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炸毀日軍3年油料:1938年2月23日抗戰空襲日軍松山機場

2020-12-20 騰訊網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10分鐘炸毀日軍3年油料:1938年2月23日抗戰空襲日軍松山機場

松山空襲,是日本在二戰中第一次遭到轟炸。

直到1938年2月為止,國軍空軍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中國空軍的實力非常弱小,可以使用的作戰飛機,性能尚且能夠使用只有100多架。

相反,我們的敵人日本,則有著世界排行前幾名的強大空中力量。後來在太平洋上,日軍戰機也曾將美國飛機殺得落花流水。

嚴格來說,從1932年128上海會戰爆發以後,就是日本方面單方面狂轟濫炸中國。

我國的轟炸機多是輕型,只能攜帶一二枚炸彈進行戰場近距離支援任務。大型轟炸機數量奇缺分屬多個國家,基本不可用。

依靠這些轟炸機去轟炸日本本土,等於是痴人說夢。

即便強行去炸了,區區一二架戰機投擲的炸彈,又能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當《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軍事技術援助協定》籤訂以後,情況發生變化。

我國由此花錢從蘇聯購買1.7億美元的軍事物資,包括武器。

對於這1.7億美元,中國最終以大量的鎢礦砂(百分之七十五)和諸如茶葉等農產品支付,一分錢也沒少給。畢竟我們得到了一批軍火,補充了抗戰初期的損失。

直到1941年蘇聯和日本籤訂《日蘇中立條約》,停止和中國的軍貿,切斷通往中國所有運輸線路之前,我國共購買了322架轟炸機,包括292架SB轟炸機,24架DB轟炸機,6架TB-3轟炸機。

在當時來說,SB屬於性能中流的轟炸機,速度快,航程遠,性能還是不錯的。

由於中國飛行員損失嚴重,蘇聯也決定組成蘇聯航空志願隊,進入中國參戰。

蘇聯航空志願隊的規模,同後來美國第14航空隊(二戰結束之前有戰鬥機22個中隊,轟炸機8個中隊,作戰飛機超過500架)無法相提並論,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蘇聯航空志願隊編制為3個戰鬥機大隊(每個大隊飛行員60人,戰鬥機40架)、2個轟炸機大隊(每個大隊機組成員140人,轟炸機20架)、1個重型轟炸機大隊(重型轟炸機24架)。

有了這批SB轟炸機,中國空軍具有了轟炸日本本土,準確說臺灣的能力。臺灣在清代的1895年已經割讓給日本,當時已經有40多年歷史。

日本一直把臺灣當做本土經營,部署大量軍事力量。

1938年2月初,國軍發現一個重要的情報,臺灣松山機場附近正在建立巨大的軍事基地,準備用於武漢會戰。

中國方面,決定先下手為強。

中國飛行員沒有遠距離轟炸經驗,任務交給蘇聯志願航空隊的雷恰戈夫少校負責。轟炸具體指揮,由轟炸大隊長費多爾·波雷寧上尉負責。

23日,駐在漢口機場的28架蘇制SB快速轟炸機,均由蘇聯飛行員駕駛起飛,飛往臺灣松山機場。

同時,南昌機場的12架SB轟炸機,由中蘇飛行員分別駕駛,也迅速起飛。

沒想到,南昌起飛的轟炸機起飛以後遭遇強風,加上定位出現偏差,油料消耗過大,被迫返航。期間,還有1架轟炸機迫降,機毀人亡。

無奈之下,只能由武漢起飛28架轟炸機獨自完成任務。這些轟炸機的飛行員,清一色都是蘇聯人。

此次轟炸,相當危險。

中國戰鬥機的航程太短,沒辦法飛這麼遠,不能為轟炸機護航。一旦遭遇日軍戰鬥機攔截,轟炸機群就只能依靠4挺機槍自衛。

無奈之下,SB快速轟炸機只能在5500米的高空缺氧環境下,強行飛行。

那個時代,很少有轟炸機會在這麼高的距離飛行,日本地面觀察人員也很難發現。

搞笑的是,日本方面的輕敵和狂妄,幫了我們的大忙。

日本軍方認為中國空軍實力非常弱,連局部制空權都爭奪不到,又怎麼可能長距離轟炸日本本土?

臺灣的日軍,根本沒有任何的防空警惕性。

轟炸機群長驅直入飛到松山機場上空,日軍都沒有一架戰鬥機起飛,也沒有1門高炮開火。

直到炸彈投到松山機場上,這裡的日軍才亂成一團,抱頭鼠竄。

短短10分鐘內,轟炸機群順利完成投彈。

隨後,28架轟炸機返航先降落在福州機場補充油料後,才回到漢口,沒有損失1架。

此次轟炸機群共投彈280枚,炸毀松山機場日軍40多架,機庫3座,兵營10座,將機場完全破壞。

松山機場還有的巨型油庫,本來是準備下面對中國南方作戰的。

這些可使用3年的油料,全部被炸毀。

此次事件後,日本政府惱羞成怒,將將臺灣總督撤職,松山機場的多名高級軍官遭到軍事法庭審判。

這次空襲主要是政治目的,以宣告中國的抗戰熱情。

雖然由於意外,本來計劃是中蘇聯合轟炸,最終飛行員都是蘇聯人。

此次轟炸是日本本土第一次被炸,具有極為重大的政治意義。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松山戰役遺址旅遊攻略
    滇西抗戰主戰場-龍陵松山 杜小紅 攝1998年11月,松山被公布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日,松山戰役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4月列入全國第二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2014年申報為雲南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雲南松山國防小鎮;2015年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2016年被授予「雲南·松山國防小鎮」「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 中國83年前重創日軍「龍驤」號航母?其實遭空襲的是「加賀」號
    在抗日戰爭正式爆發之後,日本方面曾經派遣「龍驤」號、「加賀」號等航空母艦到中國沿海地區,協助日軍地面部隊對中國展開侵略,給中國守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當然,當時中國方面也不是沒有採取過針對日軍航母的作戰行動,1937年11月11日的空襲行動就是其中一例。
  • 抗戰時期的盧氏軍用機場[圖]
    1937年夏,一個佔地930畝的軍用機場開始修建。這個軍用機場位於盧氏縣城西,東起寨子西沙河,西抵張麻村,北至權家窯官道,南達洛河北岸邊。    在機械化程度極低的年代,修建機場幾乎是一場戰役。當時,河南省政府撥來10萬法幣土地補償款,地方傾全縣民力,分區包片施工。文峪、橫澗包修東部,杜關、官道口包修北部,城關附近的鄉(鎮)包修中部。
  • 解讀松山日軍慰安婦視頻背後的故事
    7月5日,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首爾一研究小組在5日公開了7名日軍隨軍慰安婦被俘後接受中美聯軍中國軍人詢問的黑白影像。影像只有18秒,拍攝於1944年的中國雲南省松山,是由研究小組花費兩年時間,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的數百卷膠捲之中找到的珍貴資料。這段73年來首度公諸於世的視頻,是日軍隨軍慰安婦制度的鐵證,也是韓國慰安婦影像首次被發現。
  • 上海高校曾遭日軍破壞 各大高校抗戰史一覽
    1938年2月,校長李登輝繼續在上海租界內繼續辦理復旦大學,並公開宣布辦學的原則為「三不主義」,即一不向敵偽註冊;二不受敵偽補助;三不受敵偽幹涉。三不不行,寧可停辦。在敵偽環伺的險惡環境中,復旦大學與其他淪陷區學校不同,堅持不教日文。此後,在校友協助下,復旦租借英租界北京東路中一信託大樓的四樓、五樓作為臨時校舍,2月23日正式上課,有教員44人,學生410人。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鎮館之寶:虎紋石磬】 虎紋石磬於1950年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代時期的文物,是當時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輕輕敲擊便能發出悠揚清越的音響。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本炸毀 盤點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圖5差點被鋸斷,圖7被日軍炸毀【鎮館之寶:新石器時代玉龍】 新石器時代玉龍於1971年在內蒙古出土,是新石器後期紅山文化的代表文物之一;該文物由墨綠色的岫巖玉雕琢而成,造型生動,有著「中華第一龍」的美譽,有著相當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 抗戰唯一一位擊斃3.3萬名日軍的軍長,到臺灣卻被蔣介石軟禁33年
    1932年,孫立人任稅警總團第二支隊司令兼第四團團長。稅警總團名義上是財政部下轄的緝私總隊,實際上軍事力量不遜色於國民黨軍的三個德械師。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孫立人率部開赴淞滬戰場。1937年11月3日,日軍大舉偷渡蘇州河,孫立人率部激戰八小時將日軍趕回,隨後帶人卻炸毀浮橋,但是在回來的時候被日軍炮彈擊中,身中十三發彈片。
  • 抗戰時期,中國進口的36架雙翼戰鬥機,擊落日軍飛機48架!
    文/滅霸他爸1938年6月16日,9架日軍飛機進犯,中國空軍從韶關基地起飛9架戰鬥機進行攔截,雙方在樂昌上空相遇,經過近一小時激戰,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5架,自身有4架飛機負傷,這就是抗戰史上著名的「樂昌大捷」。
  • 松山戰役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松山戰役遺址滇西抗戰松山戰役遺址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東北部的臘勐鄉境內。松山雄踞於怒江西岸,主峰海拔2019.8米。松山戰役遺址1938年修築的滇緬公路從滾龍坡經大埡口環繞松山蜿蜒至谷底,長達43公裡,松山頂峰炮火可控制怒江兩岸公路35公裡,是為天造地設的軍事要地。
  • 目標擊沉出雲號:日軍出雲號軍艦中國戰記
    2013年8月6日隨著日本準航母「出雲」下水,在所有人的記憶中又回想起了在抗戰時代出現在中國的日軍初代出雲號戰艦,和中國軍隊那些讓人難以忘懷的以擊沉出云為目標的戰鬥。
  • 花園口決堤,蔣介石反誣日軍炸河,34年後國軍將領日記披露真相
    1938年5月間,日寇攻下徐州後,以三個師團近六萬人的兵力,分路從豫皖蘇魯一帶向西推進,開封告急、鄭州告急、河南危急!彼時南京失陷,國府遷至武漢,全國已難承受再丟重要城市的代價,國民黨高層雖然在豫東一帶投入重兵抵抗,但仍阻擋不了日軍攻勢,於是在1938年6月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泛濫之黃河洪水,阻止日寇鐵蹄西犯。
  • 松山戰役爆破日軍堡壘英雄 90歲高齡重返故地
    鮑直才老人重返臘勐老街(攝影 萬軍)  人民網軍事在線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黃子娟) 1944年松山戰役,一位年輕的工兵連排長突破各種技術難關,把3000噸炸藥準確填放到了日軍兩個主堡壘正下方,從而保證了在1944年8月20日清晨9時15分讓日軍坐上「人造火山」。
  • 1937年南京淪陷後文物古建被日軍毀壞史
    德國僑民施德林在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附近的建築及埃克特博士在陵園區內的住宅被日軍轟毀。 1938年4月3日,魏特琳去中山陵時,也證實園內很多房子被燒掉:「H.H.孔的房子已被燒了,還有許許多多其他人的房子也被燒了。
  • 「上了天就沒打算活著回來」 1938年,他們為保衛大武漢獻出生命
    中國軍隊在1938年武漢會戰中的贛北萬家嶺大捷繳獲日軍的戰利品。「……武漢是全國抗戰的中心,武漢是今日最大的都會,我們要堅決地保衛她……」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1938年傳唱的歌曲《保衛大武漢》被印刻在牆壁上。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後,武漢成為實際上的戰時首都。武漢會戰更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戰役。
  • 松山戰役,中國派出30倍兵力,為何只打掉日軍1個聯隊?
    但這場戰役的艱難程度,後來遠遠超過了預料之外,自1944年6月4日開始,一直到9月,連續三個月的不斷進攻,中國軍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最終才全殲了松山守敵1250人,而自身傷亡卻近7000人,可以說是極其不成正比,之所以會有如此懸殊的傷亡,主要在於以下幾個原因。
  • 老蔣當年炸開黃河大堤,幾十萬百姓受災不說,又淹死了多少日軍?
    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國力孱弱,內部連年戰亂不止,這也是給了日軍可趁之機。於是在日畜侵略中國後,到處燒殺搶掠,殘害百姓,做出了很多人神共憤的不堪行徑。所幸後來在全國人民的團結一致英勇抗戰下,終於是將日本人趕出了中國。雖然說抗日戰爭最終是以我國勝利為結尾,但是在抗戰期間,中國無數軍民也是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
  • 松山戰役:日軍亞洲戰場的第一次「玉碎戰」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944年6月,中國遠徵軍第11集團軍奉命反攻松山,拉開了「松山戰役」的序幕。日軍 1340人,還包括300多名傷員,日方沒有空軍,火炮少得可憐,沒有後援。有著壓倒性優勢的中國軍隊,卻在松山上苦戰了數百天,中日雙方的傷亡比率竟高達6:1!算是「慘勝」!第8軍103師準備向滾龍坡日軍攻擊。
  • 日本要炸毀這座城市的鬥志,結果得到四個字:愈炸愈強!
    16月5日,是重慶大轟炸紀念日。從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在長達6年10個月的殘酷日子裡,侵華日軍對重慶展開了慘無人道的瘋狂大轟炸,以期能讓中國人民屈服於日寇的炸彈淫威之下。▲日軍自拍的轟炸重慶圖片。當時,由於中日雙方空軍戰力懸殊,日軍得以肆無忌憚地侵入重慶領空,進行狂轟濫炸,僅僅1939年5月3日、5月4日兩天,重慶就有數千人被炸死或炸成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