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付費欄目《見聞主編精選》。
上周比特幣價格一度跌至9500美元下方,較兩萬美元的歷史高點跌去逾一半;而萊特幣、瑞波幣等一眾數字加密貨幣也都難逃厄運,價格悉數腰斬。
近幾日比特幣價格略有回升,目前攀升至12000美元下方,從低點反彈約20%。
有觀點認為,數字貨幣持續暴跌、區塊鏈概念股遭受重挫是受到多國政府將對數字貨幣嚴打消息的影響。
路透社16日報導稱,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建議禁止數字貨幣的集中交易,同時禁止個人和企業提供相關服務。
隨後彭博社報導,中國全面關閉境內交易所後,炒家轉向場外,場外類交易所集中交易服務的在線平臺和移動App近來活動頻繁,中國政府將針對性地升級打擊措施。
比特幣交易火爆的韓國也頻頻傳出禁止數字貨幣交易的消息。韓國財長金東兗在廣播節目中提到,政府的立場是要規範加密貨幣投資,因為這是一場大型投機,「關閉數字貨幣交易所依然是選擇之一」。
此外,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主席Maijoor在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投資者應該做好虧到血本無歸的準備,「(數字貨幣)價值波動性巨大,不適合作為流通貨幣」,並且稱其「還沒有被廣泛接受」。
有必要提醒的是,以下兩個理由是基於公開信息串聯後的猜想與分析,無法得到佐證,僅為投資者提供一點思路……
1、朝鮮的「鍋」
去年5月,一場肆虐歐美多國的WannaCry勒索病毒爆發。據華盛頓郵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將WannaCry勒索病毒與朝鮮間諜機構——朝鮮偵查總局聯繫起來,認為是朝鮮贊助了黑客團體。
但最初版的WannaCry病毒除了沒有編寫識別檢測用戶是否支付贖金的代碼外,還將比特幣錢包地址硬編碼寫在程序中,因此,被鎖定的三個比特幣帳戶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第二天(5月17日),一個朝鮮用戶開始了比特幣「挖礦之旅」。目前尚不清楚是誰在朝鮮進行比特幣挖礦,但由於朝鮮的計算機數量很少,且IP位址空間受限,挖礦這種行為基本可以肯定是在國家的掌控之中。
去年11月,義大利教授 Federico Tenga造訪了平壤科技大學(PUST),他給朝鮮學生詳細解釋了區塊鏈技術的基本原理,隨後談到了區塊鏈技術的最大應用——比特幣。學生們還向Tenga教授請教了關於比特幣內部網絡、風險及確保安全需採取的相關措施等問題。
「事實上,朝鮮一直在攻擊虛擬貨幣交易所。我們不知道朝鮮目前為止已經偷盜了多少比特幣,但韓國警方已經證實了朝鮮政權贊助了這些黑客行為。」韓國網際網路振興院院長李東根(Lee Dong-geun)表示。
去年11月,從屬於美國財政部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提醒各金融機構,「朝鮮企圖利用一些皮包公司洗錢、躲避制裁,這些信息有助於私營部門發現並報告此類非法活動,反過來又有助於我們錨準那些資助朝鮮核武器發展的個人和實體。」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Sigal Mandelker上周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證詞中表示,「我們的重點是剝奪朝鮮通過全球金融體系來賺取及轉移收入的能力,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與其他國家合作來實現該目標……在緩解諸如使用虛擬貨幣等新興科技推動的非法融資風險方面,我們引領著世界……」
而近來,中韓兩國都加大了對虛擬貨幣的監管力度,措施包括禁止開立匿名數字加密貨幣帳戶、立法允許監管者在必要的情況下關閉數字加密貨幣交易所等。
韓國財長金東兗在廣播節目中提到,政府的立場是要規範加密貨幣投資,因為這是一場大型投機,「關閉數字貨幣交易所依然是選擇之一」。
剛剛,韓聯社消息稱,韓國政府將向數字貨幣交易所徵收24.2%的所得稅。
中國方面,路透社的消息稱,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建議禁止數字貨幣的集中交易,同時禁止個人和企業提供相關服務。而就在中國全面關閉境內交易所後,炒家轉向場外,場外類交易所集中交易服務的在線平臺和移動App近來活動頻繁,彭博報導稱,中國政府將針對性地升級打擊措施。
從這條時間線串聯,難免令人聯想這次比特幣價格「腰斬」背後的推手,可能是多國政府聯手監管,疏堵一條可被朝鮮利用的國際金融體系「漏洞」。若果真如此,這次聯手調整比特幣價格的操作堪比1985年的《廣場協議》。
但事實上,中韓等國對數字加密貨幣監管趨嚴更可能是出於防範金融風險的原因,早在去年9月,中韓兩國就叫停了ICO,隨後美國證監會也採取實際行動,對Maksim Zaslavskiy及其設立的兩家公司發起民事訴訟,認為其在ICO中誤導並欺詐投資者,出售未經登記註冊的證券資產。
2、期貨結算的「鍋」
以比特幣為首的一眾數字加密貨幣從上周五開始全線反彈,比特幣一度回升至12000美元上方,以太幣、萊特幣也強勁走高,瑞波幣成為這波反彈的最大贏家,較低點上漲逾80%。
巧合的是,數字貨幣的觸底的時間點和首批比特幣期貨合約到期的日子(Cboe比特幣期貨合約首批到期日是1月17日)一致。於是有人猜測,這一波數字加密貨幣大跌可能是通過拉低比特幣現貨價格來幫助那些做空比特幣期貨的合約盈利。
以美元現金結算的比特幣期貨的上線,給了投資者和投機者在不必實際持有比特幣的情況下,雙向下注比特幣價格的渠道。根據交易規則,Cboe的比特幣期貨合約結算價格是基於一家叫Gemini Trust Company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在前一天(即1月16日)下午4點拍賣價格為基準。
這個結算價格是判定投資者在比特幣期貨倉位上賺錢還是賠錢的唯一參考。
當天Cboe比特幣期貨合約的結算價是10900美元,這意味著,理論上那些期貨頭寸的持有者有動力將手頭的比特幣(可能是買來用於對衝的)賣出,推低價格獲利。
進一步放大這個問題的還是相對較低的拍賣成交量,這可能使得最終的拍賣價格被幾個交易商輕易影響。
根據Gemini Trust Company的拍賣數據,1月前10個交易日的下午4點,Gemini平均賣出35.34個比特幣,但每天的成交量存在巨大差異。新年第一天,Gemini在拍賣時只賣出了0.0735個比特幣,總價985.50美元。而1月8日那天,Gemini賣出了102個比特幣,名義價值152萬美元,平均每個比特幣的價格為14938美元。
除了每天拍賣的比特幣數量波動巨大之外,一如比特幣本身的價格,拍賣價格波動性也很大。不過,通過拍賣售出的比特幣往往較比特幣現貨價格有小幅的溢價。
由於比特幣拍賣成交量很低,因此一個經過縝密計算的交易員通過人為影響比特幣拍賣價格「操縱」比特幣期貨頭寸也不是沒有可能。儘管Cboe設立了機構頭寸的限制,但似乎市場並沒有足夠的流動性來抵禦中型交易商(mid-size trader)對市場的影響。
「粗略計算表明,理論上最少只需要100萬美元就可以託住期貨頭寸,影響拍賣價格。」ETHNews專欄作者Matthew De Silva表示。
不過,維克森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Andrew Verstein認為,在期貨市場上要證明價格操縱案很難,因此CFTC一般選擇私下達成協議,而不是與被告對簿公堂。
比特幣這波觸底反彈之前,Cboe的比特幣期貨合約空倉數量已經超過多倉。根據CFTC數據,截至1月9日當周,比特幣期貨的投機性淨空倉已經增加至1907張合約。此外,大多數交易量和未平倉合約都集中在前一個月,這意味著大部分空頭頭寸同樣集中在近月(front month,即1月)。
當然,其中一部分近月合約可能已經平倉或者轉遞(roll forward)到遠月了。
不過,交易平臺eToro的分析師Mati Greenspan對此持不同意見,他認為這波大跌的不僅僅是比特幣,而是整個市場;此外這些期貨合約的交易量也不足以推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