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萬撿漏宋「新華字典」,轉手賣2600萬高價,專家:建議上交

2021-01-10 葉三說

古董買賣講究一手交錢一手交換,「買定離手,不準後悔」是約定俗成的行規。就算是付錢之後馬上發現上當了,也不能死皮賴臉的「找後帳」,因為自己「打眼」了只能自認倒黴。否則就破壞了行業內的規矩,以後再也別想幹這一行了。

有很多古董愛好者都很喜歡去古玩市場撿漏,「觀復博物館」的館主馬未都,在年輕的時候就曾因為多次撿漏,最後成為了一個身價千億的古董鑑定家。

南昌市的古董店老闆王先生,就曾以一萬元撿漏宋代的「新華字典」,轉手賣了2600萬,這個「漏」撿大了。

第一、慧眼識珠,幸運撿漏

相較於沿街叫賣的小販而言,古玩商人從來都不會大張旗鼓,他們堅信「貨賣買主」。懂行的人自然會前來光顧,而不懂行的人也不用白費口舌。

民間關於古玩市場撿漏的傳說比比皆是,但是否真的「撿」到了寶貝,只有懂行的人才明白其中的玄機。

全國各地都有古玩城或古玩市場,很多人都打著祖傳寶貝的名義,在古玩市場練攤賣古董。實際上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懂,這些小攤主要是真有好寶貝,早都成為了富人階層了,誰還會在這裡以賣古玩為生呢?

青銅器、字畫、錢幣、佛,以及鼻煙壺、珠寶首飾等可謂琳琅滿目,這些所謂的古玩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陳舊、泛黃、落灰、破亂,要想分辨真偽確實不容易。

家住南昌的王先生老家是福建,因為做生意虧本後才改行賣古董。出於職業需求他經常光顧,南昌市的一個小型古玩市場。

2009年的時候,王先生再度如約而至,在閒逛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賣古書的地攤。映入他眼帘的都是一些破舊的古書,但唯有一本又破又爛的宋代刻本,引起了王先生的注意。

雖然王先生是開古玩店的,但是他卻依然是一個門外漢,只擅長一些古玩雜項,對古籍鑑賞基本毫無經驗。但是他有一次都聽別人說過,宋代刻本是極其珍貴的文物。而這一次他竟然在地攤上發現了它。

第二、「一兩黃金一頁紙」的宋刻本

「宋刻本」即宋朝刻印的古籍,由於宋朝特別重視文化發展,而且文人的地位也特別高,所以兩宋時期的文化用品極盛一時。宋刻本作為承載宋代文人思想精髓的書籍,它的珍貴程度已經超越了人們的想像。

早在明朝中後期宋刻本,就一直是廣大文人、學者、藏書家的最愛。當時,一本用皮紙或麻紙印刷的宋刻本,就能炒到「寸紙寸金」的地步。

尤其是到了明崇禎年間,著名刻書家、藏書家毛晉,為了可以搜尋到珍貴的宋刻本,甚至在書樓「汲古閣」門前,懸掛徵求啟示。

而王先生本人也曾聽說過宋刻本「一兩黃金一頁紙」的說法,而他看到的這本宋刻本,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破爛不堪,但是卻無法掩飾它的重要價值。

再加上攤主不斷地對他說,這是古墓裡挖出來的東西,所以更加堅定了王先生購買它的想法。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攤主最後認為這本宋刻本的確太破了,所以最後以1萬元的價格賤賣給了王先生。

而王先生買到手之後,則馬上託人幫自己找專家鑑定,2012年,他經人介紹認識了著名古籍鑑定專家李致忠。

第三、宋朝考生的「新華字典」

李致忠見到爛成散頁的宋刻本之後,認為雖然它很殘破,但是從版式、墨色、刀法、汙損等方面來看,它確實是北宋時期的刊本。

尤其是看到內容時李致忠更是興奮地說:「這是200年來古籍界最大的發現!」。這本殘舊、破爛的宋刻本,就是後來轟動學術界的北宋刻本《禮部韻略》,它是《廣韻》的修訂本。

它屬於宋仁宗景祐四年即1037年,由丁度等人奉命編寫的官方「韻書」。按照現在的說法它就是宋代科考生的「新華字典」。

編纂《禮部韻略》,是為了方便宋代學子們查閱音韻或者避諱字,並且這本「字典」允許考生帶入考場。

俗話說「紙壽千年」,能流傳後世的古籍特別少,藏於日本真福寺的《禮部韻略》,本來就已經是非常珍貴的古籍了,可是《禮部韻略》比他還要早幾十年。

第四、《禮部韻略》拍出2600萬元

王先生在得知撿了一個大漏之後,於第二年也就十2013年的時候,在北京匡時秋拍上,將《禮部韻略》以800萬元起拍,令他意想不到的事競拍者竟屢屢舉牌,最終這部古籍以2600萬元的高價競拍成功。

但專家認為《禮部韻略》出自古墓,所以按理來說應該屬於國家所有,建議他上交國家。尤其是它和上世紀70年代出土的《蒙求》版口極為相近,所以更加確定了它是出土文物。既然是文物就應該交由國家保管,但木已成舟後悔晚矣。

結 語

每個人都希望你能夠走大運、撿大漏,尤其是對於古玩行業的人而言,撿漏是一種既幸運又省錢的方法。

因為按照古董行業的行規來看,撿漏這種運氣十分極大的做法,只不過這種運氣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王先生就是一個有撿漏命的人。

相關焦點

  • 花1萬買本「破」書,轉手賣了2600萬,專家:建議上交!
    這個年輕人不死心,把他拿到文物局讓專家鑑定一下。專家經過仔細的比對,認為這是一塊來自千年之前的遼國時期的文物。這塊金牌的含金量不高,工藝製作也很簡單,但是上面的文字卻是無價之寶,對於遼國的研究很重要。專家建議這個小夥把文物上交,對方聽了後表示要考慮幾天。沒想到,等到專家再一次知道這塊金牌的消息的時候,險些氣到吐血。
  • 26塊錢買的杯子,45萬人民幣賣出!世界十大「撿漏王」!
    如果您有什麼更好的收藏 意見和建議 請給小編留言,定第一時間回復,如果您覺得小編的文章還不錯 請關注大成聊文玩。您的關注是 大成 的榮幸和動力!如果您覺得哪篇文章還不錯 的話,請您分享  讓更多的藏友 也看看。
  • 男子買下被註銷幼兒園 轉手獲利6萬被拘
    男子買下被註銷幼兒園 轉手獲利6萬被拘   鹽亭縣李某以14000元的價格接手了一家已被教育部門註銷了辦學許可證的幼兒園,而後隱匿註銷事實,以74000元價格再次轉手給了隆某。
  • 當年鑑寶大師以17萬「騙畫」,轉手就賣了8700萬,後面結果如何?
    現實中就有一位鑑寶大師劉巖,當年以17萬「騙畫」,轉手賣出8700萬張。這個事件曾經在全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麼劉巖的「騙畫」後的結果如何呢?受騙人能不能取回財物?劉巖有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祖先留下了許多遺產。
  • 80元賣掉祖傳古董,專家洗乾淨後大吃一驚,轉手可賣370萬
    01老太太80元賣掉祖傳古董,竟是稀世珍寶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位穿著簡樸的老太太,挎著一個布包走進了北京琉璃廠一家文物商店,拿出一個瓷碗要賣,工作人員問老人想賣多少錢,老人也沒準確的數字,只說,碗是祖上流傳下來的,看著有些年代,隨便給點錢就可以。工作人員就給了老人80元,老太太拿著80塊錢,也沒留下什麼聯繫方式,高高興興地走了。後來把瓷碗上的汙泥洗乾淨之後,發現碗內的「大明宣德年制」字樣,釉面是淺藍色底上有水跡般的深藍色斑點,處處顯示碗的不平凡。
  • 最早版本的《新華字典》是如何誕生的
    7月1日,辭書編輯室(新華辭書社)又併入中科院語言研究所,並與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的編輯人員和語言所部分人員一起組建了詞典編輯室,從此投入到《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工作,同時也意味著已存在六年的新華辭書社的完結。1957年,《新華字典》由人教社轉交商務印書館出版(新1版),此後《新華字典》一直由商務印書館負責修訂再版。
  • 《新華字典》全球首發400餘萬冊 增加25頁800多個字
    卜昌偉稿源:人民網  2011-07-06 16:00   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歷時8年的修訂,《新華字典》第11版於昨天起正式上市。昨天,商務印書館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版《新華字典》出版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中宣部副部長蔡名照、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等領導和參與修訂的專家學者出席。第11版首發400餘萬冊,分12元平裝本、19.9元普通本和24.9元雙色本。當天,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和商務印書館聯合向農村地區捐贈了10萬冊《新華字典》平裝本。
  • 新華字典APP收費合理嗎?
    筆者認為,新華字典APP可以適當收費,但應該先滿足普通用戶需求。  過高收費引爭議 滿足需求為先行  《新華字典》發行之初,周恩來總理就曾提議降低成本。商務印書館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可謂絞盡腦汁,要用好紙又要便宜,讓農村的孩子能買得起。
  • 他花2000萬買了一張龍床,如今開出8億天價,專家:還是上交吧!
    這張床經過專家鑑定,是清朝皇帝的龍床,其材質是由沉香木製作而成,重達3噸,上面還雕刻了很多栩栩如生的龍。專家看到這張床興奮不已,還建議這位收藏家把龍床上交給國家,那麼專家的建議被收藏家採納了嗎?沉香木,自古以來就是非常珍貴的木料,根據史料記載,宋代時期沉香木由貢品逐漸成為民間的商品,沉香木的過渡開採,使得沉香木越來越少,最後是「一片萬錢」。
  • 80元賣掉祖傳古董,專家「撿漏」後轉手賣出370萬,如今已成國寶
    80元賣掉祖傳古董,專家「撿漏」後轉手賣出370萬,如今已成國寶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很多重大的貢獻。
  • 老漢開價800萬出售傳家寶,專家說頂多值1萬,老漢轉身賣了1980萬
    導語:老漢開價800萬出售傳家寶,專家說頂多值1萬,老漢轉身賣了1980萬前言正所謂「人有失手,馬有失蹄」,不論經驗多麼豐富的人都會有出錯的時候,就連傳說中的專家也不例外,就比如老漢開價800萬出售傳家寶,專家說頂多值1萬,老漢轉身賣了1980萬,這位專家便遭遇到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滑鐵盧了。
  • 學生領到320萬本盜版字典續:官方要求收回銷毀
    今年1月,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新聞出版部門積極配合教育、財政部門做好免費《新華字典》的政府採購工作,要求確保學生拿到品質優良的正版《新華字典》,不得以其他工具書替代。記者在湖北省調查卻發現,湖北教育廳竟然給學生採購了320萬冊盜版的《學生新華字典》,差錯率達到萬分之二十,是國家規定標準的20倍。
  • 山寨新華字典是官員質量有問題的縮影
    原標題 [[街談]山寨新華字典,官員也山寨?]   中央為解決農村小學生缺字典的問題,按每名學生14元的標準,從中央財政劃撥了17個億,為1.2億農村小學生每人發一本《新華字典》。
  • 圓明園「古衣櫃」,給誰都不要,老外夫婦「撿漏」後轉手賣9315萬
    圓明園是中國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園林,它有「萬園之園」的稱號。在圓明園,有許多世界上最豪華的中西風格建築。清朝的皇室會來到頤和園度過夏天,所以頤和園也叫「夏宮」。能住在圓明園的人都是皇族子弟,所以圓明園也成了聚斂世間珍寶的花園。
  • 國家免費提供"新華字典" 惠及1億名農村中小學生
    3年前,在全國兩會期間,數十位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建議將《新華字典》納入「兩免一補」政策;兩年前,財政部和教育部出臺政策,將《新華字典》納入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範疇。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所有省(區、市)新聞出版系統都開展了向農村中小學生捐贈《新華字典》等工具書的活動,款物總計超過500萬元。如遼寧省新聞出版系統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生捐贈《新華字典》1萬冊及其他工具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向中西部農村地區的小學生捐贈10萬冊《新華字典》平裝本。此外,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還組織開展了打擊盜版工具書專項行動。
  • 男子用27萬買來古董鑑定,卻一直不願露面,專家:躲起來也得上交
    男子用27萬買來古董鑑定,卻一直不願露面,專家:躲起來也得上交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裡面的錢也漸漸多了起來,很多人也度過了享受物質生活的階段,為了追求內心更深層次的滿足,所以不少的有錢人在全球各地的拍賣行上瘋狂的收購者,各種天價的古董字畫和一些藝術品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身份和情操
  • 政府採購《新華字典》竟是盜版 涉案人已被拘留
    資料圖片  3月28日,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北海中心小學一(1)班徐仕雲、盧俊芳等27名同學的《新華字典》被學校「召回」。除北海鄉之外,此次被「召回」的《新華字典》範圍涉及騰衝全縣包括特殊教育學校在內的52所學校,數量近9萬冊。  無獨有偶。
  • 《新華字典》告訴你什麼才叫真「賣萌」
    餘桂林指出,「義項的歸納,一般由編寫組中的一位專家根據用例先撰寫,之後會有二審、三審、四審等好幾道程序審改,把握不準時也會向語言學專家、詞典學專家徵求意見,交到出版社後責任編輯還可能提修改意見,最後才確定下來」。[2]除了在字典中加入網絡潮詞外,新華字典把自己也搬上了網際網路。
  • 那些年,我們一起查過的《新華字典》
    能夠集中這樣多的專家、學者來做一本小字典的校對,堪稱世界之最。(2011年7月6日《北京日報》13版,《新版新華字典新增800多字》)   2.為「脫盲」立下汗馬功勞   到1990年前後,《新華字典》一版再版,不僅是中小學生必備的工具書,還在「掃盲」活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 徹底查辦:盜版《新華字典》如何流入學生手中
    新聞背景 去年年底,教育部、財政部下發通知,決定自2013年寒假開學起,由中央財政下撥專項資金為我國農村地區中小學1—9年級在校生免費提供近1億冊正版《新華字典》。在短短的20餘天裡他從何種渠道採購到9萬多冊《新華字典》?他在競標活動中報的10.98元/本的字典價格為什麼比商務印書館批發給全國各地新華書店的最低折扣價還低1元?一連串的疑問將事件的焦點集中在楊繼澤身上。    就在大家分析討論的時候,商務印書館營銷策劃部的閆志鷹懷抱一摞《新華字典》走進了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