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經常會收到家長們這樣的疑問:我們要如何定義少兒編程?難道就是我們常見的編寫應用程式代碼嗎?將來自己的孩子又不去從事這一行業,學這個有什麼用?
其實關於少兒編程,小編一直強調,現階段少兒編程也就是美國所說的K12教育領域,並不是大家認為的高等教育中編寫應用程式。少兒編程的硬核內容是邏輯、方法、思維和意志力,一個擁有高效、高質思維的人,能夠迅速在大眾範圍中脫穎而出。
在科技領域,大佬們將編程視為世界上的「第三種語言」,是除開口語和書寫之後的「新型語言」。當我們普通人對這第三種語言陌生的時候,發達國家已經迅速做出反應,將少兒編程納入了小學以及初中全國教育大綱中。
2014年英政府將少兒編程納入本國教育大綱,英國本土人從5歲就開始了解少兒編程。前美總統歐巴馬斥巨資推廣少兒編程教育。就連我們的鄰居越南都已經將少兒編程納入中小學課程。當然前幾年,少兒編程在國內也推廣也漸漸走上了正軌。
但是要說少兒編程為何突然比曾經的王牌補習班少兒英語更火的原因,則要從大範圍大環境開始分析。以前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少兒英語的火爆是因為家長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擁有更多元化的技能,能夠迎接全球化的中國國情。但是近幾年隨著國家實力的大幅度提升,世界人民紛紛湧進中國,大環境發生了變化。
就在去年奧賽退出了高考加分,高考奧賽加分一去不復返。同時各地相繼出臺英語一年兩考的改革方案,英語在高考中的和語數同等的絕對地位被打破。江蘇省的英語高考總分甚至在去年直接下調到了120分。
而另一項信息技術撥開雲霧走進了高考招生的大環境中,浙江省去年的高考錄取模式變成了6+1選3。而這個1就是我們提及的信息技術,它包含以少兒編程為基礎的編程。
教育是舉國大計,2016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將美國的STEAM教育模式納入我國的教育基礎學科。STEAM教育指兒童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以及藝術這五個方面的教育,這是目前全球普遍推廣的兒童教育大方向。
其次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一份關於未來AI的發展規劃,其中就曾明確指出要在義務教育階段推廣AI技術相關初級課程,並漸漸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少兒編程教育。這一大方向的確定更催發了廣大少兒編程學習熱的持續升溫。
還有一個很多家長普遍關心的一點。奧賽雖然退出了高考加分的舞臺,但是國內多所一流大學紛紛把信息技術,也就是上文提及的和少兒編程相關的機器人大賽的全國競賽成績納入這些大學的招生額外指標中。
也許這也是很多家長之間熟知的小秘密。為了孩子的將來,很多家長更希望孩子能在提高思維能力和數學邏輯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的成就,為將來進入一流大學鋪路。
也許在孩子眼中,少兒編程比少兒英語更令他們感興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遊戲化的教學模式,比枯燥的奧數更有意思,比平實的英語更有樂趣,在這三者中,孩子自然會選擇更能吸引自己的少兒編程。
其次在高年級的編程班,有挑戰欲望和大膽創想的孩子們更喜歡去挑戰以少兒編程為基礎的機器人大賽。
也許在孩子們眼中,少兒編程釋放了他們對世界的大膽想像,把自己無數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沒有比這更能令他們激動的事了