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免費提供"新華字典" 惠及1億名農村中小學生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2013年,安徽省農村中小學生實現人手一冊《新華字典》。 安徽省新華書店供圖

2011年7月,廣西鄉村兒童獲贈《新華字典》。 商務印書館供圖

  一年一度春風暖。3年前,在全國兩會期間,數十位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建議將《新華字典》納入「兩免一補」政策;兩年前,財政部和教育部出臺政策,將《新華字典》納入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範疇。去年,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有近1億名農村中小學生得到《新華字典》——

  「將字典這種工具書納入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內,在制度保證方面形成了長效機制,從源頭上切實解決了偏遠山區、貧困地區小學生缺字典的問題,從根本上推動了教育公平和社會、文化的發展。」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李東東對《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說。

  回顧《新華字典》成為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這一過程,是中央重視、政府採取多種措施、媒體全程推動、社會各界匯聚大愛,才共同解決了農村中小學生缺乏字典這一文化民生問題。

  為夢想插上翅膀

  2010年12月,中央電視臺報導,廣西大石山區的孩子缺乏正版《新華字典》,各種錯漏百出的盜版字典充斥校園。此條消息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2011年1月26日,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親自主持「新春走基層」座談會,聽取了中央電視臺記者關於廣西字典情況的匯報,對廣西等中西部貧困地區很多中小學生缺乏字典的情況高度重視,要求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多做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工作,多提供群眾生產生活用得上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辦實事、辦好事,送溫暖、獻愛心。在這次會議上,劉雲山明確指出:要準確把握群眾的關注點,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通達社情民意、回應群眾關切,集中宣傳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保障改善民生的舉措和成效。

  據中央電視臺記者張芸回憶,在這次會議上,劉雲山握著她的手,對她說:「當記者就要接地氣,當記者也可以為老百姓辦實事。」張芸倍感鼓舞。貧困地區字典匱乏問題就此成為黨和政府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一個新的聚焦點。

  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時任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蔣建國從政府主管部門的角度,提出「一本學生小字典,事關民生大問題」,從一本字典提出了「文化民生」的概念。從此《新華字典》與民生緊密結合在一起。為確保文化民生落到實處,原新聞出版總署在全國的農家書屋建設工程中把《新華字典》作為必備圖書,加大配備力度;號召在全國新聞出版企業開展《新華字典》捐贈活動,還積極推動社會捐贈,集合社會力量共同解決「字典」匱乏的問題。商務印書館儘快推出了《新華字典》平裝本,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並以最低折扣儘快銷往農村。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所有省(區、市)新聞出版系統都開展了向農村中小學生捐贈《新華字典》等工具書的活動,款物總計超過500萬元。如遼寧省新聞出版系統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生捐贈《新華字典》1萬冊及其他工具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向中西部農村地區的小學生捐贈10萬冊《新華字典》平裝本。此外,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還組織開展了打擊盜版工具書專項行動。在2011年年初開展的針對盜版工具書的專項整治中,集中查繳盜版工具書23萬多冊。

  2011年廣西兩會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吳學斌向政協會議提交了「字典提案」。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北京、廣西、貴州等地的數十位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李瑞英、海霞、聶震寧、蔡志君、夏寧、宋魚水等建言獻策,積極募捐,並建議按照教育部、財政部共同制定的《免費教科書政府採購工作暫行辦法》的規定將《新華字典》納入「兩免一補」的名單中,從國家政策層面根本解決農村學生字典缺乏問題。

  2012年7月,中央電視臺播出公益廣告「插上放飛夢想的翅膀」。2012年10月,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財教〔2012〕334號」文件,將《新華字典》納入「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範疇」,要求2012年「為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配齊《新華字典》,以後年度只對小學一年級新生免費提供《新華字典》」。

  2013年1月,原新聞出版總署下發通知,要求商務印書館做好生產和供貨工作,並要求各地出版集團、發行集團將《新華字典》及時足量供應到位,不得以其他工具書替代。

  《新華字典》被納入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範疇,從制度層面解決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字典缺乏問題,也使得《新華字典》在文化教育和文化普及外,具有「文化民生」的色彩,為廣大農村中小學生插上了實現夢想的翅膀,也成為連結民心與黨心的橋梁與紐帶。

  關心孩子 從一本《新華字典》開始

  小字典,大愛心。中央電視臺關於廣西大石山區的孩子缺乏正版《新華字典》,各種錯漏百出的盜版字典充斥校園的報導,也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如果文字之光,能夠照亮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那麼這個世界,將永遠充滿智慧和希望……」,一首小詩道出了無數民眾的心願。

  國無辭書,無文化可言;民無辭書,亦無文化可言。一本小小的《新華字典》匯聚了社會各界的大愛,這本與共和國共同成長進步、承載著恢弘大國文化的字典,在新的歷史時期,承載了眾多中華兒女對民族復興的期望,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民生建設的強大合力。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眾多的愛心人士,以及許許多多的基金會、大型企業都參與到了自發、持續、大規模的捐贈《新華字典》活動中。

  據媒體報導,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活動在廣西、甘肅、北京、河南、重慶、安徽、廣東、山東、寧夏、浙江等全國幾乎所有省份都開展得如火如荼,甚至已延伸到我國港澳臺地區,如臺灣知名學者曾仕強捐贈《新華字典》2000冊。

  參與字典捐助活動的階層極廣,從國家領導到普通民眾,從耄耋老人到小學生,都積極參與了這項公益活動。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及其身邊工作人員就捐贈了1.2萬冊《新華字典》。在她看來,「讓孩子們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們擁有一本基本的正版的高品質的工具書,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阿丘為廣西孩子捐出了1萬元;身懷六甲的蔣女士捐款300元,說這些錢是代未出生的孩子捐的;已經78歲高齡的李宗奎老人,由於出行不便,託人送來10本《新華字典》……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全國各地不斷傳出。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數十個公益機構,包括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廣西民族教育發展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河南宋河老子國學教育基金會、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等,都為《新華字典》的募集做了大量工作,陸續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多次活動。如,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籌集資金百餘萬元,為中西部地區捐贈字典10餘萬冊。

  《新華字典》的捐贈活動也得到眾多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積極響應。2010年12月,南寧市騁望地產有限公司向廣西民族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100萬元;2011年12月,貴州茅臺集團向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1575萬元,專項用於為西部貧困地區小學生配備《新華字典》平裝本150萬冊;新聞出版企業捐贈超過500萬元;中百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捐贈《新華字典》11萬冊……

  各界慷慨解囊、捐贈大批《新華字典》的社會愛心大行動,一方面,充分體現了社會公眾心系下一代、關心祖國文化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另一方面,也集中反映出社會公眾對正版字典缺乏、盜版字典泛濫現象的憂慮,以及對《新華字典》之於國民教育重要性的深刻共識。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常榮軍用宋慶齡先生生前的一句話說明了每個孩子擁有《新華字典》的重要性:「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兒童的培養是不能等待的。」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姜昆說:「道理無需多言。關心孩子,從一本《新華字典》開始。」

  確保文化民生工程落到實處

  「國家為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新華字典》,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是政府注重義務教育,提高我國全民語言文化素質的重要舉措。」帶著這樣的使命感,2013年,在《新華字典》的採購中,大多數省份的教育廳和財政廳「及時高效,嚴謹規範,監管有力」組織了招標採購工作。

  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各省相關人員全力以赴、保質保量,確保《新華字典》及時足量供應到位,確保這一文化民生工程落到實處。

  在時間緊、配送分散、周期長、發行成本高的情況下,各省新華書店在《新華字典》文化惠民政策公布之初,就憑著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行動,在溝通信息和促進項目啟動方面發揮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計成本,把免費《新華字典》的配發工作當成政治任務來完成」。如上海、青海、天津、山東、安徽、江西、江蘇、寧夏、遼寧、山西、內蒙古、陝西、北京、廣西、福建、吉林等省(區、市)啟動早,操作規範,配發完成早,就得益於當地省級新華書店(各省新華發行集團)的積極努力。一些省店還主動和商務印書館共同探索出分年級階段性配發的妥善方案。例如,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與商務印書館洽談前期,就對本省學生數量和字典精確需求量進行了摸底,從而為商務印書館的生產安排提供了重要參考。這也保證了截至2013年6月21日,江蘇省農村地區中小學一至九年級約490萬在校生都領到了政府免費提供的《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的印製工作,是對全國印製單位生產能力的一次挑戰和檢驗。」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說,這次1億多冊《新華字典》印刷也是一個奇蹟。他告訴記者,為加快生產《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曾對西部某省的印刷廠進行考察,但由於《新華字典》對裝訂網線及膠線的要求十分嚴格,而當地印刷廠的技術相對較為落後,全省沒有一個工廠能夠承接生產任務;東南地區一家大型的印刷廠信心十足,籤訂合同時承諾對本省需求數量能夠全部按期滿足。但是在《新華字典》樣品製作階段,多次未能達到質量標準,在商務印書館印製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最終達到了印刷標準,但已不能達到最初承諾的生產進度。最終,商務印書館通過協調外地印廠印數支持該省,才實現按期供貨。這家印刷廠的廠長說:「以前我們覺得自己是省內最好的印刷廠,設備最先進。這次印製《新華字典》,才發現自己在工藝和效率上都還有很大的差距。這給了我們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機會。」

  與此同時,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使命的商務印書館,為貫徹落實兩部委和原新聞出版總署文件精神,克服生產和發行方面面臨的巨大壓力,匯集了全館最精幹的力量,爭分奪秒、投入到高強度的項目工作中。

  「在財政部、教育部下發文件之初,熟悉出版業的人們就都意識到,保證按時印製供貨是最大的難題。」於殿利說,由於《新華字典》是64開精裝書,有特殊的工藝要求和嚴格的生產流程。「全國有能力承印的廠家不過數十家,要在短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供應任務,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告訴記者,商務印書館出版部的員工在承擔這一生產任務後,就基本沒有了休息日。在短時間內,幾乎調動了全國所有的精裝聯動線,並和幾十家擁有精裝聯動生產線的印廠籤訂了生產協議。

  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為保證品質,即便是在緊張的生產工作中,工藝和用紙都堅持了高標準。商務印書館還打破長期以來的行業慣例,突破「印刷量越大工價越低」的規律,向印廠按照印刷量支付階梯式上升的工價,以保證工廠生產的積極性。同時為幫助各省儘快啟動《新華字典》採購流程,發行部門主動在第一時間聯繫全國各省的新華書店,授權代理《新華字典》的發行工作。正是在強烈使命感的驅動下,商務印書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證了與各個環節的順暢對接,保證了《新華字典》的按時保質供應。

  墊穩一塊文化基石

  正當舉國上下為這一文化惠民政策積極行動時,卻有少數人、少數機構動起了歪心思,把這一工程視作利益蛋糕,千方百計從中牟取個人或小集團利益。

  2013年4月9日,《光明日報》對雲南地區出現用政府專項資金購買盜版《新華字典》的現象進行了報導,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之後,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和《今日說法》欄目也予以深度報導。2013年5月5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報導,某省為300多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的字典的差錯率不僅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近20倍,甚至出現了很多常識性錯誤,屬於應當被銷毀的圖書。

  5月8日,教育部通過中央電視臺和人民網,對部分地區出現為農村中小學生提供的《新華字典》存在盜版等問題,專門作出了回應。教育部介紹,為解決農村中小學字典匱乏問題,根據中央有關領導指示精神,財政部、教育部於2012年起將《新華字典》納入了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範疇。教育部明確要求各地必須嚴格執行兩部委的有關規定,不得損害學生的切身利益,更不得通過免費教科書從學生身上「揩油」。一旦發現違紀違法的問題,應該堅決追查到底,決不姑息。此後,被報導省份按照國家政策為學生配備正版《新華字典》。

  事實上,自1953年出版以來,《新華字典》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塊基石。《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文化成就的積澱,融入了幾代人的成長記憶,影響著億萬群眾的語言生活。一本字典不僅可以承擔文化普及和教育的使命,而且在新的歷史時期,它已經成為事關民生的焦點。金克木先生回憶《新華字典》的編纂時說,中國的未來繫於兒童,危險在於文盲和無知,語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語言文字的工具,「談論字典等於談論中國的前途」。有評論認為,不能從一己私利出發乾擾國家文化惠民政策的落實,將文化惠民工程視為逐利的機會,這完全是無是非觀和大局觀的表現。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會帶來逐利亂局,更會嚴重損害廣大學生的切身權益。

  2012年世界讀書日,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沒有《新華字典》,我走不進浩如煙海的中國文化,它的博大精深,讓我從文化意義上開始一步步成為真正的中國人。《新華字典》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2013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用親身經歷,激勵青年練就過硬本領,他說:「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在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現在條件這麼好,大家更要把學習、把自身的本領搞好。」

  一本小小的字典,一定會給孩子插上放飛夢想的翅膀,改變他們的一生,也將改變中國的未來。記者 王坤寧 李婧璇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相關焦點

  • 《新華字典》,與共和國共成長
    作為中國人學習漢語的工具書,《新華字典》是眾多知識分子獻給新中國的一份文化厚禮。 《新華字典》成熟於新中國成長、壯大的路上。《新華字典》始終堅持守正創新,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自出版之日起,已先後修訂10餘次,每次都在繼承和保持《新華字典》原有長處和特點的基礎上有所完善,有所創新,有所進步。
  • 湖北學生獲免費新華字典 全系盜版標價高於零售價
    這是2010年11月,我臺新聞頻道記者在廣西崇左一所農村小學採訪時,發現學生在一本字典扉頁上用幾行稚嫩的筆跡寫下的一句話,「本書值千金,破了傷人心,朋友借去看,千萬要小心。」這句話曾經感動了無數人。  此後,我們新聞頻道用了近一年時間持續關注農村中小學生字典匱乏的情況,報導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無私捐助,也引起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
  • 政府採購《新華字典》竟是盜版 涉案人已被拘留
    3月29日,記者在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教育局的一間大會議室裡看到:數包未開封的《新華字典》整整齊齊地碼放在兩面牆邊,有一人多高,會議桌下散落著幾箱已經發放給學生又被「召回」的《新華字典》,數量多達2.7萬餘冊。  徐仕雲等9萬多名騰衝縣中小學生使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新華字典》為啥被「召回」?臨翔區本該發給學生使用的《新華字典》又為啥躺在會議室?
  • 版署要求新疆把新華字典列為免費贈閱出版物
    據新華社電 新聞出版總署日前再次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推動解決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生使用字典問題。最低價、最快速銷農村其中,各地新華書店要積極配合商務印書館做好發行工作,保障《新華字典》以最低價格、最快速度銷往農村,各地要在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中,將《新華字典》列入2012年新建和補充農家書屋採購書目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將《新華字典》列入「東風工程」免費贈閱出版物目錄。
  • 河北:全省農村小學生免費字典都是正版學生字典
    新華社石家莊5月19日電(記者齊雷傑)不久前,湖北等地爆出的教育部門購買盜版字典發放給學生的事件,近日又有媒體報導稱,河北行唐縣小學生沒有領到免費《新華字典》,而是領到《新編學生字典》,引起家長質疑。記者採訪到,並非只有行唐縣,整個河北省小學生領到的免費字典都是《新編學生字典》,初中生則領到了免費《新華字典》。
  • 《新華字典》「70歲」:承載時代記憶,助力教育脫貧
    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 王志豔)自1950年,新華辭書社成立,由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先生主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審訂,啟動《新華字典》編寫工作以來,到1953年初版,1957年「商務新1版」出版,歷經十餘次修訂,國民教育的得力「助手」《新華字典》已經「70歲」了。
  • 免費教科書惠及浦江近5萬名中小學生
    免費教科書惠及浦江近5萬名中小學生
  • 科技傳承文化:《新華字典》APP重新聚焦漢字音形義
    本次活動以傳統紙質《新華字典》和《新華字典》APP在漢字音、形、義的學習中的使用為主題。現場的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對諸如「潛力」、「曲線」等漢字的發音和「火」、「象」等漢字書寫筆順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在熱烈的氣氛中探索漢字的奧秘。原國家語委研究員厲兵教授先後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實際,講述了漢字使用的一些生動的故事,並對現場一些用戶讀者的漢字發音、書寫進行了點評。
  • 學生領到320萬本盜版字典續:官方要求收回銷毀
    調查組將繼續調查字典編纂出版、行業監管、招標採購中存在的問題。湖北免費發320萬冊盜版字典 差錯率是規定20倍自2013年春季開學起,國家將為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新華字典》。新鮮出爐 免費字典沒作者名今年4月下旬,記者前往湖北省恩施州下轄的恩施市、宣恩縣、鶴峯縣的多所農村小學,了解到,這學期學生們的確都免費配發了字典,1到6年級每人1本。
  • 捍衛「新華字典」之名
    《新華字典》在無數中國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具有「國典」之名。伴隨知識服務的興起,眾多出版企業紛紛打造各種平臺。2017年6月份,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APP」上線後,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下載。這本最初只有巴掌大的辭書,在觸網後華麗變身的同時,卻因「新華字典」是未註冊馳名商標還是通用名稱而引發糾紛。
  • 新版《新華字典》全國上架 小字典見證大時代
    央視網消息:《新華字典》第12版八月正式出版發行以來,已完成全國新華書店的上架工作。經過12次修訂的《新華字典》,發行已超過6億冊。新版《新華字典》到底新在哪?第12版《新華字典》歷經五年反覆論證修改,有50多個專項全面升級,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特別是中小學生的需要。其中,增添的新詞達到100多個,比如「初心」「刷屏」「二維碼」等;增補了50個字詞的新義新用法,包括「賣萌」「拼車」「被會員」等。第12版《新華字典》首次同步推出紙質版和應用程式。
  • 《新華字典》才是不折不扣的大IP
    在還不流行「男楚辭女詩經」的日子裡,翻著《新華字典》給新生兒取名字是很多家庭的共同記憶。而最近,這本幾乎與共和國同齡、已更新到第十一版的字典又引起了熱議。  起因是商務印書館推出了售價40元的《新華字典》手機APP。爭議的內容無非兩點:APP每天只能免費查兩個字,是不是太小氣了?APP的定價比實體書還高,是不是太貴了?
  • 熔鑄共和國文化記憶 助力新時代教育脫貧《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9月1日北京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聶北茵)「《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回顧《新華字典》砥礪奮進的70年,並對第12版修訂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據介紹,1950年,新華辭書社成立,啟動《新華字典》編寫工作,由魏建功先生主持,葉聖陶先生審訂。1953年初版,1957年「商務新1版」出版。
  • 「國民字典」出新版,《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在京...
    《新華字典》先後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第三屆國家辭書獎特別獎、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等,並於2016年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第12版在科學性、規範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都得到進一步提升,有50多個專項全面升級,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特別是中小學生的需要:1.根據國家規範和教學需求,增補字頭。2.跟進時代,適量增補新詞。3.貼近生活,增補字詞新義新用法。
  • 小字典,與共和國共成長-光明日報-光明網
    《新華字典》始終堅持守正創新,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自出版之日起,已先後修訂10餘次,每次都在繼承和保持《新華字典》原有長處和特點的基礎上有所完善,有所創新,有所進步。作為最新版的第11版《新華字典》,以全面貫徹執行國家各項語言文字規範為重點,同時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的變化、讀者的需求和字典本身的學術規範等,對全書的體例和內容進行了謹慎而系統的修訂。
  • 小學生字典走近每一位農村孩子
    2011年11月,寧夏固原等貧困地區的小學生高興地展示受贈的《新編小學生字典》。國家為何要為農村學生免費配發字典?顯然,這項政策將字典正式納入了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範疇,使得廣大農村和部分城市生活困難家庭的1-9年級學生都可以免費獲得一冊正版字典。也許有人會對此不解,這項政策是不是有一些愛心泛濫了?字典有那麼重要嗎,需要像教科書一樣做到「人手一冊」?現在國民經濟水平已經普遍提高,一個家庭真的連購買一本字典的錢都支付不起嗎?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曾經說過,學會語文是學好一切的根本。
  • 《新華字典》APP是純公共品應免費
    在免費查詢2個字後,APP便彈出提示要求購買完整版,購買費用為40元,並稱購買後可以享有紙版《新華字典》第11版的完整準確內容、李瑞英漢字發音播讀、漢字的規範筆順動畫演示、紙書完整閱讀體驗、離線包下載支持等功能。作為APP工具類軟體,網絡版《新華字典》也背離不了一般APP工具類軟體的基本屬性,即開放性免費體驗。
  • 新華字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題:有本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新華社記者白旭、魏夢佳中國每個識字的人都看過此書,有沒有?自從第一版1953年問世以來直到去年7月,《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上個月,金氏世界紀錄機構宣布,《新華字典》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白話舉例的字典,至今出了11版。
  • 《新華字典》上新!多了這些內容
    記者從《新華字典》的出版方商務印書館了解到,此次修訂,旨在更適合新時代讀者的需要,提升科學性、規範性和實用性,修訂主要涉及8項內容:一是根據國家規範和教學需求,增補字頭。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說,1956年,國家將新華辭書社整體併入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也就是今天的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由此《新華字典》編撰修訂的重任就落到了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的肩上。
  • 《新華字典》「上新」:國民字典時隔9年更新,新在哪裡
    記者從《新華字典》的出版方商務印書館了解到,此次修訂,旨在更適合新時代讀者的需要,提升科學性、規範性和實用性,修訂主要涉及8項內容:一是根據國家規範和教學需求,增補字頭。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說,1956年,國家將新華辭書社整體併入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也就是今天的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由此《新華字典》編撰修訂的重任就落到了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