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38年日本殖民下的朝鮮,僧人伐樹,老人抽菸袋鍋

2020-12-23 哈歷史

頭頂筐子的朝鮮女人,女性用頭頂東西是朝鮮的一種傳統,現在在韓國或朝鮮很多地方,上一點年紀的女性還會用頭來頂東西,對於力量比較小的女性來說,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朝鮮街頭的一對父子,父親身穿朝鮮傳統服飾,頭戴西洋帽,兒子則是一身的日式裝扮。1910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朝鮮長達35年。

朝鮮街邊的抽菸袋鍋的老人,菸袋鍋在中國較為普遍。菸袋鍋是一種吸菸的工具,裝在旱菸袋一頭的金屬的碗狀物。有時也借指旱菸袋。又稱「菸袋鍋子」。

頭頂包袱的婦女,朝鮮女性普遍都是使用頭頂東西,生活用品或蔬菜瓜果等都會用頭頂。

街上穿著朝鮮傳統服裝的婦女,一名身後還背著一個嬰兒。

全羅南道的農民正在簸谷,一家三口父親、母親和女兒

朝鮮街邊的老人,頭戴禮帽,蓄著鬍鬚,貌似還揣了一塊懷表。

朝鮮街頭二名頭頂木盆的朝鮮婦女,身後的婦女和少年見怪不怪,這就是傳統。

頭頂蔬菜的朝鮮婦女,身後的人力車夫穿戴整潔,拉的客人西裝革履。

沙裡院市附件的出家人砍伐樹木,以樹林中的樹枝為柴,修行者通常自給自足。

相關焦點

  • 1938年徐州會戰老照片:燃燒的工廠,用假飛機騙日本人
    這是一組1938年2月日寇在安徽蚌埠活動的影像。蚌埠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淮河中遊,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寇佔領南京之後,其第13師團於1938年2月2日,北渡長江,進犯蚌埠,想於華北方向南下的日寇實行南北對進,先佔徐州,再沿隴海鐵路和平漢鐵路西取鄭州,南奪武漢。徐州會戰打響了。
  • 耶魯大學藏南京大屠殺罕見老照片曝光,日本人獸性盡顯無疑
    1937年12月16日,日軍在南京中山路從難民中捕獲了五六千名「俘虜」,可惡的日本人連老人和孩子也不放過。 當時南京人口約100萬,日本攻陷南京前夕居民已陸續離開,直到12月只有50多萬人留下,換言之日軍當時屠殺了南京一半人口,噁心令人髮指。大屠殺後,南京城外被日軍慘殺的中國人的隨處可見,許多遇難者遺體都被隨便丟棄。
  • 1938年在中國東北,蘇聯3個師1個旅沒能幹掉日本2個聯隊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第二年,在中國東北一個人跡罕至的偏僻之地——張鼓峰,蘇聯與日本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是,蘇聯三個步兵師、一個機械化旅,居然沒能完全佔領日本兩個連隊駐守的陣地。
  • 戰火中特別的蒙藏僧人抗日組織
    當時,五臺山蒙藏等各族僧人共有1000多人。能否得到蒙藏僧人的支持,不僅關係到信教群眾對抗日的支持,還可以消除日本藉助佛教手段在蒙藏地區進行離間之計。八路軍到五臺山後,認真貫徹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僧眾一致抗日。聶榮臻等多次親臨五臺山,結合五臺山的民族和宗教情況,他認為對佛教、寺廟、僧侶,不能簡單地以「封建迷信」而論。
  • 難得一見的張家口大鐵橋、清河橋老照片,網友留言令人感慨萬千……
    1938年的張家口人力馬車、老牌商店、銀行......民國街景一覽無餘更有難得一見的大鐵橋、清河橋喚醒了我們心底的情愫張家口1938:老照片展映No.2▲城門景象No.3▲張家口街市景觀No.4▲張家口街市景觀No.5▲張家口街市景觀No.6▲街頭老人
  • 盧溝橋事變後,八路軍遊擊隊行軍設防,同日軍鬥爭的歷史老照片
    本組老照片是月,美聯社駐北平記者霍爾多·漢森拍攝。主要反映了盧溝橋事變後,日寇侵入我國,任命了一批漢奸走狗,強迫商戶懸掛的日本國旗。八路軍遊擊隊同日軍作戰行軍設防抗日的歷史瞬間。圖為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華全民族的抗戰爆發。
  • 伐樹很危險,千萬莫大意
    江蘇省睢寧縣檢察院調查發現,近年來伐樹過失致人死亡案件時有發生。據統計,該院2016年以來受理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過失致人死亡案件20件,其中因伐樹操作不當過失致人死亡案件7件,佔比35%。  劉光哲與林某合夥做伐樹收木生意,2017年3月30日上午,兩人一同到王集鎮某村砍伐一棵直徑60釐米、足足40多米高的楊樹。
  • 老照片1938:日本全面侵華一年後,艱難生存著的中國兒童
    撿煤炭的孩子 1938年12月 北京長辛店撿煤炭的孩子 1938年12月 北京長辛店跟著煤車撿拾落煤的孩子 1938年5月北京門頭溝少年礦工 1938年5月北京門頭溝拾柴的小孩 1938年11月北京昌平北流村牽著駱駝的兒童
  • 1938年武漢保衛戰珍貴老照片:第一張讓人感動,第九張讓人心痛
    1938年3月12日,漢口。武漢軍民舉行愛國集會,紀念孫中山逝世13周年,並抗議日本侵華。圖為參加集會的少年高舉「總理不死」的旗幟。 1938年4月29日,中國空軍與日軍空戰,擊落日機24架,損失9架,戰損比接近3:1,揚我中華國威。
  • 老照片,甲午戰爭時期的朝鮮,那時清朝和日本正在這裡激戰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邀請宗主國清朝出兵鎮壓,清政府派葉志超、聶士成率2500名清軍入朝。日軍亦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不請自來,逐漸增至上萬人,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圖為在仁川登陸的日本軍隊,日軍登陸後通過馬匹把大量的戰略物資運輸到戰爭前線。
  • 老照片背後的歷史,1938年4月日寇集結風陵渡準備強渡黃河
    這是一組發表在1938年5月日寇戰報上的照片,其標題為大黃河警備。黃河本是中國人的母親河,卻被日寇佔去警備,隨時準備渡河,面對滄桑的歷史,讓人心痛。而黃河下遊早就被日本人控制了。1938年4月,在新鄉水川河畔當然,從這組照片來看日寇確實還沒有過河,但他們已經在風凌渡偵察了,而時間是1938年4月。而在這一段時間裡,從山東到河南、山西的黃河岸邊都發生過多次戰鬥,中國軍人為保衛母親河,犧牲在黃河流域更是成千上萬。
  • 至今令朝鮮民族憤恨,近代日本的「內鮮一體」策略是什麼?
    學近代史我們知道,由於近代日本的崛起與擴張,東亞地區很多地方都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比如臺灣、朝鮮、東北地區等;不過,如果更學術一點地討論的話,日本的這些殖民地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臺灣和朝鮮半島,這分布在1895年和1910年被併入日本,雖然實際上這就是侵略所獲得的殖民地,但事實上一直到二戰前
  • 中日攜手,搶救龍門石窟百年老照片
    3月,在洛陽博物館舉行的日本東京大學珍藏關野貞龍門石窟百年老照片展上,展出了65張拍攝於1906年至1918年的龍門石窟老照片,吸引了眾多洛陽人的目光。展出結束後,日本友人把這批老照片捐贈給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  百餘年前的龍門石窟是個什麼樣子?很多讀者都很感興趣。
  • 在日本出家的中國人告訴你日本僧人為何不墮落
    在日本,和尚是怎樣出家的?  就我所在的宗派而言,僧人有低階和高階的層次之別,各個級別的認定都是要經過公開的儀式,繼而申報宗務廳備案,並由宗務廳書面通報所有寺院才得以完成的。剃度出家後的十至二十年之內,必須要完成首座法戰,如果不進此階,僧籍就可能視為失效,也意味著你將被取消僧人資格。
  • 抗戰時期的洛杉磯華人社區,1938年
    【洛杉磯唐人街人像】1850年(清朝道光三十年),已脫離墨西哥的洛杉磯地區,成為美國城市。1862年(清朝同治元年),林肯批准建設首條跨洲的南太平洋(Southern Pacific)鐵路;利蘭斯坦福(史丹福大學的創建者)成為鐵路公司董事長。
  • 南京淪陷前後珍貴老照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生活歷史影響
    本組老照片是美國聖公會牧師在南京淪陷前後拍攝的珍貴照片,其中有部分是南京淪陷初期,部分是南京淪陷之後的照片,這些照片直接反映了日本侵華戰爭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圖為1937年,位於上海路和中山路交叉口的一個國際安全區內難民收容所。
  • 民國老照片:1939年的福州,還是清朝的模樣
    引子1938年初,日本間諜來到福建省,拍攝了福州地區的老照片,如今已過80年,這些瞬間彌足珍貴,圖遊華夏百家號潛心搜集後,解讀如下。圖片解讀1、位於福州馬尾地區的羅星島,島上羅星塔高聳,左宗棠於1866年任閩浙總督時,在此興辦船政,修建了鐵廠、船廠,創辦了船政學堂。2、俯瞰福州城,閩江流過古城,南岸為南臺,分布著西方列強修建的領事館。
  • 1927-1928年的朝鮮半島,日本佔領時期的影像
    1928年,朝鮮通川風光。位於西太平洋島嶼上的日本向來希望在大陸上擁有一席之地,從十六世紀晚期開始不斷向亞歐大陸的東部滲透,但由於實力不濟一直都沒有成功。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力大增,對陸地領土的野心再一次被點燃,而朝鮮半島成為其首要的侵略目標。
  • 日本僧人跳「生命之湖」琵琶湖,這項儀式傳承幾千年
    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溫暖的棉被——《背包十年》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3054字,閱讀約7分鐘日本密宗僧人修行畢業後有跳湖的傳統,至今已有1100年。碧錯山延禮寺是日本天台宗的主山。1994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入選日本遺產。碧錯山的寺廟和佛像,以及佛教的宗教儀式和深刻內涵,屬於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日本的國寶,在世界上也非常知名。日本史料顯示,日本伊崎寺舉行的這一傳統「僧人跳水」儀式距今已有1100年的歷史,被證實從16世紀開始進行。僧侶們會從狹窄的木樑上跳入琵琶湖。
  • 漢字是什麼時候傳入朝鮮的?
    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文化對東亞影響非常深,這裡的東亞是指:朝鮮、中國、日本、還有越南。可能我們提到東亞的時候常常忘了越南,越南早期也是使用漢字的,很晚才把漢字更改為字喃。什麼是漢字文化圈呢?很多學者認為,不僅僅考慮地緣政治的影響,主要是儒家文化,佛教信仰以及政治制度,法律典章等。那麼朝鮮是什麼時候融入這個漢字文化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