影
到攝像頭前堅守特殊講臺的面孔
從大山深處送教到戶的足跡
再到綻放在黃河兩岸的青春力量……
持續5天的系列報導
分別聚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高校援鄂醫療隊伍
「停課不停學」中的師生
全方位展現了
戰疫中的「河南教育鐵軍」形象
報導至此告一段落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
「河南教育鐵軍」一直在路上
教育時報將繼續關注!
來源:《教育時報》
作者:教育時報實習記者 楊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