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徐州會戰老照片:燃燒的工廠,用假飛機騙日本人

2020-12-11 福寧客

這是一組1938年2月日寇在安徽蚌埠活動的影像。

蚌埠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淮河中遊,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寇佔領南京之後,其第13師團於1938年2月2日,北渡長江,進犯蚌埠,想於華北方向南下的日寇實行南北對進,先佔徐州,再沿隴海鐵路和平漢鐵路西取鄭州,南奪武漢。徐州會戰打響了。

在蚌埠的戰鬥中,抗日軍隊英勇頑強,日本人並沒有佔到太多的便宜。守軍第51軍在懷遠至五河間淮河北岸憑險抵抗日寇,並以一部向蚌埠附近側擊,牽制敵人。2月4日,日寇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幾次強渡淮河,但都沒有成功,都被第51軍第114師和113師打退,下面這組照片就是日寇侵犯蚌埠時留下的。

1938年2月3日,安徽蚌埠飛機場,日寇在燒毀中國軍隊偽裝的飛機模型。蚌埠機場在淞滬會戰時曾是我軍的主力機場,1937年七七事變時,抗日軍隊的數百架戰機全部集中在江西南昌,後來在媒體的聲討之下,這些飛機準備開到華北參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轉場到了蚌埠。

此時淞滬會戰爆發了,所以這些飛機也就沒有繼續北上,而是留在蚌埠支援上海的戰鬥。當時日本人的飛機轟炸的第一目標就是機場上的作戰飛機,所以我軍就在機場上做了很多假飛機吸引日軍飛機。這也算是一種戰場創意吧。

1938年2月3日,安徽蚌埠飛機場,日軍在查看中國軍隊留下的戰機模型。這飛機近看雖然很假,但就當年來說,要騙過在天空中飛行的日本飛行員還是可以的。

1938年2月11日,安徽蚌埠,度過淮河的日軍倉林部隊士兵在挖戰壕。據史料記載,9日和10日,臨淮關日軍3000餘人由晏公廟以西強行渡過淮河,攻佔守軍黃畈、王莊、前板子等陣地。第114師與入侵的日寇展開激烈戰鬥,反覆衝殺,將陣地奪回。這一戰,抗日軍隊還取得了擊斃日寇200多人和俘虜日寇200多人的戰績。

11日晨,日寇第13師團主力,在10餘架飛機和數十門大炮火力掩護下,再次向第114師陣地發起強攻。守軍陣地多處被突破,傷亡甚重,向四鋪、沫河口之線退卻。這張照片就是當時留下來的

(1938年2月12日,安徽蚌埠,在前線觀測的日軍富田炮兵部隊。)

不過抗日軍隊並不想讓日寇輕易佔領淮河北岸,13日凌晨,第5戰區急調第7、第59軍前往增援,與第31、第51軍一起在淮河北岸反攻日軍,並奪回淮河北岸的陣地。

1938年2月12日,安徽蚌埠,掃蕩的日軍小野騎兵部隊。

1938年2月12日,安徽蚌埠,蹲在被日軍轟炸的寶興制粉公司前的工人和日軍士兵。不知道這些工人拍完這張照片之後的命運如何!

相關焦點

  • 徐州會戰,日軍發現一輛貨車,接下來的事情只能用令人髮指來形容
    二戰老照片在另外一節車廂內,全是敵人的傷兵,他們是被自己人丟下的,很多人被炸斷了手腳,包裹著厚厚的紗布,有些傷兵臉上裹滿紗布,只露出兩隻眼睛,眼神之中充滿了哀怨和無助。以上為東史郎日記英文版節選,儘管本作品有中文版,但少量印刷後便不再發行,不知是版權問題還是翻譯問題,其中做了大量刪減,針對許多戰役,如徐州會戰、南京大屠殺等等只是一筆帶過,內容不足完整日記的一半。
  • 霸氣的徐州 徐州會戰之首次打破日軍不敗神話
    一個有點貪生怕死的神槍手拿起搶來總能英勇的對抗鬼子,詼諧幽默中莫名的激起人的淚點與抗日情懷。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歷史考試如果有一道題目跟抗日戰役選擇有關,只要出現徐州會戰那麼答案一定是它,說來慚愧,樓主現在對徐州會戰的歷史也很模糊,相信大家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樓主整理了一下相關資料,只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那段抗日英雄浴血奮戰的歷史!
  • 徐州會戰:臺兒莊地面手榴彈皮堆了10釐米厚
    徐州戰略位置至關重要鐵路成為爭奪焦點70多年前,徐州銅山區柳新鎮柳西村是硝煙瀰漫的戰場,徐州會戰就在此上演。隨著時間流逝,一切又恢復平靜,田園風光將歷史塵封,寧靜安詳。老兵王振山今年已94歲高齡,1938年,17歲的王振山參軍入伍。他所在的隊伍是國民政府革命委員會蘇北交通工作隊,而這個隊伍還有一個別名「鐵路破壞隊」。
  • 武漢會戰後,為何日本再沒發動過大規模戰役?是貧窮拯救了舊中國
    如今,距離1938年的武漢之戰已經整整八十二年了。如今,中國這隻巨獅已被喚醒,並在經濟、軍事和科學教育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然而,數十年前的歷史,留給我們的鮮血與淚水,卻讓華夏兒女永生難忘。回顧歷史,在武漢會戰結束後很久,日本侵略者沒有發動過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窮兇極惡的日軍停止了西進的腳步?
  • 徐州會戰前形勢似乎一片大好,李宗仁做好準備,結果出了大問題!
    第二個階段,如果黃河失手,第一線兵團退至萊蕪,泰安,新泰一線設防,固守匯通,朝鄒縣滕縣推進的第二線兵團的主力部隊,就可以在兗州附近同日軍進行會戰,對南京的日軍加以猛烈的反攻。第三個階段,兗州附近會戰萬一失利了,那麼就要在徐州附近進行決戰了。這決戰方針是要以少數的部隊固守徐州這個核心,一戰區大多數的部隊沿津浦鐵路的側翼展開攻擊,開展運動戰遊擊戰,阻止日軍南進。
  • 陷落後的徐州城老照片:日軍大肆燒殺姦淫,圖七的女子被強行注射
    日本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海上鄰國,又深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兩國間也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比如著名的大唐和尚鑑真東渡,就極大地促進了中日兩國間的友好往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在上個世紀對中國發起了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
  • 中日戰爭,國民黨正面硬抗的22次會戰,中日雙方真實傷亡對比情況
    20世紀中期,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從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二戰的影子已經慢慢浮現。之後1935年10月3日,義大利入侵了衣索比亞,1938年3月慕尼黑吞併了奧地利。之後在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英、法等國對德宣戰,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 武漢會戰:在大戰前夕當局一個決定,使44個市縣變成一片汪洋澤國
    1938年5月19日,小日本在臺兒莊之戰敗北以後,滿懷著報仇雪恨的日軍部隊,大舉進據徐州。但是,當他們氣勢洶洶抵達徐州城時,竟然發現已是人去城空,搞得日軍一肚子怒氣無法宣洩。本來,一心想在此跟中國軍隊一決雌雄的日軍精銳,只能壓下心頭怒火。
  • 「上了天就沒打算活著回來」 1938年,他們為保衛大武漢獻出生命
    中國軍隊在1938年武漢會戰中的贛北萬家嶺大捷繳獲日軍的戰利品。「……武漢是全國抗戰的中心,武漢是今日最大的都會,我們要堅決地保衛她……」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1938年傳唱的歌曲《保衛大武漢》被印刻在牆壁上。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後,武漢成為實際上的戰時首都。武漢會戰更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戰役。
  • 歷史老照片:罕見的日軍侵華老照片,惡魔的微笑下是無數中國人的眼淚
    來自於二戰時日軍侵略中國時的老照片,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侵略者醜惡的影像。上圖拍攝於1938年11月3日,日軍攻佔了武漢後,日軍華中司令官畑俊六在武漢舉行了閱兵慶典。
  • 日本第一廢物軍團,組建後從未打過勝仗,徐州會戰「幫國軍大忙」
    事情發生在1938年的徐州會戰,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收穫了臺兒莊大捷,可是整體來看,日軍兵力比我們要強得多。於是李宗仁將軍帶著40萬大軍突圍,拼死殺出一條血路,總算是突破了日軍的包圍圈,可在撤退過程當中發現情況不妙。前面不遠處的山坡上,突然出現了幾個精神抖擻的日軍,這就是那「赫赫有名」的大阪第四師團。
  • 1938年武漢空戰,他用生命創造了一個世界第一,打掉12架日本飛機
    在1938年,日本人為了給「天皇祝壽」而妄圖策劃武漢空襲,在日本人看來中國已經失去了指控權,阻止不了這場「精心策劃」的戰爭。自1931年以來,中國的確一退再退,勝仗寥寥無幾,連南京都淪陷了。但是這一次日本人囂張的氣焰,註定要被碾碎。
  • 老照片:抗日女英雄被抓後真實情景,最後一張讓人熱血沸騰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人民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無論男女老少,為了保家衛國,不懼犧牲。湧現出了無數的抗日女英雄,不怕被俘,頑強的與日軍抗爭著。
  • 一組侵華戰爭時期的老照片:吾輩當自強,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自1937年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以來,日寇在這片擁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國度燒殺搶掠,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多少中國同胞慘死日寇刀槍之下,雖然戰爭已經過去多年,但國人卻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歷史,那份傷痛和恥辱必將深深銘記於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整理了一組侵華戰爭時期的老照片,希望通過這組照片,能夠提醒國人以史為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 10分鐘炸毀日軍3年油料:1938年2月23日抗戰空襲日軍松山機場
    10分鐘炸毀日軍3年油料:1938年2月23日抗戰空襲日軍松山機場 松山空襲,是日本在二戰中第一次遭到轟炸。 直到1938年2月為止,國軍空軍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 三十年代末江蘇徐州,破舊不堪的鼓樓,彼時的古城公明街
    【徐州快哉亭附近,出售茶水的攤位。】快哉亭位置在今快哉亭公園內,由蘇軾(時任徐州知州)命名。清朝時期,吳世熊(徐海道)、桂中(太守)等曾經多次對該亭維修擴建。【徐州街頭,日本婦女。】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
  • 吳建昌:打敗日本「鋼軍」坂垣師團的洋縣人​
    1938年初春,中國的抗日戰爭形勢極其嚴峻。日寇「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被粉碎後,更加窮兇極惡地對中國大肆猛攻。1937年12月,日軍攻佔南京,犯下了南京大屠殺的滔天罪行,隨後,兵分兩路,氣勢洶洶直撲徐州。
  • 虛構的謁陵:1938年國軍戰機空中拜謁中山陵事件之內幕
    如1933年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國民黨軍第六師第十八旅第三十四團翁國華部,被紅軍圍困於江西洵口,翁國華派人潛出包圍,請求上級「用飛機投信與職,或衝或守,務請明示」(《國民黨軍第六師周碞部與紅軍在江西黎川洵口戰鬥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